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20 小题,共 40 分)
1.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下图所示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2.黄埔军校的创办,打破了军事人才传统的培养局面,使学员接受革命思想,培养他
们热爱国家和为革命牺牲的精神,使学会开枪的学员明确向谁开枪。这反映了黄埔军校
( )
A.重视思想教育 B.推动北伐成功
C.偏重军事技能 D.促成国共合作
3.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A.上海工人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D.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4.下图是民国时期的一幅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
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等标签。该图反映了( )
A.国民革命的支持力量 B.辛亥革命的胜利原因
C.五四运动的参与阶层 D.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5.据统计,1927 年 3 月至 1928 年上半年,中共党员的人数由 6 万人减至 1 万人,其
原因是
A.北洋军阀政府的白色恐怖 B.长征初期的巨大损失
C.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D.国民党右派与共产党决裂
6.1927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 )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C.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7.“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 6 万多人减至 1 万多人┅┅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 300 万下降到
3 万,各地农民协会 910 万会员大部分散落。”面临这一处境,中国共产党( )
A.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发动南昌起义
C.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D.创办黄埔军校
8.在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上,陈独秀放弃武装斗争领导权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遭到了严厉批判,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
断。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9.从 1927 年秋冬到 1928 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的武装起义总计达 100 余次,其
中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这些起义( )
A.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 B.加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建设
C.扩大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到来
10.“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的光辉斗争,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
其主要斗争实践有( )
①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④打出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图名为《毛泽东在井冈山农村调查》,其反映的历史活动(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有利于创建和巩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D.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2.1930 年初,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分经宁化、清流、归化等地,越过武夷山到江
西去。行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首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
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词( )
A.描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B.再现了分田分地的场面
C.揭示了革命历程的反复 D.展示了古田会议的成效
13.“它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
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这个地方应是( )
A.汉口 B.南昌 C.井冈山 D.古田
14.据统计,1927 年 11 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
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15.“这次行军,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除在黔北之遵义府休息十余日,以及渡过金
沙江后在会理县地界休息五日以外,不分晴雨,终日行军……历时八月余,约计行程一
万二千里,历尽无数高山大川……”“这次行军”( )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D.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16.“冲破‘围剿’别赣江,辗转五省横乌江。奔袭击溃双枪将,一举攻占鸭溪场。土城战
酣血犹热,赤水西渡不畏寒。大军此去多险境,山高岭遥巧周旋。”这些军事行动发生
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
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
川边根据地而斗争。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
也心甘。”下列选项中,对该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指挥的本次军事行动 B.红军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18.“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
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往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
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此次会议后(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B.革命统一战线得以确立
C.党的正确路线和领导核心得到确立 D.战略反攻序幕逐渐拉开
19.王树增在《长征》中指出: “长征是什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
的远征,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
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认为长征( )
A.是理想不朽的象征 B.保存了革命力量
C.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D.使红军转危为安
20.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中红军发扬的精神品质是
( )
A.团结抗日的精神 B.爱国进步的精神
C.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开拓创新的精神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第 21 题 12 分,第 22 题 14 分,第 23 题 14 分,共
40 分)
21.某校七年级(2)班的小明同学办了一期关于“国共首次合作”的板报,其中有一些
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进行回答。(12 分)
【成功会议】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意义
国民党“一大” ① 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三大政策,等 ②
(1)请你结合所学,写出表格中①②的内容。(3 分)
【丰硕成果】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
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
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国共合作成果中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4 分)
【悲惨结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图片中的两次反革命政变发生于哪一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标志着什
么?(3 分)
(4)通过以上版块,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2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1921 年时的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
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租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
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
其理同,都是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材料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
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
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
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选址特点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2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生存下来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重要意义。(6 分)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我党早期革命斗争的成功经验。(2 分)
23.围绕长征主题,阅读史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4 分)
材料一:【看图说史】
(1)请根据图中的有关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 A、B 处写出相应的时间,在 C、D 处写出
对应的地点。(4 分)
材料二:1927 年,蒋介石导演了一场血流成河的清洗活动,杀害了几万名共产党
人。但在新一代领袖的领导下,他们在中国南部的农民中间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迅速
从打击中恢复。几年后,蒋介石把 70 万军队投入“围剿”共产党的战争中,迫使他们从
农村据点走上著名的长征之路。天天行军打仗,加上连续不断的政策失误,使得红军损
失惨重。……在危急关头,共产党召开会议牢固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正确领导,最终
取得了军事和政治两方面的巨大胜利…毛泽东用机智的具体方法去争取农民的支持,人
们开始加入其中。1949 年,蒋介石和他的几十万国民党人员逃到了中国的台湾岛。
——摘编自爱泼斯坦《从鸦片战争到解放》
(2) 阅读以上二则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 分)
1.C 5.D 9.C 13.D 17.A
2.A 6.D 10.A 14.A 18.C
3.D 7.B 11.B 15.C 19.C
4.A 8.B 12.D 16.C 20.C
21.(1)①1924 年(1 分);②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2 分)
(2)黄埔军校、北伐战争。(4 分)
(3)1927 年。(1 分)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2 分)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
统一大业。(2 分)
22.(1)选址特点:在租界新辟区域或租界交界处;(2 分)
空间分布特点:分布在南方两省或三省的交界处。(2 分)
(2)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
地带进行革命斗争)。(2 分)
(3)条件: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2 分)意义:保存并发展了革命力量;开
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 分)
(4)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调整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2 分)
23.(1)A:1935 年 1 月;B:1936 年 10 月;C:瑞金;D:吴起镇。(4 分)
(2)观点①:坚定信念、不畏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观点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观点③:领导人的决策对历史发展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观点④:坚定信念、不
畏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观点正确 2 分)
论述:从 1921 到 1949 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大的挫折:①第一次是 1927 年大革
命失败后,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屠刀吓倒,而是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②第二次是
1931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1935 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
领导,红军再次变被动为主动,最后取得长征胜利。(8 分)
结论:由此可见,坚定信念、不畏挫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关键。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