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0 22: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同步探究学案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一)自主预习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经济发展)
1、农业(租地农场)
(1)背景
①垦殖运动
时间:11世纪以后
参与者: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结果、影响: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庄园的衰落和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建立租地农场
①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②14世纪,领主出租直领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③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2、手工业(手工工场)
(1)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2)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3)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工人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特点:
剥削方式﹣﹣雇佣关系
生产方式﹣一分工协作
经营特点一一面向市场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社会结构)
1.农村:13、14世纪,贵族将地产抵押或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二)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步入近代,西欧经济与社会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1 世纪开始, 欧洲开展了一场垦殖运动。这场运动既是对人口增长、经济复苏的反应,也是欧洲乡村制 度发生变化的一部分。11 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社会和生产秩序的稳定,人口快速增长。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开垦荒 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垦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英国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农民无法维 持生存;农民为了自由与财富, 自发进行或在领主、修道院的推动下加入垦殖;王室森林政策逐渐放松,为农民提供 了大量可被开垦的林地。
材料二:14 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 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 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垦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农村新出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指出这种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垦荒和英国垦殖运动的异同。
(一)达标测评
1.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这种曙光是指(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机器大生产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发生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土地不断集中,建立租地农场,雇佣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产品不断富余,城市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农村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这些现象共同反映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产品规模 C.技术 D.人才
3.西欧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西欧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如图是其变化示意图,图中空格处最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
A.农业工人 B.富裕农民 C.租地农场 D.自治城市
4.13世纪后,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关系下的生产劳动,雇工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统一配备生产工具,实行分工合作。于是,逐渐形成了集中的(  )
A.小作坊 B.大工厂 C.手工工场 D.农业合作社
5.16世纪英国的一首歌谣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拣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反映的是(  )
A.殖民掠夺的残酷 B.封建庄园的衰落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租地农场的出现
6.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7.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最本质的不同体现在(  )
A.生产规模上 B.生产组织形式上
C.技术分工上 D.雇工素质上
8.中世纪西欧农奴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主要采取的手段是(  )
A.武力斗争 B.缴纳迁徙税 C.法庭审判 D.教会特许状
9.下列史实与西欧中世纪晚期富裕农民无关的是(  )
A.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B.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
C.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D.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10.“商人将原料,有时还有一些轻便的生产工具,发给手工业者,手工业者在各自家中进行生产,产品交给商人,由商人在市场上销售。”这段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于(  )
A.分散的手工工场 B.集中的手工工场
C.家庭手工作坊 D.工厂
(二)提升训练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材料一所描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什么?是什么性质的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3)综上探究,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领主们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选编自《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北部佛兰德(今比利时)的呢绒制造业得到发展,由于毛纺工人的熟练技艺,佛兰德毛织品质地精良,别处无法复制。来自东方的货物也只能通过威尼斯人、热那亚人才能获得。于是商人日益增多,他们开始在领主、牧师的宅邸附近建造永久性的商业据点。工匠从人口过剩的采邑迁徙到这些正在成长的中心地区,生产领主和商人需要购买的商品,而工匠越来越多离开乡村,村民、领主、农奴就越需要从城市获得衣服、工具、用品,繁荣的地方贸易就发达起来了。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1世纪城市兴起以后,它的手工业有可能向工场手工业发展,最早在意大利城市里出现了手工工场的痕迹,资本主义初现苗头。农村的自然经济也受到城市兴起的影响,城乡间的联系加强,商品流入农村。同时城市政府基本上是由各阶层的代表来决定大事,西欧后来出现的那些自由民主的空气,应该说有城市的功劳。
——摘编自马克森《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指出早期城市居民的主要成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的影响。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答案】(1)英国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农民无法维持生存;农民为了自由与财富,自发进行或在领主、修道院的推动下加入垦殖;王室森林政策逐渐放松,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可被开垦的林地。
(2)租地农场;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3)相同点:都是因为人口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耕地,都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不同点:英国垦殖运动推动了中世纪庄园的解体,进而促进了租地农场的产生和社会的进步,清朝的垦荒运动并没有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垦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英国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农民无法维持生存;农民为了自由与财富,自发进行或在领主、修道院的推动下加入垦殖;王室森林政策逐渐放松,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可被开垦的林地”可知,欧洲垦殖运动兴起的原因有英国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农民无法维持生存;农民为了自由与财富,自发进行或在领主、修道院的推动下加入垦殖;王室森林政策逐渐放松,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可被开垦的林地。
(2)根据材料二“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可知,14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租地农场,这种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特点是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3)由材料“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1066年诺曼征服、1348年黑死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垦荒和英国垦殖运动的相同点是都是因为人口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耕地,都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由“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这场运动不仅促进了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地理面貌”可知,不同点是英国垦殖运动推动了中世纪庄园的解体,进而促进了租地农场的产生和社会的进步,清朝的垦荒运动并没有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故答案为:
(1)英国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农民无法维持生存;农民为了自由与财富,自发进行或在领主、修道院的推动下加入垦殖;王室森林政策逐渐放松,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可被开垦的林地。
(2)租地农场;出现雇佣关系,产品推向市场。
(3)相同点:都是因为人口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耕地,都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不同点:英国垦殖运动推动了中世纪庄园的解体,进而促进了租地农场的产生和社会的进步,清朝的垦荒运动并没有推动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资产阶级的萌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课堂达标
1.【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前后,随着手工工场的兴起,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A项正确;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的兴起,排除B项;
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C项;
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的认识。
2.【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将产品推向市场——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农村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可知,这体现出,正是市场的不断扩大,促使欧洲农村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A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没有提到产品、技术、 人才,排除CB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
3.【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西欧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土地关系的变化,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图中空格处最适合填写的内容是租地农场,而不是农业工人、富裕农民、自治城市,排A项农业工人和图中空格处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富裕农民和图中空格处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租地农场是图中空格处最适合填写的内容,符合题意;
D项自治城市和图中空格处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等知识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等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关系下的生产劳动,雇工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统一配备生产工具,实行分工合作,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手工工场的认识。
5.【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A:题干未体现殖民掠夺的残酷,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封建庄园的衰落,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拣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和结合所学可知,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歌谣反映了手工工场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租地农场的出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手工工场的发展,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回答。
6.【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
A:19世纪,工业革命发展,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与材料时间“11-14世纪”不符合,排除A项。
B:17、18世纪以后,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与材料时间“11-14世纪”不符,排除B项。
C: 11-14世纪,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期,封建庄园经济逐步衰落,排除C项。
D:11-14世纪的西欧,自由城市兴起,居民摆脱农奴身份,不再向领主负担劳役而改交固定的货币地租,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西欧社会近代化兴起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而手工作坊则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组织形式,所以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生产组织形式上,故选A项。
在生产规模上,手工工场比手工作坊大,但不是最本质的不同,排除B项。
在技术分工上,手工工场比手工作坊技术分工更细,但不是最本质的不同,排除C项。
在雇工素质上,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有一定的差异,但雇工素质不是最本质的不同,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对比。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农奴是非自由人,被禁锢在土地上,需要为领主服劳役和缴纳赋税,农奴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必须缴纳迁徙税,故选B项。
武力斗争是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中世纪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法庭审判与农奴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无关,排除C项。
教会特许状是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之一,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西欧庄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与西欧中世纪晚期富裕农民无关的”,结合所学分析:
A:城市中,富商巨贾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不是富裕农民,排除A项。
B:十三四世纪,富裕农民与骑士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描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B项。
C:富裕农民与骑士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D:富裕农民与骑士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西欧富裕农民。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世纪西欧富裕农民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手工业者在各自家中进行生产,产品交给商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分散的经营方式,故选A项。
根据所学可知,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在同一个地点集中生产劳动,促使分散的手工工场形成为集中的手工工场,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形成家庭手工作坊,排除C项。
工厂是近代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是工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手工工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1.【答案】(1)手工工场;资本主义性质
(2)表现: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
(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1)形式:根据“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可得出这是手工工场。方式:根据“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可得出资本主义性质。
(2)表现:根据“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可得出,主要有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结合“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可得出,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
(3)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故答案为:
(1)手工工场;资本主义性质
(2)表现: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任意两条)
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任意1条)
(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任意1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
12.【答案】(1)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
(2)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据点的建立;地方贸易的发达。商人、工匠、工人。
(3)产生手工工场;冲击农村的自然经济;产生自由民主的空气。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可知,这体现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佛兰德(今比利时)的呢绒制造业得到发展、商人日益增多,他们开始在领主、牧师的宅邸附近建造永久性的商业据点繁荣的地方贸易“可知,城市兴起的条件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据点的建立;地方贸易的发达。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工人的熟练技艺、商人日益增多、工匠从人口过剩的采邑迁徙到这些正在成长的中心地区”可知,城市居民包括商人、工匠、工人。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1世纪城市兴起以后,它的手工业有可能向工场手工业发展、农村的自然经济也受到城市兴起的影响、西欧后来出现的那些自由民主的空气,应该说有城市的功劳”可知,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的影响包括:产生手工工场;冲击农村的自然经济;产生自由民主的空气。
故答案为:
(1)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
(2)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据点的建立;地方贸易的发达。商人、工匠、工人。
(3)产生手工工场;冲击农村的自然经济;产生自由民主的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理解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理解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