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箩、杭”等生字,正确读写“桂花、姿态、迷人”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3.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以及领悟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表达方式。
2. 难点: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桂花的谜语,提问学生对桂花的印象。
2.引出课题《桂花雨》。
二、任务一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介绍作者,多媒体出示桂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桂花。
琦君(1917—2006) 现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主要著作有《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细雨灯花落》《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七月的哀伤》《橘子红了》等。
桂花 也称木樨(xī)。属木樨科常绿乔木。最高可达18米,树冠卵圆形。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簇生,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在中秋时节。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桂花树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桂花可制糕点、糖果,还可酿酒、入药。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借助工具书弄清字音、词义。
4.教师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
易读错的字:“兰、箩”是边音的字,“缠”是翘舌音的字,“浸”是前鼻音的字,“饼、杭”是后鼻音的字。
(2)认清字形,区分容易写错、记混的字。
识字方法:“兰、箩、糕、饼、缠、茶”等字可以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识记,“浸、捡、杭”等字可以利用形近字来区分。
5.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消化字词知识。
三、任务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组交流圈画的内容,与同学分享自己体验到的作者童年的乐趣。
3.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思考:(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桂花一开,母亲为什么就开始担心?
(4)作者心中的桂花树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明确:(1)时间顺序。
(2)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
(3)八月是台风季节,母亲担心桂花被台风打落。
(4)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4.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5.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合作,划分课文层次,并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每一层的大意。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爱桂花)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情景。(摇桂花)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作者离开家乡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思桂花)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一场桂花雨带给了作者多少童年的欢乐啊!即便我们没有亲临现场,但从作者的文字间,我们已然听到了摇桂花时那喜悦的欢呼声,看到了桂花如雨一般纷纷飘落的场景,感受到了童年时光的自由、欢快。桂花雨真的让人怀念,下节课我们再深入课文继续探究。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回忆?(指名答),浓浓的香气、摇花的乐趣,(相机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学习活动一:段落赏析,品读感悟
出示自学提示:
读 默读课文3-6自然段。
画 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 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任务:我从_____这句话(这个字)中体会到浓浓的桂花香(快乐的摇花雨)。
小组展示
体会桂花香
你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出示)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说说你的感受。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那迷人的香气?
②“浸” 浸,是本节课的一个生字,大家观察一下,怎么才能把这个字写得规范美观呢?( “又”下面的撇和捺要舒展),好,看老师写,右上部分中间一横右端不出头(板书时这一笔横用红笔标出)
③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怎么理解?(你来说,说明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它不是飘在村子里,而是沁入了家家户户的角角落落)。想象一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受读一读。读到“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时,可以放慢语速,加重语气,再来试试(老师已经感受到这迷人的桂花香了,非常好)闭上眼,听老师读,自己体会一下。
④睁开眼,你想象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邻居们都陶醉在桂花香中……丰富的想象使我们更加淋漓尽致地体会到了那浓浓的桂花香,这就是想象的魅力!(板贴:想象画面)
⑤小结:不论在哪里,房前、屋后,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女生读)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男生读)。一个“浸”字把桂花的香气写的可感、可触,文中还有一句话,也用到了这个“浸”,谁能找到?
出示句子: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 桂花盛开在秋天,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说说你的理解。是啊,桂花盛开,香气弥漫;桂花摇落,人们用桂花泡茶、做糕饼,一年四季都能享用,都浸在这香气里。带着理解读一读
② 桂花香气已不再受季节束缚,早已浸入人们的生活,香甜四季除了到处弥漫的香气,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谁能来说说你的发现?
2.感受摇花乐
(1)理解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摇花的快乐,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最深?“抱着”“使劲”“喊着”你关注到了动作描写,能不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大人摇着,孩子喊着,桂花纷纷飘落下来……让我们想着画面再来读谁还有其他发现?请你,你关注到了这两个感叹号,能不能读一读?你再试试,作者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摇桂花这一刻,带着体会读一读。看,标点符号同样能传情达意。小结:通过抓住动词、关注标点,体会到摇花的快乐。(相机板贴:抓关键词、关注标点)
(2)学以致用:除了刚才讲到的想象画面,我们还可以抓住关键词,关注标点,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那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再次走进文中,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摇花的快乐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你关注到“缠”这个关键词,说说你的体会?生活中,你有缠着大人做某件事吗?你当时是怎样的表现?抱着妈妈的大腿,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老师听出了你对摇花的期待指导朗读句子。
三、学习活动二:结合资料,体会情感。
1.补充有关琦君经历的资料: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十二岁全家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陇”的地方,同样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最后两段,看看你能从文中提取到哪些有效信息?
(1)其实,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来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
(2)其实,杭州的桂花可能比家乡的更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说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3)那母亲为什么总觉得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请你回答因为母亲想念家乡邻居们做的桂花糕想起浸在桂花香里的村子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她看来桂花早已成为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的桂花香,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那么对家乡念念不忘只有母亲吗
3.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你又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句?“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这些句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忘不了故乡、忘不了童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看,我们从一段话中抓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板贴:提取信息)
四、学习活动三:写法品悟,仿写练习。
同学们,学了《白鹭》、《落花生》两课,我们知道作家面对事物,能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这一课呢?作者借助桂花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如果让你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一段话你会借助什么事物呢?如:借一本书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借一个水杯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写好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