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
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番茄 B.米饭 C.鸡蛋 D.花生
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年3月 20日,我国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长征系列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主要是由于该燃料
A.热值较大 B.密度较大 C.着火点高 D.比热容大
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同学所做的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4.(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路灯开闭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右图是小明同学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记录的路灯照明时长,则图中b代表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生活中有很多与“吸”有关的现象,但背后的原理各有不同。下列“吸”现象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A.磁铁吸引大头针
B.两铅柱紧压后吸在一起
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D.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
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用久的水壶内会有一层“水垢”,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生成的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物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下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食物降温
B.把蔬菜放进冰箱是为了加快蒸发
C.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水烧开至沸腾后温度将继续升高
8.(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为了实现短时间内储存尽可能多的电池容量,电池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空间结构可调的五氧化二钒(V2O5) 材料上。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7
9.(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 年初,温州爆发甲型流感。此次流感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能够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型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B.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甲型流感患者属于病原体
D.患者愈后在一定时间内对该流感具有免疫性
10.(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如图所示是曾经的家庭用煤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目的是
A.加快煤的散热 B.降低煤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翻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B.及时锄去田间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保证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给番茄经常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1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利用电磁铁起升道闸杆的模拟装置。当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图中开关 S 闭合,电磁铁有磁性,吸引铁柱,道闸杆绕O 点顺时针转动,闸杆升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车牌识别成功,图中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B.改变电源正负极,该模拟装置仍能正常工作
C.小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移动后,栏杆更容易抬起
1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调查发现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数量增加
D.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14.(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钪元素符号为Sc,相对原子质量为45,活动性在镁和铝之间,主要化合价为+3价。如图,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稀硫酸、CuSO4溶液反应。 下列现象中错误的是
A.试管①产生气泡速率大于试管②
B.反应结束后试管①②中的总质量都减小
C.试管③④中都出现红色固体
D.反应结束后试管③④中的固体质量都增大
15.(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三个相同的产品a、b、c在水平流水传送带上向右运动,如图所示,三者始终保持等间距地匀速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传送带因故障突然停止,三个产品在传送带上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则下列图中能反映三者最终位置关系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六月初夏,是杨梅上市的好时节。温州茶山杨梅因其果实色泽鲜艳、甜酸可口、汁多核小,而备受食客们的追捧。
(1)杨梅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
(2)茶山杨梅甜酸可口、汁多核小等优良性状是由 决定的。
(3)为提高杨梅品质,果农们采用嫁接的方式来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17.(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年4月3日,我国台湾花莲发生了7.3 级地震,温州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1)台湾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壳运动活跃。
(2)地震发生时,某居民家中某时刻的吊灯状态如图甲,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可知:该时刻的吊灯受力不平衡,理由是 。
(3)地震时,地震波同时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如图乙所示。则引起地面第一波振动的地震波是
18.(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该方法先用碳电还原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醋酸,再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葡萄糖,如下图所示。
(1) 通电条件下,装置1中CO2分解成CO和常见气体单质X,X的化学式为 。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方案的中间产物醋酸((C2H4O2)属于化合物中的 。
(3)合成葡萄糖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则理论上合成葡萄糖所需CO2与H2O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9.(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光刻机常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上。在制造芯片时,需要使用光刻机将电路图案“镀”在芯片表面上,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工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为防止芯片工作时温度过高,常用散热片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这种改变芯片内能的方式是 。
(2)晶圆上呈现的是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该缩图透镜的焦距为f,则图中距离a与焦距f的关系为 。
20.(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能力,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1)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作用相似。
(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室中的
(3)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b→ →体外。
2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如图是一个电烤箱的工作原理图,它用一个旋转开关可以实现高温档和低温档的工作要求,转动开关旋钮可以将左边缘相邻的两个触点与右边缘的金属板同时连通。
(1)如图示位置,旋钮将金属触点①②与右边的金属板连通,则电热器处于 档工作。
(2)若在电路中A、B、C三处选择一处安装一个“限高温开关”保护电路,则此开关应安装在 处。
(3)电烤箱高温挡的额定功率为1000W。该电烤箱在高温挡工作10分钟消耗电能 J。
2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年4月30日18时,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飞船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氧气再生剂,该物质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
(3)D瓶收集气体验满的操作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甲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灯泡的亮度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
(1)图甲实验中,为比较光合作用速度的大小,可通过观察 来反映。
(2)图乙曲线表示在恒温 30℃时,金鱼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温度调节到 25℃时, B 点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变”)。
(3)有同学建议在进行图甲实验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以免实验结果受到干扰。你认为此建议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
24.(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小明利用图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其中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为U。小明在连接好电路后,先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记录实验数据,绘图得到图乙中的直线a。
(1)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2)分析图乙的直线a,可以得出结论: 。
(3)当电流由I1逐渐增大到I2的过程中,小明通过绘制网格将图乙进行处理:分出6块区域,面积分别为 S1——S6。
①当电流为I1时,电阻R的实际功率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 表示;
②电流由I1逐渐增大到I2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实际功率变化量 。
25.(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点燃使红磷燃烧,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绘制图像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判断,实验中打开止水夹的时间是 时刻。
(2)图乙中,ab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3)该实验中若要寻找红磷的替代物,则红磷的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
(4)请在图丙上画出实验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
2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为探究蜡螟幼虫的唾液酶是否能促进聚乙烯塑料的降解,小明利用蜡螟幼虫的唾液酶与聚乙烯塑料重复实验多次,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组别 A B C
试管中一次加入的物质 2mL 蒸馏水 2mL蜡螟幼虫唾液 2mL 蜡螟幼虫唾液
1mL 蒸馏水 ★ 1mL 5%的稀盐酸
10g聚乙烯塑料 10g聚乙烯塑料 10g聚乙烯塑料
水浴10分钟 25℃ 25℃ 25℃
相同时间内塑料减少的质量/g m1 m2 m3
(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 。(写出两个即可)
(2)通过比较A、B组实验,可以得出在中性条件下,蜡螟幼虫的唾液酶能促进聚乙烯塑料的降解。表中★处应该填 。
(3)据研究表明,蜡螟幼虫的唾液酶对聚乙烯塑料的分解有促进作用,且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效果更好。要得到此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是 (用m1、m2、m3表示)。
(4)蜡螟幼虫的唾液酶促进聚乙烯塑料降解,有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培养繁殖蜡螟幼虫。你是否支持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27.(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在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有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往装置中加水,当水位从容器体积1/3 处升高至 2/3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小明觉得在加水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也会增加,干扰结论判断。于是他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该结论进行深入探究,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
①将自制塑料膜均匀铺在电子秤的秤面上,打开电子秤进行调零。
②用烧杯往容器内倒水,水要达到一定深度。
③调节自制角度调节器,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观察记录电子秤的示数以及水面高度。
(1)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
(2)图乙实验中,能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反映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依据是: 。
(3)小明通过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请你写出用装置乙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的简要操作: 。
四、综合题
28.(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硅胶干燥剂适用范围广泛。硅胶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硅胶(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反应),此外还含有氧化钠、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某款干燥剂进行如下实验:
(1)向滤液A 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2)黄色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3)由实验得,该款硅胶干燥剂除硅胶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9.(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小明参加学校开展的“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他利用 2块放大镜(A 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放大镜A 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下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30.(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游客参加蹦极挑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如图甲所示。A 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所在的原长位置,ha=10m;B 点是弹性绳系上游客下垂时,拉力与重力相等的位置,h0=12.5m; C点是弹性绳系上游客所能到达的下落最低点,hc=20m。游客下落的速度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该弹性绳每受到 200N 的拉力就伸长 1m。(整个过程都忽略空气阻力)
(1)出于安全考虑,每个游客都需要佩戴安全装备。在下落过程中,若以身上的安全装备为参照物,游客的运动情况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当游客下落至最低点 hc的位置,请计算并结合功和能量的知识,分析此时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有多大
(3) 若游客下落至 ha、hb、hc三处位置的时间分别为ta、t0和tc。下列图中能表示弹性绳的弹力F与时间t的关系的是
A. B.
C. D.
3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井盐是从地下岩盐矿床中开采出来的盐,在我国井盐的历史悠久。井盐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通过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纯净的盐。
(1)“汲卤”,即抽取卤水,以竹子作汲卤筒,筒底以牛皮作开闭阀门,插入小口径深井内,一筒可抽取卤水数十升。为实现汲卤筒插入井中卤水能自动进入筒内,提筒时卤水能跟着一起被提取上来,牛皮阀门的打开方式应该如图 所示。
(2)“一筒可抽取卤水数十升”,估计一筒抽取卤水的质量为____。
A.数十克 B.数十千克 C.数百千克 D.数十吨
(3)卤水中含有杂质氯化镁。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盐井卤水中氯化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卤水100g,逐滴加入5%碳酸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碳酸镁沉淀,消耗碳酸钠溶液106克。过滤沉淀,再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晶体15 克。求该盐井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卤水中的杂质全部以氯化镁计,化学方程式为:
3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监测水位高度的装置,原理如图甲所示。轻杆AB 始终静止在水平位置,且AO:OB=1:2。杆的A端悬挂一重为20N的圆柱体M,底面积为 高为50cm,下底面距离容器底5cm。杆的B端始终压在压敏电阻R上,其阻值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R0是阻值为5欧的定值电阻。
(1)项目原理:该装置在水位可测定的范围内,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电压表示数将 。
(2)确定量程:该装置能监测水位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3)项目改进:为了提高监测水位的精确度,项目组成员经讨论提出了若干办法:①增大圆柱体的横截面积;②换用密度更大的同规格圆柱体;③将定值电阻 的阻值变大;④将支点O 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请你选出可行的办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 来自食物的营养素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可将营养素分为七大类,即蛋白质 、脂类、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 、维生素 、水和膳食纤维 。
【解答】 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米饭,番茄主要是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鸡蛋主要是蛋白质,花生主要是脂肪;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时,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答】热值是燃料的属性,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相同情况下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ABC不正确。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需要使用药匙,瓶塞倒立于桌面上,故A正确;
B、溶解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B正确;
C、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如图,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时需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b的开灯时间最短,说明白昼时间最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生活中有很多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某种现象。
【解答】A、磁铁吸引大头针,利用的是磁铁的磁力,与大气压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两铅柱紧压后吸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胶头滴管靠大气压强吸取液体,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符合题意。
D、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反应的类型定义分析;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即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 (1)升华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
(2)加快蒸发的方法:加快液体空气流速,提高液体表面温度和增大表面积。
(3)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4)液体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解答】A、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食物降温,故A正确。
B、把蔬菜放进冰箱是为了减慢蒸发,故B错误。
C、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水烧开至沸腾后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元素化合价一般为-2价分析计算;
【解答】根据分析,设 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
【解答】A. 甲型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A正确;
B. 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正确
C. 甲型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C错误;
D. 患者愈后在一定时间内对该流感具有免疫性 ,D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A选项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选项错误。
C、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选项错误。
D、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
B. 及时锄去田间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 ,B正确;
C.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保证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正确;
D. 给番茄经常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D正确;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定电磁铁的极性。
(2)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原理进行分析。
(3)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方式叫串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方式叫并联。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解答】A、由图知,电流从电磁铁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故A错误。
B、改变电源正负极,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改变,但对铁柱的吸引力不变,因此该模拟装置仍能正常工作,故B正确。
C、小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故C错误。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调整后,阻值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栏杆更容易抬起,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解答】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错误;
B. 图中的四种生物不能组成该生态系统,还缺少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食物链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C错误;
C.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数量增加,C正确;
D.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最高级的生物体内的毒素最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越剧烈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氢气,计算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C、根据排在铜前的金属能与铜的盐溶液反应分析现象;
D、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溶液和新金属,计算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 钪 排在 镁和铝之间 因此排在锌的活动性前面,故钪与酸反应比锌剧烈,则 试管①产生气泡速率大于试管② ,故A正确;
B、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钪与酸能反应,锌与酸液能反应,而可知生成氢气质量小于反应金属质量,则反应后 试管①②中的总质量都减小,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 钪 排在 镁和铝之间因此排在铜前,锌业排在铜前,因此都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反应现象都会出现红色固体,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钪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钪和铜,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由, 试管③ 中固体质量增大, ④ 中固体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仅取决于物体质量的大小,因此当传送带因故障突然停止,由于三个产品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惯性大小,因此三个产品在传送带上会继续运动的距离相同,因此两个产品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C。
16.【答案】(1)子房
(2)基因
(3)无性(营养)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 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不通过有性途径,属于无性生殖的一种,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有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等。
【解答】(1) 杨梅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2)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茶山杨梅甜酸可口、汁多核小等优良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3) 为提高杨梅品质,果农们采用嫁接的方式来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是指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就可以繁殖后代的方式;
故答案为:(1)子房(2)基因(3)无性(营养)
17.【答案】(1)交界处
(2)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纵波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1)台湾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台湾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吊灯所受重力与悬绳对吊灯的拉力相等,吊灯平衡不动;地震发生时,某居民家中某时刻的吊灯状态如图甲,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可知:该时刻的吊灯受力不平衡,理由是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从乙图可以看出纵波的速度是6km/s,横波的速度是3.6km/s,所以纵波先到地面,纵波到达时,人会感到上下颠簸,横波到达时,人会感到左右摇摆;则引起地面第一波振动的地震波是纵波。
18.【答案】(1)O2
(2)有机物
(3)22:9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化学反应的过程: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为各个生成物的过程。(2)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解答】(1) 通电条件下,装置1中CO2分解成CO和常见气体单质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测出该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方案的中间产物醋酸((C2H4O2)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
(3) 合成葡萄糖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则理论上合成葡萄糖所需CO2与H2O的质量比为 44×6:6×18=22:9;
故答案为:(1)氧气(2)有机物(3)22:9
19.【答案】(1)热传递
(2)a>2f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2)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1)为防止芯片工作时温度过高,常用散热片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芯片的内能。
(2)由题意可知,硅片上能出现清晰的电路图案,硅片相当于光屏,故缩图透镜应该是凸透镜,此时镂空掩膜到缩图透镜的距离a>2f。
故答案为:(1)热传递;(2)a>2f。
20.【答案】(1)红细胞
(2)右心房
(3)c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肺循环:右心房(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
【解答】(1) 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作用相似;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红细胞的中的血红蛋白能和氧气结合;
(2) 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参与到体循环中,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室中的右心房;
(3) 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b→c→体外。d指的是血液,c中的是尿液;
故答案为:(1)红细胞(2)右心房(3)c
21.【答案】(1)低温
(2)C
(3)6×105
【知识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1、2时,电路中只有R1,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2、3时,R1和R2并联,根据分析挡位。
(2)根据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必须接火线分析。
(3)根据W=Pt计算电能。
【解答】 (1)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1、2时,电路中只有R1,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2、3时,R1和R2并联,根据可知,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1、2时,电热器处于低温挡,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2、3时,电热器处于高温挡。
(2)根据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必须接火线,安装一个“限高温开关”保护电路要切断火线,故接在C处。
(3)处于高温挡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W=P高t=1000W×10×60s=6×105J。
故答案为:(1)低温;(2)C;(3)6×105。
22.【答案】(1)
(2)C中的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3)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方程式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是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验满方法
【解答】(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化学方程式是:;
(2)由于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通过过氧化钠的吸收之后生成的是氧气,因此气体进入C中若二氧化碳完全被吸收则不会出现石灰水变浑的现象;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是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23.【答案】(1)气泡的数目
(2)左移
(3)合理,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测得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因为黑暗的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图甲实验中,为比较光合作用速度的大小,可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数目来反映。
(2)B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 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温度调节到 25℃时, 光合作用更合适,呼吸作用减弱,所以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B点向左移;
(3)我认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测得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因为黑暗的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气泡的数目(2)左移(3) 合理,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测得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因为黑暗的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24.【答案】(1)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2)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S4;S1+S3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据此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根据图乙分析得出结论。
(3)根据P=UI分析回答。
【解答】(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故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2)由图乙可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线,故可以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①当电流为I1时,由图乙可知,此时电阻R两端电压为U1,电阻R的实际功率为P1=U1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4表示;
②电流由I1逐渐增大到I2的过程中,电阻R电流的变化量ΔIR=I2-I1,电阻R两端电压变化量ΔUR=U2-U1,则电阻R功率变化量ΔPR=ΔURΔIR=(U2-U1)(I2-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2表示。
整个电路功率变化量为ΔP总=U(I2-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1+S2+S3表示,
滑动变阻器的实际功率变化量ΔP=ΔP总-ΔPR=U(I2-I1)-(U2-U1)(I2-I1)=(U-U2+U1)(I2-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1+S3表示,
故滑动变阻器的实际功率变化量ΔP=S1+S3。
故答案为:(1)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2)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①S4;②S1+S3。
25.【答案】(1)t3
(2)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
(3)消耗氧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
(4)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打开止水夹后水会倒吸乳集气瓶则气压会迅速变大分析;
(2)根据燃烧放热分析气压变化;
(3)根据红磷测定氧气含量会消耗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分析;
(4)根据气压变化分析氧气消耗的情况;
【解答】(1)如图所示,可知消耗氧气后会使瓶内压强变小,而在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则气压会迅速变大,因此在乙图中t3时间后压强曲线迅速增大,说明此时水倒吸即打开了止水夹,故填:t3;
(2)如图,ab段气压增大,是由于红磷燃烧后虽消耗了氧气但会放出大量热,因此压强变大;
(3)由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根据压强的变化通过观察水吸入体积分析,因此替代物必须消耗氧气但不能产生新的气体;
(4)如乙图所示,在实验开始阶段即第一个小格时间内,温度和压强均为改变,说明此时未发生反应则氧气的体积无变化此时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而从该点后稳定升高说明反应开始消耗氧气,氧气体积分数变小,由于最终t2时间点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反应完全,此时氧气的含量几乎为0,至t3时间点时几乎不变。故曲线为
26.【答案】(1)天平,量筒
(2)1mL 蒸馏水
(3)m1<m2<m3
(4)不支持,因为蜡螟幼虫的数量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解答】(1) 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 天平和量筒;天平来称量10克的质量,用量筒来量取1mL,2mL的体积;
(2) 通过比较A、B组实验,可以得出在中性条件下,蜡螟幼虫的唾液酶能促进聚乙烯塑料的降解。表中★处应该填 1mL 蒸馏水;因为蜡螟幼虫的唾液酶在中性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3) 据研究表明,蜡螟幼虫的唾液酶对聚乙烯塑料的分解有促进作用,且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效果更好。则在酸性条件下的塑料消耗的最多,剩下的质量最少,中性其次,没有酶的一组塑料剩下的最多,所以 相同时间内塑料减少的质量 要得到此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是m1<m2<m3
(4) 蜡螟幼虫的唾液酶促进聚乙烯塑料降解,有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培养繁殖蜡螟幼虫。我不支持,因为蜡螟幼虫的数量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1)天平,量筒(2)1mL 蒸馏水(3)m1<m2<m3(4)不支持,因为蜡螟幼虫的数量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7.【答案】(1)橡皮膜向下凸,形变变大
(2)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3)注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深度的不变,观察电子秤的示数是否改变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2)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橡皮膜向下凸。根据液体的压强在相同面积上产生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3)根据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结合控制变量法解答。
【解答】(1)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压强变大,橡皮膜向下凸,形变变大。
(2)图乙实验中,能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反映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依据是: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说明压强也越大。
(3)药通过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可以用装置乙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可以先往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记录电子秤的读数,然后将水倒出后加入同质量的其他液体,观察比较电子秤的度数,即可以得出同等质量但是不同密度的液体,同样受力面积下压强不同。故答案为:注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深度的不变,观察电子秤的示数是否改变。
故答案为:(1)橡皮膜向下凸,形变变大;(2)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3)注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深度的不变,观察电子秤的示数是否改变。
28.【答案】(1)红
(2)铁离子
(3)氧化铁和氧化钙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硅胶干燥剂加足量水后过滤,向无色滤液A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现变色沉淀,可知A中有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说明原干燥剂中含有氧化钙,;根据滤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有黄色滤液出现,由于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说明滤渣中含有氧化铁即干燥剂中含有氧化铁,据此分析;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A中含有氢氧化钙,显碱性能是石蕊试液变红,故填:红;
(2)根据分析,黄色滤液中一定含有铁离子,故填:铁离子;
(3)根据分析,硅胶干燥剂中除了硅胶外,一定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钙。
29.【答案】(1)目镜
(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解答】(1) 放大镜A 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
(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因为把图像变清晰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细准焦螺旋可以缓慢的是镜筒进行升降;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故答案为:(1)目镜(2)
30.【答案】(1)静止
(2)5000J
(3)D
【知识点】惯性;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3)对每个阶段的游客进行受力分析。
【解答】(1)以身上的安全装备为参照物,游客与身上的安全装备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游客是静止的。
(2)当弹力等于重力时,游客下落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弹力F=200N×(12.5m-10m)=500N,游客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到达最低点时,此时速度为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运动员下落到最低点时下落的高度lmax=10m,此时运动员的速度v'=0,重力做的功即为重力势能减小量,也为弹性势能大小,解得:Ep=mglmax=500N×10m=5000J;
(3)游客在下落过程中,在0~ta时间内,绳子未达到原长,此时不受绳子弹力,所以A、B错误,由图可知,游客做加速运动,所以弹力与时间之间不成正比,所以C错误,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静止;(2)5000J;(3)D。
31.【答案】(1)甲
(2)B
(3),反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碳酸钠质量是,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原氯化钠质量是
则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1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汲卤筒向下进入卤水,向上提取时卤水随之被提起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体积乘以密度等于质量计算;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镁沉淀,而最终得到的氯化钠减去生成的氯化钠即为原卤水中的氯化钠最终计算得出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 汲卤筒插入井中卤水能自动进入筒内,提筒时卤水能跟着一起被提取上来, 牛皮阀门的打开方式应该如图 甲,阀门在筒向下时向上打开,卤水进入筒内,提起筒时阀门关闭,卤水被提起;
(2)数十升卤水即体积大概是104 毫升,根据水的密度是1克每毫升,则卤水质量约为104 克,即 数十千克 ,故选:B。
32.【答案】(1)变大
(2),
由图像乙得
把R大=10Ω代入上式得F=2N,
根据杠杆得平衡条件得FAOA=FBOB
FA=F=2N
F拉=FA=4N
F浮=G-F拉=20N-4N=16N
F浮=V排ρg=Sh大ρg
所以能测量得最大高度为40cm+5cm=45cm。
(3)②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水位上升,浮力变大,A端对杠杆的作用力变小,B端对压敏电阻的压力变小,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R0两端的电压变小,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水位最大高度时,电压表达到所选量程,电压表选择量程已知,R的阻值可求出,根据图乙可知FB,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出FA,求出浮力,可求出最大高度。
(3)要提高水位得精确度,就是在浮力一定的情况下浸入水中的高度也高,精确度也越高,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浸入高度有关的参数,从而找出答案。
【解答】 (1)F浮=G-F拉
FA=F拉=G-F浮=G-V排ρg=G-Sh1ρg,
所以当h1增大时,FA变小,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B变小,
由图乙知R的阻值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线路中电流变小,
R0两端电压U0=IR0变小,
电压表的示数UR=U-U0变大。
(3)由F浮=V排ρg=Shρg=G-F拉=V物ρ物g-FA=Sh物ρ物g-FA
得
当浮力一定时,h越大越精确度越高,
①增大圆柱体的截面积,h变小,不可以。
②换用密度更大的同规格的圆柱体,ρ物变大,h变大,故可以。
③从上式可知,R0变化时不会时h变大,故不可以。
④支点O向右移动,FA变大,h变小,故不可行。
故答案为:(1)变大;(2)该装置能测水位的最大高度是45cm;(3)②。
1 / 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
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番茄 B.米饭 C.鸡蛋 D.花生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 来自食物的营养素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可将营养素分为七大类,即蛋白质 、脂类、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 、维生素 、水和膳食纤维 。
【解答】 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米饭,番茄主要是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鸡蛋主要是蛋白质,花生主要是脂肪;
故答案为:B
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年3月 20日,我国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长征系列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主要是由于该燃料
A.热值较大 B.密度较大 C.着火点高 D.比热容大
【答案】A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在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时,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答】热值是燃料的属性,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相同情况下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ABC不正确。
故答案为:A。
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同学所做的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药品的取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A、取用固体药品时,需要使用药匙,瓶塞倒立于桌面上,故A正确;
B、溶解时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B正确;
C、过滤要注意一贴即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二低即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即烧杯口紧贴玻璃棒,玻璃棒抵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如图,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时需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路灯开闭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右图是小明同学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记录的路灯照明时长,则图中b代表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B
【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读图可知,图中b的开灯时间最短,说明白昼时间最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
故答案为:B。
5.(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生活中有很多与“吸”有关的现象,但背后的原理各有不同。下列“吸”现象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A.磁铁吸引大头针
B.两铅柱紧压后吸在一起
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D.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生活中有很多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某种现象。
【解答】A、磁铁吸引大头针,利用的是磁铁的磁力,与大气压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两铅柱紧压后吸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胶头滴管靠大气压强吸取液体,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C符合题意。
D、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与大气压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用久的水壶内会有一层“水垢”,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生成的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基本反应的类型定义分析;
【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即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
7.(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物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下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食物降温
B.把蔬菜放进冰箱是为了加快蒸发
C.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水烧开至沸腾后温度将继续升高
【答案】A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 (1)升华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
(2)加快蒸发的方法:加快液体空气流速,提高液体表面温度和增大表面积。
(3)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4)液体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解答】A、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食物降温,故A正确。
B、把蔬菜放进冰箱是为了减慢蒸发,故B错误。
C、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水烧开至沸腾后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为了实现短时间内储存尽可能多的电池容量,电池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空间结构可调的五氧化二钒(V2O5) 材料上。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7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元素化合价一般为-2价分析计算;
【解答】根据分析,设 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故答案为C。
9.(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 年初,温州爆发甲型流感。此次流感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能够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型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B.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甲型流感患者属于病原体
D.患者愈后在一定时间内对该流感具有免疫性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
【解答】A. 甲型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A正确;
B. 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正确
C. 甲型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C错误;
D. 患者愈后在一定时间内对该流感具有免疫性 ,D正确;
故答案为:C
10.(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如图所示是曾经的家庭用煤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目的是
A.加快煤的散热 B.降低煤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知识点】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A选项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选项错误。
C、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选项错误。
D、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翻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B.及时锄去田间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保证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给番茄经常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答】A.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A错误;
B. 及时锄去田间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利于幼苗的生长 ,B正确;
C.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保证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正确;
D. 给番茄经常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D正确;
故答案为:A
1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利用电磁铁起升道闸杆的模拟装置。当车牌识别成功相当于图中开关 S 闭合,电磁铁有磁性,吸引铁柱,道闸杆绕O 点顺时针转动,闸杆升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车牌识别成功,图中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
B.改变电源正负极,该模拟装置仍能正常工作
C.小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移动后,栏杆更容易抬起
【答案】B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定电磁铁的极性。
(2)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原理进行分析。
(3)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方式叫串联,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的方式叫并联。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解答】A、由图知,电流从电磁铁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故A错误。
B、改变电源正负极,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改变,但对铁柱的吸引力不变,因此该模拟装置仍能正常工作,故B正确。
C、小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故C错误。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调整后,阻值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可知,电路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栏杆更容易抬起,故D错误。
故选:B。
1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调查发现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数量增加
D.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解答】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A错误;
B. 图中的四种生物不能组成该生态系统,还缺少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食物链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C错误;
C.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数量增加,C正确;
D.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最高级的生物体内的毒素最多,D错误;
故答案为:C
14.(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钪元素符号为Sc,相对原子质量为45,活动性在镁和铝之间,主要化合价为+3价。如图,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稀硫酸、CuSO4溶液反应。 下列现象中错误的是
A.试管①产生气泡速率大于试管②
B.反应结束后试管①②中的总质量都减小
C.试管③④中都出现红色固体
D.反应结束后试管③④中的固体质量都增大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越剧烈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氢气,计算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C、根据排在铜前的金属能与铜的盐溶液反应分析现象;
D、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溶液和新金属,计算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 钪 排在 镁和铝之间 因此排在锌的活动性前面,故钪与酸反应比锌剧烈,则 试管①产生气泡速率大于试管② ,故A正确;
B、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钪与酸能反应,锌与酸液能反应,而可知生成氢气质量小于反应金属质量,则反应后 试管①②中的总质量都减小,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 钪 排在 镁和铝之间因此排在铜前,锌业排在铜前,因此都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反应现象都会出现红色固体,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钪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钪和铜,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由, 试管③ 中固体质量增大, ④ 中固体质量减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三个相同的产品a、b、c在水平流水传送带上向右运动,如图所示,三者始终保持等间距地匀速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传送带因故障突然停止,三个产品在传送带上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则下列图中能反映三者最终位置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仅取决于物体质量的大小,因此当传送带因故障突然停止,由于三个产品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惯性大小,因此三个产品在传送带上会继续运动的距离相同,因此两个产品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六月初夏,是杨梅上市的好时节。温州茶山杨梅因其果实色泽鲜艳、甜酸可口、汁多核小,而备受食客们的追捧。
(1)杨梅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
(2)茶山杨梅甜酸可口、汁多核小等优良性状是由 决定的。
(3)为提高杨梅品质,果农们采用嫁接的方式来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
【答案】(1)子房
(2)基因
(3)无性(营养)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 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不通过有性途径,属于无性生殖的一种,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有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等。
【解答】(1) 杨梅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2)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茶山杨梅甜酸可口、汁多核小等优良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3) 为提高杨梅品质,果农们采用嫁接的方式来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是指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就可以繁殖后代的方式;
故答案为:(1)子房(2)基因(3)无性(营养)
17.(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年4月3日,我国台湾花莲发生了7.3 级地震,温州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1)台湾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壳运动活跃。
(2)地震发生时,某居民家中某时刻的吊灯状态如图甲,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可知:该时刻的吊灯受力不平衡,理由是 。
(3)地震时,地震波同时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如图乙所示。则引起地面第一波振动的地震波是
【答案】(1)交界处
(2)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纵波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1)台湾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台湾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吊灯所受重力与悬绳对吊灯的拉力相等,吊灯平衡不动;地震发生时,某居民家中某时刻的吊灯状态如图甲,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可知:该时刻的吊灯受力不平衡,理由是两个力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从乙图可以看出纵波的速度是6km/s,横波的速度是3.6km/s,所以纵波先到地面,纵波到达时,人会感到上下颠簸,横波到达时,人会感到左右摇摆;则引起地面第一波振动的地震波是纵波。
18.(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该方法先用碳电还原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醋酸,再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葡萄糖,如下图所示。
(1) 通电条件下,装置1中CO2分解成CO和常见气体单质X,X的化学式为 。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方案的中间产物醋酸((C2H4O2)属于化合物中的 。
(3)合成葡萄糖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则理论上合成葡萄糖所需CO2与H2O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O2
(2)有机物
(3)22:9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化学反应的过程: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为各个生成物的过程。(2)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解答】(1) 通电条件下,装置1中CO2分解成CO和常见气体单质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测出该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方案的中间产物醋酸((C2H4O2)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
(3) 合成葡萄糖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则理论上合成葡萄糖所需CO2与H2O的质量比为 44×6:6×18=22:9;
故答案为:(1)氧气(2)有机物(3)22:9
19.(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光刻机常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上。在制造芯片时,需要使用光刻机将电路图案“镀”在芯片表面上,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工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为防止芯片工作时温度过高,常用散热片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这种改变芯片内能的方式是 。
(2)晶圆上呈现的是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该缩图透镜的焦距为f,则图中距离a与焦距f的关系为 。
【答案】(1)热传递
(2)a>2f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2)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1)为防止芯片工作时温度过高,常用散热片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芯片的内能。
(2)由题意可知,硅片上能出现清晰的电路图案,硅片相当于光屏,故缩图透镜应该是凸透镜,此时镂空掩膜到缩图透镜的距离a>2f。
故答案为:(1)热传递;(2)a>2f。
20.(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能力,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1)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 (填血细胞名称)作用相似。
(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室中的
(3)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b→ →体外。
【答案】(1)红细胞
(2)右心房
(3)c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水盐平衡
【解析】【分析】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肺循环:右心房(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
【解答】(1) 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作用相似;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红细胞的中的血红蛋白能和氧气结合;
(2) 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参与到体循环中,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室中的右心房;
(3) 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b→c→体外。d指的是血液,c中的是尿液;
故答案为:(1)红细胞(2)右心房(3)c
2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如图是一个电烤箱的工作原理图,它用一个旋转开关可以实现高温档和低温档的工作要求,转动开关旋钮可以将左边缘相邻的两个触点与右边缘的金属板同时连通。
(1)如图示位置,旋钮将金属触点①②与右边的金属板连通,则电热器处于 档工作。
(2)若在电路中A、B、C三处选择一处安装一个“限高温开关”保护电路,则此开关应安装在 处。
(3)电烤箱高温挡的额定功率为1000W。该电烤箱在高温挡工作10分钟消耗电能 J。
【答案】(1)低温
(2)C
(3)6×105
【知识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1、2时,电路中只有R1,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2、3时,R1和R2并联,根据分析挡位。
(2)根据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必须接火线分析。
(3)根据W=Pt计算电能。
【解答】 (1)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1、2时,电路中只有R1,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2、3时,R1和R2并联,根据可知,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1、2时,电热器处于低温挡,当旋钮开关旋到位置2、3时,电热器处于高温挡。
(2)根据家庭电路中的开关必须接火线,安装一个“限高温开关”保护电路要切断火线,故接在C处。
(3)处于高温挡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W=P高t=1000W×10×60s=6×105J。
故答案为:(1)低温;(2)C;(3)6×105。
2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2024年4月30日18时,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载人飞船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氧气再生剂,该物质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
(3)D瓶收集气体验满的操作是 。
【答案】(1)
(2)C中的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3)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方程式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是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验满方法
【解答】(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化学方程式是:;
(2)由于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通过过氧化钠的吸收之后生成的是氧气,因此气体进入C中若二氧化碳完全被吸收则不会出现石灰水变浑的现象;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是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平置于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三、实验探究题
2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甲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灯泡的亮度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
(1)图甲实验中,为比较光合作用速度的大小,可通过观察 来反映。
(2)图乙曲线表示在恒温 30℃时,金鱼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温度调节到 25℃时, B 点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不变”)。
(3)有同学建议在进行图甲实验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以免实验结果受到干扰。你认为此建议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
【答案】(1)气泡的数目
(2)左移
(3)合理,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测得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因为黑暗的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图甲实验中,为比较光合作用速度的大小,可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数目来反映。
(2)B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 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温度调节到 25℃时, 光合作用更合适,呼吸作用减弱,所以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B点向左移;
(3)我认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测得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因为黑暗的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气泡的数目(2)左移(3) 合理,因为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测得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因为黑暗的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24.(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小明利用图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其中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为U。小明在连接好电路后,先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记录实验数据,绘图得到图乙中的直线a。
(1)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2)分析图乙的直线a,可以得出结论: 。
(3)当电流由I1逐渐增大到I2的过程中,小明通过绘制网格将图乙进行处理:分出6块区域,面积分别为 S1——S6。
①当电流为I1时,电阻R的实际功率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 表示;
②电流由I1逐渐增大到I2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实际功率变化量 。
【答案】(1)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2)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S4;S1+S3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据此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2)根据图乙分析得出结论。
(3)根据P=UI分析回答。
【解答】(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故在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
(2)由图乙可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线,故可以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①当电流为I1时,由图乙可知,此时电阻R两端电压为U1,电阻R的实际功率为P1=U1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4表示;
②电流由I1逐渐增大到I2的过程中,电阻R电流的变化量ΔIR=I2-I1,电阻R两端电压变化量ΔUR=U2-U1,则电阻R功率变化量ΔPR=ΔURΔIR=(U2-U1)(I2-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2表示。
整个电路功率变化量为ΔP总=U(I2-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1+S2+S3表示,
滑动变阻器的实际功率变化量ΔP=ΔP总-ΔPR=U(I2-I1)-(U2-U1)(I2-I1)=(U-U2+U1)(I2-I1),可以用图乙中的面积S1+S3表示,
故滑动变阻器的实际功率变化量ΔP=S1+S3。
故答案为:(1)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2)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①S4;②S1+S3。
25.(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点燃使红磷燃烧,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绘制图像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判断,实验中打开止水夹的时间是 时刻。
(2)图乙中,ab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3)该实验中若要寻找红磷的替代物,则红磷的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
(4)请在图丙上画出实验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曲线。
【答案】(1)t3
(2)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
(3)消耗氧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
(4)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打开止水夹后水会倒吸乳集气瓶则气压会迅速变大分析;
(2)根据燃烧放热分析气压变化;
(3)根据红磷测定氧气含量会消耗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分析;
(4)根据气压变化分析氧气消耗的情况;
【解答】(1)如图所示,可知消耗氧气后会使瓶内压强变小,而在打开止水夹后水倒吸,则气压会迅速变大,因此在乙图中t3时间后压强曲线迅速增大,说明此时水倒吸即打开了止水夹,故填:t3;
(2)如图,ab段气压增大,是由于红磷燃烧后虽消耗了氧气但会放出大量热,因此压强变大;
(3)由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根据压强的变化通过观察水吸入体积分析,因此替代物必须消耗氧气但不能产生新的气体;
(4)如乙图所示,在实验开始阶段即第一个小格时间内,温度和压强均为改变,说明此时未发生反应则氧气的体积无变化此时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而从该点后稳定升高说明反应开始消耗氧气,氧气体积分数变小,由于最终t2时间点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反应完全,此时氧气的含量几乎为0,至t3时间点时几乎不变。故曲线为
2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为探究蜡螟幼虫的唾液酶是否能促进聚乙烯塑料的降解,小明利用蜡螟幼虫的唾液酶与聚乙烯塑料重复实验多次,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组别 A B C
试管中一次加入的物质 2mL 蒸馏水 2mL蜡螟幼虫唾液 2mL 蜡螟幼虫唾液
1mL 蒸馏水 ★ 1mL 5%的稀盐酸
10g聚乙烯塑料 10g聚乙烯塑料 10g聚乙烯塑料
水浴10分钟 25℃ 25℃ 25℃
相同时间内塑料减少的质量/g m1 m2 m3
(1)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 。(写出两个即可)
(2)通过比较A、B组实验,可以得出在中性条件下,蜡螟幼虫的唾液酶能促进聚乙烯塑料的降解。表中★处应该填 。
(3)据研究表明,蜡螟幼虫的唾液酶对聚乙烯塑料的分解有促进作用,且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效果更好。要得到此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是 (用m1、m2、m3表示)。
(4)蜡螟幼虫的唾液酶促进聚乙烯塑料降解,有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培养繁殖蜡螟幼虫。你是否支持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天平,量筒
(2)1mL 蒸馏水
(3)m1<m2<m3
(4)不支持,因为蜡螟幼虫的数量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解答】(1) 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需要 天平和量筒;天平来称量10克的质量,用量筒来量取1mL,2mL的体积;
(2) 通过比较A、B组实验,可以得出在中性条件下,蜡螟幼虫的唾液酶能促进聚乙烯塑料的降解。表中★处应该填 1mL 蒸馏水;因为蜡螟幼虫的唾液酶在中性的环境下发挥作用;
(3) 据研究表明,蜡螟幼虫的唾液酶对聚乙烯塑料的分解有促进作用,且在适宜的酸性条件下效果更好。则在酸性条件下的塑料消耗的最多,剩下的质量最少,中性其次,没有酶的一组塑料剩下的最多,所以 相同时间内塑料减少的质量 要得到此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是m1<m2<m3
(4) 蜡螟幼虫的唾液酶促进聚乙烯塑料降解,有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培养繁殖蜡螟幼虫。我不支持,因为蜡螟幼虫的数量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1)天平,量筒(2)1mL 蒸馏水(3)m1<m2<m3(4)不支持,因为蜡螟幼虫的数量过多,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7.(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在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有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往装置中加水,当水位从容器体积1/3 处升高至 2/3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小明觉得在加水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也会增加,干扰结论判断。于是他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该结论进行深入探究,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
①将自制塑料膜均匀铺在电子秤的秤面上,打开电子秤进行调零。
②用烧杯往容器内倒水,水要达到一定深度。
③调节自制角度调节器,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观察记录电子秤的示数以及水面高度。
(1)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
(2)图乙实验中,能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反映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依据是: 。
(3)小明通过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请你写出用装置乙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的简要操作: 。
【答案】(1)橡皮膜向下凸,形变变大
(2)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3)注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深度的不变,观察电子秤的示数是否改变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2)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橡皮膜向下凸。根据液体的压强在相同面积上产生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3)根据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结合控制变量法解答。
【解答】(1)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压强变大,橡皮膜向下凸,形变变大。
(2)图乙实验中,能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反映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依据是: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说明压强也越大。
(3)药通过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可以用装置乙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可以先往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记录电子秤的读数,然后将水倒出后加入同质量的其他液体,观察比较电子秤的度数,即可以得出同等质量但是不同密度的液体,同样受力面积下压强不同。故答案为:注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深度的不变,观察电子秤的示数是否改变。
故答案为:(1)橡皮膜向下凸,形变变大;(2)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3)注入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深度的不变,观察电子秤的示数是否改变。
四、综合题
28.(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硅胶干燥剂适用范围广泛。硅胶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硅胶(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反应),此外还含有氧化钠、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某款干燥剂进行如下实验:
(1)向滤液A 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2)黄色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3)由实验得,该款硅胶干燥剂除硅胶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答案】(1)红
(2)铁离子
(3)氧化铁和氧化钙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硅胶干燥剂加足量水后过滤,向无色滤液A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现变色沉淀,可知A中有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说明原干燥剂中含有氧化钙,;根据滤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有黄色滤液出现,由于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说明滤渣中含有氧化铁即干燥剂中含有氧化铁,据此分析;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A中含有氢氧化钙,显碱性能是石蕊试液变红,故填:红;
(2)根据分析,黄色滤液中一定含有铁离子,故填:铁离子;
(3)根据分析,硅胶干燥剂中除了硅胶外,一定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钙。
29.(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 小明参加学校开展的“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他利用 2块放大镜(A 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放大镜A 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下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目镜
(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解答】(1) 放大镜A 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
(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因为把图像变清晰是细准焦螺旋的作用,细准焦螺旋可以缓慢的是镜筒进行升降;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故答案为:(1)目镜(2)
30.(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某游客参加蹦极挑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如图甲所示。A 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所在的原长位置,ha=10m;B 点是弹性绳系上游客下垂时,拉力与重力相等的位置,h0=12.5m; C点是弹性绳系上游客所能到达的下落最低点,hc=20m。游客下落的速度与下落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该弹性绳每受到 200N 的拉力就伸长 1m。(整个过程都忽略空气阻力)
(1)出于安全考虑,每个游客都需要佩戴安全装备。在下落过程中,若以身上的安全装备为参照物,游客的运动情况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当游客下落至最低点 hc的位置,请计算并结合功和能量的知识,分析此时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有多大
(3) 若游客下落至 ha、hb、hc三处位置的时间分别为ta、t0和tc。下列图中能表示弹性绳的弹力F与时间t的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1)静止
(2)5000J
(3)D
【知识点】惯性;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3)对每个阶段的游客进行受力分析。
【解答】(1)以身上的安全装备为参照物,游客与身上的安全装备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游客是静止的。
(2)当弹力等于重力时,游客下落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弹力F=200N×(12.5m-10m)=500N,游客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到达最低点时,此时速度为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运动员下落到最低点时下落的高度lmax=10m,此时运动员的速度v'=0,重力做的功即为重力势能减小量,也为弹性势能大小,解得:Ep=mglmax=500N×10m=5000J;
(3)游客在下落过程中,在0~ta时间内,绳子未达到原长,此时不受绳子弹力,所以A、B错误,由图可知,游客做加速运动,所以弹力与时间之间不成正比,所以C错误,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静止;(2)5000J;(3)D。
31.(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井盐是从地下岩盐矿床中开采出来的盐,在我国井盐的历史悠久。井盐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通过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等多道工序才能得到纯净的盐。
(1)“汲卤”,即抽取卤水,以竹子作汲卤筒,筒底以牛皮作开闭阀门,插入小口径深井内,一筒可抽取卤水数十升。为实现汲卤筒插入井中卤水能自动进入筒内,提筒时卤水能跟着一起被提取上来,牛皮阀门的打开方式应该如图 所示。
(2)“一筒可抽取卤水数十升”,估计一筒抽取卤水的质量为____。
A.数十克 B.数十千克 C.数百千克 D.数十吨
(3)卤水中含有杂质氯化镁。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盐井卤水中氯化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卤水100g,逐滴加入5%碳酸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碳酸镁沉淀,消耗碳酸钠溶液106克。过滤沉淀,再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晶体15 克。求该盐井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卤水中的杂质全部以氯化镁计,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甲
(2)B
(3),反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碳酸钠质量是,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原氯化钠质量是
则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1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汲卤筒向下进入卤水,向上提取时卤水随之被提起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体积乘以密度等于质量计算;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镁沉淀,而最终得到的氯化钠减去生成的氯化钠即为原卤水中的氯化钠最终计算得出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 汲卤筒插入井中卤水能自动进入筒内,提筒时卤水能跟着一起被提取上来, 牛皮阀门的打开方式应该如图 甲,阀门在筒向下时向上打开,卤水进入筒内,提起筒时阀门关闭,卤水被提起;
(2)数十升卤水即体积大概是104 毫升,根据水的密度是1克每毫升,则卤水质量约为104 克,即 数十千克 ,故选:B。
32.(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适应性测试 科学试题卷)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监测水位高度的装置,原理如图甲所示。轻杆AB 始终静止在水平位置,且AO:OB=1:2。杆的A端悬挂一重为20N的圆柱体M,底面积为 高为50cm,下底面距离容器底5cm。杆的B端始终压在压敏电阻R上,其阻值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R0是阻值为5欧的定值电阻。
(1)项目原理:该装置在水位可测定的范围内,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电压表示数将 。
(2)确定量程:该装置能监测水位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3)项目改进:为了提高监测水位的精确度,项目组成员经讨论提出了若干办法:①增大圆柱体的横截面积;②换用密度更大的同规格圆柱体;③将定值电阻 的阻值变大;④将支点O 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请你选出可行的办法: 。
【答案】(1)变大
(2),
由图像乙得
把R大=10Ω代入上式得F=2N,
根据杠杆得平衡条件得FAOA=FBOB
FA=F=2N
F拉=FA=4N
F浮=G-F拉=20N-4N=16N
F浮=V排ρg=Sh大ρg
所以能测量得最大高度为40cm+5cm=45cm。
(3)②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水位上升,浮力变大,A端对杠杆的作用力变小,B端对压敏电阻的压力变小,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R0两端的电压变小,故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水位最大高度时,电压表达到所选量程,电压表选择量程已知,R的阻值可求出,根据图乙可知FB,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求出FA,求出浮力,可求出最大高度。
(3)要提高水位得精确度,就是在浮力一定的情况下浸入水中的高度也高,精确度也越高,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浸入高度有关的参数,从而找出答案。
【解答】 (1)F浮=G-F拉
FA=F拉=G-F浮=G-V排ρg=G-Sh1ρg,
所以当h1增大时,FA变小,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B变小,
由图乙知R的阻值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线路中电流变小,
R0两端电压U0=IR0变小,
电压表的示数UR=U-U0变大。
(3)由F浮=V排ρg=Shρg=G-F拉=V物ρ物g-FA=Sh物ρ物g-FA
得
当浮力一定时,h越大越精确度越高,
①增大圆柱体的截面积,h变小,不可以。
②换用密度更大的同规格的圆柱体,ρ物变大,h变大,故可以。
③从上式可知,R0变化时不会时h变大,故不可以。
④支点O向右移动,FA变大,h变小,故不可行。
故答案为:(1)变大;(2)该装置能测水位的最大高度是45cm;(3)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