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二)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时空观念)(2022广东中考)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
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 年、两面打制的手斧。
这些手斧产生于 (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A
解析 根据“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可知,这
些手斧属于打制石器,因此判定其产生于旧石器时代。
2.(新独家原创)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中有个大
墓,墓主头戴象牙梳,手上有指环,左腕套着玉臂环,颈部佩有
大理石和松绿石串起来的装饰品,并有陶器、雕花象牙筒、
猪头骨等大量随葬品。另外,该遗址已发掘的133座墓葬中,
有80座的随葬品只是一般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还有
8座竟然完全没有随葬品。这种现象说明了当时 ( )
A.早期国家已形成 B.贫富分化已出现
C.原始农业已发展 D.爱美意识未觉醒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墓的随葬品比较丰富和贵重,而其他
许多墓葬的随葬品只是一般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有
的完全没有随葬品,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故B项正
确。
3.(家国情怀)(2024广东大埔期中)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
训,改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最终解除水患,得
到人民爱戴。由此可看出大禹 ( )
A.坚持不懈的毅力 B.团队合作的意识
C.勇于创新的品质 D.实干为民的精神
C
解析 根据禹“改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最终
解除水患”可知,禹改变了治水的方法,消除了水患,具有创
新精神,故C项正确。
4.(以史为鉴)(2024山东城阳期中)“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
久的历史给予后人许多智慧。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给
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是要( )
A.改革创新 B.重视教育
C.发展经济 D.以民为本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夏桀的暴政导致夏朝的灭亡,商纣的暴
政导致商朝的灭亡,周幽王时期朝政的腐败导致西周灭亡。
故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是以民
为本。
5.(史料实证)(2024河南确山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
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
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
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这说
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 ( )
A.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B.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王室开始衰微,出现了大动荡、大变革
D.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了普遍使用与推广
C
解析 “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说明
东周时期王室开始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这也是一个社会经
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说
明东周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故C项符合题意。
6.(传统文化·成语故事)(2024河南涧西期中)秦惠文王下令逮
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
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
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
A.变法宣告失败 B.变法遇到阻力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贯彻
D
解析 根据“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
坐”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在秦国得到贯彻执行,故D项正
确。
解题技巧 本题通过情境再现的形式,考查商鞅变法的成
效。情境再现类选择题,主要是通过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正确答案。
7.(新素材·学者观点)(2023甘肃兰州中考)《论语》有云:“仲
尼,日月也。”法国学者格扎维埃·瓦尔特评价他正是中华之
“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
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
命。据此判断“他”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B
解析 根据“《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并结合所学
可知,材料里的“他”是孔子。
8.(2023江苏淮安中考)“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的挖掘出
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刻有文字的甲骨可以用来研究 ( )
①商周时期的历史 ②印刷技术的改进
③汉字字体的演变 ④书写材料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解析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可以
用来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和书写材料的变迁,①④正确;甲骨
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用来研究汉字字体的演变,③
正确;甲骨文与印刷技术无关,②错误。故选B。
9.(2022四川南充中考)《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一法
度衡石丈尺……”材料体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
A
解析 根据“一法度衡石丈尺”可知,这一措施是统一度量
衡。
10.(新情境·排演历史剧)(2024河南西峡期中)右图为某
学生社团排演的历史剧《揭竿而起》的海报插图,图
中人物背景中的旗帜上写有“张楚”二字,该剧反映
的历史事件是 ( )
A.炎黄大战蚩尤 B.秦灭六国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C
解析 根据“张楚”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
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故C项符合
题意。
11.(历史解释)(2024福建泉港期末)下图所示为汉高祖采取的
休养生息政策。这一举措 ( )
C
①解甲归田
②释奴为民
③轻徭薄赋
A.使国力达到鼎盛 B.让思想得到统一
C.巩固了西汉政权 D.提升了军事实力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
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
12.(2023江苏泰州中考)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
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
文信息反映汉武帝时 ( )
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禁锢人们思想言行
C.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
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推广文翁石室授经讲学的办学经
验体现了汉武帝重视儒学人才培养,故D项正确。
13.(2024广东顺德期末)经过10多年的准备和精心策划,184
年这场斗争爆发,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摧毁了当时的皇朝统治
秩序并使之陷入苟延残喘的局面。“这场斗争”是 (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七国之乱
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
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84年,张角等发动黄巾起义,虽
最后失败,但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
亡,故D项正确。
14.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
一切事务,可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
力,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
置( )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疆危机
B.导致了西域地方势力强大
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
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
进行有效治理,这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故D项正确。
15.(跨学科·数学)(2024山东城阳期末)《九章算术》共收录
了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下表是其部分章节的内容。据
此可知,《九章算术》( )
C
第一章“方
田”:主要讲
述了平面几
何图形面积
的算法 第二章“粟
米”:谷物粮
食按照比例
折换等 第五章“商
功”:商功土
石工程、体
积计算、工
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
输”:用衰分
术解决赋税
的合理负担
问题
A.重视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B.重视经验而轻原理
C.体现了数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 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数学知识在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作
用很明显,体现了数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故C项正确。
16.(易错题)(唯物史观)(2024河北保定十七中教育集团期末)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分析,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
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
现了三大割据势力,它们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
的统一。据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裂倾向的加剧 B.均衡局势的打破
C.局部范围的统一 D.区域经济的发展
D
解析 根据“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
加剧,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出现了三大割据势
力”可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发
展。
易错解读 本题选D项,易错选C项,这是因为局部范围的统
一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题干强调的主要原
因。
17.(2024广东海珠期末)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
的八个宗室亲王展开了对中央政权的争夺,历时十几年。这
场混战 ( )
A.造成了豪华奢侈的社会风气
B.带来了人口大规模迁徙
C.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D.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场混战指的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
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
离,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故B项正
确。
18.(因果联系)(2024山东济南市中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是青瓷制造迅速发展的阶段,产地主要在江苏、浙江、福建
等地,常见器物有碗、盘、盆、壶、灯、香炉等日用品。其
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自然条件优越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苏、浙江、福
建等南方地区的青瓷制造迅速发展,这是由于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
拓展延伸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
蹴而就的。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创造
了条件。
19.(2023湖南长沙中考改编)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
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
A.商朝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C.楚国迁都郢
D.周平王迁都洛邑
B
解析 根据“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和所
学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迁
都洛阳,并实行了改革,故B项正确。
20.(跨学科·数学)(2024河北藁城期末)他算出的“π”值直到
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他还给出“π”的两个
分数形式,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这一成就在西方
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材料反映了
( )
A.我国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B.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C.《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的历法
D.古代世界数学体系已经成熟
B
解析 根据“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
“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和所学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 [答案含评分细则](共3题,第21题12分,第22
题12分,第23题16分,共40分)
21.(新素材·交通建设)(2024广东顺德期末)(12分)交通建设与
发展,是国家有效治理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
基础上,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同时,为抗击匈
奴,修建“直道”;为将长城防区贯通一线,修建“北边道”;
为征服西南夷,得巴蜀富庶之地,修治“五尺道”;为遏止岭
南,平定南越,修建了穿越五岭屏障的“新道”。
——摘编自秦筑《秦代陆路交通初探》
材料二
悬泉置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段的重要驿站,是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其行政级别应与县相等,分设在各县领地的称县置。在管理权限上,受郡守直接指挥,郡派吏监管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460余件麻纸中,有西汉、东汉和西晋时期的纸文书10件。其中有部分纸张上书“细辛、薰力、付子”
(药物名称)等字
材料三 南朝宋、齐、梁、陈几代皇帝皆是出身寒门的军
将,富有一定的进取精神。……六朝古都建康经济、文化达
到了空前的繁荣,加上南朝帝王出于开拓疆土、北伐和比较
注重商业的需要,都重视道路交通的开拓事业,往往任用器重
的权臣主管交通事业,在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倾斜,从而揭开了
江南道路建设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摘编自刘希为、王荣生
《三至九世纪江南交通发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完善交通网络的意
义。(2分)
答案 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各地之
间的经济文化联系。(2分)
(2)从政治和科技文化两个角度分别提取材料二中的一个相
关历史信息。并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
汉代相关的具体史实。(4分)
答案 政治:西汉实行郡县制;(1分)科技文化:西汉发明造纸
术。(1分)科技文化: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或政治:汉武帝设
置刺史制度)。(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道路建设发展的主
要原因,并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答案 原因:统治者富有一定的进取精神;建康经济、文化达
到了空前的繁荣;统治者开拓疆土、北伐和比较注重商业的
需要。(4分)历史作用: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
“在管理权限上,受郡守直接指挥,郡派吏监管”可知,政治
方面的历史信息是西汉实行郡县制;根据“出土的460余件
麻纸中,有西汉、东汉和西晋时期的纸文书10件”可知,科技
文化角度的历史信息是西汉发明造纸术。第二小问任选取
一角度,结合所学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概括回答
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南朝道路建设发展加强了各
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2.(跨学科·地理)(2024广东顺德期末)(12分)食物、烹饪技艺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到6000年是全球范围的气候大暖期……因为气候温暖湿润,稻作农业向北传播到了淮河流域,粟作农业在黄河中下游及燕山南北得到普及。
——摘编自王巍《中国新闻周刊》访谈
材料二 武帝时(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方月氏,贸易活动
受到很大的推动。张骞的出使开辟了通往中亚的新途径。
黄金和丝织品为主要商品从中国输出,而酒、香料、马、羊
毛织品从西方各国输入。沿着中亚的贸易路线引进了新的
植物包括葡萄、石榴、芝麻、蚕豆、苜蓿等。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三 在饮食烹饪方面,各民族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
方法都带到了中原腹地。从西域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胡
饭、胡炮、涮肉等制法;从东南来的人民,传入了叉烤、腊味
等制法;从南方沿海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烤鹅、鱼生等制
法;从西南滇蜀来的人民,传入了红油鱼香等饮食珍品。这些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至北魏时,拓跋氏入主
中原后,又将胡食及西北地区的风味饮食大量传入内地,使宫
廷饮食也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
——摘编自姚伟钧《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稻、粟种植范围变化的
主要因素,并分别举出一例种植稻、粟的代表性史前遗址。
(4分)
答案 气候温暖湿润。(2分)稻:河姆渡遗址;粟:半坡遗址。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贸易路线”的名
称及其影响。(4分)
答案 丝绸之路。(2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
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
大的促进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饮食文化的特
点。这些特点的形成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4分)
答案 各民族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都带到了中原
腹地,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2分)民族交融。(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因为气候温暖湿润”可知,稻、
粟种植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温暖湿润;第二小问,结合
所学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张骞的出使开辟了通往中
亚的新途径”和所学可知,这条“贸易路线”的名称是丝绸
之路;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和
所学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特点的形成反
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23.(新情境·项目化学习)(2024山西大同期中)(16分)在中国古
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的光芒熠熠生辉,照亮了后人前行
的道路。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中国古代智慧之
光”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
务,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云游遗迹——体会人民智慧】
(1)一组同学借助网络了解了如下历史文化遗迹。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主持修筑图1工程的历史人物和图2兵马俑的出土
地点,并回答它们分别蕴含了怎样的中国智慧。(6分)
答案 都江堰:李冰;(1分)都江堰的修建汲取了前人的治水
经验,精心设计,因地制宜,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都江堰是一座
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的水利工程,使堤防、
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
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分,答出一点即可)
兵马俑:陕西西安临潼;(1分)陵墓选址适宜,科学规划;烧制技
术精湛;泥刻技艺高超;绘画色彩丰富;制作规模和工艺令人
惊叹。(2分,答出一点即可)
任务二【阅读史料——感悟政治智慧】
(2)二组同学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做了如下笔记。结合所学知
识,运用史实说明秦朝是如何解决其权力层面的“两大难
题”的。(4分)
一统帝国(秦朝)就权力层面,至少有两大难题需要面
对:一是如何防止危及皇权“独制”格局;二是如何防止危
及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答案 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设置三公九卿
制。(2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
有效的控制。(2分))
任务三【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3)(思维开放·小论文)三组同学在观看了关于百家争鸣的纪
录片后,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从图中任选三个学派,并结
合所学知识,以“百家争鸣·启迪智慧”为题写一篇200字左
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
答案 示例:
百家争鸣·启迪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
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家学说蓬勃兴起,给人以思想启
迪。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借
鉴;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对维护和
平、反对战争有借鉴意义;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
术和威势,其以法治国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
础。
由此可见,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
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评分标准】
一等 (5~6分) ①史实运用正确,从思维导图中选取三个学派展开论述,史论结合充分
②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2~4分) ①史实运用基本正确,没有从思维导图中选够三个学派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较为充分
②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0~1分) ①史实运用不正确,没有选取思维导图中的三个学派展开论述,史论结合不充分
②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解析 (1)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主持修筑图1都江堰工程的
历史人物是李冰,图2兵马俑的出土地点是陕西西安临潼;它
们蕴含的中国智慧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关于秦朝“防止
危及皇权‘独制’格局”的措施回答秦朝在中央采取的措
施即可;关于“防止危及中央集权的一统体制”的措施回答
秦朝在地方加强统治的措施即可。(3)根据思维导图任选三
个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家争鸣·启迪智慧”为题展开
论述。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谢谢观看(共51张PPT)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钟)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2022年,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一具距今约100
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据此考古发现可知 ( )
D
A.郧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郧县人和山顶洞人都属于直立人
C.郧县人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
D.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重要信息
解析 根据“‘郧县人’3号头骨”“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
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可知,这一发现为探讨古
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2.(时空观念)(2024河南潢川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
核心素养之一,我国境内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万—20
万年和距今约3万年的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点是 ( )
A.都使用天然火 B.都使用打制石器
C.都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D.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B
解析 我国境内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万—20万年和距
今约3万年的远古人类分别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他们生活在旧石器时代,都使用打制石器,故B项正确。
3.(2022贵州毕节中考)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稻秆堆积
物,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遗存,可实证我国六七千年前
( )
A.远古人类的产生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盘古传说的真实 D.早期国家的建立
B
解析 根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稻秆堆积物,半坡遗
址出土的粟、菜籽遗存”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在黄河、长
江流域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其可实证我国六七千年前原始
农业的兴起。
4.(2024湖南郴州十九中月考)考古发现是后人解读远古历史
的密码。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中,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
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
A.出现了贫富分化 B.国家产生
C.手工业发达 D.饲养家畜
A
解析 根据“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
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可知,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差异反映
出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5.(历史解释)(2024广东龙岗期末)考古学者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的良渚古城遗址、陶寺古城遗址发现了大型建筑工程,并在墓
地中发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或体现墓主人尊贵身份的
礼器。这表明当时 ( )
A.产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
B.已出现原始农耕生活
C.盛行奢侈享乐之风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A
解析 根据“大型建筑工程”“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或体
现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良渚古城
遗址、陶寺古城遗址产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
解题技巧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如
“发现了大型建筑工程”“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或体现墓
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等,然后结合所学判断出正确答案。
6.(2021江苏盐城中考)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
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
做法称为 (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联盟首领的做法
称为禅让。
7.(2024山东庆云期中)《礼记》称禹之前为“大同”之世,
禹之后变成“天下为家”。“天下为家”指的是 ( )
A.禅让制的实行 B.分封制的确立
C.世袭制的开创 D.井田制的废除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故C项正确。
8.(跨学科·语文)(2024山东禹城期中)“封建亲戚,以藩屏
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证国家的兵源
B.分割诸侯的兵力
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D
解析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分封亲属族人,让
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邦国,保卫周王室,这说明西周实行
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中,发生在
①时期的是 ( )
A.盘庚迁殷 B.国人暴动
C.诸侯争霸 D.商鞅变法
C
解析 根据时间轴上信息可知,①指的是春秋时期,该时期诸
侯争霸,故C符合题意。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排除A。国人
暴动发生在西周,排除B。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D。
10.(纵向对比)(2024辽宁于洪期末)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
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
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
力也都有数十万。这表明,战国时期 ( )
A.分封制逐步瓦解 B.战争规模扩大
C.诸侯国数量变少 D.铁制兵器普及
B
解析 根据“在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
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
十万”可知,战国时期,军队数量大为增加,说明战争的规模
扩大。
11.《史记》指出李悝变法的内容之一就是“种谷必杂五种,
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这表明 ( )
A.政府限制商人投机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李悝着力推行政治改革
D.当时的自然灾害非常严重
B
解析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
之至”的意思是种植要多种经营,有的作物受灾害,其他作物
还可以收获;要用力深耕,除草要勤;收获时要像防备盗寇那
样迅速有效,以免遭受损失。由此可知,李悝变法重视农耕,
这表明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12.(易错题)(2024广东佛山期末)据《墨子》记载,战国时期,
商人之四方,获利丰厚,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由
此可见,战国时期 ( )
A.分封制度瓦解 B.商业贸易流行
C.政治局势动荡 D.思想文化活跃
B
解析 “商人之四方,获利丰厚,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
为之”的意思是商人经商获利丰厚,即使有危险也要去经商,
这表明战国时期商业贸易流行,故B项正确。
易错解读 本题选B项,易错选C项,这是因为学生容易将
“关梁之难,盗贼之危”理解为政治局势动荡的意思。
13.(新独家原创)胡适指出“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
万物之外,别假设一个‘道’”。老子认为“道”是 ( )
A.孕育万物的根源 B.为人处世之道
C.自然运行的规律 D.治理国家之道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故A项正
确。
14.(2023辽宁营口中考)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大教
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5.(传统文化·中医学)这部医学著作在战国时期问世,总结了
当时的医学经验,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是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医学著作是 ( )
A.《诗经》 B.《道德经》
C.《春秋》 D.《黄帝内经》
D
解析 根据“战国时期问世,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是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可知,这部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
16.(2022四川乐山中考)河南安阳殷墟(殷是商朝都城)出土的
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
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文字是 ( )
A.甲骨文 B.陶文 C.玉石文 D.金文
A
解析 根据“甲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
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可知,该文字是甲骨文。
拓展延伸 商周时期使用的文字,除了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的甲骨文外,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金文)。
17.(家国情怀)(2024四川武侯期末)某作品的内容形象地反映
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有对先祖创
业的歌颂,也有对劳动者勤劳勇敢的描写,以及对美好爱情的
歌颂和高尚情操的赞美。这部作品是 ( )
A.《孟子》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诗经》
D
解析 根据“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风
貌”和所学可知,《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反映了西
周至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生活风貌,故D项正确。
18.(2024吉林德惠期末)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
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
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
帝都”是(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B
解析 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仍然定都
于咸阳,故B项符合题意。
19.(2024山东济南期中)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
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与材料有关的军事
行动是 ( )
A.炎黄率军击败蚩尤 B.孙膑率军击败庞涓
C.白起率军击败赵括 D.蒙恬率军击败匈奴
D
解析 根据“《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
下而牧马”和所学可知,秦始皇为了维护北方边境地区的稳
定,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故D项正
确。
20.(因果联系)(2024福建南安期中)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
史》中提到,“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文字狱迭兴,秦始皇实为始
作俑者”,他这样说是因为秦始皇 ( )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弘扬儒学 D.依法治国
A
解析 秦始皇将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
史称“焚书坑儒”,这一做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摧残了
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答案含评分细则](共3题,第21题12分,第22
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2022山东曹县期中改编)(12分)水是生命之源,造就了中
国、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依水而居 见证文明诞生】
材料一 如图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的杰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两种不同建筑的样式分别是什么 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半地穴式、干栏式。(2分)自然环境的不同。(2分)
材料二 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
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习近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大禹治水”是如何“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 材料二中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
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思想派别的主张 (4分)
答案 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2分)道家学
派。(2分)
材料三 李冰设计的工程妙绝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
可以自动分沙排沙,中国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
泥沙难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30年代才总结
出来!
——摘编自李源、向大济《建筑奇观》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水利工程的功能。 (2分)
答案 能自动调节水量,可以自动分沙排沙。(2分)
(4)通过以上材料和对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你有何感悟 (2分)
答案 要注意保护环境,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等。(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两种不同建筑样式
分别是半地穴式、干栏式,形成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
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大
禹治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表现在采用疏导的方
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材料二中的治国思想体现了中国
古代“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主张。(3)根据材料三中的
“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概括回答即
可。(4)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22.(2024广西大化期中)(14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
变化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
象 其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1分)作用:使农业的深
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
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2分)
材料二 商鞅入秦变法,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宏伟而
细密的变法计划,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乃至风
俗习惯等各个领域。……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
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
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商鞅变法中激励人们“勇于公战”的措施。商鞅变法对秦
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答案 特点:措施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
风俗习惯等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持续时间长。(任答两点,
每点1分,共2分)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
土地。(1分)影响: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
定了基础。(2分)
材料三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①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② ”,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③ 庄子 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子
仁政
道家
(3)阅读材料三的表格,将①②③处补充完整。材料三反映的
是战国时期的哪一局面 (4分)
答案 ①墨子。(1分)②仁政。(1分)③道家。(1分)百家争
鸣。(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答案 经济发展、争霸兼并(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思想
学术繁荣等。(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春秋时期青铜牺尊”和所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使人们“勇于公战”。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第一小问,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据此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材料三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4)综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经济发展、争霸兼并(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等。
23.(2023山西怀仁期中)(1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
“建立·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 以史·启迪未来
(1)(以史为鉴)历史人物影响历史的发展和走向。简述下列
人物的共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答案 共同点:都是亡国之君,都是昏庸的暴君。(1分)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实行
仁政;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任务二 阐释·兴起灭亡
材料一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 化要义:大一统》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于自身。
——摘编自《过秦论》
(2)请从材料一“大一统的框架”中任选两个,指出其具体措
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3分)
答案 政治大一统: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郡县制);经
济大一统: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交通大
一统: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文字大一统:统一文字(小篆)。
(任答两个,每个1分,共2分)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
的统治。(1分)
(3)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预示着秦王朝“短命
而亡”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分)
答案 事件: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1分)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1分)
任务三 见证·动荡巨变
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
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
顶峰。
——[法]勒内·格鲁塞《东方的文明》
(4)(思维开放·小论文)请以“动荡·巨变”为题,写一篇180字
左右的小论文。(提示:可以从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
术角度思考)(6分)
答案 示例:
动荡·巨变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动荡与巨变的时期。秦赵之间进
行的长平之战以秦国大胜而结束,为秦兼并天下奠定了基
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掀起变法浪
潮,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商鞅变法为
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大变革时代出现百家争鸣,法家
提倡的中央集权专制、以法治国和其改革精神为秦统一提
供了理论依据。秦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巨变,助推制
度变革,完成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使命。
【评分标准】
一等 (5~6分) ①史实运用正确
②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2~4分) ①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②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0~1分) ①史实运用不正确
②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
桀、商纣王和周幽王都是亡国之君,都是昏庸的暴君;第二小
问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
从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字中任选两个方面回答出
秦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这些措
施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治。(3)第一
小问根据“公元前20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
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本问是开放
性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可从春秋战国时
期的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角度分析,注意逻辑严
谨,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谢谢观看(共49张PPT)
期末素养综合测试(一)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2023广西中考)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
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 )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社会制度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故A项正确。
2.(史料实证)(2022甘肃白银中考)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
市东郊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
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C
解析 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
养牲畜的圈栏”可知,半坡人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3.(2024广东澄海一模)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遗址北边
的西苕溪谷地,出土了专用的分体式石犁,还有两种石镰,一
种是掐穗用的爪镰,另一种是标准的割秆子的镰刀。这反映
了当时 ( )
A.社会生产力发达 B.专业农具的出现
C.稻麦轮耕制产生 D.社会阶级的分化
B
解析 根据“出土了专用的分体式石犁,还有两种石镰,一种
是掐穗用的爪镰,另一种是标准的割秆子的镰刀”可知,当时
出现了专业农具,故B项正确。
解题技巧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信息,对提取出的
信息进行分析、解读,最后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2024山东禹城期中)下列人物中具有“联盟首领”和“奴
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禹 B.黄帝 C.启 D.汤
A
解析 禹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联盟首领,后在约公元前20
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成为奴
隶制国家的国王,故A项正确。
5.(新情境·课堂笔记)(2024山东李沧期中)如图是小刚同学的
课堂笔记。其中①处的内容应为 ( )
A.尊王攘夷 B.诸侯争霸
C.楚汉之争 D.君主专制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之间进行争霸
战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故B项
正确。
6.(2024山东成武期中)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
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推动思想进步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
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
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
7.(唯物史观)(2023江苏盐城中考)他的思想包含了对世界本
原的认识、朴素的辩证法,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等。“他”是 ( )
A.老子 B.孔子 C.主父偃 D.董仲舒
A
解析 根据“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的政治理
想”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老子的思想,故A项正确。
8.(传统文化·中医学)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司马迁借
扁鹊之口提出病有“六不治”,为“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
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
不信医”。这一记载说明,先秦时期 ( )
A.医生职业已得到广泛认可
B.中医学理论发展臻于成熟
C.医患关系得到了有效规范
D.医生的医学认识渐趋理性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六不治”的内容可知,其反映了医生对
中医治病范围、医学局限、患者态度等多方面的认识,说明
医生的医学认识渐趋理性,故D项正确。
9.(2022广西梧州中考)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
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
的是 ( )
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D.东汉时期的光武中兴
B
解析 题干所述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商周时期的文
明成就。故选B。
10.(易错题)(2024广东紫金期中)《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
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
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
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B
解析 根据“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在
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进行推测可得出,百姓对秦朝
的法律制度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故B项符合题意。
易错解读 本题选B项,易错选D项,民众对秦朝法律制度不
甚了解,才出现民众认为的“失期,法皆斩”的现象的推测更
合理,而秦朝法律制度并非形同虚设。
11.(2024江苏仪征期中)经过汉初几位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西
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史
称“文景之治”。开创这一治世局面的皇帝是 ( )
A.汉高祖和汉景帝 B.汉文帝和汉武帝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汉文帝和汉景帝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
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12.(国防教育·巩固边疆)(2023江西中考改编)汉武帝采取的
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
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 )
A.实行推恩 B.兴办太学
C.盐铁酒专卖 D.北击匈奴
C
解析 根据“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
奠定了经济基础”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使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
基础,故C项正确。
13.(2024北京丰台期末)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国家人
口1000多万,到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国家人口超
过2100万。这一变化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王莽改制 D.八王之乱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人口快速增长,史称
“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
14.(新情境·制作示意图)(2024山东青岛市南期末)制作示意
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历史兴趣小组在期末复习时制
作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丝绸之路 ( )
A.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
B.加强了汉朝对东南地区的管理
A
C.密切了中外的政治友好往来
D.增进了中国与美洲之间的交流
解析 根据示意图和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古代
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
15.(2023辽宁营口中考)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
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
世称为“医圣”。材料中的“他”是 (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B
解析 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故选B。
16.(时空观念)(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
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
大陆与 的联系。 处应是 ( )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D
解析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
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故D项正确。
17.(2024山东青岛市南期末)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
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却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
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
衰 ( )
A.赤壁之战 B.石崇、王恺斗富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D
解析 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
18.(2024河南召陵期末)《晋书》中写道:“(东晋时期)晋主
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
成习俗。”这体现了东晋时期 ( )
A.外戚宦官势力强大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解析 根据“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
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和所学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
族的势力强大,威胁皇权的统治,故C项正确。
19.(纵向对比)(2024甘肃兰州一中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
鞅变法虽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改革,但两者都促进了历
史的进步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 )
A.是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
B.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C.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D.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D
解析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
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正确。
20.(历史解释)(2024山东青岛市南期末)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曾
说过,他的进化论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中得
到启发的,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成书于北朝时期的农书,它
是( )
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C
解析 根据“不少人认为这部书就是成书于北朝时期的农
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齐民要术》。
二、非选择题 [答案含评分细则](共3题,第21题11分,第22
题15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2024广西港南期末)(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其是一个松
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
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
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写出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
什么。西周为巩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制度 (5分)
答案 特点:商是松散的方国联盟;西周通过分封制和宗法礼
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4分)制度:分封制。(1分)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
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
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
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为我国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发展作出的贡献。(4分)
答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2分)创
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
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
衡;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
匈奴,修筑长城;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
材料三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
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
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
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3)依据材料三,评价汉武帝在思想上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巩固与发展作出的贡献。(2分)
答案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
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
国联盟,其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
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
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
拱月的政治格局”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
西周为巩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制度是分封制。(2)根据材
料二和所学回答即可。(3)根据“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
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
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和所学回
答即可。
22.(2024广西南宁期末改编)(15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
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铁农具考古发现记录(部分)。
出土 地点 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新疆、安徽、四川、广西等23个省、自治区
种类 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
用途 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摘编自《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从地域分布、种类、用途三个角度概括战国
时期铁农具的特点。(3分)
答案 地域分布广;种类多;基本上能适应农业主要生产环节
的要求。(3分)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各地区在文化面貌上存在
差异,但军事征伐、人口迁徙等活动,为实现各民族各地区之
间的交往交流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思想文化和艺术的交融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哪些活动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
的交往交流”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证明。(4分)
答案 活动:军事征伐、人口迁徙等。(2分)军事征伐:西晋
灭吴,统一了全国;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任答一点即可)(1分)
人口迁徙:西晋末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魏晋时期,北方各族
不断内迁。(任答一点即可)(1分)
材料三 北魏统一北方后,鲜汉民族之间语言的巨大差异阻
碍了北魏王朝在中原地区的正常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下诏禁用鲜卑语,一律以汉语作为北魏通行语言。显然,孝文
帝洞察到了语言的统一是鲜卑汉化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
是鲜卑与汉族融合的一个必要条件。
——摘编自钱国旗《民族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
——论南迁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
答案 原因:北魏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受到了鲜卑族与汉
族语言差异巨大这一因素的阻碍;语言的统一有利于推进鲜
卑族汉化历程,统一使用汉语是鲜卑族与汉族融合的必要条
件。(4分)举措: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
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任答两项即可)(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孝文帝下诏“以汉语作为北魏通行
语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北魏孝文帝促进
“鲜卑与汉族融合”的其他举措。(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因素。
(2分)
答案 因素:生产力的进步、统一局面的形成、立足国情的
改革、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等。(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从地域分布、种类、用途三个角度概
括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各民族各地区在文化面貌
上存在差异,但军事征伐、人口迁徙等活动,为实现各民族各
地区之间的交往交流提供了条件”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
所学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概括回答;第二小
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即可。
(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回答。
23.(传统文化·雕塑艺术)(2024广东顺德期末)(14分)雕塑艺术
是一种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造型艺术,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
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汉雕塑中既有文臣武士、侍从百姓、歌舞杂伎
等,也有公鸡、雁鹤、狮子等,还有庖厨、行旅、农耕、风
景、几何纹样等。有的雕塑细节细腻逼真,再现了雕塑对象
的具体特征,有的雕刻在艺术处理中重视气势神态。同一类
型不同形态的雕塑品,通过艺术的整体布局组成场景式雕塑
品,从而形成一定的氛围,甚至产生极其壮观的艺术景象。秦
汉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外象内形——雕塑语言的内心传达》
材料三 云冈石窟的雕饰花纹的母题及刻法走入一个新的
转变。它的雕饰花纹种类奇多,其中很多为希腊的来源,经波
斯及犍陀罗而输入者,尤其是回折的卷草,根本为西方花样的
主干,而不见于中国周汉饰纹中。但自此以后,竟成为中国花
样之最普通者。……以兽形为母题之雕饰,共有龙、凤、金
翅鸟、狮子等,这些除金翅鸟为印度传入,狮子带着波斯色彩
外,其余皆可说是中国本有的式样,而在刻法上略受西域影响。
——摘编自林徽因《建筑意:中国古建筑之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石刻出现的时代,
并分析其文物价值。(4分)
答案 西汉。(2分)验证了霍去病北击匈奴的史实。(2分)
答案 题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雕塑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云冈石窟雕刻的新“转变”,并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6分)
答案 吸收了希腊、印度、波斯、西域造型艺术的特点。
(2分)云冈石窟的雕饰花纹种类奇多,其中很多为希腊的来
源,经波斯及犍陀罗而输入;以兽形为母题之雕饰,共有龙、
凤、金翅鸟、狮子等,这些除金翅鸟为印度传入,狮子带着波
斯色彩外,其余皆可说是中国本有的式样,而在刻法上略受西
域影响。(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这一石刻出现的时代是西
汉,石刻的文物价值是验证了霍去病北击匈奴的史实。(2)根
据材料二概括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回答;第
二小问,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说明即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