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机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机智。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文言文即《少年中国说(节选)》和《古人谈读书》,对文言文的语言、格式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看图、猜测与想象等)和朗读体验。能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大意,但还无法理解古文语言中的“幽默”和“言外之意”。这篇课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基本上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但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点拨,学生才会对文言文中的对话有更好的认知。
教学内容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体会语言的“风趣与幽默”。《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5字,行文简要精当,主要讲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主人不在他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孩子。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子。而杨氏子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养的禽鸟来反驳对方。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和音频
教学实施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
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2.学生默读故事。教师提问 :大家看懂了吗?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3.过渡:对,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从正面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这里就体现了罗斯福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刚才大家听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我国古代能流传至今的文章都是古人凝炼出来的有韵味的文字,它叫古文,一般也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师:板书“文言文”。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4.理解题目
(1)“氏”和“之”是什么意思,“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杨家的儿子)
(2)迁移运用:你姓什么,你是什么之子或什么之女。自我介绍。
(3)简介《世说新语》。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引出“文言文”这种文体,进而引出课题,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篇文章,遇到不好读的字音,可以多读几遍,试着读一读吧。生自由读文。
师出示个别字检查读音:
yì wèi yìng qín
诣 为 应 禽
师:多音字该怎么读?引导学生:“为”读四声,“应”读四声。
师:同学们,根据语境判断读音,这叫据意定音。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首先就是字音读正确,然后引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展示读,意在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语感和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多种方式读,读出韵味。
师: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师:下面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停顿的地方,你也可以画一画。
师:谁来学着老师的朗读尝试读一读。
引导学生借助停顿符号,读好停顿,个人展示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对读。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重点要指导朗读,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学生读得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读正确、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四、多种方法,读懂课文
(一) 回顾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利用插图。
(二)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理解课文意思。(三)理解第一句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1)学生汇报。引导:你从哪里读懂了他“非常聪明”?
预设:用联系上下文知道 “甚”是很的意思,看注释知道“惠”是通假字,通“慧”,是智慧的意思,“聪惠”就是聪明、智慧,“甚聪惠”就是很聪明。一个“甚”字凸显了杨氏子的聪明。
(2)运用: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甚动听。这位男同学非常非常博学--甚博学。
(3)指名读。师评价。
(4)把第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指名读第一句。
(6)小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四)自主理解后面几句话的意思。(发放学习任务单)
学生自学后,逐句汇报(完成汇报单后可汇报)
1.理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引导学生抓住“诣”“乃”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联系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
2.理解“为设果,果有杨梅。”
(1) 通过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知道是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2) 引导理解杨氏子端出了好多水果,他待人热情。
3.理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1)出示“禽”的古今意思:古代的鸟兽统称五禽(虎、鹿、熊、猿、鸟),古又同“擒”。现在指人工饲养的鸟类动物,常见的有:鸡、鸭、鹅……结合语境让学生选择。
(2)引导通过理解“应声”“夫子”等重点词语,联系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小组合作分角色轮流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引导学习抓重点词语,学习第一句,再放手让学生利用任务单自主学习后面的句子,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体会语言巧妙,感受机智
1.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甚聪惠)
2.从哪读出杨氏之子的“甚聪惠”?小组讨论
3.汇报:(1)为设果。(2)应声答曰。(3)他的话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理解杨氏之子的语言巧妙
(1)杨氏子在“应声答曰”时,他是怎么想的?
预设:杨氏子想到——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自己姓杨,就说杨梅是我家的果子,那我也找到一个事物名字跟孔君平的姓一样来回答他。
(2)那杨氏子为什么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比阅读:“孔雀是夫对比阅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异同。
预设:这样用否定句式既有礼貌,又有力地表明了没有听说孔雀不是您家的鸟,进而推断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子。反映了杨氏子语言巧妙机智。
5.朗读指导
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学生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6.语言训练
(1)我们也来学习巧妙机智的说话,如果来访的是黄君平或者李君平,你会怎样回答?指名学生回答。
(2)如果来访的人是跟你同姓,你还会巧妙回答吗?
7.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惠需要创设情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话中,为学生搭建起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到其语言的巧妙机智。)
六、总结收获
1.学生谈收获。
2.小结:这节课我们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借助注释等方法读懂了课文,认识了聪明、有智慧的杨氏之子,学习了他巧妙机智的话语,感受了他语言的风趣、幽默,以后我们也要学习杨氏子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七、拓展阅读
《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像杨氏之子一样聪明、有智慧的孩子,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这本书,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作业布置:(任选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把杨氏之子的故事分享给朋友或家人。
推荐学生试读《世说新语》。
3、写一写说一说你(或者发现并别人)在生活中学会使用智慧幽默语言的事例。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甚聪惠
言行有礼 借助注释
语言幽默婉转 联系上下文
教学评价及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基本都已达成。在品读、理解课文时,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第一句,通过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联系语境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后面的语句,通过汇报交流,理解了整篇文言文的意思,突破了教学重点。
但是,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
1.在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这一环节时,存在不足。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并借助停顿符号,读出了文言文的停顿,但是可能是由于读得不够充分,引导也不够到位,没有读出预想的韵味。我应该多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要读出韵味,需要做到“声断气连”,然后,学生模仿教师朗读,读出文言文“声断气连”韵味,使得朗读有所提升,在读中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2.要适当添加背景音乐。音乐是一种抒情性和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在感情朗读时,插入适合文本特点的背景音乐,能够营造氛围,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有助于情感升华。
3.加强学习,努力夯实基本功,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在备课,对过渡语和小结语做了精心设计,可是在课堂上,一个学生精彩发言后,我却“词穷”了,没有一句合适而准确的激励语来应对。以后,我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加强教材研读,提高课堂上的应变能力,提升教育机智。提升过渡语的艺术性,促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高评价语的激励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课内外的迁移。通过读一篇,带多篇。学习一篇文言文,拓展阅读文言文小故事,如孔融、王戎、何晏等聪惠孩童的故事,进而阅读一本书,让学生多积累,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好习惯。
5.课堂上,力求教态从容大方,同时要富有激情,用自己的情绪调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