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2024年春晚节目《瓷影》,以舞绘型,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下列关于青白瓷的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揉泥 B.烧窑 C.做坯 D.画坯
2.(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新春佳节的热闹气氛离不开多彩绚烂的霓虹灯装饰,下列气体可用于霓虹灯制作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3.(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氦气 C.水银 D.水
4.(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试管是最常用的化学仪器。下列试管的使用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塞紧胶塞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5.(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可于制作铅笔芯
B.氢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燃料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于高炉炼铁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6.(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
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如图所示为碳的价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A物质一定是石墨
B.点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点C物质中含有少量点B物质可通过灼热氧化铜除去
D.汽水中含有点D物质
8.(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并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可溶于醋酸)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Ca2+、Mg2+的水称为硬水
B.通过过滤操作可软化硬水
C.用硬水洗衣服将提升肥皂去污效果
D.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
9.(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真机仿真系统。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工业制取高纯硅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0.(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反应生成 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酒精的溶剂的化学式为 。
(2)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 。
12.(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名画《千里江山图》是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长卷,画中的颜料选用各色天然矿石加工而成。一些矿石的主要成分及颜色如表:
矿石 孔雀石 朱砂 雌黄 赭石
主要成分 Cu2(OH)2CO3 HgS As2S3 Fe2O3
颜色 绿色 红色 黄色 红色
(1)上述各矿石所含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雌黄中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As2S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标出As2S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 。
13.(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如表是某瓶装饮料标签上的成分说明。
XXX运动饮料(充气型) 净含量:250mL 配料:水、橙汁、蜂蜜、二氧化碳。 每100mL营养素含量 热量≥110.5kJ碳水化合物≥6.5g钾≥10mg钠≥5mg钙≥1.5mg
(1)“钾”是指 (选填“物质”“分子”“原子”或“元素”)。
(2)一瓶该饮料至少可提供钠元素的质量为 mg。
14.(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空气及其成分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
(2)若充分燃烧2kg氢气,至少需要准备多少的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15.(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氯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时就开始收集
16.(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 g;
(2)t1℃时把30g物质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烧杯中的物质升温到t2℃时,溶液的质量是 g;
(3)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甲、乙仍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等于乙
C.溶液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17.(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③④⑤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⑤③④
(2)该实验操作中存在错误的是 ;(填序号)
(3)本实验需称取氯化钠 g。
(4)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在改正操作错误后,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18.(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变化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以盐酸为例,多角度认识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构成:稀盐酸中含有大量的阳离子是 。
(2)认识物质的性质: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认识物质的变化,盐酸的5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
①某同学利用盐酸的性质1制备了一杯红色溶液,该指示剂为 (填字母)。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②为了探究盐酸的性质2,现将金属甲、乙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甲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乙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甲、乙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写出金属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为了探究盐酸的性质4,某同学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观察到有汽泡产生,该气体成分是 。
④若要验证盐酸的性质5,可选择下列哪种物质与盐酸反应达到目的: 。
a.NaOH b.Na2CO3 c.Ca(OH)2 d.H2SO4
(4)认识物质的用途: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9.(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1)【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则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查阅资料】1.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2.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气流中水蒸气;
3.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吸收CO2气体。
【实验过程】取研细和干燥后的过量木炭和CuO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连接装置,将反应后气体通入如下装置,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
(3)上述实验中确定CO存在的现象有:①装置D中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② 。
(4)从环保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在尾气部分加一个酒精灯,因为CO有 化学性质;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防止产生CO,应注意及时通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揉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做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画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稀有气体在通电下会发出有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制作,
故答案为:C。
【分析】 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水银是汞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正确。
B.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故错误。
C.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分析。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石墨质软、灰黑,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可以作铅笔芯,故错误;
B.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能作燃料,与氢气是无色气体无关,故错误;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高炉炼铁,故错误;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氧气反应,所以可用来干燥氧气,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由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可知,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亮氨酸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亮氨酸中C:H:N:O的质量比=(12×6):(1×13):14:(16×2)=72:13:14:32,因此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根据分子的结构分析。
C、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7.【答案】A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 点A碳元素化合价为零,应为碳单质,碳的单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不一定是石墨,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点C碳元素化合价为+4,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其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点B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此氧化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混入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点D碳元素化合价为+4,此酸为碳酸,汽水中含有碳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的单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分析。
B、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元素化合价进行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故错误;
B. 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即过滤不可软化硬水,故错误;
C. 分别加入肥皂水,硬水产生的泡沫少,因此用硬水洗衣服将降低肥皂去污效果,故错误;
D. 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并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的结果,由于沉淀物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所以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硬水的概念分析。
B、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C、根据硬水的危害分析。
D、根据酸的性质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SiH4和Cl2一定条件下生成硅单质和HCl,化学方程式为:。
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正确;
B. 该反应中乙是氯气,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成物中的丙是硅,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 A、该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白磷不一定要过量,只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A错误;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白磷燃烧放热是压强增大)后变小(温度恢复后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错误;
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 m1=m2 ,故选项说法正确,C正确;
D、由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52可知,62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是这一质量比,则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生成P2O5的质量不一定等于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故选项说法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该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只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可来分析;
B、依据白磷燃烧放热使压强增大,温度恢复后气压减小来分析;
C、根据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来分析;
D、根据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52,62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来分析。
11.【答案】(1)H2O
(2)2CO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医用酒精的溶剂是水,化学式为H2O。
(2)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
【分析】(1)医用酒精的溶剂是水。
(2)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12.【答案】(1)Fe2O3
(2)74.92;非金属
(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上述各矿石所含的主要成分中,只有氧化铁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
(2)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砷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3)As2S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先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然后在化学式中相应的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出化合价的符合,再写出化合价的数值,故As2S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标为 。
【分析】(1)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2)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倾倒元素的种类。
(3)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13.【答案】(1)元素
(2)12.5
【知识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解析】【解答】(1)“钾”是指钾元素,与分子、原子等形式无关。
(2)一瓶该饮料至少可提供钠元素的质量=×250mL=12.5mg。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2)根据标签中的数据:每一百毫升,钠≥5mg解答。
14.【答案】(1)产物为水,无污染
(2)解:设需要O2质量为x,
2H2+ O2 2H2O
4 32
2kg x
x=16kg答:需要O2质量为16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大、来源广。
【分析】(1)根据氢气作燃料的优点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5.【答案】(1)铁架台
(2)A;
(3)带火星小木条放ā端,若复然则满
(4)试管口未放棉龙;B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图示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从b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空气从a导管口排出,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成紫红色,说明有高锰酸钾通过导管进入水槽,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A. 高锰酸钾中混入氯酸钾,氯酸钾受热也会分解生成氧气,但不会影响氧气纯度,故不符合题意;
B. 收集时,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会使瓶内有空气残留,影响氧气纯度,故符合题意;
C. 少量水残留会影响收集氧气的量,但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故不符合题意;
D. 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气体中混有原来装置中的空气,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D 。
【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分析。
(3)根据氧气的性质及其验满方法分析。
(4)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16.【答案】(1)40
(2)饱和;75
(3)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物质,那么50g水中能溶解20g甲物质,所以30g甲物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5g。
(3)A、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温度降低,甲物质溶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故甲溶液还是饱和溶液,但乙物质溶解度会增大,所以乙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也相等,降温后,只有溶质的析出,溶剂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溶剂质量仍然相等,故B正确;
C、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饱和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但乙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所以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溶液,故C错误;
D、由图可知,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饱和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饱和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
17.【答案】(1)C
(2)①
(3)3
(4)搅拌,加速溶解
(5)A;B;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故答案为:C。
(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故选:①。
(3)本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
(4)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5)A、氯化钠固体不纯,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浓度,故不符合题意;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分析。
(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4)根据操作④是溶解操作分析。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分析。
18.【答案】(1)H+
(2)白雾
(3)b;甲>乙;;CO2;a、c
(4)铁锈逐渐溶解/减少/消失,溶液变黄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稀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其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挥发出的HCl易溶于水,形成盐酸小液滴,则瓶口会有白雾产生。
(3)①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b。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元素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而甲能和盐酸反应,但乙不能,则说明甲比乙活泼;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时显浅绿色,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甲为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③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④性质5为酸和碱的反应,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则NaOH、Ca(OH) 2 属于碱,
故答案为:ac。
(4)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时显黄色,则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分析】(1)根据稀盐酸溶液中的微粒分析。
(2)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3)①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
②根据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时显浅绿色分析。
③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④根据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分析。
(4)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19.【答案】(1)
(2)险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3)B中石灰水不浑浊,E中浑浊
(4)毒、可燃性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A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中的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上述实验中确定CO存在的现象有:①装置D中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②B中石灰水不浑浊,E中浑浊。
(4)一氧化碳有毒,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所以从环保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在尾气部分加一个酒精灯,燃烧处理尾气中残留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分析】(1)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且具有可燃性分析。
1 / 1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2024年春晚节目《瓷影》,以舞绘型,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下列关于青白瓷的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揉泥 B.烧窑 C.做坯 D.画坯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揉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烧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做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画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新春佳节的热闹气氛离不开多彩绚烂的霓虹灯装饰,下列气体可用于霓虹灯制作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稀有气体在通电下会发出有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制作,
故答案为:C。
【分析】 根据稀有气体的用途分析。
3.(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氦气 C.水银 D.水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 水银是汞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大部分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其余物质,都有分子直接构成。
4.(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试管是最常用的化学仪器。下列试管的使用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塞紧胶塞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
【解析】【解答】A.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正确。
B.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故错误。
C.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分析。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
5.(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可于制作铅笔芯
B.氢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燃料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于高炉炼铁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石墨质软、灰黑,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可以作铅笔芯,故错误;
B.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能作燃料,与氢气是无色气体无关,故错误;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高炉炼铁,故错误;
D.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氧气反应,所以可用来干燥氧气,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6.(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
C.一个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 由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可知,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亮氨酸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C. 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亮氨酸中C:H:N:O的质量比=(12×6):(1×13):14:(16×2)=72:13:14:32,因此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根据分子的结构分析。
C、每个分子含有原子的个数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角码之和。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7.(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如图所示为碳的价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A物质一定是石墨
B.点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点C物质中含有少量点B物质可通过灼热氧化铜除去
D.汽水中含有点D物质
【答案】A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 点A碳元素化合价为零,应为碳单质,碳的单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不一定是石墨,故错误,符合题意;
B. 点C碳元素化合价为+4,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其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点B物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此氧化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混入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点D碳元素化合价为+4,此酸为碳酸,汽水中含有碳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的单质有多种,如金刚石、石墨分析。
B、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进行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D、根据元素化合价进行分析。
8.(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并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可溶于醋酸)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Ca2+、Mg2+的水称为硬水
B.通过过滤操作可软化硬水
C.用硬水洗衣服将提升肥皂去污效果
D.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
【答案】D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故错误;
B. 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即过滤不可软化硬水,故错误;
C. 分别加入肥皂水,硬水产生的泡沫少,因此用硬水洗衣服将降低肥皂去污效果,故错误;
D. 毛巾用久将变硬,是因为毛巾吸附了自来水中的Ca2+、Mg2+并与肥皂作用产生沉淀物的结果,由于沉淀物能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所以白醋浸泡用久的毛巾可变软,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硬水的概念分析。
B、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C、根据硬水的危害分析。
D、根据酸的性质分析。
9.(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真机仿真系统。生产VR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工业制取高纯硅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SiH4和Cl2一定条件下生成硅单质和HCl,化学方程式为:。
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正确;
B. 该反应中乙是氯气,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成物中的丙是硅,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
D.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10.(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反应生成 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答案】C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 A、该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白磷不一定要过量,只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A错误;
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白磷燃烧放热是压强增大)后变小(温度恢复后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错误;
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 m1=m2 ,故选项说法正确,C正确;
D、由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52可知,62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不是这一质量比,则不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生成P2O5的质量不一定等于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和,故选项说法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该实验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只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即可来分析;
B、依据白磷燃烧放热使压强增大,温度恢复后气压减小来分析;
C、根据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来分析;
D、根据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P+52,62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来分析。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酒精的溶剂的化学式为 。
(2)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 。
【答案】(1)H2O
(2)2CO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医用酒精的溶剂是水,化学式为H2O。
(2)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两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
【分析】(1)医用酒精的溶剂是水。
(2)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12.(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名画《千里江山图》是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长卷,画中的颜料选用各色天然矿石加工而成。一些矿石的主要成分及颜色如表:
矿石 孔雀石 朱砂 雌黄 赭石
主要成分 Cu2(OH)2CO3 HgS As2S3 Fe2O3
颜色 绿色 红色 黄色 红色
(1)上述各矿石所含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雌黄中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As2S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标出As2S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Fe2O3
(2)74.92;非金属
(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上述各矿石所含的主要成分中,只有氧化铁是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
(2)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砷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3)As2S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先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然后在化学式中相应的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出化合价的符合,再写出化合价的数值,故As2S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标为 。
【分析】(1)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2)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倾倒元素的种类。
(3)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13.(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如表是某瓶装饮料标签上的成分说明。
XXX运动饮料(充气型) 净含量:250mL 配料:水、橙汁、蜂蜜、二氧化碳。 每100mL营养素含量 热量≥110.5kJ碳水化合物≥6.5g钾≥10mg钠≥5mg钙≥1.5mg
(1)“钾”是指 (选填“物质”“分子”“原子”或“元素”)。
(2)一瓶该饮料至少可提供钠元素的质量为 mg。
【答案】(1)元素
(2)12.5
【知识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解析】【解答】(1)“钾”是指钾元素,与分子、原子等形式无关。
(2)一瓶该饮料至少可提供钠元素的质量=×250mL=12.5mg。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2)根据标签中的数据:每一百毫升,钠≥5mg解答。
14.(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空气及其成分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
(2)若充分燃烧2kg氢气,至少需要准备多少的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产物为水,无污染
(2)解:设需要O2质量为x,
2H2+ O2 2H2O
4 32
2kg x
x=16kg答:需要O2质量为16k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1)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大、来源广。
【分析】(1)根据氢气作燃料的优点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5.(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氯酸钾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时就开始收集
【答案】(1)铁架台
(2)A;
(3)带火星小木条放ā端,若复然则满
(4)试管口未放棉龙;BD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图示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从b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空气从a导管口排出,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导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成紫红色,说明有高锰酸钾通过导管进入水槽,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A. 高锰酸钾中混入氯酸钾,氯酸钾受热也会分解生成氧气,但不会影响氧气纯度,故不符合题意;
B. 收集时,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会使瓶内有空气残留,影响氧气纯度,故符合题意;
C. 少量水残留会影响收集氧气的量,但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故不符合题意;
D. 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气体中混有原来装置中的空气,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D 。
【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分析。
(3)根据氧气的性质及其验满方法分析。
(4)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16.(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 g;
(2)t1℃时把30g物质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烧杯中的物质升温到t2℃时,溶液的质量是 g;
(3)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甲、乙仍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甲等于乙
C.溶液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小于乙
【答案】(1)40
(2)饱和;75
(3)B;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40g,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物质,那么50g水中能溶解20g甲物质,所以30g甲物质溶解在50g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5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质量为75g。
(3)A、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温度降低,甲物质溶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故甲溶液还是饱和溶液,但乙物质溶解度会增大,所以乙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也相等,降温后,只有溶质的析出,溶剂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溶剂质量仍然相等,故B正确;
C、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饱和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但乙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所以甲溶液质量小于乙溶液,故C错误;
D、由图可知,t2℃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饱和溶液中会有固体析出,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饱和溶液中没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
17.(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②③④⑤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⑤③④
(2)该实验操作中存在错误的是 ;(填序号)
(3)本实验需称取氯化钠 g。
(4)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在改正操作错误后,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答案】(1)C
(2)①
(3)3
(4)搅拌,加速溶解
(5)A;B;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故答案为:C。
(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
故选:①。
(3)本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
(4)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5)A、氯化钠固体不纯,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浓度,故不符合题意;
D、溶解前烧杯内有少量水,溶剂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分析。
(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分析。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4)根据操作④是溶解操作分析。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分析。
18.(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变化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以盐酸为例,多角度认识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构成:稀盐酸中含有大量的阳离子是 。
(2)认识物质的性质:打开浓盐酸的瓶盖,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认识物质的变化,盐酸的5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
①某同学利用盐酸的性质1制备了一杯红色溶液,该指示剂为 (填字母)。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②为了探究盐酸的性质2,现将金属甲、乙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甲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乙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甲、乙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写出金属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为了探究盐酸的性质4,某同学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观察到有汽泡产生,该气体成分是 。
④若要验证盐酸的性质5,可选择下列哪种物质与盐酸反应达到目的: 。
a.NaOH b.Na2CO3 c.Ca(OH)2 d.H2SO4
(4)认识物质的用途: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H+
(2)白雾
(3)b;甲>乙;;CO2;a、c
(4)铁锈逐渐溶解/减少/消失,溶液变黄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稀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其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挥发出的HCl易溶于水,形成盐酸小液滴,则瓶口会有白雾产生。
(3)①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b。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元素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而甲能和盐酸反应,但乙不能,则说明甲比乙活泼;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时显浅绿色,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甲为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③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④性质5为酸和碱的反应,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则NaOH、Ca(OH) 2 属于碱,
故答案为:ac。
(4)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时显黄色,则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分析】(1)根据稀盐酸溶液中的微粒分析。
(2)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3)①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
②根据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时显浅绿色分析。
③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④根据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分析。
(4)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19.(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1)【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则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查阅资料】1.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2.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能吸收气流中水蒸气;
3.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吸收CO2气体。
【实验过程】取研细和干燥后的过量木炭和CuO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连接装置,将反应后气体通入如下装置,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O;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
(3)上述实验中确定CO存在的现象有:①装置D中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② 。
(4)从环保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在尾气部分加一个酒精灯,因为CO有 化学性质;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防止产生CO,应注意及时通风。
【答案】(1)
(2)险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3)B中石灰水不浑浊,E中浑浊
(4)毒、可燃性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A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中的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上述实验中确定CO存在的现象有:①装置D中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②B中石灰水不浑浊,E中浑浊。
(4)一氧化碳有毒,且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所以从环保和安全角度考虑可以在尾气部分加一个酒精灯,燃烧处理尾气中残留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分析】(1)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且具有可燃性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