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学习目标
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01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
02
品味精美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03
冬天的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
新课导入
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温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的确如作者描绘的那样诗情画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如水墨画般的济南的冬天吧!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诙谐幽默、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儿
(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赶集》《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背景介绍
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
1924年,应邀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
1929年,动身回国,因路费不足,在新加坡留了半年。
1930年,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授,并定居济南。
1931年,创作了《济南的冬天》。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老舍于1930年前后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虽系节选,但仍能独立成篇。
响亮: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与上文“响晴”意义相近。
温晴:天气温暖、晴朗。
出奇:特别、不寻常。
安适:安静而舒适。
慈善:原指仁慈、善良,有同情心,本课指温和,合人心意。
贮蓄:储存积蓄。
空灵:本课指清亮,透明。
作者采用什么写作手法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采用对比手法。把济南和北平比较,突出济南没有风声;与伦敦比较,突出济南响晴;与热带比较,突出济南温晴。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
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作铺垫。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绿萍
水藻
垂柳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01
承上启下,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02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03
拟人,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第二自然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有何作用?
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拟人。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采用什么修辞?突出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
细节探究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找出例子。
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按照空间顺序,自上而下。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的写出秀美的山景。
顶、镶、穿、露四个动词,突出薄雪覆盖下山的秀美动人
3.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样子比作带水纹的花衣,又将薄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后小山娇美的姿态。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妙”在何处?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后矮松比作日本的“看护妇”,以松尖的白雪比“一髻儿白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青松的秀美形态。
2.用了拟人的手法,“镶”字用的很妙,作者赋予山尖白雪灵巧的双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找出相应的例子。
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后矮松秀美形态,借矮松写出了雪的形态;用“花衣”比喻雪色,把山坡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穿上了花衣,显得秀美动人
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把斜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描绘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既是与老天商量的语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又是一种赞美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爱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玲珑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品读课文-第五段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和前文第2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卧“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村庄、雪以人的动作和姿态,富有生命力,并且呼应“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突出了一种舒服、安适之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品读课文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济南冬天的山有什么特点?
01
02
03
山
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水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清
01
02
03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用拟人突出水的绿的特征。用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赏析第六段
强调冬天时节,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
第七段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有什么作用?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济南的冬天》的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以“温晴”为线索贯穿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和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