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标·定向 核心·导学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1.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发展的三个重要节点: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三个近代有代表性的文化交流商品:茶叶、服饰和钟表
学习任务1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近代以来各洲之间的贸易拓展: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影响 (1)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2)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3)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拓展延伸】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世界市场指商品、劳务、外汇和信贷资本等的国际流通场所,包括国际商品市场、国际劳务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
(2)狭义世界市场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和产品流通的场所,也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商品交换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二、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背 景 (1)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更快速的交通工具将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表 现 (1)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三、20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
1.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背景 ·阻碍因素:冷战使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助推因素: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 (2)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表现 (1)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 (2)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学习任务2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一、原因
1.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二、表现
1.茶叶(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16世纪以前 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
16世纪 以后 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1)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④” (2)①茶会上主人炫耀中国茶和中国茶具 (3)③许多富裕家庭设有专门的“茶室”
茶文化创新 “日本茶道”、英国“②”
智选:①英国 ②下午茶 ③荷兰 ④万里茶道
2.服饰的国际化:
世 界 17世纪 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18世纪 中国服装元素融入法国的服装设计之中
明治维新后 西服在日本流行
20世纪初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中 国 民国早期 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文化:
(1)大约在16世纪中期,欧洲的钟表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2)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数量已经很多。
(3)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4.文化交流的扩大:
(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2)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图解】
茶叶外传的四条古道
【微思】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思考:从商品流动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史料体现出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茶叶当时在西方只是作为宫廷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中国的茶具和茶叶当时在西方很受社会上层的欢迎。
主题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情境探究】
1.分析问题——全球贸易网的开始形成
材料 16世纪上半期及16世纪七八十年代,葡萄牙进口了欧洲市场75%以上的香料。……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里斯本成为欧洲的香料之都,甚至整个葡萄牙也成为万里飘香的国度。葡萄牙主宰了16世纪的香料贸易,促使欧洲香料的价格出现了下降。新航路航线虽长,但无须水陆交接转运,减少了运费,故降低了香料价格。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
亚欧香料贸易》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亚欧香料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16世纪上半期及16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航路航线”“价格出现了下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自主作答】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西欧国家与东方进行的香料贸易利润巨大;亚洲香料产量巨大。
影响: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丰富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
2.获取信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的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在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中,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占主导地位。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篇》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先进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自主作答】
①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即英国等先进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落后国家和殖民地出口原料,成为商品市场。②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占主导地位。③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史论阐释】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过程 表现
初步 形成 15世纪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和各洲间的贸易扩展,客观上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基本 形成 时期 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最终 形成 时期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快速的交通工具将工业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 (2)形成了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停滞 时期 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世界贸易额锐减,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发展 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空前活跃,贸易中的制成品已超过初级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
深化 时期 (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2)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产品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主题二 近代以来的国际文化交流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茶文化传播的特点
材料 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自主作答】
伴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不断传播;茶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化圈相联系。
2.论证观点——服饰中的文化交流
材料 下图为20世纪初期法国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三套女装。从左至右的风格或名称分别为古典风、俄式芭蕾风、“孔子”大袍式。其中俄式芭蕾风吸纳了源自西欧又被俄罗斯民族加以改造的芭蕾舞的特点;“孔子”大袍式则体现了东方服饰的宽袍阔领和温和内敛的风格。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品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作用。(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初期法国服装设计师”“被俄罗斯民族加以改造”“东方服饰的宽袍阔领和温和内敛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自主作答】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由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走向直接联系和整体化,不同文明间相互借鉴与学习。
法国服装设计师设计的“芭蕾风”服装,有明显的俄罗斯文化特征。芭蕾本是西欧传统舞蹈种类,传入俄国后,与俄罗斯民族风格相融合,这是近代俄国向西方学习的缩影;而法国服装设计师又吸纳俄国风,体现出东西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欧洲文化的多元化。
而“孔子”大袍式服装则反映出中华文化对近代欧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将孔子视为道德标杆,赞赏中国的科举选才;随着殖民扩张和侵略战争,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中华文化的特征刺激了欧洲艺术的创作。
综上所述,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多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了更多更精美的文化成果,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史论阐释】
一、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国际贸易促进商品交流,商品交流带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又扩大国际贸易,所以要重视文化交流。
2.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并非总由经济主导,有时文化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3.商业贸易交流是双向的、互鉴的。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交流愈来愈频繁、规模愈来愈大。总之,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1.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文化交流包括人员的往来,物产的移植,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的传播。
2.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3.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愈加重要,在提高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利于中外双方互利共赢。
5.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6.有助于综合国力和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题组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首先得益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世界市场形成 D.工业革命
【解析】选A。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故A正确;殖民扩张也是由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故B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D错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C错误。
2.(2023·宁德高二检测)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解析】选C。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出现后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C;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与资本的原始积累无关,排除A;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排除B;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排除D。
3.(2023·凉山高二检测)1990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48年的36%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表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最大影响在于 ( )
A.减少了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
B.拉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D.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
【解析】选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各国的关税税率有着明显的下降,这显然有利于降低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C正确;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材料与拉大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无关,排除B;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表现之一,排除D。
题组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4.到18世纪中期,英国创造出的“下午茶”文化在整个社会传播开来,形成一种时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贫富差距缩小
B.崇尚东方生活
C.等级观念淡化
D.东西贸易扩大
【解析】选D。题干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扩大了东西方贸易有关,故选D。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东西方贸易扩大的结果,与贫富差距缩小、崇尚东方生活、等级观念淡化关系不大,排除A、B、C。
【拓展延伸】
近代茶叶贸易对西方产生的影响
(1)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的茶文化对欧美等地的日常饮食文化产生了影响,并引发了欧美大陆的“中国热”和东方文明在西方的落地生根。
(2)茶叶推进了西方社会对中国茶具的使用。
(3)茶叶贸易带去了中国的礼俗、情操、修身、养性等,茶叶被赋予了诸多精神上的内涵,并形成了完整的茶文化体系。
(4)伴随着中西茶叶贸易的进行,在政治、经济领域引发了一些历史现象和事件,使得“茶叶的世纪”更加丰富多彩。
5.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 ( )
A.标志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17—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逐渐大众化,这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国民购买力增强的结果。英国文化消费繁荣有利于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提供条件,C正确。
6.(2023·重庆高二检测)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服饰开始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民国时期
【解析】选D。民国时期,政治革新和经济发展较晚清变化更快,政治、经济的变化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中山装、旗袍受到人们欢迎,D正确;A、B、C时间不符,排除。
7.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这一现象 ( )
A.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垒消除
B.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说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D.是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结果
【解析】选D。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除了传统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故选D。“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垒消除”说法错误,A错误;交通运输业是全球贸易网的组成部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现象,B错误;文化产品的交流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
【深化点拨】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与进步。
课时巩固训练,请使用 “课时过程性评价 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