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文短情长 见字如面《诫子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谆谆教诲、殷殷期盼之情。(重点)
2、熟读成诵,体会家书中的学习和做人之道。(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谆谆教诲、殷殷期盼之情。(重点)
2、熟读成诵,体会家书中的学习和做人之道。(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显:
读古诗,猜人物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诸葛亮)
师:于国家,他是能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孩子,他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诫子书》、《诫外甥书》,去感受与他对小辈的谆谆教诲之心,殷殷期盼之情。
一、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的朗读两篇文章,注意读的正确,流利。(请学生展示)
2、如果是诸葛亮把《诫子书》读给诸葛瞻听,他会以一种怎样的语气?学生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屏显:
(师)瞻儿,为父淡泊名利,志在修身,幸遇明主,施展抱负,兴我蜀汉,惟愿吾儿不惟有 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当存高远,及时当勉励,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滛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一位老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之情,谆谆教诲之意。如果你是诸葛瞻,你收到这封家书,见字如面,请读出老父亲对自己的期盼和教诲之情。
屏显:
(师)父亲,我年幼无知,贪玩成性,自收家书以来,日日诵读,终知父亲用心良苦,从今往后,定当涵养静气,努力读书:
(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滛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作为一封家书,这篇文章,不仅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也包含着深切的情感,我们看资料:
屏显:
《诫子书》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正是这一年的八月,发动第五次北伐的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根据老师的提示,以这样的开头读一读:
屏显:
瞻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教师:读出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之心。
教师:读出一位父亲劝诫儿子的谆谆教诲之情。
教师:读出一位父亲关爱儿子的语重心长之语。
二、研读,体会情感
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之心,那诸葛亮到底希望诸葛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用这样的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屏显:
诸葛亮希望诸葛瞻 ,从“ ”中,我读出了他的 。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本,教师引导理解、朗读、板书)
三、再读,主题丛书
师:对儿子他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对外甥同样如此,我们一起走进阅读主题丛书(4)120页诸葛亮的《诫外甥书》。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学生分组创设情境朗读《诫外甥书》。
3、小组展示情境朗读,熟读成诵。
4、结合课下的注释,疏通文意,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屏显:
从“ ”一句中,我读出了诸葛亮希望外甥 。
四、悟读,两篇家书
两篇家书,句句真情,声声叮咛,感人至深,请同学们齐读
屏显:
拳拳长辈心,殷殷教子情。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学习以长才,及时当勉励
不忘承家风,习得济世才。
五、深读,学习精神
两篇文章中,如果让你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用这样的句式,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屏显:
我选择 为座右铭,我希望自己 。
师:无数仁人志士志存高远:
屏显:(学生齐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 —李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师:他们珍惜时间,学有所成:
屏显:(学生齐读)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 李白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福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师:他们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屏显:(学生齐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钱琦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锷
六、课堂小结
千古文章,教子典范,泽及后人。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励志笃学,展君子之风,成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