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狂飙突进”的五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Client Focus
In hac habitasse platea dictumst. Integer, Great template for your show!
Integrity
In hac habitasse platea dictumst. Integer, Great template for your show!
Teamwork
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人物评价
文体知识
现代诗歌(新诗)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初创阶段主张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将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手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自由诗体(自由诗)是新诗的一种,是指在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一项成果,与当时诗歌内容的革命性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这类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打破僵硬的格律要求,诗行长短不定。
时代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创作时间:
1919年9-10月间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五四运动”——狂飙突进——时代精神
【五四精神是一种对自我的追寻】
听朗读音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听朗读音频,听后思考
朗读这首诗歌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感?
奔放、 激愤、 亢奋、 热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重音和节奏
知识回顾
什么是意象?诗中包含哪些意象?
“无数”“怒涌”——宏伟、阔大,白云排山倒海般涌来。
“好”“壮丽”“晴景”——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激动、喜悦、赞美。
“无限”——形容太平洋面积之广、力量之大,要把地球推到,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他、推倒”——拟人手法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五四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迅速席卷全国,就像洪涛在太平洋上滚滚而来,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诗人郭沫若。所以诗中所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
在这首诗里,“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
力的色彩,力的形态,力的节奏,力的神韵,力的韵律。
自然之力、宇宙之力
毁灭之力、创造之力
对力的直接赞美
力
解题
号为多音字,我们在朗读过程中将其读“háo“,为何不读为“hào”呢?你觉得读哪个读音更为妥当呢?请结合词典所给出的不同读音的不同释义,小组合作,给出你的观点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对“号”字的解释
(1)号(hào):①名称。②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 别号,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③商店。④标志;信号。⑤排定的次第。⑥等级。⑦种;类。 ⑧指某种人员。⑨表示次序。⑩用于人数。 标上记号。 切(脉搏)。 姓。
(2)号(hào):①号令。②号筒。③军队或里所用的西式喇叭。④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3)号(háo):①拖长声音大声叫唤。②大声哭。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他又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呢?他的主要感受又是什么呢?
主旨
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学·总结
“我”与我
“我”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我们也要把抒情主人公放在诗歌当中做具体的品读,诗歌中表现的是一种对自我的追寻,所以诗人是一种在想象力之下的放大了的巨大的自我,一种对自我的确认;我们学习本首诗歌的最终目的是自觉从文字表面的我读进去,以探究“我”和我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线索,运用方法读出文字里面的我,读出文学的我,时代的我,乃至于精神层面的我。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