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上册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周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周长的准确含义和计算方法还需要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方式与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借助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周长的计算过程;通过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 1.展示图片:学校要在操场周围修建围栏,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 80 米,宽 40 米。 2.提问:要知道需要多长的围栏,就是求什么? 3.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 分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周长。 总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知,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用尺子测量长方形卡片的长和宽,然后讨论如何计算周长。 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 + 宽 + 长 + 宽 方法二:长×2 + 宽×2 方法三:(长 + 宽)×2 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理解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求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重点讲解(长 + 宽)×2 的计算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简便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不同的计算方法,开拓思维,同时通过比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优的计算方法。 3. 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正方形卡片,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因为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可以用边长×4 来计算周长。 举例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20 分钟)
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给出长、宽或边长) 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周长。 2. 提高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给一幅长方形画做边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是 6 米,绕花坛走一圈是多少米? 3. 拓展练习 用两个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5 分钟)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强调在计算周长时要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3.书面作业:课本练习题。 4.实践作业:测量家中长方形或正方形物品的长、宽或边长,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书面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实践作业则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7 分钟)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 方法一:长 + 宽 + 长 + 宽 方法二:长×2 + 宽×2 方法三:(长 + 宽)×2 正方形周长: 方法一: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方法二:边长×4
教学特色与反思 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