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燃烧和灭火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中
朱宏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一快乐的篝火晚会节日的烟花铁燃烧木炭燃烧硫的燃烧你已经知道什么?1、可燃物
2、发光、放热
3、剧烈的氧化反应这些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
想一想 说一说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 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定义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加热 酒精燃烧
水不燃烧
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123在点滴板的两个凹槽中分别滴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 烧杯罩住的
蜡烛熄灭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需要有空气或氧气燃烧需要达到足够的温度小木条很快燃烧,而小块煤加热较长时间才燃烧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可燃物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物质燃烧的条件一起来探究这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吗?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讨论与交流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而用大试管罩着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在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什么?一、物质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火三角损失:近2亿人民币影响:242栋房屋被毁,逾2600人无家
可归 2014年香格里拉 大火永远的伤痛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交流提高二、灭火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
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与氧气 2、隔绝氧气
(或空气)接触 (或 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 3、使温度降低到
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钻木取火升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能燃烧。煽风点火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因此能燃烧。杯水车薪水太少,不足以降温到柴草的着火点以下,因此火不能熄灭。釜底抽薪缺少了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因此不再燃烧。成语中的化学课外作业
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自救措施。教学案例设计
燃烧和灭火
单位: 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中
姓名: 朱 宏 伟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嫦娥飞月】,【奥运圣火】
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矿石炼出了金属,人类经过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火更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火。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下面我们就先来谈一谈燃烧。
[讲授新课]:
一、燃烧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展示硫、木炭、铁等物质的燃烧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引出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过渡]:那么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二、燃烧的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下面我们通过这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在点滴板的两个凹槽中分别滴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
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实验小组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
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同实验1
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对燃烧概念进行充实]:指出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是氧化反应的实质)
[实验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加热,则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第三个实验我们可知,各种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就叫做着火点。各种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结论: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结]:通过上面三个对比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设问]:
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
[演示实验]: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
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由于红磷,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因此我对实验进行的改进。
[得出结论]:
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课件展示]:
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
[过渡]: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能造福于人类。但燃烧不当、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展示图片]:展示一组火灾图片
三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学生讨论]:讨论:万一发生火灾时,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归纳总结]:灭火的根本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可以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板书)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注意: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面我们用这节课的知识来解释下面几个成语。【课件展示】
[课堂总结]
[课外作业]:
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一些自救措施)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三、灭火
二、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隔绝氧气(或空气)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