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鸡兔同笼》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知识体系中学习过“买票问题、租船问题”接触过利用“列表法、枚举法、画图法”等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本节课也为五年级学习植树问题、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学会用列举法、假设法、画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古代数学 问题的趣味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学会用列举法、假设法、画图法等多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数形结合法、假设法、归纳类比法、迁移类推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讲述古代数学家张丘建关于“鸡兔同笼”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通过讲述古代数学家张丘建的“鸡兔同笼”故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还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情境,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同时,通过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分钟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画图法辅助理解: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如圆圈代表头,线段代表脚)来表示鸡和兔,通过画图直观感受数量的变化 3、尝试列举法: (1)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考虑,如: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会有多少只脚?与题目给出的脚数相比,多了还是少了? (2)通过逐步调整鸡和兔的数量,直到脚的总数符合题目要求。 (3)填写学习单,记录列举过程。 4、探索假设法: (1)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兔),根据假设计算脚的总数,并与实际脚数进行比较。 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即多出的(或缺少的)脚数是由于将兔(或鸡)假设为鸡(或兔)造成的。 (2)通过计算,得出兔(或鸡)的实际数量。 (3)小组讨论,分享假设法的思路。 1、理解题意: 确保学生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画图法辅助理解: 画图法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鸡和兔,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可感。 3、尝试列举法: 通过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考虑,逐步调整鸡和兔的数量,直到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填写学习单记录列举过程,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学习方法。 4、探索假设法: 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兔),然后根据脚数的差异来推算出兔(或鸡)的数量。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假设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25分钟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基础练习:提供几道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提升:设计一些稍有变化的问题,如增加头数或脚数,或改为其他动物(如鹤和龟),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通过提供几道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学习效果。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列举法和假设法的应用。 2、拓展提升: 设计一些稍有变化的问题,如增加头数或脚数,或改为其他动物(如鹤和龟),旨在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10分钟
四、总结反思,提升能力 1、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思维拓展:讨论“鸡兔同笼”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租车问题、购票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1、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思维拓展: 通过讨论“鸡兔同笼”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租车问题、购票问题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一环节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自我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分钟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通过完成课后习题和搜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旨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画图法 列表法 假设法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教学特色:教学设计中,不仅介绍了列举法、假设法这两种传统且经典的解题方法,还引入了画图法来辅助理解。多种方法的并行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假设法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设计了多种方法并行教学,但可能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方法的理解存在困难。虽然在教学中提到了“鸡兔同笼”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但具体的实践应用案例可能还不够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搜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在教学中,虽然介绍了多种解题方法,但可能缺乏对方法间联系与对比的深入探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可以设计一些对比分析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不同方法的差异和优势。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