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 20 分)
1.为了“取资洋人长技”,李鸿章满怀热情地投入了一场自强运动。这场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一二·九运动
2.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
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江南制造总计制炮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 轮船招商局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3.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已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其中不是洋务派的是( )
A.李鸿章 B.奕 C.曹汝霖 D.张之洞
4.1872 年洋务派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此后,同在上海的外商旗昌轮船公司的赢利
情况发生图 1 所示的变化。此变化反映了( )
A.前者重创了后者 B.二者相互依赖C.后者吞并了前者 D.二者两败俱伤
5.19 世纪 60 年代初期到 90 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采取了一系列“自
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
合历史潮流的。这里的“符合历史潮流”是指( )
A.走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起到了思想启蒙历史作用 D.有效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度
6.下表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
可能( )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第三卷 ……(1865—1895)
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运动(1895—1901)
第五卷 新政,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
A.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 B.“开眼看世界”与中体西用
C.从《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 D.“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与失败
7.从甲午战争之后,“奋起救亡”的口号,就成了唤起民族觉悟、正视国势艰险、提高
民族凝聚力的号角。这说明甲午战争( )
A.促进经济发展 B.激发民族意识 C.催生洋务运动 D.引发五四运动
8.美国的《世界报》于 1894 年 11 月 29 日、12 月 12 日、13 日、19 日、20 日连续数
天刊登来自中国“战争特派员”克里曼的长篇“纪实报告”,称“□□军(在旅顺)掠夺与屠
杀达到了极点。”“□□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
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应填写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9.恩格斯评价甲午中日战争时认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
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
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
的旧体系完全摧毁。”恩格斯论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
A.原因 B.进程 C.影响 D.背景
10.下图是小明同学的课堂笔记,但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完善课堂笔记( )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
时建立银行,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去扩充在华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1895 年春,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 1300 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
和、迁都、变法,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此称(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
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
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
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这段话主要表述了( )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起因
C.辛亥革命的进步性 D.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13.由表可知,当时( )
名称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农学会 南学会 兴儒会 蜀学会
地点 北京 上海 长沙 广州 瑞安 成都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革命呼声日渐高涨
C.民主科学广泛传播 D.救亡图存迫在眉睫
14.据统计,在我国近代 1853 年至 1897 年中,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总共出版了 68 种,
平均每年不到 2 种。而在 1898 年一年里翻译出版的自然科学书籍骤增为 19 种,出版发
行了像介绍西方声学、电学等一系列著作。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传播 D.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变革
15.1898 年末,一些在华的西方报刊极力呼吁西方国家出面干涉,保护维新党人和改
革成果,并批评各国外交官说:“这是在野蛮与改革中选择了野蛮,就接受太后为中国
事实上的统治者来说,列强驻北京的公使们都同样犯了严重的错误”。这反映出:( )
A.部分西方人支持中国革新 B.列强欲借此扩大在华利益
C.戊戌政变维护了列强权益 D.太后的外交手段颇具成效
16.“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两句民
谣分别流传于 19 世纪 60 年代和 19 世纪末的中国。这些民谣表达了民众( )
A.强烈渴望有田同耕 B.勇于反抗封建压迫
C.敢于抗击外来侵略 D.盲目排斥西方文明
17.《中国外交史》中记载:“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
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
奴役中国人民。”这一结论最好的佐证是( )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8.下面漫画中描绘的情境最有可能出现在( )
《太多的高利贷者》
漫画中,俄国皇帝、德国皇帝和英国国王手中都拿着要求清政府赔款的条文,同时,俄
国、日本和英国君王手中还拿着天平称。一个中国人双膝跪地,目瞪口呆地举起双手,
漫画右侧是山姆大叔,他若有所思地注视着这一切。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9.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
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C.开放口岸,方便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20.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
一片光明。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个深渊的
“底”就在 20 世纪的前 20 年,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统治者民族抵御
意识也全部丧失”。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能
够体现落入深渊的“底”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 30 分)
21.根据要求,完成探究。(7 分)
材料一 1872 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 年最后一批送毕。
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
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
材料二 1889 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2)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
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
学校,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试图在体制方面做更深入的变革。但这些思想还很零
散,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材料二 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其中康有为的思想影响最大,被
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甲午战后,时局危急,人心思变,维新思潮乘势而起,声势日
大。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变法口号,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梁启
超和谭嗣同是宣扬维新理论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的方式,
宣扬维新思想。
——以上材料摘编自高中岳麓版教科书
材料三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各地重要报纸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早期的维新思想”在政治领域的诉求。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 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发展的诸多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思想发展的结果。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
不明了失败的原因,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
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
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
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
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
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是什么。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并说明当
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原因。并用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
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
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1)材料一中图一、图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根据所学分析,图二反映的历史
事件和图三反映的列强在华局面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读材料二,请围绕材料中“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提炼一个观点,根据近代前期的
相关史实,写一篇不少于 150 字的小论文。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
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时序清晰,字数不超出格子。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推荐厂址乙;理由:靠近原料产地,铁资源和煤资源丰富;临近水路和陆路,交通便
利;市场广阔。
22.【答案】(1)建立君主立宪。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或洋务运动失败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等人的
个人努力;维新派的形成;学会、报纸等方式的传播;等等。
(3)促成了百日维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答案】(1)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意图: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主要原
因: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史实: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3)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4.【答案】(1)图一:《南京条约》图四《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列
强的侵略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观点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论述:1840—1842 年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1856-1860 年的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 年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 年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总结升华: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使历史的必然,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近
代史是中国沦为双半社会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的苦难史。我们应该增强综合国力,为经
济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观点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反封建的反抗史
论述: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将领关天培、在虎门战役中,抗击英军壮烈殉国,广州三元
里人民掀起了抗击英军斗争;鸦片战争后,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
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沉重打击洋人和清政
府;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均,壮烈殉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期间,义和团和清朝爱国官兵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开创了完
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总结升华:近代史就是一部抗争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具有高尚的爱国
主义传统。我们应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