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岑参与边塞诗的文学常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读关键诗句,感受诗人笔下边塞雪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 景的壮丽和奇寒,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3、体会作者的豪迈之情及与友人的惜别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之情。
4、积累名句、背诵诗歌。
活动一:正音正字
裘(qiú) 衾(qīn) 薄(bó) 都(dū)护
难着(zhuó) 瀚(hàn) 羌(qiāng) 掣(chè)
活动二 :字词释义
⑴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
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
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着:亦
写作“著”。
⑼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
“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
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
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
门。
⒁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
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岑参(约 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品善
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与高适并称“高岑”。著有《岑嘉州诗》等。
2.写作背景
唐朝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
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
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
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
活动四:诗歌朗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大雪纷纷撒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二)课文主题
唐代的岑参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
的真挚情谊。
(三)内容概括
按内容可分为“咏雪”(前十句)和“送别”(后八句)两部分。
1、咏雪:
①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②用反衬法写雪天的奇寒;
③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为下文送别作铺垫。
2、送别:
①军中设宴饯别;
②送至辕门;
③轮台东门送别。
(四)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
①“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大天寒,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远送、久望,表现了诗人与武判官的深厚友情,也委婉抒发了对武判官
前路的担忧与牵挂。
2、比喻、想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花比喻冬雪,新颖贴切,想象奇特,表达了对边塞奇丽风光的喜爱。
3、反衬:
①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描写了边疆的奇寒,表现边塞生活艰苦,衬托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远送、久望,
衬托了诗人与武判官的深厚友情。
4、夸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渲染伤感凄愁的气氛,为下文送别作铺垫;结构上承上
启下。
(五)名句默写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将军角弓不
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对风雪天气,军营将士的主观感受的描写,反映战地生活的
凄苦的句子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
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的诗句是:瀚海阑
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
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具有浓郁的军营特点和边塞特色的饯行场面的句子是:中军置
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8.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折”“即”有何表达效果?
“折”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
“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2. 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能流传千古?
比喻,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
人的惊喜之情。
“忽如”二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
惊喜好奇的神情。
3.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
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4. 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妙处。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
情。
5.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两句细节描写的作
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很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的奇寒,而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正是
守边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6. 诗的最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
怅之情。
7.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处境恶劣,人迹罕至。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8.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图景?
以“雪”为线索,描绘了八月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营饯别图、雪地惜别图这四幅图景。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
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清钱良择《唐音审体》:“歌行本出于乐府,然指事咏物,凡七言
及长短句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
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贞索隐。
一、名句名篇默写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理解型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2)散入珠帘湿罗幕, 。
(3) ,愁云惨淡万里凝。
(4)中军置酒饮归客, 。
(5)纷纷暮雪下辕门, 。
(6)轮台东门送君去, 。
(7) ,雪上空留马行处。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 。
(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1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
是: , 。
【答案】 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 瀚海阑干百丈冰 胡琴琵琶与羌笛 风掣
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裘、衾、瀚、阑、琵琶、羌、掣。
2.默写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诗句
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
无限惆怅之情写到了极致。
【答案】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
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瀚、阑、凝、暮、辕、掣、翻。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个场景前后有联
系吗?请你简要分析。
4.岑参借辕门雪地送别友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盛唐气象。你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时代精神?
【答案】3.示例:有联系。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描绘了热烈的雪景,属于环境描写;后两句写出军营里
载歌载舞,开怀畅饮的热闹景象,即使寒冷但士兵们的热情高涨。故前面是为这里蓄势,让情感到达高潮。
4.示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没有异常的悲伤、惆怅,取而代之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奇异边塞风光以及“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热闹非凡的军营生活,即使离别也多了一层
浪漫主义色彩。故可见当时慷慨豪迈、雄浑悲壮的时代精神。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了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挂在枝头的积
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忽如”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
看到雪景时的惊喜情形。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并
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
的意味。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
色来临。前面热烈的雪景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故前一个场景是为后一个场景蓄势,
渲染气氛,为这里的情感抒发做铺垫的。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结合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却没有一味的悲伤、惆怅。结合“北风卷地白
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充满奇思
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结合“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可知天气非常恶劣,异常寒冷,但“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军营里热闹非凡,诗中所表现出
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
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故可见盛唐时期的慷慨悲壮,浑然雄劲的时代精神。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卷”“折”二字,未睹雪势,先闻风声;忽惊草“白”,继见雪飞,写出了北风之猛。
B.第三、四句中“忽如”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及春风急骤之态,以冬景写春景,生动传达出诗人的惊喜好
奇。
C.第五、六句由帐外写到帐内,写“散入珠帘”带来的酷寒,巧妙引出人物,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D.第七、八句通过人物的触觉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表现了将士们不畏艰难、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
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奇丽,如“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诗人用生动而反常的细节表现天气的奇寒,以红衬白,以动衬
静。
B.借景抒情,结尾句诗人送客送到路口,远远凝望行人留下的雪中马蹄印,似心中仍怀有的悠悠不尽之
情。
C.描摹细腻,诗歌有大笔挥洒,有细节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生活风貌。
D.韵律平仄相间,利用换韵和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发挥了歌行体的特长。
【答案】5.B 6.A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春风急骤之态,以冬景写春景”,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是以春景写冬景;
故选 B。
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风掣红旗冻不翻”意思是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此处应是以静衬动,表现天气的奇寒。
故选 A。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送别前 置酒饯别时 临别时 送别后
诗句 胡天八月即飞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
图景 八月飞雪苦寒图 ① 东门惜别惆怅图 ②
8.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如此引用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案】7. 军营饯别奇寒图 别后雪地思念图 8.不恰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原意是形容塞北八月飞雪的壮美景象,并非真正描写春天的梨花盛开。虽然“梨花”一词在诗句中
出现,但整句诗的情感和意境与春天的花开景象并不相符。因此,这位同学在描述春天花开时引用此句诗,
与语境不符,显得不够恰当。
【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根据“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可知,此处写送别场面。“胡琴琵琶与羌笛”,西域特色的管弦
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隆重场面。“纷纷”两句运
用细节描写,从视觉角度写红旗与飞雪的色彩。“风掣红旗冻不翻”更是真实地表现出了红旗被冻住,风
吹不动的场景,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据此,参考“八月飞雪苦寒图”和“东门惜别惆怅图”的形式,我们
可以拟定为:军营饯别奇寒图或饯别宴会别愁图;
根据“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可知,此处写了轮胎东门送别的情景,前句表现诗人依依难舍
的感情,后句写出山高雪滑、路途艰险,表现诗人对归客的关怀。根据“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
处”可知,这里从壮丽的雪景写到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记,表
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怅惘的心情。据此,参考“八月飞雪苦寒图”和“东门惜别惆怅图”的形式,
我们可以拟定为:别后雪地思念图。
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新颖
别致,既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所以这句诗描写的是塞北八月飞雪的
景象,展现出的是冬天雪景的壮美和奇丽,并不是真正写春天梨花等花盛开的景象,与春天百花盛开的情
境不相符,所以这样引用不恰当。
(四)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此诗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诗的前八句写了边塞雪景和气候特征;中间四句写了边塞景象
的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其中“ ”一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自然引出送别;最后六句写傍晚送友
人踏上归途,抒发了诗人 之情。
10.请从划线句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评。
【答案】9. 愁 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对友人的不舍、担忧、惆怅) 10.“纷纷”从动态写雪
之大,“冻不翻”则从静态写军旗在寒风中冻住静止,动静结合凸显出天气奇寒。漫天白雪更反衬了军旗
鲜红,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
互相映衬,富有表现力。
【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情感主旨。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坚冰,阴云暗淡,万里云海都冻凝。
这两句从人物的视角表现雪中的酷寒,“愁”一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自然引出送别,写出诗人对友人长
途跋涉的担忧之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了饯别宴会的盛况,带有西域特色的乐器
给军中宴饮添加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隆重场面;
故第一空填写:愁。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句意是:轮台东门送武判官返回京城,离开时大雪遮住了天山的路。
前一句表现诗人在轮台东门送别时的依依难舍之情。后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归客的关怀。“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句意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道马蹄痕迹。“空”字写出
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环境的艰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故第二空填写: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对友人的不舍、担忧、惆怅)。
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句意是:暮雪纷纷在领兵将帅的营门外落下,红旗被冻得僵硬,风
扯着也无法飘动。“纷纷”从动态写雪之大,“掣”字真实地表现了红旗被冻住,北风扯着也不飘动的情
状。“冻不翻”则从静态写军旗在寒风中冻住静止,动静结合凸显出天气奇寒。漫天白雪更反衬了军旗鲜
红,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句子运用象征手法,写边塞的
奇寒和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象征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这两句一动
一静、一白一红,互相映衬,富有表现力。第 24 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岑参与边塞诗的文学常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读关键诗句,感受诗人笔下边塞雪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 景的壮丽和奇寒,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3、体会作者的豪迈之情及与友人的惜别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之情。
4、积累名句、背诵诗歌。
活动一:正音正字
裘( ) 衾( ) 薄( ) 都( )护
难着( ) 瀚( ) 羌( ) 掣( )
活动二 :字词释义
⑴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
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 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
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 。
⑻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难着:一作“犹着”。着:亦
写作“著”。
⑼瀚海: 。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
一作“千尺”。
⑽惨淡: 。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
武判官。饮, 。
⑿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
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
门。
⒁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 。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
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⒃满: 。
⒄山回路转: 。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岑参(约 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作品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与高适并称“高岑”。著有《岑嘉州诗》等。
2.写作背景
唐朝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
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
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
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
活动四:诗歌朗读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大雪纷纷撒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二)课文主题
唐代的岑参写的一首 诗,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
送人的真挚情谊。
(三)内容概括
按内容可分为“咏雪”(前十句)和“送别”(后八句)两部分。
1、咏雪:
①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②用反衬法写雪天的奇寒;
③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为下文送别作铺垫。
2、送别:
①军中设宴饯别;
②送至辕门;
③轮台东门送别。
(四)写作特色
1、寓情于景
①“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大天寒,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远送、久望,表现了诗人与武判官的深厚友情,也委婉抒发了对武判官
前路的担忧与牵挂。
2、比喻、想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花比喻冬雪,新颖贴切,想象奇特,表达了对边塞奇丽风光的喜爱。
3、反衬:
①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描写了边疆的奇寒,表现边塞生活艰苦,衬托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在这种天气条件下远送、久望,
衬托了诗人与武判官的深厚友情。
4、夸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渲染伤感凄愁的气氛,为下文送别作铺垫;结构上承上
启下。
(五)名句默写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
是: ,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通过对风雪天气,军营将士的主观感受的描写,反映战地生活的
凄苦的句子是: ,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
是: , 。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 ,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的诗句是:
, 。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具有浓郁的军营特点和边塞特色的饯行场面的句子是:
, 。
18.岑参的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
。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折”“即”有何表达效果?
2. 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能流传千古?
3.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4. 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妙处。
5.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两句细节描写的作
用。
6. 诗的最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雪上空留马行处”。
8.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图景?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 ”和“ ”的颇多,二者虽名称
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清钱良择《唐音审体》:“歌行本出于乐府,然指事咏
物,凡七言及长短句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
文辞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
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一、名句名篇默写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理解型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2)散入珠帘湿罗幕, 。
(3) ,愁云惨淡万里凝。
(4)中军置酒饮归客, 。
(5)纷纷暮雪下辕门, 。
(6)轮台东门送君去, 。
(7) ,雪上空留马行处。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 。
(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1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
是: , 。
2.默写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诗句
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
无限惆怅之情写到了极致。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两个场景前后有联
系吗?请你简要分析。
4.岑参借辕门雪地送别友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盛唐气象。你能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时代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卷”“折”二字,未睹雪势,先闻风声;忽惊草“白”,继见雪飞,写出了北风之猛。
B.第三、四句中“忽如”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及春风急骤之态,以冬景写春景,生动传达出诗人的惊喜好
奇。
C.第五、六句由帐外写到帐内,写“散入珠帘”带来的酷寒,巧妙引出人物,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
D.第七、八句通过人物的触觉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表现了将士们不畏艰难、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
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奇丽,如“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诗人用生动而反常的细节表现天气的奇寒,以红衬白,以动衬
静。
B.借景抒情,结尾句诗人送客送到路口,远远凝望行人留下的雪中马蹄印,似心中仍怀有的悠悠不尽之
情。
C.描摹细腻,诗歌有大笔挥洒,有细节勾勒,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生活风貌。
D.韵律平仄相间,利用换韵和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发挥了歌行体的特长。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送别前 置酒饯别时 临别时 送别后
诗句 胡天八月即飞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
图景 八月飞雪苦寒图 ① 东门惜别惆怅图 ②
8.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如此引用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四)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此诗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诗的前八句写了边塞雪景和气候特征;中间四句写了边塞景象
的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其中“ ”一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自然引出送别;最后六句写傍晚送友
人踏上归途,抒发了诗人 之情。
10.请从划线句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