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河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新乡市)
张新萍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阿凡提在一家饭铺前摆摊卖货。一天,饭铺的老板对阿凡提说:“阿凡提,你天天在我饭铺门前摆摊,天天闻着我饭铺抓饭、烤包子的香味,你应该付我闻饭香味的钱。” “难道闻饭的香味也要付钱吗?”阿凡提问。 “那当然,不仅抓饭、烤包子收钱,它们的香味也收钱。” 同学们,香饭有香味是看的见的物质,那饭香有香味也确实存在,但看不见, 那是否说明饭香里面确实存在看不见的“香饭”呢? 动脑筋一、预习检测:1.实验证明:
物质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
2.微观粒子(如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 ,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 。
(3)分子总是在 着。分子 原子间隔最大不断运动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初步学会分子的性质特点。
3、能用微观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1、科学家通过大量事实和实验证明: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3、警察利用警犬搜查毒品。
4、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1、科学家通过大量事实和实验证明: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分 子原 子分子、原子
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以上说明: 2、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 ,体积 。 很小很小二、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3、警察利用警犬搜查毒品。
以上问题说明:
分子总是在 。
不断运动二、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演示实验:步骤:
1、两侧玻璃管上端罩上滴有酚酞试液的小花。
2、向一侧玻璃管下端的烧杯中加入热水。
3、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加入浓氨水。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蘸有酚酞溶液的小花变红,
盛有热水的一侧先变红分子在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模拟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步骤:
1、分别取100ml的黑豆和小米加入烧杯中;
2、混匀,观察混合后体积变化。动手实验: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管、酒精、蒸馏水等步骤:
1、各取100ml酒精和蒸馏水加入到玻璃管中;
2、充分混匀,观察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以上问题说明:
分子之间有 。 间隔
分子之间有间隔
4、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二、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 对于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来说,在
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据的体积不同,
因为它们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通常情况下:二、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1、科学家通过大量事实和实验证明: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3、警察利用警犬搜查毒品。
4、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通常情况下: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隔大于固体分子间隔)。三、我们的收获:四、应用检测: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B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B3、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是因为袋内的水( )
A.分子体积增大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个数增多 D.分子间隔增大D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间隔①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___色变
成 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②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___ 。5、一位同学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
道具如图所示。白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分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五、作业:1、预习《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并填写学案预习检测相关内容;
2、课本P51-52(1)、(2)题。
3、思考题: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谢谢大家!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河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新乡市)张新萍
课堂引导语:
【导入】老师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是否说明饭香里面确实存在看不见的“香饭”呢?
也就是说香饭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构成物质更小的微粒----分子和原子。
【过渡1】首先,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大家预习的很不错,要坚持哟!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的目标。
【过渡2】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目标。比如,生活中的饭香,是由看不见的香饭微粒散发出来的。而科学家也早已通过大量的事实和实验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过渡3】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仪器将这些微粒放大呈现在了眼前,通过图片和阅读课本,我们知道这些微粒被称为分子和原子,且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那分子、原子的大小如何呢?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小,看不见,是吗?我们来通过一些数据了解一下。
【过渡4】这就是分子的其中一个特点,同时再次说明了物质是由更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那下面这个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什么特点呢?哦---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过渡5】好,针对分子的这个特点,请大家观察这样一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花有什么变化。
【过渡6】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分子的第二个特点,那分子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那我们如果将不同物质的分子放大到如黑豆、小米的大小,我分别取100ml,将这两种“分子”充分混合,大家会发现什么现象?(模拟实验)
【过渡7】黑豆、小米之间有空隙使混合后体积减小,那如果用100ml水和100ml酒精充分混合,它们的总体积也会变小吗?(学生动手实验)
【过渡8】通过实验探究和大家的讨论我们验证了分子之间确实有间隔---这就是分子的第三个特点:分子之间有间隔。那生活中的这个事实如何解释呢?
【讲解】对于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来说,不同状态时占据的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事实和实验证明,通常情况下,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过渡9】好了,同学们,通过前面的事实和实验我们知道了分子的这些特点,下面,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有条理的写下你的收获,并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请大家共同说出我们的收获吧。---构成物质的分子有这样的特点,那构成物质的原子也有这样的特点。
【过渡10】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同学们,针对学到的知识,你会应用吗?
【应用检测】
【过渡11】本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好,老师给同学们点一个大大的赞!为了进一步巩固收获,今天的作业是:
【作业】
【结束语】
最后,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好,谢谢大家的配合,下课!
人教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河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新乡市)张新萍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的物质、实验现象来获取信息,从而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教学用具:
药品:浓氨水、酚酞溶液、蒸馏水、乙醇等
器材:烧杯、量筒、侧支试管、表面皿等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阿凡提在一家饭铺前摆摊卖货。一天,饭铺的老板对阿凡提说:“阿凡提,你天天在我饭铺门前摆摊,天天闻着我饭铺抓饭、烤包子的香味,你应该付我闻饭香味的钱。” “难道闻饭的香味也要付钱吗?”阿凡提问。 “那当然,不仅抓饭、烤包子收钱,它们的香味也收钱。” 同学们,香饭有香味是看的见的物质,那饭香也确实存在,但看不见, 那是否说明饭香里面确实存在看不见的“香饭”呢?
思考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预习检测】:
1.实验证明:
物质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
2.微观粒子(如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 ,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 。
(3)分子总是在 。
根据课下预习,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补充。
强化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让课堂学习重点回归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
【过渡】大家预习的不错,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的目标。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目标。比如,生活中的饭香,是由看不见的香饭微粒散发出来的。同样的,科学家早已通过大量的事实和实验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板书】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学生阅读目标
让学生初步了解目标
【过渡】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仪器将这些微粒放大呈现在了眼前
【展示图片】分子、原子的图像
【过渡】通过图片和阅读课本,我们知道这些微粒被称分子和原子,且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那分子、原子的大小如何呢?
观察图片,通过事实认识分子的存在并猜想它的大小。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分子的真实存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
【提问】以上事实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点呢?
【板书】二、分子的特点
1、很小。
学生用直观数据回答。
理解“分子很小”。
【过渡】同时,再次说明了物质是由更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那下面这个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什么特点呢?
3、警察利用警犬搜查毒品。
以上问题说明:
分子总是在 。
说明分子的另外一个特点是:
【板书:2、不断的运动】
学生表达交流
从生活入手,理解分子在运动
【过渡】好,针对分子的这个特点,请大家观察这样一个实验,我向小花上先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再滴加几滴浓氨水,大家看,小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变红了)因为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演示实验】分子的运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
?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渡】好的,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分子的第二个特点,那分子第一个特点是什么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那我们如果将不同物质的分子放大到如黑豆、小米的大小,分别取100ml,将这两种“分子”充分混合,大家会发现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
步骤:
1、分别取100ml的黑豆和小米加入烧杯中;
2、混匀,观察混合后体积变化。
【提出疑问】黑豆、小米之间有空隙使混合后体积减小,那如果用100ml水和100ml酒精充分混合,它们的总体积也会变小吗?
?
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
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知识
用宏观现 象设置疑问,引出实验探究分子之间是否有间隔
【动手实验】
步骤:
1、各取100ml酒精和蒸馏水加入到玻璃管中;
2、充分混匀,观察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组合作,
完成实验
培养动手实验和从试验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过渡】通过实验探究和大家的讨论我们验证了分子之间确实有间隔,这是分子的第三个特点: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3、有间隔】
【提出问题】那生活中的这个事实如何解释呢?
4、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讲解】对于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来说,不同状态时占据的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通常情况下,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学生思考
会应用分子的特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渡】通过前面的事实和实验我们知道了分子的这些特点,下面,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有条理的写下你的收获,并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请大家一起说出我们的收获吧!
【我们的收获】
构成物质的分子有这样的特点,那构成物质的原子也有这样的特点。
【过渡】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同学们,针对这节课的知识,你会应用吗?
【应用检测】
【过渡】 本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好,老师给同学们点一个大大的赞!为了进一步巩固收获,今天的作业是:
【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探究的内容。谢谢大家的配合,下课!
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巩固练习
培养总结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的特点:
很小
在运动
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