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为比较提供事实性材料,比较是初步整理事实或经验材料所不可缺少的逻辑方法,比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不进行比较,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发现。本课在学生经历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学习比较方法,旨在为下节课学习分类方法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安排由易到难,最先比较结构简单的物体。如形状和颜色等特征的异同,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只用眼睛就能看出来。之后逐步增加难度,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经历从给定比较标准到自己选择合适的比较标准两个层面。如比较物体的轻重、软硬,教材提供了对比观察操作图。最后,比较外貌各异、结构复杂的人体,比较同伴之间相貌和外部形态的不同与相同,观察比较方法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寻找。前面是“教”,后面为“扶”。 活动1“比一比” 设计五个对比观察活动,在教材已明确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形状、颜色、轻重、软硬、表面的粗糙程度) 的前提下,让学生找相同和不同。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外部特征的基本方法,渗透比较以观察为前提和对比实验的思想。 活动2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不同的人的整体,或局部如脚、头发等) 和比较的内容(如性别、高矮、胖瘦、轻重,或脚的大小、头发的长短) 找不同和相同。旨在让学生意识到比较相同或不同时,先要明确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比较对象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的对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比较内容可以是对象的特征、属性等,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特征,在无意识中学会比较。关于物体在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肉眼就能看出来的不同,学生很容易比较出来。关于物体的轻重、光滑程度、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寻找。物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运用感官没有什么难度,但能否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找还需要一定的训练,形成技能。
核心素养分析
科学观念: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被比较物体的不同和相同。 探究实践: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端正如实描述的态度。
教学重点
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尝试新的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端正如实描述的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木、垒球、乒乓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考考你的眼力:指出两幅图中不同的地方。 2.教师给学生准备的盒子,让学生打开, 观察里面装的是什么? 3.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学生指出 各种积木和垒球、乒乓球等 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聚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探究:比一比 1.比一比盒子里的积木和球,相同的找在一起,不同的找在一起。 温馨提示:要想好比什么,再来比。 2.班级组织学生交流比较结果 教师讲解交流要求: (1)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 (2)描述自己比较的是什么(大小、颜色、形状等) (3)别人说过的不要重复 (3)可以给物体贴上编号(如①②③……)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通过“考考你”环节统一认识,掌握比较方法。 (1)考考你1:比较形状 _______和_______的形状形同 _______和_______的形状不同 (2)考考你2:比较颜色 _______和_______的颜色形同 _______和_______的颜色不同 (3)考考你3:比较轻重 方法:用手掂一掂 ______比_____重,_____和_____轻 (4)考考你4:比较软硬 方法:用手压一压 _____比_____软,_____和_____硬 (5)考考你5:比较表面粗糙程度 方法:用手摸一摸 ____比____粗糙,_____和____光滑 4. 你还想比什么,怎么比? 5.你考得如何?选择相应的自我评价,打√。 二、拓展迁移: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以组为单位,其中两位同学做被比较对象,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身体特征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1.温馨提示: 比比看,谁能找到同学间两个以上的相同和不同。 2.找我们不同和相同,首先要怎么做? 教师:确定一个比较标准。 3.组织小组活动,并班级交流。 4.通过“考考你”环节,统一学生认识,学会怎样确定比较标准。 (1)考考你1:图中同学间在比较什么?比较的结果怎样? (2)考考你2:图中同学间在比较什么?比较的结果怎样? (3)考考你3:图中同学间在比较什么?比较的结果怎样? (4)考考你4:图中同学间在比较什么?比较的结果怎样? 5. 你找到几个相同和不同,请自我评价,在相应的评价后打√。 6.反思 (1)观察为比较收集信息,要根据比什么确定好观察方法。在比较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时,怎样确定用哪种观察方法 (2)在比较物体的相同和不同时,我们都用到哪些感官? 组内活动 相同:3-4 不同:1-3,1-2,1-4,2-3,2-4,3-4 相同:2-3,1-4 不同:1-2,1-3,2-4,3-4 1比2重,2比1轻 1比2软,2比1硬 1比2粗糙,2比1光滑 讨论交流,如大小、粗细等比较 做自我评价 比什么,怎么比 比较高矮、胖瘦。比较高矮、胖瘦。左边的同学比右边的高。右边的同学比右边的胖。 比较手大小。两人手一样大。 比较头发长短。左边的同学比右边的长。 比较脚的大小。谁画的线长,谁脚就大。 完成自我评价 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轻重、软硬、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确定运用哪种观察方法。 眼睛、皮肤 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比较外部特征的基本方法,渗透比较以观察为前提和对比实验的思想。 旨在让学生意识到比较相同或不同时,先要明确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______为比较收集信息,要根据比什么确定好观察方法。 2.比较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用到的感官有_____和_____。 3.我们可以从物体的形状、_____、轻重、_____等方面比较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选择题 1.用( )能感觉物体的软硬。 A.皮肤 B.鼻子 C.眼睛 2. 下图铅笔图形长度从长到短的排序是( )。 A.(1)(2)(3) B.(2)(3)(1) C.(3)(1)(2) 三、判断题 1.我们可以用看、闻、摸、掂等方法观察物体。( ) 2.物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3.篮球和排球的形状一样。( ) 4.在做比较时要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比较。( ) 5.用手摸石头,都是在观察。( ) 观察 眼睛、皮肤 颜色、软硬 A B √ √ √ 巩固、强化课堂知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为比较收集信息,要根据比什么确定好观察方法。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找相同和不同 形状 颜色 比较(确定标准) 轻重 软硬 粗糙程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教学建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