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11 区域与区域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11 区域与区域发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27 09: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11 认识区域与区域发展
考向一:认识区域
(2024·山东)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其上游的莱茵瀑布是欧洲流量最大的瀑布。位于莱茵瀑布附近的商业小镇沙夫豪森于1045年建城。瑞士制表业始于16世纪中叶,长期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钟表。1868年,一名美国制表师在沙夫豪森创办了瑞士最早期的机械制表工厂——W厂,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如今W厂的钟表已成为知名产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商业小镇沙夫豪森的兴起最可能缘于(  )
A.行政管理需求 B.金融服务需求
C.观光旅游需求 D.货物转运需求
2.1868年,W厂选址在沙夫豪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劳动力 B.市场 C.原材料 D.交通
【答案】1.D 2.D
【解析】
1.A. 商业小镇沙夫豪森的兴起与行政管理无关,A选项错误;
B.1045年商业小镇沙夫豪森金融服务业还没有发展,B选项错误;
C.商业小镇沙夫豪森兴起之初并不是发展旅游业,C选项错误;
D.商业小镇位于莱茵河畔,城市的兴起主要由于货物转运的需求,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2.A.1868年W厂主要为机械制表工厂,对劳动力的需要较少,A选项错误;
B.W厂产品主要销售到美国,并不是在本地,市场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选项错误;
C. 沙夫豪森地区没有机械制表工厂的原材料,原料的影响因素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
D. 沙夫豪森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手段,W厂能够将产品销往美国等市场,交通为主要影响因素,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考向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2024·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的沙哇伦多是十九世纪末因荷兰人开采煤炭而兴起的一座城市。吸引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迁入。随着该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陷入困境。为摆脱困境,该城市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采矿文化旅游城市。如图示意沙哇伦多城市发展生命周期。
(1)说明“煤炭开采”在该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
(2)该城市选择采矿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试分析其独特条件。
(3)指出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所带来的好处。
【答案】(1)兴起与繁荣期:煤炭开采促进人口迁入,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带动矿产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衰退期:煤炭开采导致资源枯竭,且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困难,人口流失,经济衰退。再兴期:煤炭开采遗留的工业遗产成为特色旅游的资源禀赋,促进人口回流与经济转型。
(2)历史上的大型煤矿提供特色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利用废弃矿山、工厂等设施,满足基础设施利用需求;废弃矿山的土地成本较低,降低旅游开发成本;与东南亚传统旅游资源差异较大,吸引力强。
(3)摆脱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吸引人口回流与增长,带动就业,促进区域活力提升;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当地的矿产开采历史和文化;带动基础设施修复与建设。
【解析】(1)煤炭开采在该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兴起与繁荣期,煤炭开采促进了人口迁入,加快了区域城镇化进程,并带动了矿产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衰退期,由于煤炭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并且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困难,导致了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到了再兴期,煤炭开采遗留的工业遗产成为了特色旅游的资源禀赋,促进了人口回流和经济转型。
(2)该城市选择采矿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具备以下独特条件。首先,历史上大型煤矿的存在提供了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利用废弃矿山、工厂等设施,可以满足基础设施的利用需求,降低建设成本。第三,废弃矿山的土地成本较低,进一步降低了旅游开发的成本。最后,与东南亚传统旅游资源相比,采矿文化旅游具有较大的差异,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3)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它摆脱了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促进了产业转型和升级,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其次,它吸引了人口回流和增长,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采矿文化旅游的推广也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矿产开采历史和文化,使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最后,它带动了基础设施的修复与建设,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点评】“煤炭开采”在该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主要从人口、资源、工业遗产等方面分析。该城市选择采矿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方向的独特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基础设施、成本、差异等方面分析。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所带来的好处主要从产业转型、就业、人口、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文化等方面分析。
四个角度看区域发展的分析方法
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
(2024·甘肃)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2000年以来,大岭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逐渐多元化。2020年村内户籍人口2653人,常住人口4000余人,各项产业总收入约9000万元。下表示意大岭村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00年以前) 第二阶段 (2000-2018年) 第三阶段 (2019年以来)
主要产业 农业 旅游业、农业 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动力 村民个体主导 政府重点支持 外部投资、商企进驻
1.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
①外来人口比重增加②乡村景观趋于破碎
③农业生产功能增强④就业形式逐渐多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政策扶持
C.市场需求 D.环境优美
3.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  )
A.规模较小,将要搬迁撤并的乡村
B.距城较近,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
C.规模较大,人口不断减少的乡村
D.距城较远,城乡联系不强的乡村
(2024·山东)锡拉岛位于地中海,整个岛屿被厚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灰覆盖,夏季岛上北风频发。约3600年前的古锡拉岛是一个圆形的大岛(范围包括现在的锡拉岛和附近小岛,以及这些岛屿之间的海域),后来演变成环形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为锡拉岛(图1)。锡拉岛的西部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管理葡萄时将葡萄藤盘成圆形的篮子状(图2),并将葡萄果实置于“篮子”内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导致古锡拉岛演变为环形群岛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火山喷发 B.地壳运动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5.锡拉岛上的葡萄在需水量较大的生长期也无需灌溉,主要是因为(  )
A.大气降水多 B.土壤保水性好
C.地表蒸发弱 D.空气湿度大
6.当地农民将葡萄藤盘成篮子状的主要目的是(  )
A.保土 B.增湿 C.防风 D.降温
(2024·广东)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
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
8.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
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
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
(2024·浙江1月)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为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 1999年 2020年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产量(万吨) 占全国的比重(%)
内蒙古 771.4 6 2742.7 11
辽宁 985.4 8 1793.9 7
吉林 1692.6 13 2973.4 11
黑龙江 1228.4 10 3646.6 14
9.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
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
10.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
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4·全国甲卷)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图1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了(  )
①人口集聚 ②服务业集聚 ③人才集聚 ④技术集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  )
A.节约土地资源 B.增加绿地面积
C.组织内外交通 D.完善市政设施
13.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  )
①轴向发展 ②职住平衡 ③均衡发展 ④地租递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④
(2024·湖南)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建设了石雕工业园。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  )
A.地形地势 B.河流分布
C.生产流程 D.宗族关系
15.“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主要是为了(  )
A.石材堆放 B.陈列展览
C.技艺保密 D.交流合作
16.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  )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融合生产和生活空间
③限制生态空间的扩张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福建)因地制宜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必由之路。现将不同村落的区位条件划分等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劳动力 L 劳动力数量不足
L+ 劳动力数量充足
交通条件 C 交通系统不完善
C+ 交通系统完善
第一产业 I 第一产业发展为主
I+ 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业
17.某村落要进行传统农业花卉种植,提供鲜切花配送服务,那么这个村落满足的条件最可能是(  )
A.LCI B.L+C+I C.LC+I+ D.L+CI+
18.某村落满足L+CI+,为解决人才不足和运营低效等问题,实现旅游业加速发展,最适宜引进(  )
A.高新技术业 B.食品加工业 C.文化创意业 D.仓储运输业
19.某村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并传承保护,如图符合该村经济状况和乡村文化发展趋势的是(实线为经济,虚线为文化)(  )
A. B.
C. D.
二、综合题
20.(2024·甘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锂电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上游主要是锂盐及锂材料生产,中游主要是锂电池生产,下游主要是系列终端产品生产,如手机、电脑、电动汽车等。成渝经济圈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遂宁市位于成都和重庆的中间位置,经多年发展,逐渐占据国内锂盐和锂材料的优势地位,有“锂业之都”称号。下图示意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时间轨迹。
(1)说明大型锂业公司在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简析遂宁市发展锂电全产业链的优势。
(3)分析遂宁市在成渝经济圈锂电产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
21.(2024·广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约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下图示意松术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
(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B
【答案】4.C 5.C 6.C
【答案】7.B 8.A
【答案】9.B 10.C
11.根据材料可知,“ 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 ”,说明中新合作区的发展思路是规划工业用地—发展工业—带动人口集聚—发展商业。因此可以推断该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形成作用首先工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然后促进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才集聚和技术集聚的相关信息。A①②正确。
故答案为:A。
12.由图可知,图中信息显示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布局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其对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及完善市政设施的影响不大,住宅区布局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可以方便居民购物和上下班,既节约时间,也减少路程,可以有效的组织内外交通。C正确。
故答案为:C。
13.图中显示其整体功能分区明确,商业区位于老城区和住宅区之间,体现功能中心地位,同时向城市主干道方向发展,最终延伸到最外围的工业区,体现其轴向发展的布局思想;老城区主干道延伸串联各功能区后,老城区在工业区居住人员较远,没有体现职住平衡的思路;将各功能区串联后,可以促进新区的发展,平衡老城和新城共同发展;图中显示老城区地租较高,串联新合作区功能各功能区后,地租逐渐升高的是商业区,且商业区地租将高于老城区,并未体现地租递减的趋势。A①③正确。
故答案为:A。
14.A、地形地势是影响聚落选址的区位因素,但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A错误;
B、河流虽然可能影响运输,但图示中并未明确显示河流与石雕生产空间次序的直接联系,因此,河流分布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
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庄村在聚落空间层面,以生产流程为导向, “开采”位于村外山区,“粗雕”位于村边,“精雕”位于村中,这种空间布局符合石雕生产从原料开采到加工的完整流程,因此C正确;
D、宗族关系虽然可能影响石雕技艺的传承方式,但与石雕生产的空间布局无直接联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A、石材堆放需要较大的空间和方便的运输条件,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可能不适合作为石材堆放的场所,因此A错误。
B、陈列展览通常是在完成石雕作品后进行,且需要专门的展示空间,与“精雕”过程无直接关联,故B错误。
C、“精雕”工艺是石雕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技术要求高,需要保密。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相对封闭,有助于保护工艺的秘密性。技艺保密是“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交流合作需要开放的环境和便捷的通讯条件,而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相对封闭,不利于交流合作,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本题要求分析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的积极影响。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如原料区、加工区、销售区等,便于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故①正确。工业园主要是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相对分离,因此②错误。工业园的集聚与生态空间的扩张关系不大,且生态空间的扩张与石雕生产活动的集聚无直接联系,故③错误。工业园区的建设通常会注重环保和绿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故④正确。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即①和④。
故答案为:B。
【答案】17.B 18.C 19.D
20.【答案】(1)便于集中采购锂盐及锂材料,稳定原料供应;扩大锂电产业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利于锂电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创新;形成锂电产业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引领锂电产业发展,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
(2)地处成渝中间位置,临近终端产品市场,地理位置优越:起步较早,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地处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便于发展生产:具有大型锂业公司,具有集聚效应,能够统筹资源配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拥有生产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协作条件较好。
(3)与成都、重庆相比,遂宁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更适合发展生产制造等环节;紧密围绕成都、重庆两大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逐步借鉴成都、重庆的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承接成都、重庆锂电产业转移,稳步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迈进。
21.【答案】(1)松木岛化工企业的原料丰富,松木岛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租金较低,临海海运便利,陆地交通便利等。
(2)依托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S村民在当地就业;针对S村以种植业、渔业为主,可以帮扶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3)甲地邻近高速公路,外出方便,交通便利,但其与化工园区较近,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环境质量相对较差;而乙地附近没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与化工区较远,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