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盐类的水解》。我打算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盐类水解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因此,本节的教学与前面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此外盐类水解也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在全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盐类的水解》安排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这部分内容在课本第54页至60页。是全章内容的重点。
2.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
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确立依据:根据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盐类水解是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的综合利用。
重点突出措施:通过分组实验,学生讨论等手段以及时间的分配上来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盐溶液酸碱性分析及盐类水解的实质。
确立依据:与之前所学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所不同,同时需考虑盐类的水解的本质,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突破措施: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思维,结合板书分析来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确立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基本掌握测量溶液PH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
法,提高分析、 推理、 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树立辨
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确立依据: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制定相应的三维目标。化学教学的
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思维品质的锻炼,从而让学生在能力上得
到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预期效果分析:
1.教学方法:(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主要是启导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法、练习巩固法等等。
(2)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
实验探究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用具的说明:计算机课件演示的目的是对学生所得的结论验证、完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辅助作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并掌握所学的知识”是我选择和使用教学用具的根据。
2.预期效果分析:
(1)预期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突出本节的重点;②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③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④概念的建构充分体现概念的科学价值。感性和理性两条探究主线相辅相成,使盐类水解的概念统一在化学平衡的理论体系之中。既达到理论完整,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预期困难之处:在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上有一定困难。在研究性学习这个问题上,学生能否全面的分析,有一定困难。
四、关于学法的指导:
1.对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高二学生学习表现而作出的。
(1)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平行班的学生,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现这些有利因素,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2、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通过预习,了解所学知识。
(2)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互相交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练习巩固法:让学生知道化学重在应用,通过应用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制定依据:基于对学习者特征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必须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2、分组:6—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实验操作者和现象记录者。教师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位学生都参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忆旧知,情景导入(时间2分钟)导入 纯水呈中性,纯水中加酸,呈酸性,纯水中加碱,呈碱性,纯水中加入盐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中性,酸性或者碱性,借此引出主题。(二)分组实验,寻找规律(时间12分钟)【教师演示实验】用PH试纸测定0.1mol/L的NH4Cl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分组实验】测定0.1mol/L的NaCl 、CH3COONa 、(NH4)2SO4 、Na2CO3、Na2SO4溶液的酸碱性。【学情预设】学生的实验操作可能不够规范,教师要在旁加以指正。【合作探究1】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什么关系?(三)尝试探究,归纳总结(时间14分钟)【合作探究2】 为什么CH3COONa溶液呈碱性呢?[提示]1. 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 2. 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3. 溶液中哪些离子可以结合成弱电解质?4. 生成弱电解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合作探究3】请同学们按照与前面同样的方法分析NH4Cl溶液为什么显酸性?【合作探究4】请同学们按照与前面同样的方法分析NaCl溶液为什么显中性?结合CH3COONa和NH4Cl的水解机理,分析归纳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条件、规律。(四)分层练习,升华所学(时间7分钟)1、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1)NaClO (2) FeCl3 (3)KNO3 (4)CuSO4研究性学习(五)本节小结(时间3分钟)1、 盐类水解的定义2、 盐类水解的实质3、 盐类水解的条件4、 盐类水解的规律(六)作业布置(时间2分钟)课本第59页:1、2(七)板书设计:盐类的水解1、醋酸钠的水解机理2、氯化铵的水解机理3.盐类水解的实质、条件 学生参与思考观察教师操作,总结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分组讨论加深理解分组讨论后得出定义、实质、条件、规律。 问题情境设计贴近学生已有知识,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会产生大胆的猜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关键词,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应用理论。使学生能够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引领学生学会迁移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②突出盐类水解本质的知点。
课后记
六、教学评价及设计理念
【1】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节教学措施,完成教学目标。在分层练习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练习后对学生的思维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2】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
以学生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并为知识结构的优化奠定基础。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实验探究
理论深化
练习巩固
作业回馈
复习设疑,激发兴趣
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获得实验结果
使学生先由实验对盐类的水解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以醋酸钠、氯化铵为例分析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盐类水解的过程
精选典例进行分析,再次突出本节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挖掘学生潜在的探索发现能力
通过对学生作业,再次回馈到教学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