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点1 汽化
1
加油站悬挂有如图所示的警示标志,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2民族文化
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表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知识点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2024·沧州期中)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B)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马路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4古人智慧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这是陆游笔下的省油灯。省油灯的灯体如坦口碗状,为上下夹层,上面一层为盛油的油盏,油盏下腹部中空,在其腰部开出一小孔,从小孔处注入冷水,每天一换,如图所示。其原理是利用夹层里的水可以 降低 (选填“降低”或“提高”)油的温度,使油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减慢,达到省油的目的。
知识点3 沸腾现象及其特点
5
(2023·运城期中)如图所示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酒精的沸腾属于汽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
6
(多选)如图所示,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
A.烧杯中的水将继续吸热
B.烧杯中水的温度将保持100 ℃不变
C.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并且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
7(多选)(2024 北京期中)同学们将亲手种植的胡萝卜送给老师们品尝,老师们欣喜不已,希望能将胡萝卜保存得更久一些,以下做法能减慢胡萝卜中水分蒸发的是 ( B、D )
A.把胡萝卜摊开晾晒在窗台上
B.把胡萝卜装入密封的保鲜袋中
C.把胡萝卜切成块状
D.把胡萝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8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请解释水再次沸腾的原因。
答:当我们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当瓶内水的温度高于此时水的沸点时,水就会再次沸腾。第2课时 液化
知识点1 液化
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C)
2(2024·沧州期中)冬天在浴室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但过一会儿又变清楚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2024·广安期中)冬天,汽车玻璃上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发生 液化 形成的。这层水珠出现在车玻璃 内 (选填“内”或“外”)侧。
知识点2 液化特点
4如图所示是用实验室加热器具模拟飞机“尾气”的产生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空气温度越高时,现象越明显
B.图中的“白气”是水蒸气
C.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是因为喷口处温度很高
D.飞机“尾气”是汽化形成的
5工程实践
如图是被“热棒”包围的青藏铁路,“热棒”相当于一个制冷机,解决了“千年冻土”问题。“热棒”就是在中空的棒体里面灌有液氨,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热 汽化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冷却 液化 变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2024·南京期中)用几层蒸笼蒸馒头时, 顶层 (选填“顶层”或“底层”)的馒头会先熟,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和馒头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
7
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 个金属板。加热时瓶中的水会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金属板底面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发生了 液化 现象,该过程是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
8
(2024·南京期中)取一支大注射器,吸入一些液态乙醚后,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乙醚发生了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种现象表明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练易错】
易错点 混淆“白气”和水蒸气
9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雪糕周围的“冷气”是雪糕熔化成的小水珠
B.“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C.壶嘴冒“热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0(2023·贵州中考)“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B)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11
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B)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12
(2024 宿州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气”,如图所示。“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的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A.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B.下雪不冷,化雪冷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3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放出 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
14(2023·石家庄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烧瓶内的水一直在沸腾,请回答:
(1)观察烧瓶内甲温度计和烧杯内乙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可以发现:
甲温度计的示数 不变 ;
乙温度计的示数 上升 ;
(以上两空均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在实验进行中,左侧烧瓶内水的量会 变少 ;右侧烧杯内水的量会 变多 。(均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5(2024·盐城联考)如图所示,有两个烧杯,一个里面放热水,一个放了一块冰。上面都盖上了一块玻璃板,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两个玻璃板上都有水珠产生。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D)
A.烧杯里放热水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外侧
B.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内侧
C.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玻璃板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两个装置产生水珠的过程中都有热量放出第2课时 液化
知识点1 液化
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
2(2024·沧州期中)冬天在浴室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但过一会儿又变清楚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2024·广安期中)冬天,汽车玻璃上会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发生 形成的。这层水珠出现在车玻璃 (选填“内”或“外”)侧。
知识点2 液化特点
4如图所示是用实验室加热器具模拟飞机“尾气”的产生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温度越高时,现象越明显
B.图中的“白气”是水蒸气
C.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是因为喷口处温度很高
D.飞机“尾气”是汽化形成的
5工程实践
如图是被“热棒”包围的青藏铁路,“热棒”相当于一个制冷机,解决了“千年冻土”问题。“热棒”就是在中空的棒体里面灌有液氨,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热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冷却 变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2024·南京期中)用几层蒸笼蒸馒头时, (选填“顶层”或“底层”)的馒头会先熟,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和馒头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
7
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 个金属板。加热时瓶中的水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金属板底面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该过程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
8
(2024·南京期中)取一支大注射器,吸入一些液态乙醚后,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如图所示。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乙醚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种现象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练易错】
易错点 混淆“白气”和水蒸气
9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小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雪糕周围的“冷气”是雪糕熔化成的小水珠
B.“冷气”形成的过程要放热,“热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
C.壶嘴冒“热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0(2023·贵州中考)“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
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
11
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
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
12
(2024 宿州模拟)夏天,冰棒从冰柜拿出来,它的周围会冒“白气”,如图所示。“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的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
A.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B.下雪不冷,化雪冷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3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 (填物态变化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
14(2023·石家庄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烧瓶内的水一直在沸腾,请回答:
(1)观察烧瓶内甲温度计和烧杯内乙温度计的读数情况可以发现:
甲温度计的示数 ;
乙温度计的示数 ;
(以上两空均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在实验进行中,左侧烧瓶内水的量会 ;右侧烧杯内水的量会 。(均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5(2024·盐城联考)如图所示,有两个烧杯,一个里面放热水,一个放了一块冰。上面都盖上了一块玻璃板,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两个玻璃板上都有水珠产生。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烧杯里放热水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外侧
B.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水珠在玻璃板内侧
C.烧杯里放冰块的装置中玻璃板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两个装置产生水珠的过程中都有热量放出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汽化
知识点1 汽化
1
加油站悬挂有如图所示的警示标志,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2民族文化
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表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知识点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2024·沧州期中)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马路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4古人智慧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这是陆游笔下的省油灯。省油灯的灯体如坦口碗状,为上下夹层,上面一层为盛油的油盏,油盏下腹部中空,在其腰部开出一小孔,从小孔处注入冷水,每天一换,如图所示。其原理是利用夹层里的水可以 (选填“降低”或“提高”)油的温度,使油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减慢,达到省油的目的。
知识点3 沸腾现象及其特点
5
(2023·运城期中)如图所示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酒精的沸腾属于汽化现象
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
6
(多选)如图所示,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烧杯中的水将继续吸热
B.烧杯中水的温度将保持100 ℃不变
C.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并且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
7(多选)(2024 北京期中)同学们将亲手种植的胡萝卜送给老师们品尝,老师们欣喜不已,希望能将胡萝卜保存得更久一些,以下做法能减慢胡萝卜中水分蒸发的是 ( )
A.把胡萝卜摊开晾晒在窗台上
B.把胡萝卜装入密封的保鲜袋中
C.把胡萝卜切成块状
D.把胡萝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8
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请解释水再次沸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