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 教学设计(表格式)赣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 教学设计(表格式)赣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8-21 20: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1.图像识读:了解中国传统雕塑中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艺术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 2.文化理解:感受传统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审美判断:能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加以分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感受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国传统雕塑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传统雕塑中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艺术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 教学难点: 1.能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加以分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感受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国传统雕塑之美。。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对中国传统雕塑的代表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其艺术特点,理解其中承载的文化观念,感受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传统雕塑之美。 讲授新课
2.1:了解雕塑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雕塑,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它以各种可塑的或者可雕可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闪亮明珠,中国雕塑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2:中国传统雕塑的分类 师: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主要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让我们先来说一说陵墓雕塑。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厚葬流行的产物,古代中国人相信人死后能够灵魂不灭,形成“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陵墓雕塑艺术包括墓室内随葬俑和地上大型的纪念性雕塑。墓内有随葬俑,墓前或墓周围则设置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如石柱、石人、石兽等等。 2.3:威武雄壮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2.3.1:观影像—感兵阵气势 师: 最有名的陵墓雕塑当属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1974年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兵马俑坑距秦始皇陵不远,应是其陪葬的一部分。现共发现俑坑4 个,其中4号坑是废弃坑。挖掘出的1、2、3号坑,占地2万余平方米。若按其排列形式复原, 应有武士俑7000余件,陶马100余匹,战车100余乘。它们依照皇家军队真实的军容浩浩荡荡地排列为长方形军阵,令人肃然生畏!同学们,远观秦始皇兵马俑有怎么样的视觉感受?(生回答)师总结:远观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群,它以磅礴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雄浑的美,向后人展示了秦始皇“横扫六合,一匡天下”的威武之势。 2.3.2:任务一:秦兵马俑高度的写实手法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感受到远观带来的视觉震撼,接下来让我们变化视角,聚焦兵马俑。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活人形而制作的一种随葬品,是代替活人殉葬的陪葬品,代表了古代文明的进步。和其他俑对比,秦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回答) 师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高度的写实主义手法,请同学们暂停视频,打开学习任务单,欣赏任务单上提供的资料图片,完成任务一:秦兵马俑高度的写实手法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回答)预设答案如下: 生1: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写实手法表现在还原实物大小。 生2:兵秦马俑的造型很丰富,有的是手持弓箭,有的是手持强弩,还有骑兵俑,武士俑、跪射俑,将军俑,并且不同的兵种装束不同,有的身披盔甲,有的只着战袍,有的足登短靴。 生3:秦兵马俑注重细节,每个兵俑身上各种甲片、甲钉、带钩都有区别,你看这张鞋底的图片,鞋底密密麻麻的针线印记,可能是脚后跟易磨损,针脚更密。不同的俑发型各式各样,甚至头发丝都清晰可见,根根可数。 生4:秦兵俑形神兼备,表情生动,千人千面,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总结:这些同学分享的是不是很精彩呢?你也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吧。我们来总结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致广大,尽精微”首先是场面大,三座兵马俑坑布置了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其次是还原真实的人物尺寸,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 1.80 米,陶马身高 1.70 米。秦俑多是品种多,数量多。秦俑精是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秦俑美,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秦代工匠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陶俑外部的形体特征和内在的气质融为一体,秦军那威严的气势和勇武的精神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缄默不语,却给人以千军尽发的震撼。秦始皇兵马俑是一座军事博物馆,是雕塑艺术的宝库,是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奇迹。 2.4:简洁生动的汉代陶俑—击鼓说唱俑 师:中国雕塑史上,有这样一件作品,虽然他不做声但是当你看到它,就会不由自主的微笑,你看:(播放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击鼓说唱俑》) 师:这件来自东汉的《击鼓说唱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说唱俑席地而坐,头戴软小冠,并以长巾围绕一匝,前额上打一花结。上身赤裸,下身着长裤赤脚,额前布满皱纹,眯缝双眼,活泼诙谐。说唱俑左臂抱一扁鼓,翘起的右脚,扬起的握着鼓椎的右手都着意表现出一位神采飞扬的说书人的滑稽形象。他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作者采用了极其夸张变形的手法,展现出了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之美。这件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汉代民俗和陶塑艺术的珍贵史料。 2.5:学习任务二 师:接下来完成学习任务二,请用对比的方法,秦俑和汉俑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生回答) 预设生回答:(秦俑 1: 1 的写实手法,刻画细致,造型严谨,细腻传神。汉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更趋向简练概括,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2.6:雄浑博大的汉代石刻 师:西汉,两千多年前的漫天星河下、万里黄沙中,有这样一位少年将军,为国征战,一生戎马,曾六次出兵抗击匈奴,均获全胜。但元狩六年,年仅 23岁的他因病去世,为了纪念这位少年英雄的卓越功勋,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墓修为象征匈奴驻地祁连山的形状,他就是霍去病,这是西汉霍去病墓,其陵墓石刻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其墓前雕刻了 16 件石雕作品,这些石雕全部用花岗岩雕成。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出雄劲的力之美,被誉为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中主雕马踏匈奴是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 1.68 米,长 1.90 米,是我国现存早期石刻中体积最为庞大的作品。艺术家用寓意手法雕刻了一匹矫健轩昂、傲然屹立的骏马。石马体型硕大,昂首站立,肌肉丰满,腿部位雕空,故上部为整雕,而下部为浮雕。马腹下的匈奴人面目狰狞,须长耳大,仰卧在地,右手持剑,左右握弓,垂死挣扎,却无法动弹。这件作品艺术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2000年过去了,后人通过这些石刻的雕刻水平与风格,依稀可以看到大汉王朝的大气磅礴,这些淋漓尽致、雕刻生动的石刻展现了西汉王朝强盛的国力。 2.7:学习任务三 师:请同学们课下完成学习任务三:结合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和今天学到的鉴赏雕塑的方法,欣赏其他中国雕塑作品,探究它们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8:宗教雕塑 师: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宗教雕塑,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宗教雕塑主要集中在石窟和各种寺庙之中。它们原是为宣传宗教教义、供信徒膜拜而创造的,并非单纯的艺术品。但它们大都是当时匠人精心创造的,凝聚着人们的理想和信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所以,宗教雕塑也成为一种艺术欣赏对象。其中以佛教雕塑为主,也有少量道教或者其他宗教内容的雕塑,主要保存于寺庙石窟内或者开凿于山崖之上。中国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雕塑作品更是宗教塑像的主要集中地。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因地质原因多为泥塑,主要包括佛、菩萨、地子、天王、力士、飞天和供养人的塑像,其艺术精品的数量名列我国石窟首位。菩萨原来是男性,但在中国佛教美术中逐渐女性化了。在唐代则完全采用贵族妇女装束,且容貌端庄美丽,寄托了当时人们美好的理想。 麦积山石窟以生动鲜活的彩塑佛像闻名,菩萨多为俯首下视的体态,面容和蔼可亲,生动秀美,虽为天上的神,却像世俗的人,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云岗石窟是纯石刻艺术的起点,其塑像以古朴大气的质感闻名,佛像面部丰满,高鼻大耳、厚唇长目,身躯壮硕,展现了北魏佛像劲键、浑厚、质朴的造像风格。还有龙门石窟以精致细腻的雕刻闻名,奉先寺的卢舍纳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佛像,堪称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四大石窟的宗教塑像因其所在的地域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可谓是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课堂拓展、小结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来小结一下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国古代风俗与宗教观念的反应,雕塑的布局、造型与色彩折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陵墓雕塑中古代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古代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厚葬之风、阶级象征性,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宗教作品寄托了人们对神明和信仰世界的美好想象。一件好的雕塑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从中能学习其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更能让人感受时代赋予它新的意义。我们看以兵马俑为元素设计的办公用品,以昭陵六骏形象为元素设计的邮票,以唐女俑元素设计的各种文创产品,可见雕塑艺术正以独特的形式浸润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深受大家的喜爱。 结语 师:中国文化有着深厚底蕴和无尽宝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它不仅蕴含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质,更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是历史的余温,蕴藏着几千年之久的风土人情和审美哲学,它们历经漫长岁月,到达这里,带着岁月的斑驳和生命消逝后的回响,以器物之名,让我们得以一窥时间的浩荡和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雕塑作品身上跨越千年的传奇,更能感受到它们在向今天的炎黄子孙传递的信息:浩瀚中国,物华天宝;泱泱华夏,生生不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