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案(含解析)—— 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1 12: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标·定向 核心·导学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一个特点:多样性 2.两种古文字: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 3.三大文化: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
学习任务1 古代西亚文化
一、文明概况
1.地理位置: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地位: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二、主要成就
1.楔形文字
创造者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
影响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2.文学
(1)代表:《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2)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艺术
(1)雕像和壁画: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2)王宫: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波斯王宫的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微思】
观察教材“人首飞牛石雕(局部)”图。
思考:石雕体现了当时西亚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4.法典(代表):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前言 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正文 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结语 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2)地位: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深化点拨】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学习任务2 古代埃及文化
一、文明概况
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2.存续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绵延约3 000年。
二、主要成就
1.象形文字
(1)特征: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2)使用: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2.文学作品:(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④ 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 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① 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③ 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智选:①哲理故事   ②诗歌
③散文故事   ④神话
3.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有豪华的陵墓和众多神庙。
【拓展延伸】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
(1)对埃及: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埃及文明向近东地区、地中海沿岸等地传播。
(2)对西方:为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
4.科学技术
(1)历法: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这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2)其他: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
【概念阐释】
古埃及太阳历
(1)古埃及太阳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在公元前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该历法。(2)他们还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作物生长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每一季节为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余下5天称“闰日”,作为节日,如此全年共365天。
【图解】
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
学习任务3 阿拉伯文化
一、文明概况
1.前提: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特征: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二、主要成就
1.文学
诗歌 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故事 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在中国广泛流传。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其影响
2.科学(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数 学 ②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天 文 学 ④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 学 ①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智选:①伊本·西那   ②伊本·穆萨
③印度      ④白塔尼
【概念阐释】
《天方夜谭》
(1)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国为背景。(2)它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
【点拨】
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发明
(1)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2)当时欧洲人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主题一 古代西亚、埃及的文化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古代西亚的《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 自由民侵犯他人住宅时,应在此侵犯之处被处死。如果一个自由民毁坏了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个自由民将另一个自由民的奴隶致残,那么,这位自由民要给予另一自由民折价赔偿。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
——《汉谟拉比法典》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时代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自由民”“贵族”“奴隶”“同态致残”。
【自主作答】
法典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有明显的等级制表现;法典还保留了原始社会时的同态复仇等残余。
2.分析问题——古代埃及文化的特点
材料 古埃及的文学包括了神话、传记、教谕、散文、诗歌、戏剧等丰富多样的体裁,几乎都充斥着宗教的意识或内容。古埃及的知名建筑,无论是吉萨的金字塔,或者卡尔纳克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的葬祭庙,都附属于宗教活动,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神秘的特点。
——据刘文鹏、令狐若明
《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等整理
思考:据材料,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充斥着宗教的意识或内容”“金字塔,或者卡尔纳克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的葬祭庙,都附属于宗教活动”。
【自主作答】
宗教对古埃及社会影响非常大,导致了金字塔、木乃伊文化、宗教文学的产生,并影响了哲学、建筑、医学、科技等的发展。
【史论阐释】
古代西亚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
  1.经济
  二者都属于农耕经济,属于农业文明,且都依赖大河定期泛滥带来的肥沃土壤,依靠大河提供水源。
  2.政治
项目 古代西亚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不同 两河流域的政权更迭十分频繁,不同的民族在此建立了众多的政权 埃及历史延续性较好,只有较短时间遭到外族入侵
相同 二者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央集权,君主手中握有政治、军事等大权
  3.文化
项目 古代西亚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不同 两河流域有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载体是泥板 埃及在法律这一方面相对空缺,文字是象形文字,使用莎草纸
相同 二者都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
主题二 阿拉伯文化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贡献
材料  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桥梁”“大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自主作答】
特点: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贡献:保存并传播了东西方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
2. 论证观点——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 文明的发展促使阿拉伯的许多学科如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传入欧洲。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阿拉伯文化的传入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朱效斐《阿拉伯文化的综合与继承》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的传入使“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发展能打破黑暗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据“文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自主作答】
故事集《天方夜谭》传入欧洲后,对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都有影响;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医典》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总之,阿拉伯文化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欧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
【史论阐释】
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征
特点 阐释
承上启下和继承发展 (1)阿拉伯人继承并融合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印度等多个地区的文化成就。 (2)结合自己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并保存这些古代文明的文化成就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媒介 (1)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2)他们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文化成就传播到东方
科技文化成就领先 (1)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其他地区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2)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多民族性和宗教影响巨大 (1)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开来
【特别提醒】正确认识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重视人才。
(2)组织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先进文化。
(3)整合东西方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题组一 古代西亚文化
1.(2023·临沂高二检测)古代某文明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其神话传说中多洪水故事,统治者重视法律,宣扬君权神授。该文明是(  )
A.西亚文明
B.埃及文明
C.希腊文明
D.玛雅文明
【解析】选A。古代西亚有辉煌的文化成就,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的斗争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故选A。
【深化点拨】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在埃及有《尼罗河颂》,这说明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及其形态息息相关。
2.《汉谟拉比法典》由某种文字书写而成并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 (  )
【解析】选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使用的是楔形文字,故选B。象形文字不是古巴比伦的文字,排除A;腓尼基文字晚于楔形文字出现,排除C;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排除D。
3.《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石柱上端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国王权杖的浮雕,下部则是3 500行、282条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石柱上刻写的是楔形文字
②法典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③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础
④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资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属于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①正确;“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国王权杖的浮雕”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②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资料,④正确,故选A。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③错误,排除B、C、D。
题组二 古代埃及文化
4.在“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随着字母文字的出现,古埃及人开始用植物的浆液制作墨水,用削尖的芦管作笔,用尼罗河畔特产的莎草制成纸。这 (  )
A.为西亚文明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B.说明尼罗河流域文化成果世界领先
C.为当地的生产活动提供可考文献
D.强调文学创新与人类文明的互动性
【解析】选C。古代埃及人发明文字、书写工具和材料,记录当时的生产生活,使当地文明传承和发展有了可供参考的文献,C正确。早在埃及“中王国”之前,古代西亚文明和楔形文字已出现,排除A;材料没有对比古埃及和世界其他地域文明,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文学创新与人类文明互动的相关信息,排除D。
【补偿训练】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以下史料有助于研究古埃及历史的有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是埃及庞大的神庙建筑群,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均有助于研究古埃及历史,①③正确,故选A。人首飞牛石雕是古代两河流域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可用来研究亚述帝国的历史,而不是古埃及历史,故②错误;楔形文字是由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发明并在古代西亚地区使用的文字,所以楔形文字泥板可用来研究两河流域的文字发展历史,而不是研究古埃及历史,故④错误;排除B、C、D。
5.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
A.古埃及法老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解析】选C。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故选C。
【补偿训练】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  )
①建筑技术    ②宗教信仰
③自然科学    ④专制王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其修建豪华,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术,①正确;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注重来世的宗教信仰,②正确;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体现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充分运用,③正确;规模巨大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专制王权的象征,④正确。故选D,排除A、B、C。
题组三 阿拉伯文化
6.(2023·烟台高二检测)11—13世纪,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人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  )
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 B.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 D.贯通了东西方文明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在翻译阿拉伯文著作的过程中,欧洲人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名,开始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这说明古代阿拉伯文化影响了欧洲思想解放,故选C。A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古代阿拉伯文化吸收了古代希腊文明,排除B;材料未涉及东方文化,排除D。
【补偿训练】
  人们熟知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其中的核心部分来源于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即《一千个故事》),其中还夹杂了一些伊拉克、埃及地区的传说。这说明阿拉伯人 (  )
A.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D.缺乏文学创新精神
【解析】选B。“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受到波斯文化、伊拉克文化和埃及文化的影响,说明阿拉伯人融合了东西方文化,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不能体现阿拉伯文化的丰富多彩,排除A、C;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有其自身的创新,并非完全照搬东西方文化,排除D。
7.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成就或作品最能体现中世纪文明交融和发展的是 (  )
A.《荷马史诗》 B.《哈姆雷特》
C.《天方夜谭》 D.阿拉伯数字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后经阿拉伯人改进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充分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选D。《荷马史诗》与《哈姆雷特》不是中世纪的作品,排除A、B;《天方夜谭》属于阿拉伯人的文化发展表现,没有体现出交融的特点,排除C。
【拓展延伸】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阿拉伯征服的地区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经有深厚沉淀;(2)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3)阿拉伯人热爱学习;(4)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吸取其他文明的成果并加以创造形成新文化。
课时巩固训练,请使用 “课时过程性评价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