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诗歌,学生能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比读诗歌,学生能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通过写作颁奖词,学生能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品读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比读诗歌的鉴赏表现手法。
难点:通过写颁奖词,学生能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一提起陆游,我们会想到他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是盼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有着终生不渝之爱国情怀的陆游;会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是善于从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热爱生活的陆游;还会想到“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那是深藏爱情悲痛,一生忠贞的陆游。
设置情境任务:
“鲲鹏组”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陆游爱国主义诗词探究》中,对陆游同时期外在风格不同的两首诗歌《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情感、手法等方面存在疑问。今天我们就通过两首诗歌的对比阅读学习,来帮助“鲲鹏组”解答疑问,并进一步学习和感悟诗人的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展示:
1.通过品读诗歌,能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比读诗歌,能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通过写作颁奖词,能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二、预学检测:初读,感知形象
学生齐读诗歌,回答: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书愤》塑造了一位虽年华空老、不被重用但依旧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诗人形象。
《临安春雨初霁》塑造了一位在江南小楼中,听春雨、写书法,烹茶、品茶,悠闲自适、百无聊赖的诗人形象。
三、课堂探究与学生表达
任务一:品读,揣摩情感
活动一:两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思考:
1.《书愤》中,诗人所“愤”之事有哪些?
2.《临安春雨初霁》是不是只写了诗人的悠闲自适?请结合“薄”“客”“一夜”这些字词,简要分析。
明确:
1.《书愤》中,诗人所愤之一为“世事艰”。“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故一愤报国有“罪”。
所愤之二为“空自许”。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故二“愤”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三为“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故三“愤”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为“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有谁比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将帅三军,北定中原”,故四“愤”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所以诗人有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2.不是。
从“薄”字,看出人情冷漠,世味淡薄,暗示诗人对当时世态炎凉的无奈之感。
从“客”字,看出诗人不得已客居京城的蹉跎羁旅之苦。
从“一夜”一词,看出诗人一夜未眠,暗示虽被重新起用却并不快乐,国事家愁伴随着愁人的春雨涌上心头的愁苦之情。
活动二:两首诗表达的诗人情感相同吗?请说明原因。
明确:两首诗的情感表面不同:《书愤》是郁愤之情,《临安春雨初霁》是闲适之情;本质却相似:都表达不能报国立功,收复中原的忧愤之情。
诗人陆游有为国家做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书愤》中,诗人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抒发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却在做草书、品茶消磨时光,其实表面闲情的背后是忧愤、不满之情。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消沉,沉浸在无聊的“闲”“戏”之中。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他的绵绵“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所以无论是满屏的悲愤,还是雨过天晴后的闲适,透过文字,我们都能看到陆游满腔爱国心。
任务二:比读,鉴赏手法
活动三:《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情感也大致相同,但其写法不同。
从两首诗歌中,各小组任选一首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表现手法。
《书愤》的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首联用一个”艰“字,道出辛酸与坎坷,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2.列锦。用纯意象的组合,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环境(夜雪、秋风)、险要的军事据点(瓜洲渡、大散关),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
3.用典。颈联陆游以檀道济自许,表达了少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的雄心壮志。
4.对比。昔日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对比;“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艰”之现实对比;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对比。
5.借古讽今。借诸葛亮之鞠躬尽瘁暗讽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
《临安春雨初霁》表现手法:
1.虚实结合。夜晚听春雨是实写,明早听见卖杏花声是虚写。
2.以乐景衬哀情。用明朝明媚的春光反衬其落寞的情怀,在京城无事可做,整夜听雨的郁闷惆怅。通过写草书,烹茶、品茶等行为,表面上写的是闲适恬静的生活,实则暗含无限的牢骚和感慨。
3.用典。尾联化用“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人用“莫叹”来自我解嘲,反用其意,在京城闲居无聊,不如回乡躬耕,表达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今天我们学习了陆游同时期的两首诗歌,通过对比阅读,《书愤》标题直抒忧愤,诗歌塑造了一位年华空老、不被重用但依然豪情满怀的爱国诗人形象,《临安春雨初霁》标题给人春光明媚之感,诗歌塑造了一位悠闲自适、百无聊赖的诗人形象。两首诗虽外在风格不同,但都表达了不能报国立功,收复中原的忧愤之情。
任务三:写读,学习精神
活动四:为了帮助“鲲鹏组”更加深入地领悟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人格力量,请大家一起朗读诗人写于暮年的词作《诉衷情》,并结合今天所学两首诗歌,为陆游写一则颁奖词。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颁奖词:
(1)含义: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2)写法: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言简意赅,自然流畅。
(点名人物事迹+歌颂人物精神+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陆游颁奖词示例:
他,生逢乱世,金军大肆侵占中原;他,志在报国,无论多艰难,都主张奋起抗金;他,笔耕不辍,哪怕未被重用,依然以笔为剑,以文为军,说服世人全力抗敌。他,就是陆游,那个试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士!那个“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壮士!
四、课堂小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其实是一种责任、使命和担当。古往今来,无数如陆游般的仁人志士,胸怀大局,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同时代、国家、民族紧紧相连,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告诉我们每位中华儿女,都应胸怀天下,心忧万民,位卑未敢忘忧国。
五、课后作业
1、背诵《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
2、联系社会背景与作者身世,请比较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说说它们在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