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爱莲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爱莲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0 17:46: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古文两篇(爱莲说)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较为简单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一定的了解,再此基础上,学习巩固七年级上册中学到的知识,同时学习积累新的语法及词类活用。对于乡村的学生而言虽然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等各类因素,此节课需学生多次反复的朗读,教师引导,学习掌握莲花美好的品格,从而对本篇文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解。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的特点。 2.鉴赏本文托物言志等手法。 3.理解作者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品德的思想。
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的特点。 2.鉴赏本文托物言志等手法。
教学方式与策略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晓常识 1.出示作者基本简介。 2.了解“说”的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3.出示文章写作背景。 4.自主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学生默读文章,对于文章不认识的字词进行勾画,通过课下注释进行自学,教师进行总结) 1.让学生了解周敦颐的基本知识。 2.学习掌握新的文体。 3.借助写作背景,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 4.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新字词的能力。 7分钟
二、识文本 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的划分。 2.学生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举手泛读。(教师指点) 4.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的越远就越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里我运用了多种的朗读方式,一是让学生掌握本篇文章的生字词;二是让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注意节奏的划分,语气的轻重缓急;三是在多次的朗读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对于文章的翻译提前打下基础。 20分钟
三、合作探究 1.作者赋予了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美德布于四方,香名远扬,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2.文章咏莲,却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 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3.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4.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 托物言志。作者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将人的思想引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 拟人的修辞手法。《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是将莲赋予人的性格,人的气质,人的品格。 反衬。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1.通过疏通文意,了解莲花的美好品格。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对莲花的喜爱。 4.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 15分钟
四、课堂总结 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对文章内容提升并进行小结,感悟作者不慕荣利同时对追名逐利的鄙弃。 3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此节课设置一个课时容量较大,课前学生必须很好的进行预习,否则难以完成本节课的目标任务。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进行反复的诵读,用心品味,同时也要了解这产生这种情怀的社会背景。 对于初中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加上乡镇学生底子较为薄弱,所在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上我大量的运用了朗读法,让学生在多种的朗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