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驻马店市确山县李新店初级中学涂春蕾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1、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守恒原因。
2、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习目标:主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实验方案方案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白磷燃烧硫酸铜溶液和氢氧
化钠溶液的反应稀盐酸和碳酸钠
(密闭容器)稀盐酸和碳酸钠
(开放容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关系m1m1m1m1m2m2m2m2 方案二:白磷燃烧
方案三:稀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
方案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一小结产生的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天平平衡方案二:白磷燃烧演示实验二小结产生的现象为: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天平平衡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方案三:碳酸钠和稀盐酸演示实验三小结 m1 > m2
m1 = m2
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无色气泡,天平平衡(开放容器内)天平不平衡(密闭容器内)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实验方案方案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方案二:白磷燃烧
方案三:稀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白磷燃烧硫酸铜溶液和氢氧
化钠溶液的反应稀盐酸和碳酸钠(密闭容器)稀盐酸和碳酸钠
(开放容器)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关系m1m1m1m1m2m2m2m2m1=m2m1=m2m1=m2m1>m2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3.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会相等?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电解水H2O分 子原 子新 分 子物 质(微观)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有哪些( )
A.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数目;C.原子的种类;D.物质的种类
2、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
A.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了
B.镁条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质量不变
D.湿衣服晒干了,质量变轻
3、将27.5 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9.6 g? B.12.6 g? C.6.6 g? D.14.9 gACDA作业:
1、课后复习本课题内容,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完成课本习题98页2、3、4
请各位老师多指导!
谢谢!
质量守恒定律
驻马店市确山县李新店中学 涂春蕾
一、教材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具体物质的性质,如水、氧气,还学习了微观中的分子、原子及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学生已经知道某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法知道在这些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就成为必然。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学生将完成由定性到定量方面的过渡。而在质量守恒的基础上,需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来完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由此可见,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本章教材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教材可以说是初中化学之精髓所在,而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节教材的基石,将贯穿整个初中化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用微观的观点解释该定律;
2、初步学会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对质量守恒的原因作出解释,培养学生的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三、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及内容;
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
四、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五、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引发
问题
展示一系列物理变化的图片,得出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的结论;再出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什么变化,再引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
?
1、观看、思考、
通过展示这些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本节课的主题上。
实验探究
引导发现
猜想与假设
[引导] 根据同学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家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合有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猜测]1、反应前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质量总和。2、反应前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质量总和。3、反应前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质量总和。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并总结。
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问题的答案作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
制
订
计
划
[提问]:对你的假设和猜想能不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呢?(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
?
?
[评价]:对学生设计中由于实验条件不足或不合理加以引导指正
1、学生积极的讨论、设计。
2、由各组的中心发言人陈述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
3、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交流。
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评价方案的能力
?
进
行
实
验
?
[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按下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一:硫酸铜溶液和其过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方案二:白磷的燃烧
方案三: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的反应
[指导]:巡回指导实验一,为学生解答疑难。
?
1、小组分工进行实验。
?
2、记录实验的数据。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交
流
与
小
结
观看实验二的视频;观看老师演示实验三[引导]:同学们,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果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总结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学生总结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记录
每个小组由记录的同学对实验情况汇报,
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记录和整理资料及处理数据的能力。
建立
模型
突破
难点
[课件演示]多媒体手段模拟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
?
[讲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学生总结]:质量守恒原因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学生总结]: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
观看播放的图片并思考准备讨论
?
学生聆听、思考、
?
为了便于理解,用学过的知识,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使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联系
实际
学以
致用
[巩固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有哪些( )
A.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数目;C.原子的种类;D.物质的种类
2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
A.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了
B.镁条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质量不变
D.湿衣服晒干了,质量变轻
3、将27.5 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9.6 g? B、12.6 g? C、6.6 g? D、14.9 g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谈体会与收获。部分学生提出问题
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进一步沟通,共同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设计反思
?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突出(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六、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