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1 18:07:57

内容文字预览

浙江省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水和冰
1.(2023三上·永嘉期中)早晨,妈妈正打算烧水煮面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看到锅里的水如右图所示,此时水已经   ,温度最接近   ℃。
A.沸腾了 B.结冰了 C.蒸发了
【答案】A;100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煮面条的过程中,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现象,即水分子从液体状态转化为气态状态,形成气泡并上升至液体表面,这个过程称为水的沸腾。沸腾是液体加热到其沸点时的现象,此时液体迅速汽化,温度保持不变。在煮面条时,如果看到锅里的水开始剧烈翻滚并产生大量气泡,这表明水已经达到了沸腾状态。这种情况下,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这个值即是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2.(2023三上·永嘉期中)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锅里的水越煮越少,原来锅里的水(  )变成水蒸气跑走了。
A.受冷 B.温度不变 C.受热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加热过程中,水会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是水的物理变化,即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蒸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加热的进行,水会不断地转化为水蒸气,从而导致锅里的水量减少。
3.(2023三上·永嘉期中)水变成水蒸气体积(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这一变化过程被称为蒸发,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在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态状态,由于气体分子的排列比液体分子更为松散,因此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显著增大。
4.(2023三上·永嘉期中)打开锅盖,一阵“白气”扑向小科,这些“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时,会液化成细小的小水珠,并漂浮于空气中,形成我们所见的“白气”。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在揭开锅盖时,由于锅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或周围环境,会迅速冷却并凝结成小水珠,形成可见的“白气”。
5.(2023三上·永嘉期中)小科看到锅盖   有小水珠,这是水蒸气   (填“遇冷”或“遇热”)凝结现象。
A.里面 B.外面 C.里面和外面
【答案】A;遇冷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洗完澡浴室镜子上的水珠、热水杯盖上的水珠、蒸饭时锅盖上的水珠、冬天进入温暖屋子里眼镜上的水珠、烧水时壶嘴处冒出来的“白气”、冬天玻璃内壁上结有小水珠等。
6.(2023三上·永嘉期中)面条煮熟后,妈妈关上火,小科看到(  )。
A.水继续沸腾
B.水先继续沸腾再慢慢停止沸腾
C.水蒸气回到水中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沸腾后,如果将火关小,水温会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如果此时将火关小,由于没有了外部热源的加热,水温会逐渐降低,但因为水沸腾时温度已经达到沸点,所以即使火被关小,水温也不会立即下降,而是会先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随着水温的逐渐降低,沸腾过程会慢慢减弱,最终停止沸腾。
7.(2023三上·永嘉期中)早餐后,小科帮辛苦的妈妈泡了一杯牛奶,泡牛奶需要合适的水温,于是小科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8.(2023三上·永嘉期中)测得水温为   ℃
【答案】54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此时水温时54℃。
9.(2023三上·永嘉期中)上午,小科观看天气预报,11月2日黑龙江将迎来雨雪天气,雪是(  )。
A.气态的水 B.液态的水 C.固态的水
【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雪是由冰晶和水滴组成的,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固态的水,形成冰晶,这些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雪。因此,雪是液态的水在特定条件下的固态形式。在气象学中,雪被视为固态降水的一种形式,与雨(液态降水)和冰雹等不同。
10.(2023三上·永嘉期中)小科在生活中常发现,气温在0℃以下时,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如给水管穿“衣服”,来保护水管,这样可以(  )水结冰。
A.减慢 B.加快 C.没有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气温低于0℃的环境下,为了防止水管内的水结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慢水结冰的速度,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给水管“穿衣戴帽”。具体来说,这包括对暴露在室外的水管、水表、水龙头等用水设施使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等进行包扎保温,这样可以减少外部寒冷空气与水管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水管内部水温下降的速度,避免水管因温度过低而结冰。
11.(2023三上·永嘉期中)爸爸告诉小科,冬天,黑龙江地区的河水会全部结冰,等春天来临,冰又会融化,等冰全部融化后,河里的水位会(  )。
A.上升 B.降低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冬天,黑龙江地区的河水会全部结冰,等春天来临,冰又会融化。 这一现象是自然界中水的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即水的凝固和熔化过程。在低温环境下,水会失去流动性并转化为固态的冰,而在温度升高时,冰又会逐渐融化成液态的水。这一过程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如黑龙江地区,冬季寒冷,河水会结冰;春季气温回升,冰会融化,河流恢复流动 。
12.(2023三上·永嘉期中)在冬天,靠南方地区的河水水面上可能会出现几片薄冰,此时河水温度最有可能是(  )。
A.1℃ B.0℃ C.零下5℃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冬季,中国的气温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其中0℃等温线大致沿着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及青藏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此线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则在0℃以上。因此,当靠南方地区的河水水面上出现几片薄冰时,这表明河水的温度已经接近或达到0℃,但尚未冻结完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0℃等温线附近,即河流的某些部分已经开始结冰,而其他部分则仍然保持液态。
13.(2023三上·永嘉期中)像河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  )。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 液体是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所以像河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4.(2023三上·永嘉期中)下列温度下,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
A.10℃ B.90℃ C.50℃
【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冰块在90℃的温度下融化得最快。 这是因为温差越大,即水的温度越高,冰块融化就越快。温度高意味着热量传递速度快,因此90℃的环境为冰块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加快冰块的融化过程。
15.(2023三上·永嘉期中)爸爸说完,小科想到在学校做的水结冰实验,如图,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A.让碎冰结成块
B.为了获得更低的温度
C.让碎冰变得更多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水结冰的实验中,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的凝固点,从而制造更低的温度。这一做法的原理在于,加入食盐会降低凝点,使得水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结冰。
16.(2023三上·永嘉期中)在水结冰实验中,试管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液态 B.固态→气态 C.液态→固态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液态水降到0℃时开始凝固成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水结冰实验中,试管中水的形态变化是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二、水的溶解
17.(2023三上·永嘉期中)下午,爸爸陪小科一起利用调味品做科学实验,下列物体不能在水中的 “消失”的是(  )。
A.味精 B.面粉 C.小苏打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面粉放入水中会发生沉淀,并且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其与水分离,这说明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18.(2023三上·永嘉期中)在“小苏打和食盐谁的溶解能力更大”探究实验中,用两个烧杯各取40毫升的水,食盐和小苏打各8份,每份2克,按步骤实验并记录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小苏打 √ √ ×          
食盐 √ √ √ √ √ √ √ ×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强的是(  )。
A.食盐 B.小苏打 C.差不多
(2)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得知4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的小苏打。
A.约4克 B.约7克 C.约14克
(3)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一个烧杯水加多了一点,可以忽略不计,继续实验。
B.为了节约时间,溶解的时候搅拌,不碰到杯壁。
C.加入一份食盐后,未溶解完就加下一份。
【答案】(1)A
(2)A
(3)B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当物质和水已经形成饱和溶液后就不再溶解。
(1)表中可以看出,小苏打只溶解了两份,食盐溶解了7份,因此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大的是食盐。
(2)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得知40毫升水最多溶解食盐7份,因此大约是14克,小苏打是两份总共4克。
(3)在做“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时,溶解物要一份一份地加入,为了准确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为了节约时间,溶解的时候搅拌,不碰到杯壁。
19.(2023三上·永嘉期中)做完实验小科在整理材料,不小心把食盐打翻在地上,食盐跟地上的沙子灰尘混在了一起,爸爸鼓励他再次实验将食盐重新分离出来。请根据小科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面三个实验步骤的名称    、   、   。(填溶解、过滤和蒸发)
(2)小科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3)在实验③中,为了使食盐最快溶解在水中,小科可以(  )。
A.加20℃的水不搅拌 B.加10℃的水并搅拌 C.加50℃的水并搅拌
(4)实验步骤②中,滤纸里留下来的物质主要是(  )。
A.食盐 B.沙子 C.没有东西留下
(5)小科把分离出的沙放在窗台上有阳光的地方,让它干得更快,下列(  )的做法也运用了这个原理。
A.天太热,吹电风扇
B.将沙子铺开,放在阴凉处
C.阳台晒衣服
(6)在实验步骤①中,用来加热溶液的仪器叫   。实验中,应该用它的   (选填“焰心”或“内焰”或“外焰”)进行加热。
(7)实验时,观察到蒸发皿中(  )时,就应该停止加热。
A.出现较多颗粒物 B.水完全蒸发干 C.水刚开始沸腾
(8)加热蒸发实验完成后,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是(  )。
A.移开酒精灯,用灯帽盖两次
B.用手拿蒸发皿
C.待一段时间后,用钳子夹起蒸发皿,放在安全的地方
(9)经过小科的努力最终分离出了食盐,实验过程中食盐和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没有变成新物质,但水变成了新物质
B.水没有变成新物质,但食盐变成了新物质
C.食盐和水都没有变成新物质
【答案】(1)蒸发;过滤;溶解
(2)B
(3)C
(4)B
(5)C
(6)酒精灯;外焰
(7)A
(8)B
(9)C
【知识点】溶解;酒精灯的使用;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1)把食盐跟沙子分离需要经过溶解、过滤和蒸发,①是蒸发,②是过滤,③是溶解。
(2)小科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是先把混合入溶解在水中,然后过滤食盐水,最后蒸发食盐水中的水,得到食盐结晶。
(3)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升高溶液温度,把溶解物磨成小颗粒等。选项C溶解速度最快。
(4)实验步骤②中,滤纸里留下来的物质主要是沙子,沙子不溶于水。
(5)小科把分离出的沙放在窗台上有阳光的地方,让它干得更快,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于空气流通速度和温度有关,晒衣服也是用了这个原理。
(6)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我们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7)实验时,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颗粒物时,就应该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进行蒸发剩余水分。
(8)在加热蒸发实验完成后,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使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酒精灯,以避免烫伤或引发火灾。直接用手拿取热源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做不仅可能烫伤手,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
(9)经过小科的努力最终分离出了食盐,实验过程中食盐和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改变。
20.(2023三上·永嘉期中)通过白天的活动,小科发现水蒸气和水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请你帮他分一分。(填序号)
①气态 ②液态 ③看得见 ④看不见 ⑤有质量 ⑥无色 ⑦无味 ⑧能被压缩 ⑨透明 ⑩无固定形状
【答案】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物质,生物都离不开它们,都是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水和空气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比较重,空气比较轻。水能摸到,空气摸不到。水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三、空气
21.(2023三上·永嘉期中)晚上,小科正和妈妈一起阅读课外书,他发现空气有很多秘密,小科学着书上自制了一个科学仪器,如图,瓶中装有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
(1)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会看到(  )。
A.瓶里冒气泡 B.b管处有水流出 C.a管处有水流出
(2)小科往a管吹气,b管会有空气跑出,让空气吹在脸上,会有气流,这说明空气(  )。
A.无色 B.会流动 C.没有气味
(3)如果抽完瓶中的水后,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4)小科往a管吹气,水中会形成气泡,这说明(  )。
A.空气占据空间 B.空气在水中漂浮 C.空气是一种气体
(5)下列事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是(  )。
A.气球被吹大
B.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
C.转动的风车
(6) 我们还知道空气能被压缩。请用图示的方式解释空气压缩现象(用o表示空气微粒)。
开始时 向上拉时 向下压时
(7)根据第(6)题向下压时空气压缩现象,此时(  )。
A.空气微粒变少了
B.空气微粒变小了
C.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
(8)下列物品中,没有运用到“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A.真空包装 B.轮胎 C.篮球
(9)小科打篮球时,可以把篮球拍来拍去是因为(  )。
A.压缩空气有弹性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占据空间
【答案】(1)C
(2)B
(3)A
(4)A
(5)C
(6)
(7)C
(8)A
(9)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特点,生活中运用了空气这一特点的有:篮球、气球、轮胎等。
(1)图中a管在水面上,b管没入水中,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进入的空气占据空间,会把水从a管挤出去,看到a管处有水流出。
(2)小科往a管吹气,b管会有空气跑出,让空气吹在脸上,会有气流,这说明空气会流动。
(3)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果抽完瓶中的水后,还有一瓶空气。
(4)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我们知道,如果往a管吹气,水中会形成气泡,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5)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比如把纸团塞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地倒扣在水槽中,纸团不会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再比如气球的存在,气球鼓起来,就是里面充满了气体。扁平的塑料袋无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6)我们还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因为空气微粒之间比较疏松,容易被压缩。
(7)根据第(6)题向下压时空气压缩现象,此时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
(8)下列物品中,没有运用到“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真空包装,真空包装利用的是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9)空气容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小科打篮球时,可以把篮球拍来拍去是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
22.(2023三上·永嘉期中)小科还做了如图装置,小木棒两端挂着气球和笔套,此时小木棒是平衡的。
(1)如果将右端笔套拿掉,那么小木棒的状态是(  )。
A.会保持平衡 B.左端会向下沉 C.右端会向下沉
(2)平衡状态下,气球被吹大后,小木棒   端(选填“A”或“B”)会沉下去,这是因为空气   。
(3)气球被吹大后,小明用手轻轻捏气球,发现气球可以被捏成任何形状,这说明(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占据空间
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4)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伽利略 C.牛顿
【答案】(1)B
(2)A;有质量
(3)C
(4)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1)如果将右端笔套拿掉,那么小木棒的状态是左端会向下沉,因为空气具有质量。
(2)平衡状态下,气球被吹大后,小木棒A端会沉下去,这是因为空气虽然很轻,但是还是具有质量的。
(3)当气球被吹大时,其内部充满了空气,而空气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当气球被捏时,它能够适应任何形状,而不是保持一个固定的形态。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空气的一个基本特性,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气球可以被捏成不同的形状,而不会像固体那样保持固定的形态。
(4)伽利略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空气确实有质量。他的实验之一是使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其重量。之后,他打开瓶口,让空气逸出,再次称重,发现瓶子变轻了。
1 / 1浙江省永嘉县崇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一、水和冰
1.(2023三上·永嘉期中)早晨,妈妈正打算烧水煮面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看到锅里的水如右图所示,此时水已经   ,温度最接近   ℃。
A.沸腾了 B.结冰了 C.蒸发了
2.(2023三上·永嘉期中)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锅里的水越煮越少,原来锅里的水(  )变成水蒸气跑走了。
A.受冷 B.温度不变 C.受热
3.(2023三上·永嘉期中)水变成水蒸气体积(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4.(2023三上·永嘉期中)打开锅盖,一阵“白气”扑向小科,这些“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无法确定
5.(2023三上·永嘉期中)小科看到锅盖   有小水珠,这是水蒸气   (填“遇冷”或“遇热”)凝结现象。
A.里面 B.外面 C.里面和外面
6.(2023三上·永嘉期中)面条煮熟后,妈妈关上火,小科看到(  )。
A.水继续沸腾
B.水先继续沸腾再慢慢停止沸腾
C.水蒸气回到水中
7.(2023三上·永嘉期中)早餐后,小科帮辛苦的妈妈泡了一杯牛奶,泡牛奶需要合适的水温,于是小科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8.(2023三上·永嘉期中)测得水温为   ℃
9.(2023三上·永嘉期中)上午,小科观看天气预报,11月2日黑龙江将迎来雨雪天气,雪是(  )。
A.气态的水 B.液态的水 C.固态的水
10.(2023三上·永嘉期中)小科在生活中常发现,气温在0℃以下时,我们会采取一些措施,如给水管穿“衣服”,来保护水管,这样可以(  )水结冰。
A.减慢 B.加快 C.没有作用
11.(2023三上·永嘉期中)爸爸告诉小科,冬天,黑龙江地区的河水会全部结冰,等春天来临,冰又会融化,等冰全部融化后,河里的水位会(  )。
A.上升 B.降低 C.不变
12.(2023三上·永嘉期中)在冬天,靠南方地区的河水水面上可能会出现几片薄冰,此时河水温度最有可能是(  )。
A.1℃ B.0℃ C.零下5℃
13.(2023三上·永嘉期中)像河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  )。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14.(2023三上·永嘉期中)下列温度下,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
A.10℃ B.90℃ C.50℃
15.(2023三上·永嘉期中)爸爸说完,小科想到在学校做的水结冰实验,如图,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A.让碎冰结成块
B.为了获得更低的温度
C.让碎冰变得更多
16.(2023三上·永嘉期中)在水结冰实验中,试管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液态 B.固态→气态 C.液态→固态
二、水的溶解
17.(2023三上·永嘉期中)下午,爸爸陪小科一起利用调味品做科学实验,下列物体不能在水中的 “消失”的是(  )。
A.味精 B.面粉 C.小苏打
18.(2023三上·永嘉期中)在“小苏打和食盐谁的溶解能力更大”探究实验中,用两个烧杯各取40毫升的水,食盐和小苏打各8份,每份2克,按步骤实验并记录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小苏打 √ √ ×          
食盐 √ √ √ √ √ √ √ ×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强的是(  )。
A.食盐 B.小苏打 C.差不多
(2)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得知4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的小苏打。
A.约4克 B.约7克 C.约14克
(3)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一个烧杯水加多了一点,可以忽略不计,继续实验。
B.为了节约时间,溶解的时候搅拌,不碰到杯壁。
C.加入一份食盐后,未溶解完就加下一份。
19.(2023三上·永嘉期中)做完实验小科在整理材料,不小心把食盐打翻在地上,食盐跟地上的沙子灰尘混在了一起,爸爸鼓励他再次实验将食盐重新分离出来。请根据小科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面三个实验步骤的名称    、   、   。(填溶解、过滤和蒸发)
(2)小科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3)在实验③中,为了使食盐最快溶解在水中,小科可以(  )。
A.加20℃的水不搅拌 B.加10℃的水并搅拌 C.加50℃的水并搅拌
(4)实验步骤②中,滤纸里留下来的物质主要是(  )。
A.食盐 B.沙子 C.没有东西留下
(5)小科把分离出的沙放在窗台上有阳光的地方,让它干得更快,下列(  )的做法也运用了这个原理。
A.天太热,吹电风扇
B.将沙子铺开,放在阴凉处
C.阳台晒衣服
(6)在实验步骤①中,用来加热溶液的仪器叫   。实验中,应该用它的   (选填“焰心”或“内焰”或“外焰”)进行加热。
(7)实验时,观察到蒸发皿中(  )时,就应该停止加热。
A.出现较多颗粒物 B.水完全蒸发干 C.水刚开始沸腾
(8)加热蒸发实验完成后,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是(  )。
A.移开酒精灯,用灯帽盖两次
B.用手拿蒸发皿
C.待一段时间后,用钳子夹起蒸发皿,放在安全的地方
(9)经过小科的努力最终分离出了食盐,实验过程中食盐和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没有变成新物质,但水变成了新物质
B.水没有变成新物质,但食盐变成了新物质
C.食盐和水都没有变成新物质
20.(2023三上·永嘉期中)通过白天的活动,小科发现水蒸气和水有很多共同点和不同点,请你帮他分一分。(填序号)
①气态 ②液态 ③看得见 ④看不见 ⑤有质量 ⑥无色 ⑦无味 ⑧能被压缩 ⑨透明 ⑩无固定形状
三、空气
21.(2023三上·永嘉期中)晚上,小科正和妈妈一起阅读课外书,他发现空气有很多秘密,小科学着书上自制了一个科学仪器,如图,瓶中装有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
(1)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会看到(  )。
A.瓶里冒气泡 B.b管处有水流出 C.a管处有水流出
(2)小科往a管吹气,b管会有空气跑出,让空气吹在脸上,会有气流,这说明空气(  )。
A.无色 B.会流动 C.没有气味
(3)如果抽完瓶中的水后,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4)小科往a管吹气,水中会形成气泡,这说明(  )。
A.空气占据空间 B.空气在水中漂浮 C.空气是一种气体
(5)下列事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是(  )。
A.气球被吹大
B.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
C.转动的风车
(6) 我们还知道空气能被压缩。请用图示的方式解释空气压缩现象(用o表示空气微粒)。
开始时 向上拉时 向下压时
(7)根据第(6)题向下压时空气压缩现象,此时(  )。
A.空气微粒变少了
B.空气微粒变小了
C.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
(8)下列物品中,没有运用到“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A.真空包装 B.轮胎 C.篮球
(9)小科打篮球时,可以把篮球拍来拍去是因为(  )。
A.压缩空气有弹性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占据空间
22.(2023三上·永嘉期中)小科还做了如图装置,小木棒两端挂着气球和笔套,此时小木棒是平衡的。
(1)如果将右端笔套拿掉,那么小木棒的状态是(  )。
A.会保持平衡 B.左端会向下沉 C.右端会向下沉
(2)平衡状态下,气球被吹大后,小木棒   端(选填“A”或“B”)会沉下去,这是因为空气   。
(3)气球被吹大后,小明用手轻轻捏气球,发现气球可以被捏成任何形状,这说明(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占据空间
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4)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伽利略 C.牛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100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煮面条的过程中,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现象,即水分子从液体状态转化为气态状态,形成气泡并上升至液体表面,这个过程称为水的沸腾。沸腾是液体加热到其沸点时的现象,此时液体迅速汽化,温度保持不变。在煮面条时,如果看到锅里的水开始剧烈翻滚并产生大量气泡,这表明水已经达到了沸腾状态。这种情况下,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这个值即是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2.【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加热过程中,水会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是水的物理变化,即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蒸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加热的进行,水会不断地转化为水蒸气,从而导致锅里的水量减少。
3.【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这一变化过程被称为蒸发,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在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态状态,由于气体分子的排列比液体分子更为松散,因此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显著增大。
4.【答案】A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时,会液化成细小的小水珠,并漂浮于空气中,形成我们所见的“白气”。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在揭开锅盖时,由于锅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或周围环境,会迅速冷却并凝结成小水珠,形成可见的“白气”。
5.【答案】A;遇冷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洗完澡浴室镜子上的水珠、热水杯盖上的水珠、蒸饭时锅盖上的水珠、冬天进入温暖屋子里眼镜上的水珠、烧水时壶嘴处冒出来的“白气”、冬天玻璃内壁上结有小水珠等。
6.【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沸腾后,如果将火关小,水温会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如果此时将火关小,由于没有了外部热源的加热,水温会逐渐降低,但因为水沸腾时温度已经达到沸点,所以即使火被关小,水温也不会立即下降,而是会先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随着水温的逐渐降低,沸腾过程会慢慢减弱,最终停止沸腾。
7.【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8.【答案】54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此时水温时54℃。
9.【答案】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雪是由冰晶和水滴组成的,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固态的水,形成冰晶,这些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雪。因此,雪是液态的水在特定条件下的固态形式。在气象学中,雪被视为固态降水的一种形式,与雨(液态降水)和冰雹等不同。
10.【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气温低于0℃的环境下,为了防止水管内的水结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慢水结冰的速度,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给水管“穿衣戴帽”。具体来说,这包括对暴露在室外的水管、水表、水龙头等用水设施使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等进行包扎保温,这样可以减少外部寒冷空气与水管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水管内部水温下降的速度,避免水管因温度过低而结冰。
11.【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冬天,黑龙江地区的河水会全部结冰,等春天来临,冰又会融化。 这一现象是自然界中水的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即水的凝固和熔化过程。在低温环境下,水会失去流动性并转化为固态的冰,而在温度升高时,冰又会逐渐融化成液态的水。这一过程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如黑龙江地区,冬季寒冷,河水会结冰;春季气温回升,冰会融化,河流恢复流动 。
12.【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冬季,中国的气温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其中0℃等温线大致沿着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及青藏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此线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则在0℃以上。因此,当靠南方地区的河水水面上出现几片薄冰时,这表明河水的温度已经接近或达到0℃,但尚未冻结完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0℃等温线附近,即河流的某些部分已经开始结冰,而其他部分则仍然保持液态。
13.【答案】A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 液体是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所以像河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4.【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冰块在90℃的温度下融化得最快。 这是因为温差越大,即水的温度越高,冰块融化就越快。温度高意味着热量传递速度快,因此90℃的环境为冰块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加快冰块的融化过程。
15.【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水结冰的实验中,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水的凝固点,从而制造更低的温度。这一做法的原理在于,加入食盐会降低凝点,使得水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结冰。
16.【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液态水降到0℃时开始凝固成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水结冰实验中,试管中水的形态变化是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17.【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面粉放入水中会发生沉淀,并且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其与水分离,这说明面粉不能溶解在水中。
18.【答案】(1)A
(2)A
(3)B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当物质和水已经形成饱和溶液后就不再溶解。
(1)表中可以看出,小苏打只溶解了两份,食盐溶解了7份,因此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大的是食盐。
(2)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得知40毫升水最多溶解食盐7份,因此大约是14克,小苏打是两份总共4克。
(3)在做“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时,溶解物要一份一份地加入,为了准确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为了节约时间,溶解的时候搅拌,不碰到杯壁。
19.【答案】(1)蒸发;过滤;溶解
(2)B
(3)C
(4)B
(5)C
(6)酒精灯;外焰
(7)A
(8)B
(9)C
【知识点】溶解;酒精灯的使用;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1)把食盐跟沙子分离需要经过溶解、过滤和蒸发,①是蒸发,②是过滤,③是溶解。
(2)小科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是先把混合入溶解在水中,然后过滤食盐水,最后蒸发食盐水中的水,得到食盐结晶。
(3)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升高溶液温度,把溶解物磨成小颗粒等。选项C溶解速度最快。
(4)实验步骤②中,滤纸里留下来的物质主要是沙子,沙子不溶于水。
(5)小科把分离出的沙放在窗台上有阳光的地方,让它干得更快,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于空气流通速度和温度有关,晒衣服也是用了这个原理。
(6)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我们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7)实验时,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颗粒物时,就应该停止加热,然后利用余热进行蒸发剩余水分。
(8)在加热蒸发实验完成后,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使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酒精灯,以避免烫伤或引发火灾。直接用手拿取热源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做不仅可能烫伤手,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
(9)经过小科的努力最终分离出了食盐,实验过程中食盐和水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改变。
20.【答案】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物质,生物都离不开它们,都是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水和空气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比较重,空气比较轻。水能摸到,空气摸不到。水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21.【答案】(1)C
(2)B
(3)A
(4)A
(5)C
(6)
(7)C
(8)A
(9)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压缩空气;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特点,生活中运用了空气这一特点的有:篮球、气球、轮胎等。
(1)图中a管在水面上,b管没入水中,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进入的空气占据空间,会把水从a管挤出去,看到a管处有水流出。
(2)小科往a管吹气,b管会有空气跑出,让空气吹在脸上,会有气流,这说明空气会流动。
(3)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果抽完瓶中的水后,还有一瓶空气。
(4)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我们知道,如果往a管吹气,水中会形成气泡,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5)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比如把纸团塞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地倒扣在水槽中,纸团不会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再比如气球的存在,气球鼓起来,就是里面充满了气体。扁平的塑料袋无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6)我们还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因为空气微粒之间比较疏松,容易被压缩。
(7)根据第(6)题向下压时空气压缩现象,此时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
(8)下列物品中,没有运用到“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真空包装,真空包装利用的是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9)空气容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小科打篮球时,可以把篮球拍来拍去是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
22.【答案】(1)B
(2)A;有质量
(3)C
(4)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1)如果将右端笔套拿掉,那么小木棒的状态是左端会向下沉,因为空气具有质量。
(2)平衡状态下,气球被吹大后,小木棒A端会沉下去,这是因为空气虽然很轻,但是还是具有质量的。
(3)当气球被吹大时,其内部充满了空气,而空气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当气球被捏时,它能够适应任何形状,而不是保持一个固定的形态。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空气的一个基本特性,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气球可以被捏成不同的形状,而不会像固体那样保持固定的形态。
(4)伽利略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空气确实有质量。他的实验之一是使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其重量。之后,他打开瓶口,让空气逸出,再次称重,发现瓶子变轻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