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4) 八年级下册 7.2 长江三角洲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4) 八年级下册 7.2 长江三角洲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21 16:3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地理环境 1.位置与地形: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涵盖上海、江苏、浙江部分地区,以及安徽和江西的少量地区。该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拥有长江和东海的便利水运。 2.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水稻和小麦。 3.自然资源:除了丰富的水资源,长江三角洲还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当地的农业和渔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经济发展 1.产业基础:历史上,长江三角洲以农业为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2.经济转型:近几十年来,长江三角洲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和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 3.区域一体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合作日益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一体化程度高,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经济体。 三、文化传统 1.历史悠久: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苏州的古典园林、杭州的西湖等。 2.文化多样性:该地区融合了吴文化、越文化、江淮文化等多种地方文化特色,且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 3.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昆曲、苏绣、杭织等,体现了地区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式与策略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长三角经济圈究竟有多强” 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 5分钟
自主学习: 读教材P49—57页,回答下列问题:(5min)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征? 3、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优势?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著名古都?核心城市? 5、实现同城效应的前提? 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文化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寻找信息源,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提升他们自学能力。让学生对今天学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基础的认知。 5分钟
合作探究:地理位置优越性 活动P51: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课本p36页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3.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共同努力,达成团队目标。 在合作探究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承担责任,领导或参与不同的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了解长江对于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10分钟
自主学习 长三角地区有哪些古都? 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如何 了解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 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潜能的平台,有助于挖掘和激励学生的潜力。 3分钟
合作探究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读图文资料,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的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2.这种生活方式依赖的条件是什么呢?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连接,通过同伴的解释和讨论更深刻地理解概念。 共享知识和经验: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他人那里获得新的见解,从而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扩散。 7分钟
合作探究: 结合下图阅读课本P56-57,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合作探究通常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学生需要动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技巧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5分钟
达标检测: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沃野千里 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随着城际通道不断丰富优化,各大中心城市间距离大为缩短,“2小时生活圈”让“同城效应”和“双城生活”变为现实。预计到2020年末,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网。 2. “2小时生活圈”让在上海打工的乐乐去嘉兴买房居住,结束了“房客”的生活。乐乐生活的案例主要反映了(  ) A. 区域的科技力量雄厚 B.“双城生活”的模式 C. 区域最新的时尚方式 D. 人们收入的提高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效应”主要依赖的条件是 ( ) A.内河航运 B.航空运输 C. 海洋运输 D.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4.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 ) A.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B.地处长江和海洋的交汇之地 C.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D.矿产资源丰富 5.下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资源,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南京中山陵 B.杭州西湖 C.南京明孝陵 D.苏州古典园林 达标检测是学生教学过程中用于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的重要部分,可以让学生迅速知道自己在学习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优点: 1.生动的引入:通过播放长江三角洲的自然风光视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课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 2.多元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手段,有效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不足: 1.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虽然课堂上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但未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将理论知识更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 2.学生参与度不均: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积极,而另一些则参与较少,表现出参与度不一的问题。 改进措施: 1.强化实践链接:设计更多实地考察活动或者项目,例如让学生调研家乡的经济发展,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2.精简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确保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3.提升学生参与均衡:通过角色轮换、随机提问等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保证参与度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