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基础主干落实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 构成的。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的直径以 10-10 m为单位来量度。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 的现象。
(2)影响因素: 温度 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
(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分子热运动。
(2)影响因素: 温度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 引 力和 斥 力。
(1)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 斥力 。
(2)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引力 。
5.分子动理论: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分子 、 原子 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 。
(3)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和 斥力 。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分子动理论
【典题】(2024·铜仁期末)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金属块很难被压缩,使它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均匀,总体积小于100 mL,原因是分子间有空隙
C.在公共场所,别人吸烟时,不吸烟的人也会闻到烟味而被动吸烟,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退热贴是降温用品,使用时还会散发出清新的薄荷香味,说明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点拨】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两个误区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不是单独存在的。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间距离较大时,斥力减小得更快。
【A层 基础必会】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1.(2023·长沙中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C)
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 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PM2.5微粒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 不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3.寒假劳动实践作业中老师布置了“学做一道菜”,小明学做了酸汤鱼,加盐后鱼会变咸,是因为盐分子 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这是 扩散 现象。炒菜放盐后,菜很快变咸,而腌鸭蛋时,鸭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变咸,这说明 温度 越高,分子的 热运动 越剧烈。
4.(2022·安顺中考)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病毒的重要性,拍下打喷嚏的照片(如图)。打喷嚏喷出的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喷出距离最远可达8米,大量病毒随小液滴传播开来。有人认为喷出的小液滴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病毒随喷嚏向四周飞散不是扩散现象,因为小液滴不是分子,小液滴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
考点二 分子间作用力
5.现在手机使用时,人们喜欢在屏幕上面贴上钢化膜。钢化膜利用了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可以使其吸附在手机屏幕上;钢化膜的硬度大,碎裂后不能再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 几乎没有作用力 。(均选填“有引力”“有斥力”或“几乎没有作用力”)
6.(2024·贵阳期末)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水 不容易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选填“引力”或“斥力”)。
考点三 固液气三态物质的特性
7.以下分子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A)
A.固态 液态 气态 B.气态 固态 液态
C.固态 气态 液态 D.液态 气态 固态
8.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性:通常 气 态物质内的分子之间的距离最大,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而固态物质内的分子间作用力最 大 ,宏观表现为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易错点 误认为微小颗粒就是分子
9.(易错题)(2023·黔南州质检)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是 (C)
A.空中云彩飘过
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
C.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
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纠错: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直接用肉眼能看到的都不是分子。
【B层·能力提升】
10.(2023·绵阳中考)有甲、乙两个实验事实。甲: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看到金与铅相互渗入约1 mm深。乙: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不易拉开。对这两个实验事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甲说明固体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乙说明固体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C.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甲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乙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11.(多项选择)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C、D)
A.落叶在风中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种扩散现象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12.(科学思维)破损、断裂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各种焊接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尝试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金属断裂可以通过高温电焊焊接。
(2)塑料、瓷器的破裂可以用胶粘接。
(3)某些特殊材料的修补还可以通过有控制性的爆破焊接。
答:(1)高温电焊可以使断裂金属的两接头由于熔化而相互融合,待冷却后凝固,断裂处的分子间距缩短到了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存在分子引力,所以会实现成功焊接。(2)将胶涂于破裂处,由于这种胶液极其细腻、柔滑,当胶液凝固后,能与两端破裂处很紧密地接触,分子间距很小,存在着分子引力,所以通过胶可以将破裂处粘牢。(3)在特殊材料处实行可控爆破,可以使“断头”发生猛烈碰撞从而使断头处分子间距缩小,使分子引力增大,成功焊接。
2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基础主干落实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 、 构成的。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的直径以 m为单位来量度。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 的现象。
(2)影响因素: 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
(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分子热运动。
(2)影响因素: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 力和 力。
(1)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 。
(2)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
5.分子动理论: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
(3)分子之间存在 和 。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分子动理论
【典题】(2024·铜仁期末)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块很难被压缩,使它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均匀,总体积小于100 mL,原因是分子间有空隙
C.在公共场所,别人吸烟时,不吸烟的人也会闻到烟味而被动吸烟,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退热贴是降温用品,使用时还会散发出清新的薄荷香味,说明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点拨】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两个误区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不是单独存在的。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间距离较大时,斥力减小得更快。
【A层 基础必会】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1.(2023·长沙中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春风拂面,柳絮飞扬 B.晨曦微露,雾漫山野
C.百花齐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PM2.5微粒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3.寒假劳动实践作业中老师布置了“学做一道菜”,小明学做了酸汤鱼,加盐后鱼会变咸,是因为盐分子 运动,这是 现象。炒菜放盐后,菜很快变咸,而腌鸭蛋时,鸭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变咸,这说明 越高,分子的 越剧烈。
4.(2022·安顺中考)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病毒的重要性,拍下打喷嚏的照片(如图)。打喷嚏喷出的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喷出距离最远可达8米,大量病毒随小液滴传播开来。有人认为喷出的小液滴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考点二 分子间作用力
5.现在手机使用时,人们喜欢在屏幕上面贴上钢化膜。钢化膜利用了分子之间存在 可以使其吸附在手机屏幕上;钢化膜的硬度大,碎裂后不能再复原是因为分子之间 。(均选填“有引力”“有斥力”或“几乎没有作用力”)
6.(2024·贵阳期末)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活塞,水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考点三 固液气三态物质的特性
7.以下分子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 )
A.固态 液态 气态 B.气态 固态 液态
C.固态 气态 液态 D.液态 气态 固态
8.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性:通常 态物质内的分子之间的距离最大,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而固态物质内的分子间作用力最 ,宏观表现为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易错点 误认为微小颗粒就是分子
9.(易错题)(2023·黔南州质检)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是 ( )
A.空中云彩飘过
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
C.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
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纠错: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直接用肉眼能看到的都不是分子。
【B层·能力提升】
10.(2023·绵阳中考)有甲、乙两个实验事实。甲: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看到金与铅相互渗入约1 mm深。乙: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不易拉开。对这两个实验事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说明固体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乙说明固体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C.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甲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乙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11.(多项选择)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落叶在风中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没有间隙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种扩散现象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12.(科学思维)破损、断裂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各种焊接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尝试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金属断裂可以通过高温电焊焊接。
(2)塑料、瓷器的破裂可以用胶粘接。
(3)某些特殊材料的修补还可以通过有控制性的爆破焊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