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内能
基础主干落实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分子 的总和。
(2)影响因素: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温度升高时,内能 。
(3)特点: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0 ℃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 ,热量的单位为 。
(2)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和 。
①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内能 ,高温物体内能 。
a.条件: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
b.实质:内能的 ,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
②做功: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内能 。
b.外界对物体做功,其他形式的能 为内能,物体内能 。
c.实质:能量的 ,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内能及其改变
【典题】(2023·连云港中考)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是 ()
A.古人钻木取火
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点拨】判断内能改变的途径
途径 做功 热传递
实质 内能的转化, 形式改变 内能的转移, 形式不改变
关键词 摩擦、搓手、压缩、弯折、膨胀等 加热、取暖、遇冷、晒太阳等
【A层 基础必会】
考点一 内能及其影响因素
1.(2024·贵州质检)质量相同的0 ℃的冰、0 ℃的水、0 ℃的水蒸气,它们的
内能 ()
A.一样大 B.水的内能最大
C.冰的内能最大 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
2.如图所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 ,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跟
有关。分子运动越快,它的动能就越大。而内能又包括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因而,同一个物体的 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3.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如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问:(1)哪杯水的内能最大 为什么
(2)哪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 为什么
考点二 改变内能的方式
4.(2024·贵阳期中)随着天气变冷,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取暖,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5.塑料瓶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物品,空塑料瓶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在安全情况下,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如图所示。随着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瓶内气体内能。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同时瓶口出现“白雾”,这说明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度 。
考点三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6.(2023·龙东地区中考)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和条件
7.(易错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的过程
B.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C.热传递的实质就是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纠错: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两者不能混淆。
【B层·能力提升】
8.(多项选择)(2024·毕节期中)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都匀毛尖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泡茶时茶香四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茶水完全冷却后,茶水的内能为零
B.用热水冲泡茶叶,是因为热水含有的热量较多
C.泡茶的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茶水冷却过程中,茶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9.(科学思维)如图是一只烧瓶,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后者是通过 的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
10.(2024·贵阳期末)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从沸水中捞出煮熟的带壳鸡蛋,摸起来比较烫手,待鸡蛋壳表面水分干了后会更烫手。
(1)“烫”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2)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对比分析前者只是比较烫手的原因。第2节 内能
基础主干落实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动能 与分子 势能 的总和。
(2)影响因素: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减小 ,温度升高时,内能 增大 。
(3)特点: 一切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0 ℃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 多少 ,热量的单位为 焦耳 。
(2)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热传递 和 做功 。
①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内能 增加 ,高温物体内能 减小 。
a.条件: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温度差 。
b.实质:内能的 转移 ,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
②做功:
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转化 为其他形式的能,物体内能 减小 。
b.外界对物体做功,其他形式的能 转化 为内能,物体内能 增加 。
c.实质:能量的 转化 ,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
重点案例探析
重点 内能及其改变
【典题】(2023·连云港中考)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是 (C)
A.古人钻木取火
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点拨】判断内能改变的途径
途径 做功 热传递
实质 内能的转化, 形式改变 内能的转移, 形式不改变
关键词 摩擦、搓手、压缩、弯折、膨胀等 加热、取暖、遇冷、晒太阳等
【A层 基础必会】
考点一 内能及其影响因素
1.(2024·贵州质检)质量相同的0 ℃的冰、0 ℃的水、0 ℃的水蒸气,它们的
内能 (D)
A.一样大 B.水的内能最大
C.冰的内能最大 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
2.如图所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 快 ,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跟
温度 有关。分子运动越快,它的动能就越大。而内能又包括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分子势能,因而,同一个物体的 温度 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3.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如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问:(1)哪杯水的内能最大 为什么
(2)哪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 为什么
答:(1)d杯水的内能大,因为d杯水的质量最大且温度最高;(2)a、b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a的质量小,温度高;b的质量大,但温度低。
考点二 改变内能的方式
4.(2024·贵阳期中)随着天气变冷,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取暖,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5.塑料瓶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物品,空塑料瓶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在安全情况下,小明用高压打气筒往封闭空塑料瓶内打入空气,如图所示。随着瓶内气压增加,气体内能增大,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瓶内气体内能。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盖飞出,同时瓶口出现“白雾”,这说明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减小 ,温度 降低 。
考点三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6.(2023·龙东地区中考)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和条件
7.(易错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的过程
B.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C.热传递的实质就是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纠错: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即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两者不能混淆。
【B层·能力提升】
8.(多项选择)(2024·毕节期中)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都匀毛尖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泡茶时茶香四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茶水完全冷却后,茶水的内能为零
B.用热水冲泡茶叶,是因为热水含有的热量较多
C.泡茶的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茶水冷却过程中,茶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9.(科学思维)如图是一只烧瓶,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 做功 的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后者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
10.(2024·贵阳期末)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从沸水中捞出煮熟的带壳鸡蛋,摸起来比较烫手,待鸡蛋壳表面水分干了后会更烫手。
(1)“烫”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2)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对比分析前者只是比较烫手的原因。
答:(1)刚从沸水中捞出煮熟的带壳鸡蛋,摸起来比较烫手,手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2)刚从沸水中捞出煮熟的带壳鸡蛋,摸起来比较烫手,是因为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