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陈涉世家(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陈涉世家(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06:42:43

文档简介

第 22 课 陈涉世家(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中华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并有自己
的看法。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完整复述故事,把握起义发生、发展的过程。
化的文化自信;培养积
通过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增强对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必
累、梳理、整合文言语
然性的认识。
汇和具有良好语感的
2.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理解陈胜、吴广在反对
能力;培养求知欲、创 秦王朝暴政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造性,养成积极思考的 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
象,感受其洞察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理解他们在抗秦起义中所发挥
习惯;感受、理解、欣
的重要作用,体会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
赏、评价古代语言文
3.分析文章在材料组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
字,涵养高雅情趣,具
这篇课文在材料组织、人物塑造、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要结合具体
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 语段进行分析,看看作者如何处理史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又是如何塑造
观念。 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
活动一:正音正字
阳夏(jiǎ) 鸿鹄(hú) 闾(lǘ)左 適(zhé)戍 当行(háng) 度(duó)已失期
以数(shuò)谏故 上使外将(jiàng)兵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间(jiàn)令
篝(gōu)火 多为(wéi)用者 忿恚(huì) 笞(chī) 藉(jiè)第令 宁(nìng)有种乎
为(wéi)坛而盟 蕲(qí) 徇(xùn) 铚(zhì) 酂(cuó) 苦(hù) 柘(zhè) 谯
(qiáo) 被(pī)坚执锐 社稷(jì)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尝与人佣耕 佣:受雇佣。
2.辍耕之垄上 之:去、往。
3.怅恨久之 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4.苟富贵 苟:如果。
5.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6.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居民聚居处。闾左,指代贫苦人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7.屯大泽乡 屯:停驻。
8.皆次当行 次:编次。当行,在征发之列。
9.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10.度已失期 度:推测,估计。 失期:误期。
1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亡:逃跑。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等:同样。死
国:为国事而死。
12.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3.以数谏故: 数:屡次。
14.今或闻无罪 或:有人。
15.楚人怜之 怜:哀怜,怜悯。
16.诚以吾众 诚:如果。
17.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意图。指,同“旨”。
18.足下: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19.念鬼 念:考虑、思索。
2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这里作动词,用网捕。
22.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23.间令 间:私下。
24.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军队驻扎。
25.篝火狐鸣 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26.往往语:到处谈论。
27.指目: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对陈胜有所注意。
28.忿恚尉 忿恚:使……恼怒。
29.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30.并杀两尉 并:一起。
31.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32.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3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难道。
34.为坛而盟 为:筑,建造。 盟:发誓、起誓。
35.皆下之 下:攻下,攻克。
36.徇蕲以东 徇:招抚。
37.比至陈 比:等到。
38.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势力有地位的人。
39.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集会商议。
40.被坚执锐 被:同“披”,穿。坚:指铁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
41.社稷:国家。 社:土地神。 稷:谷神。
42.号为张楚 号:宣称。
43.刑其长吏 刑:惩处。
(二)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
2.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三)词类活用
1.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3.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4.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5.夜篝火 (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6.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铠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武器)
9.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处)
10.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11.死国可乎 (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12.法皆斩 (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依照法律。)
13.皆指目陈胜(指: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指指着。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14.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15.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论功劳)
(四)一词多义
1.会 
会天大雨 (会:副词,适逢,恰巧遇到)
皆来会计事(会:动词,集会)
2.道 
道不通(道:名词,道路,路)
伐无道(道:名词,道义)
3.以 
扶苏以数谏故(以:介词,因为)
或以为死(以: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介词,可译为“用”“拿”“把”)
以激怒其众(以:连词,可译为“来”“以便”)
4.而: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但)
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5.其
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他,指扶苏)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他,指吴广)
以激怒其众(代词;他们,指起义的人们)
皆刑其长史(代词;他们,指郡县里被秦压迫的人)
6.之:
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
怅恨久之(助词,无实意,起辅助音节的作用)
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
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
令辱之(代词;他,指吴广)
陈胜佐之(代词;他,指吴广)
杀之以应陈涉(代词;他们,指各县长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它,指起义的事)
7.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
(五)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2.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见面等)
3.比至陈。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4.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 (古义:动词,集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物的人员)
5.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6.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今义:借给。)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间隙。)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
(六)特殊句式
A.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
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
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
B.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标准的判断句式标志 ,后演化为 ……者 或 ……也 这都
是判断句)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为……)
3.未知其死也
C.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状语后置句,以尉首为状语)
2.诸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 145—?),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
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 10岁通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上
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 91年前后完
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班固语)的态度记载历史,能实事求是地对待
历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
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辅
汉功臣的事迹),七十“列传”(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
“表”(大事年表)。鲁迅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之时叮嘱司马迁要继承遗志,尽到太史官记录史实的职责,因此,司马迁遍
访名人古迹,收集材料。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横祸却降临到他的头上。司马迁
因为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并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
想到《史记》没有完成,就忍辱负重,选择了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自
己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十几年时间,终于著成了我国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文题解读
选自《史记》(中华书局 2014年版)。有删节。“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立的一种体例(传
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所以列入“世家”。题目点明了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
课文节选的是由策划起义到陈涉称王一段史实。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世家为诸侯立传,《陈涉世家》就属此类。
活动四:文章朗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ǚ)左\谪(zh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háng),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
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
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
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
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
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jiàn)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
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
怒其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
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
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
徇蕲(qí)以东。攻铚(zhì)、酂(cuó)、苦、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
百乘(shèng),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huì)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pī)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一次停止耕
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失意地抱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
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
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
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应当斩首。陈
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
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
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
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
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
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
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
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
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
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
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
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
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
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
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
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
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
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
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
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
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
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
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
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
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
来响应陈胜。
(二)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发展的形势,生动地塑造出陈胜这一农民
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表现了陈胜在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显示出他洞察时局的
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三)内容概括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经过,昭示了农民起
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共谋大计→行卜威众→置书鱼
腹→篝火狐鸣→并杀两尉→召令徒属→起义收兵→自号张楚的结构,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文章详写了起义的原因和发动经过,略写了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揭示起义的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通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进行
舆论造势;精心策划起义,找准时机(“尉果笞广”)(“并杀两尉”);提出策略口号,“为坛而盟”,创立
农民起义军。
文章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
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
功绩。
(四)写作特色
1.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
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部分里,重点
是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
写来,突出地表现了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
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二段陈胜同
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的智慧、才能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秦
王朝压迫的英雄气概及其领袖才能。
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
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
些,表现了“佣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这些语言
描写符合人物身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情节完整,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文章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头写陈胜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
引出下文,为“举大计”埋下伏笔;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起义
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呼喊,都可以看出他的胸有大志;结尾写起义军入陈,
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极其严谨。
4.个性化塑造人物,语言简练生动。
例如,第一段,作者只用“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等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
就表现了陈胜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渴望,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地表现了陈胜的雄心壮志。第三段,陈胜、吴广并杀将尉的一段描写,非
常精练,作者运用一连串语气急促的短句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激烈的格斗场面,显示出陈
胜、吴广的机敏勇敢。后面的“攻”“收”“下”“徇”“皆下之”等叙述,语言简练、生动,显示了农
民起义的浩大声势和强大威力。
(五)人物形象
陈胜:
少有大志、有洞察力、足智多谋、有胆识、敢于反抗,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
吴广:
有胆识、勇敢、仁爱、敢于反抗。
(六)名句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藏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
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
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主要用了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等方法。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 ②同情同命运的人 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   
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 ③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扶苏和项燕都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起义策略: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
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舆论准备: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 效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
(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 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 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   
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   
15、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
矣。”
16、学习了本文,谈谈你对陈胜起义前“卜鬼”的理解。
A、陈胜、吴广并不信天命,起义前“卜鬼”是为了“威众”。
B、这是为推翻一个政权而制造的舆论骗术,把自己打扮成受命于天的人,以求得支持与帮助。
C、起义前“卜鬼”是为得到鬼神的支持,以取得起义的成功。
17、联系课文,说说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陈胜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如“与人俑耕”“怅恨久之”,足见其不满于现状的心理,作俑耕
时总在思考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受压迫的地位。
B、陈胜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自比为“鸿鹄”,显示了他的想法、抱负与众
不同,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C、陈胜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他“与人俑耕”不满足于现状,后大泽乡遇雨失期,“失期,法皆
斩”,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谋划起义。他这种反抗精神是被“苦秦久矣”逼出来的。
D、陈胜是一个比较有心计的人。他意识到这次起义事关重大,先作舆论准备,树立自己的形象;杀两
尉,得到士兵的支持;揭露秦的苛政,得到士兵的响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具有极大的鼓动性。
纪传体,是以人物活动为考察历史的主要视角,如《史记》。
编年体通史,按时间先后记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记述历史人物,记述典章制
度,记述各种议论,如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体史事按事立篇。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清初谷应泰主持修撰《明
史纪事本末》。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好像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体间有一条截然的鸿沟。实际并非如此,不同体裁之间是互相
补充、互相交叉的。纪传体以记人物为主,但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裁,而是一种综合的体裁。纪传体史书里
的本纪,基本上就是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年月记事的,但里边也有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史事按
事立篇。但它每一篇中也必须按年月来排比历史事实,而且里边也不能不有传记性质的记述。这三种体裁
的区别,只是就其主要的形式来说的,并不是互不相干的。
《史记》体例:
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表,10书,130篇 52万字。
本纪:叙述帝王之事;
世家:是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
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夏(jiǎ) 辍耕(zhui) 忿恚尉(huì)
適戍渔阳(zhé)
B.嗟乎(jiē) 间令(jiàn) 皆次当行(xíng)
度已失期(duó)
C.篝火(gōu) 数谏(shù) 陈胜王(wàng)
尉果笞广(chī)
D.社稷(jì) 所罾(zēng) 被坚执锐(pī)
鸿鹄之志(h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辍耕(zhui)——chuò;
B. 皆次当行(xíng) ——háng;
C. 数谏(shù)——shuò;
故选 D。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言(shuò) 惩办(chéng) 将相(jiāng)
B.丛祠(cí) 占卜(bǔ) 篝火(gōu)
C.阳夏(jiǎ) 烹食(zhēng) 当行(háng)
D.辍耕(chòu) 嗟乎(jiē) 怅恨(chàng)
【答案】B
【详解】A.将 jiàng;
C.烹 pēng;
D.辍 chuò;
故选 B。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白/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答案】D
【详解】A.“次”依次为“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B.“书”依次为“写”“字条(绸条)”;
C.“将”依次为“带领”“将领”;
D.“宜”都是“应当”的意思;
故选 D。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此教/我先威众/耳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
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
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
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A.“发闾左適戍渔阳”是一个复句“发闾左”和“適戍渔阳”构成承接关系。故停顿为:发闾左\適戍渔阳;
B.“此教我先威众耳”中,“此”是主语,“教我”可看作一个动词短语,作谓语,“先威众耳”是宾语,
可按主谓宾停顿的原则划分为:此/教我/先威众耳;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由“又间令(谓语)吴广(宾语)”和“(吴广)之(谓语)次所旁丛祠
中(宾语)”两个表示承接关系的句子组成,根据句与句间的停顿,可停顿为: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中;
故选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B.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陈涉乃立为王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
A.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B.副词,表示“于是,就”;
C.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D.副词,表示“于是,就”;
故选 C。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等死,死国可乎 B.夜篝火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卒
中往往语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古义:同样。今义:多指等候,等到。
B.古义:用竹笼罩着火,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今义: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
的火堆。
C.古义和今义都是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D.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故选 C。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扶苏以数谏故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为坛而盟 士卒多为用者
D.辍耕之垄上 二世杀之
【答案】A
【详解】A.都是“屡次”;
B.正确,对/然而;
C.筑造/被;
D.到,往/代指扶苏;
故选 A。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B.大楚兴,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天下苦秦久矣
【答案】A
【详解】A.句意:筑台并(在台上)起誓,用将尉的头来祭祀。坛:台。不属于词类活用;
B.句意:大楚将兴,陈胜称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C.句意: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渔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D.句意:天下百姓苦于秦(的统治)。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苦于,认为……痛苦;
故选 A。
9.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答案】C
【详解】“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是起义的导火线。故选 C
项。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去,往) B.或以为死(或者)
C.广故数言欲亡(缘故) D.以激怒其众(把)
【答案】A
【详解】B.“或”的意思是“有的人”;
C.“故”的意思是“故意”;
D.“以”的意思是“用来”;
故选 A。
1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帝时的史事。
B.闾,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
人民。
C.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D.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题干中“编年体通史”说法错误;
故选 A。
二、填空题
12.解释下列加点词。
(1)辍耕之垄上 之:
(2)会天大雨 会:
(3)楚人怜之 怜:
(4)或以为死 或:
(5)固以怪之矣 固:
(6)吴广素爱人 素:
(7)尉果笞广 笞:
(8)藉第令毋斩 藉:
(9)为坛而盟 盟:
(10)蕲下 下:
(11)比至陈 比:
(12)皆刑其长吏 刑:
【答案】 去、往 适逢,恰巧遇到 哀怜,怜悯 有人 本来 素来;向来 用
鞭、杖或竹板打 即使、假若 发誓、起誓 攻下,攻克 等到 惩处
【详解】考查重点词语含义。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
(1)句意:(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之:去、往。
(2)句意:恰巧遇到天下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3)句意:楚国人都怜悯他。怜:哀怜,怜悯。
(4)句意:有人认为他死了。或:有人。
(5)句意: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固:本来。
(6)句意:吴广向来爱护士卒。素:素来;向来。
(7)句意: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8)句意:即使免于斩刑。藉:即使、假若。
(9)句意:在台上结盟宣誓。盟:发誓、起誓。
(10)句意:蕲县攻下。下:攻下,攻克。
(11)句意:等到达陈县。比:等到。
(12)句意: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刑:惩处。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等死,死国可乎( )
(2)苟富贵,无相忘( )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4)楚人怜之( )
(5)皆刑其长吏( )
(6)号为张楚( )
【答案】 为国事而死 如果 使……恼怒 哀怜,怜悯 惩处 宣称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死国:为国事而死;     
(2)句意: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一定不要互相忘记。苟:如果;  
(3)句意:吴广故意再三说要逃跑,来激怒军官,使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吴广的部下。忿恚:使……恼
怒;
(4)句意:楚国人爱怜他。怜:哀怜,怜悯;   
(5)句意: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刑:惩处;   
(6)句意:宣称张大楚国。号:宣称;    
三、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
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
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
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
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4.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 素:sǜ 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 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 笞:chī 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 被:biè 同“披”
15.翻译下面语句。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16.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7.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选文原句回答)
【答案】14.C 15.(1)即使仅能使大家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会死掉。
(2)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6.(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
激怒众人。 17.(诸郡县)苦秦吏
【分析】14.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义。
A.“素”是“向来”的意思;
B.“亡”是“逃跑”的意思;
D.“被”的读音有误,此处应读 pī;
故选 C。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
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
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中的重点词:
(1)“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而:表转折;固:本来;十六七:古今异义,十分
之六七。
(2)宁,难道。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吴广的智谋,结合“将尉醉”可知吴广善于抓住时机;结合“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可知,吴广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以此来激怒众人,这样给发动起义找到
了理由,还招揽了民心。
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
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
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
前所料。“天下苦秦久矣”是导致起义的根本原因。
【点睛】参考译文: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
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
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
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
塞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
贵种吗?”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
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
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
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
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
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
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
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
(二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
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
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
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
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
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将领,名词) B.王候将相(带领,动词)
C.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动词) D.夺而杀尉(连词,表递进关系)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体现陈胜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是吴广用计成功的基础。
C.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保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
D.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领徒属,为坛而盟。
21.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答案】18.C 19.D 20.C 21.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即使能免于斩刑,
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解析】1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A.“将”应是动词,带领;
B.“将”应是名词,将领;
D.“而”表示顺接;
故选 C。
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
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D.断句正确。句子的意思是: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
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根据意思可以判断 D句划分正确;
故选 D。
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
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C.陈胜、吴广他们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不是为了得到神灵保佑。故 C表述
错误;
故选 C。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
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
况。本题重点词语:
(1)等:同样;死国:为国事而死。
(2)“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而:表转折;固:本来;十六七:古今异义,十分
之六七。
【点睛】参考译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
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应当斩首。陈
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
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
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
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
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
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
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
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
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
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
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
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
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
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
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
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
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
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
(三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意志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圆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
属皆曰:“散堂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
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薪。薪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薪以东。攻锤、郁、苦、柘、
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教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泰吏者,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项羽本纪(节选)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
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渠乃出,诚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
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宇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坛而盟 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马生序》)
B.桓楚亡在泽中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入见(《曹刿论战》)
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军身被坚执锐
A.此皆良实(《出师表》) B.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C.臣妾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D.而不知太守乐其乐(《醉翁亭记》)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25.请分析【甲】文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26.【甲】【乙】两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案】22.C 23.A 24.(1)况且(再说)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成就大名啊。
(2)我听说先动手可以控制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控制,(或:我听说做事情抢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
落后一步就被人控制。) 25.使用反问,鲜明地表现了陈胜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有激励众人反抗决
心的作用,具有很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26.【甲】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
的迅猛发展形势。
【乙】文写顶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解析】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做、做成/动词,作为;
B.动词,逃亡/通“无”,没有;
C.都是助词,的;
D.表判断,是/连词,于是、就;
故选 C。
2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活用。“将军身被坚执锐”意为:将军身穿铠甲手执武器。锐:形容词用作名词,
意思是锐利的武器。
A.形容词做名词,善良忠实之人;
B.名词,本意指白色的生绢,此指丧服;
C.形容词做动词,偏爱;
D.意动用法,以……为乐;
故选 A。
2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且:况且;即已:罢了;举:发动;耳:罢了。
(2)吾:我;闻:听说;制人:控制对方;为:被。
25.本题考查句子表达作用。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为: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陈胜运用反问的句式发出呐喊,鲜明表现出
陈胜敢于反抗,不甘被奴役的精神。这句话更能激发广大劳役士卒的情感共鸣和反抗决心,为后文众将士
们揭竿而起这一内容做铺垫。
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甲】“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
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圆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坛而
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薪。薪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薪以
东”“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教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
皆来会计事”等内容可知,【甲】文交代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
结合【乙】“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
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等内容可知,【乙】文讲述顶梁夺取郡守之位
的兵变过程。
【点睛】参考译文:
【甲】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
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鞭打吴广。军官又拔出
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
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
防守边疆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况且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
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
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军官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
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
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
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陈县时,
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
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
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
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
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
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
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
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
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
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
占领下属各县。
(四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
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
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
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①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
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②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
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③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④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⑤慴伏,莫敢起。
(节选自《项羽本纪》)
【注】①泽:草泽②诫:告诫③眴:使眼色④印绶:郡守的官印⑤慴:害怕
2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激怒其众/以此不任用公 B.辍耕之陇上/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C.夺而杀尉/笑而止之曰 D.乃诈称公子扶苏/梁乃出
2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桓楚亡在泽中(逃亡) B.比至陈(等到) 遂举吴中兵(发动)
C.尉果笞广(鞭子) D.将兵徇蕲以东(率领;攻占,)
29.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叙述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过程;乙文段叙述了主人公项羽夺取郡守之位的过程。
B.乙文段中“有一人不得用”一事可以看出项梁任人唯贤,也正因此增加了自己威信。
C.甲文中点明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失期”,而乙文的杀郡守夺位是为了响应陈胜吴
广起义。
D.两文段都运用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同时又从侧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乙文中“籍遂拔剑斩守
头”“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侧面描写了项羽的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
30.把【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1.两文中吴广和项梁共同具备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答案】27.D 28.C 29.C 30.甲: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乙: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31.示例:①英勇果敢:甲文
智杀两尉,乙文项梁指使项羽杀郡守,可以看出两人的英勇果敢;②富有谋略:甲文陈胜吴广为起义作准
备,激怒众人,乙文项梁和项羽里应外合,看出他们富有谋略。
【解析】2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目的,可翻译为“用来”/连词,表原因,可翻译为“因为”;
B.动词,可翻译为“去,到”/结构助词,可翻译为“的”;
C.连词,表顺接/连词,表修饰;
D.两个“乃”都是连词,可翻译为“于是,就”;
故选 D。
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的意思。
C.“尉果笞广”的意思是“将尉果然用鞭子打吴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故选 C。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乙】文主要讲述了项梁和项羽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因此 A项“项羽夺取郡守之位”表述不正确;
B.乙文段中并没有提及“‘有一人不得用’一事,也未体现项梁任人唯贤;
D.“籍遂拔剑斩守头”“籍所击杀数十百人”是正面描写;“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是侧面描写,因此“从
侧面来刻画人物形象”“侧面描写了项羽的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表述不正确;
故选 C。
3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作答本题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宁:难道。种:在这里指天生的贵种。乎: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2)闻:听说。先:抢先,先做。即:就。制:制服,控制。后:落后,后做。为:被。
3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即可。
根据【甲】文吴广抓住“将尉醉”的时机,“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又故意使自
己受辱,使用激将法,体现了吴广富有谋略;根据【乙】文“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
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可知,项梁故意和
郡守说只有项羽知道桓楚的下落,为刺杀郡守创造机会,由此也体现了项梁富有谋略;
根据【甲】文“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
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
人”可知,吴广果断杀死两尉,发动起义,势如破竹,体现了他的英勇果敢;【乙】文“梁眴籍曰:‘可行
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
伏,莫敢起”可知,项梁指使项羽杀死郡守斩下郡守的头颅,拿走郡守的官印,控制郡守的部下,由此也
可看出项梁的英勇果敢。
【参考译文】【甲】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
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
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
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
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
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
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
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
【乙】秦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
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
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
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
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
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
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
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第 22 课 陈涉世家(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培养热爱中华文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并有自己
的看法。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完整复述故事,把握起义发生、发展的过程。
化的文化自信;培养积
通过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增强对这场农民起义爆发的必
累、梳理、整合文言语
然性的认识。
汇和具有良好语感的
2.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理解陈胜、吴广在反对
能力;培养求知欲、创 秦王朝暴政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造性,养成积极思考的 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
象,感受其洞察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理解他们在抗秦起义中所发挥
习惯;感受、理解、欣
的重要作用,体会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
赏、评价古代语言文
3.分析文章在材料组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
字,涵养高雅情趣,具
这篇课文在材料组织、人物塑造、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要结合具体
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 语段进行分析,看看作者如何处理史料,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又是如何塑造
观念。 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
活动一:正音正字
阳夏( ) 鸿鹄( ) 闾( )左 適( )戍 当行( ) 度( )已失期
以数( )谏故 上使外将( )兵 陈胜王( ) 罾( ) 间( )令
篝( )火 多为( )用者 忿恚( ) 笞( ) 藉( )第令 宁( )有种乎
为( )坛而盟 蕲( ) 徇( ) 铚( ) 酂( ) 苦( ) 柘( )
谯( ) 被( )坚执锐 社稷( )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尝与人佣耕 佣: 。
2.辍耕之垄上 之: 。
3.怅恨久之 怅恨: 。
4.苟富贵 苟: 。
5.燕雀: 。鸿鹄: 。
6.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 。闾左, 。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7.屯大泽乡 屯: 。
8.皆次当行 次: 。当行, 。
9.会天大雨 会: 。
10.度已失期 度: 。 失期: 。
1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亡: 。举大计: 。等:同
样。死国: 。
12.苦秦: 。
13.以数谏故: 数: 。
14.今或闻无罪 或: 。
15.楚人怜之 怜: 。
16.诚以吾众 诚: 。
17.卜者知其指意 指意: 。指, 。
18.足下: 。
19.念鬼 念: 。
2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 。书: 。王: 。
21.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
22.固以怪之矣 以: 。
23.间令 间: 。
24.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
25.篝火狐鸣 篝火: 。 狐鸣: 。
26.往往语: 。
27.指目: 。
28.忿恚尉 忿恚: 。
29.尉果笞广 笞: 。
30.并杀两尉 并: 。
31.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 。
32.十六七: 。
3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 。
34.为坛而盟 为: 。 盟: 。
35.皆下之 下: 。
36.徇蕲以东 徇: 。
37.比至陈 比: 。
38.三老: 。豪杰: 。
39.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 。
40.被坚执锐 被: 。坚: 。执: 。锐: 。
41.社稷:国家。 社: 。 稷: 。
42.号为张楚 号: 。
43.刑其长吏 刑: 。
(二)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 )
2.为天下唱 (唱, )
3.固以怪之矣 (以, )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
(三)词类活用
1.天下苦秦久矣 (苦, )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 )
3.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
4.固以怪之矣。 (怪, )
5.夜篝火 (篝, )
6.狐鸣呼曰 (狐, )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 )
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 ;锐, )
9.皆刑其长吏(刑, )
10.大楚兴,陈胜王(王: )
11.死国可乎 (死: )
12.法皆斩 (法: )
13.皆指目陈胜(指: 。目: 。)
14.尉果笞广 (笞: 。)
15.功宜为王 (功: )
(四)一词多义
1.会 
会天大雨 (会: )
皆来会计事(会: )
2.道 
道不通(道: )
伐无道(道: )
3.以 
扶苏以数谏故(以: )
或以为死(以: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 )
以激怒其众(以: )
4.而:
夺而杀尉(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佣者笑而应曰( )
5.其
百姓多闻其贤( )
卜者知其指意( )
以激怒其众( )
皆刑其长史( )
6.之:
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二世杀之(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楚人怜之( )
令辱之( )
陈胜佐之( )
杀之以应陈涉( )
然足下卜之鬼乎( )
7.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五)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 (古义: ;今义: )
2.会天大雨。 (古义: ;今义: )
3.比至陈。 (古义: ;今义: )
4.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 (古义: ;今义: )
5.卒中往往语(古义: 。今义: 。)
6.借第令毋斩(古义: 。今义: 。)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 。今义: 。)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 。今义: 。)
(六)特殊句式
A.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据陈。( )
3.上使外将兵。( )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5.令辱之。( )
6.辍耕之垄上。( )
B.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3.未知其死也
C.倒装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
2.诸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 145—?),字 ,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
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 10岁通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
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
时,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被捕入狱,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 91
年前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班固语)的态度记载历史,能实事求
是地对待历史。
《史记》原名《 》,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
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辅汉
功臣的事迹),七十“列传”(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大
事年表)。鲁迅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临终之时叮嘱司马迁要继承遗志,尽到太史官记录史实的职责,因此,司马迁遍
访名人古迹,收集材料。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横祸却降临到他的头上。司马迁
因为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并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
想到《史记》没有完成,就忍辱负重,选择了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自
己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十几年时间,终于著成了我国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文题解读
选自《史记》(中华书局 2014年版)。有删节。“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立的一种体例(传
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所以列入“世家”。题目点明了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
课文节选的是由策划起义到陈涉称王一段史实。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世家为诸侯立传,《陈涉世家》就属此类。
活动四:文章朗读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ǚ)左\谪(zh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háng),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
子扶苏。扶苏\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
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
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
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
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wàng)”。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
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众。尉果笞(chī)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
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
(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
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
蕲(qí)以东。攻铚(zhì)、酂(cuó)、苦、柘(zhè)、谯(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
乘(shèng),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huì)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pī)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一次停止耕
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失意地抱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
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
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
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应当斩首。陈
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
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
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
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
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
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
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
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
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
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
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
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
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
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
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
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
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
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
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
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
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
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
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
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
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
来响应陈胜。
(二)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发展的形势,生动地塑造出陈胜这一农民
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表现了陈胜在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显示出他洞察时局的
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三)内容概括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经过,昭示了农民起
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少有大志→谪戍渔阳→因雨失期→共谋大计→行卜威众→置书鱼
腹→篝火狐鸣→并杀两尉→召令徒属→起义收兵→自号张楚的结构,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文章详写了起义的原因和发动经过,略写了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揭示起义的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通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进行
舆论造势;精心策划起义,找准时机(“尉果笞广”)(“并杀两尉”);提出策略口号,“为坛而盟”,创立
农民起义军。
文章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
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
功绩。
(四)写作特色
1.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
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部分里,重点
是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
写来,突出地表现了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
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二段陈胜同
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的智慧、才能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秦
王朝压迫的英雄气概及其领袖才能。
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
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
些,表现了“佣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这些语言
描写符合人物身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情节完整,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文章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全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头写陈胜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
引出下文,为“举大计”埋下伏笔;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起义
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呼喊,都可以看出他的胸有大志;结尾写起义军入陈,
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极其严谨。
4.个性化塑造人物,语言简练生动。
例如,第一段,作者只用“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等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
就表现了陈胜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渴望,以及不甘于安贫认命的反抗精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鲜明地表现了陈胜的雄心壮志。第三段,陈胜、吴广并杀将尉的一段描写,非
常精练,作者运用一连串语气急促的短句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激烈的格斗场面,显示出陈
胜、吴广的机敏勇敢。后面的“攻”“收”“下”“徇”“皆下之”等叙述,语言简练、生动,显示了农
民起义的浩大声势和强大威力。
(五)人物形象
陈胜:
少有大志、有洞察力、足智多谋、有胆识、敢于反抗,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
吴广:
有胆识、勇敢、仁爱、敢于反抗。
(六)名句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 。
2.起义的根本原因: 。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
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 !
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   
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
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   
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   
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5、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6、学习了本文,谈谈你对陈胜起义前“卜鬼”的理解。
17、联系课文,说说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纪传体,是以 为考察历史的主要视角,如《史记》。
编年体通史,按 记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记述历史人物,记
述典章制度,记述各种议论,如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体史事按事立篇。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清初谷应泰主持修撰《明
史纪事本末》。
国别体,以 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好像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体间有一条截然的鸿沟。实际并非如此,不同体裁之间是互相
补充、互相交叉的。纪传体以记人物为主,但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裁,而是一种综合的体裁。纪传体史书里
的本纪,基本上就是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是按年月记事的,但里边也有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史事按
事立篇。但它每一篇中也必须按年月来排比历史事实,而且里边也不能不有传记性质的记述。这三种体裁
的区别,只是就其主要的形式来说的,并不是互不相干的。
《史记》体例:
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表,10书,130篇,共约 52万字。
本纪:叙述帝王之事;
世家:是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
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夏(jiǎ) 辍耕(zhui) 忿恚尉(huì)
適戍渔阳(zhé)
B.嗟乎(jiē) 间令(jiàn) 皆次当行(xíng)
度已失期(duó)
C.篝火(gōu) 数谏(shù) 陈胜王(wàng)
尉果笞广(chī)
D.社稷(jì) 所罾(zēng) 被坚执锐(pī)
鸿鹄之志(h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言(shuò) 惩办(chéng) 将相(jiāng)
B.丛祠(cí) 占卜(bǔ) 篝火(gōu)
C.阳夏(jiǎ) 烹食(zhēng) 当行(háng)
D.辍耕(chòu) 嗟乎(jiē) 怅恨(chàng)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白/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此教/我先威众/耳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B.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陈涉乃立为王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等死,死国可乎 B.夜篝火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卒
中往往语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扶苏以数谏故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B.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为坛而盟 士卒多为用者
D.辍耕之垄上 二世杀之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B.大楚兴,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天下苦秦久矣
9.对下列句子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富贵,无相忘。”反映了陈胜有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反映了陈胜与众不同,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了帝王将相世代相袭的谬论,反映了农民们要推翻封建统治的气概。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去,往) B.或以为死(或者)
C.广故数言欲亡(缘故) D.以激怒其众(把)
1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帝时的史事。
B.闾,居民聚居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
人民。
C.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D.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二、填空题
12.解释下列加点词。
(1)辍耕之垄上 之:
(2)会天大雨 会:
(3)楚人怜之 怜:
(4)或以为死 或:
(5)固以怪之矣 固:
(6)吴广素爱人 素:
(7)尉果笞广 笞:
(8)藉第令毋斩 藉:
(9)为坛而盟 盟:
(10)蕲下 下:
(11)比至陈 比:
(12)皆刑其长吏 刑: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等死,死国可乎( )
(2)苟富贵,无相忘( )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4)楚人怜之( )
(5)皆刑其长吏( )
(6)号为张楚( )
三、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
为都尉。攻大泽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
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
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
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4.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 素:sǜ 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 亡:wáng 死亡
C.尉果笞广 笞:chī 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 被:biè 同“披”
15.翻译下面语句。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16.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7.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选文原句回答)
(二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
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
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
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恙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如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8.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将领,名词) B.王候将相(带领,动词)
C.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动词) D.夺而杀尉(连词,表递进关系)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体现陈胜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是吴广用计成功的基础。
C.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保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
D.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领徒属,为坛而盟。
21.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三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意志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圆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
属皆曰:“散堂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
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薪。薪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薪以东。攻锤、郁、苦、柘、
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教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
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泰吏者,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
项羽本纪(节选)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
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渠乃出,诚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
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宇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坛而盟 撰长书以为贽(《送东阳马生序》)
B.桓楚亡在泽中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入见(《曹刿论战》)
2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将军身被坚执锐
A.此皆良实(《出师表》) B.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C.臣妾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D.而不知太守乐其乐(《醉翁亭记》)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25.请分析【甲】文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26.【甲】【乙】两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四 )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
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
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
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
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
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①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
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②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
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③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④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⑤慴伏,莫敢起。
(节选自《项羽本纪》)
【注】①泽:草泽②诫:告诫③眴:使眼色④印绶:郡守的官印⑤慴:害怕
2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激怒其众/以此不任用公 B.辍耕之陇上/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C.夺而杀尉/笑而止之曰 D.乃诈称公子扶苏/梁乃出
2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桓楚亡在泽中(逃亡) B.比至陈(等到) 遂举吴中兵(发动)
C.尉果笞广(鞭子) D.将兵徇蕲以东(率领;攻占,)
29.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叙述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过程;乙文段叙述了主人公项羽夺取郡守之位的过程。
B.乙文段中“有一人不得用”一事可以看出项梁任人唯贤,也正因此增加了自己威信。
C.甲文中点明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失期”,而乙文的杀郡守夺位是为了响应陈胜吴
广起义。
D.两文段都运用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同时又从侧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如乙文中“籍遂拔剑斩守
头”“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侧面描写了项羽的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
30.把【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1.两文中吴广和项梁共同具备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