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孔乙己(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孔乙己(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07:00:56

内容文字预览

第 5 课 孔乙己 (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读小说,首先要知道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所以梳
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
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研读课文的第一步。有的故事比较集
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
中,有比较明显的事件发展过程,这类小说就可以抓住线索
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进行梳理。而《孔乙己》这类小说,并不是集中在某个事件
2. 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 上,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咸亨酒店为背景,围绕孔乙
读作品的基本脉络。 己这一中心人物,描写发生在其中的几个场景,从而揭示人
物的性格和命运。在教学时,可以划分小说的层次,看看文
3.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
中讲述了哪些事件,孔乙己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他命定的结
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
局的。
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
2.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
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杰作,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
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既可怜又可气,既可叹又可悲
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
的读书人形象。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小说的细节描写,引导学
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
生细读文本,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语句,通过这位“站
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
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动作和语言,分析孔乙己其
语言实践。 人的典型性和独特性,深入挖掘这种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4.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 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
小说多处写到众人的哄笑,每当孔乙己出现,店内外就
法;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些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戏
5.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
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 子让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
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 见一斑,这也是作者一向把批判国民性作为己任的重要原
因。教学时要充分关注这一特点,进而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活动一:正音正字
荤菜( ) 侍候( ) 羼水( ) 绰号 ( ) 伤疤( )
笔砚( ) 惋惜( ) 夹袄( ) 乱蓬蓬( )
唠唠叨叨( ) 不屑置辩( ) 间或( ) 蘸( ) 门槛( )
颓唐( ) 附和( )
活动二 :字词释义
(1)格局:布置的格式。
(2)阔绰:阔气。
(3)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4)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5)服辩:即认罪书文中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
(6)间或:偶然,有时候。
(7)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人)。
(8)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9)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10)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11)缠夹不清: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
(12)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13)君子固穷: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 。
字豫亭,后改为 ,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
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 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
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
年 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化
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
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的发扬人。鲁迅是 20
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
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 1000万字,其中杂
文集共 16本:《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
集》(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2.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
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
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
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上的或一种
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 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
己》。
《孔乙己》写于 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
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
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
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
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
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第一层(4~8):交代孔乙己的身份经历等。
第二部分第二层(9~11):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第二部分第三层(12~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课文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
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
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三)内容概括
序幕(第 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
第一层(第 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四段首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承接上文,开始具体描写主人公孔乙己。这
句描写出孔乙己的奇特身份,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意义含蓄而深长。“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经
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与小说开头所说的喝酒主顾中的“短衣帮”差不多。但孔乙己又是“穿长衫”的,这
又含蓄说明了他是“读书人”,虽穷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文化教育之毒很
深,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因而,成为“唯一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这“唯一”就标示了他
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性格与身份,他欲“上”不能,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顾中的上层人和下
层人都不一样。
文章接着细致描写孔乙己的肖像。逐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
条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
辱;接着,写孔乙己到店后,酒客们揭他的短取笑他。他先是不答,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揭他的“伤疤”、
取笑他时,要面子的孔乙己不得不起来分辨说:“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他争辩的结果是“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在这里,作者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的可笑、可悲,他是众人取
笑的对象,他的到来使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上述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
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五段,描叙人们背地里对孔乙己的议论,交代孔乙己的身世和经历。这是前面情节的补充。孔乙己
连秀才也没有考中,又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愈来愈穷,弄到将要讨饭,因而“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
事”。但不拖欠酒店的钱。这说明他的诚实。
第六段,紧接第四段短衣帮酒客嘲笑孔乙己的话题,层层推进,波澜起伏。人们先问他“你当真认识
字么?”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人们接着又说“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时,孔乙
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些灰色”。这几句生动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活
动:先是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傲,后来却是反映他难以掩饰的、不可名状的苦痛。
第七段,用对比方法进一步描写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孔乙己知道不能和那些酒客谈天,“便只好向
孩子说话”。有一次,孔乙己问十二岁的酒店小伙计“我”:“你读过书么?”“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
的?”孔乙己越说越高兴,还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后见“我”“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时,孔乙己“便
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段一老一少、一冷一热的精彩的对比描写中,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
心目中的地位之低,更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也说明了孔乙己的寂寞与善良。
第八段,写有好几回,孔乙己给来酒店赶热闹围住了他的邻舍孩子分茴香豆吃,和上文教小伙计“我”
写茴字,都说明孔乙己喜爱孩子的善良性格和难找“知音”的孤苦、寂寞心情。
第九段,用一句话来小结上文引起下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作为供人取笑的对象,别人的生活也是无
聊的,靠从取笑孔乙己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是,没有孔乙己,“别人也便这么过”。
第二层(第 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第十段,由掌柜结帐引出还欠十九个钱的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又从掌柜和酒客的对话中侧面交
代孔乙己因偷窃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这是孔乙己不幸遭遇的发展。一连串的问答中,既反映了人们对这一
不幸事件的无比冷漠,也凸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丁举人的凶狠残暴。科举时代爬了上去的丁举人把
连秀才也未考中的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打断了腿,欲置他于死地。这事实本身也是对科举制度罪恶的深刻揭
露。
第十一段,先写环境气候,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接着引出长久没有来的孔乙己。这一段写孔乙己出
场,是通过“我”忽然听见“温一碗酒”这虽然很低,却很耳熟的声音开始的,未见其人,先见其声。此
时的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
上挂住”;“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从这
些外貌、动作描写中看出孔乙己的惨状,与前面对孔乙己的描写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孔乙
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连肉体也遭到摧残。即便如此,掌柜和酒客们仍不忘对他进行取笑。
面对这种取笑,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去争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之后又低声说“跌断,跌,
跌……”,脸上现出很像恳求不要再提的眼色。最后,孔乙己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在“旁人的笑声中”可见世态炎凉。
第三层(第 12—13段),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作者在刻画孔乙己性格中可悲的东西、批判他的封建落后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善良心地和对他
的一定的同情心,如写他教“我”识字、给小孩子分茴香豆,他在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
欠”,他还“写得一笔好字”。
这些描写,更激起读者对毒害、摧残他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愤恨。这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
源。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要超过肉体上
的痛苦。
(四)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外貌描写(“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等)揭示孔乙己
的不幸遭遇。
(3)通过衣服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衣服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这一件长衫,
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等)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的性
格特点。
2.以乐写哀,愈见其哀。
小说多次写到“笑声”,孔乙己在众人的哄笑中登场,又在众人的说笑声中消失。这哄笑主要来自“短
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之人,而哄笑的对象也是受苦之人,这就使孔乙己的悲剧更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小说以乐写哀情,愈见其哀。这样写,更重要的是使小说超越了个人悲剧的范畴,揭示出更广泛的社会悲
剧意义,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
3.语言准确、深刻。小说语言准确,如“排”字和“摸”字的运用,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
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病态的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
限感喟。
一、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意。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3)孔乙己的结局:“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二、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三、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 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 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自己清白但 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 的人。
孔乙己是个屡被讥笑但 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 的人。
归纳总结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
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他也有善良、质
朴的一面。
四、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2)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
品,成了任人取笑践踏的对象。
(3)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不仅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怜虫。
(4)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
奴隶地位,反而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
五、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
(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a孔乙己第一次出场;b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c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
他的遭遇之悲惨。
(3)语言描写:
如: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4)神态描写:
“睁大眼睛”( )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
(4)动作描写:
如:“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表现出孔乙己 ,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
是 ,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 。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他的境地 。从“排”到“摸”
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 。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的“走”,“走”字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
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突出了丁举人
的 ,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 。
(5) 就文中的“手”的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不断挣扎的生存状态。
①作为一个好逸恶劳的懒散的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
“长指甲”可以让人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状态 。留着长长的指甲的都是些生活安逸或者养尊
处优或者好逸恶劳的人。这样的一双手写得一手好字,曾替人家抄过书,但这样的人却生活得并不安逸,
相反很是困苦。这样的长指甲只能是好逸恶劳、懒散过日的“标记”了。
②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知识分子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
子。”
“用指甲蘸酒写字”是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想尽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在证明自己的价值。
虽然没有进学,但还是极力要证明自己的学识。问小伙计识不识字,教小伙计“回”的四种写法,没有笔,
用长长的指甲代替;没有墨,蘸酒代替。无奈,换来的是别人的冷漠。孔乙己的迂腐成为了别人的笑料。
更可悲的却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见得他就算能够充当笑
料,能“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能使“店内外都充满快活的空气”,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取笑对象。多了
他人们多了一个人取笑,少了他人们还是一样过。
③作为一个穷酸的善良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孔乙己唯一的下酒菜是一文钱的茴香豆,但是他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吃,他是 。但他毕竟
生活窘困,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吃了还要吃,他也不得不用手罩住他那仅存的下酒菜,这时读书人在维护他
的体面。一句“多乎哉?不多也。”更足以展现穷酸之下不忘显示读书人的身份的迂腐。鲁迅写“孔乙己”
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苦人”,是个“弱者”。因为多余,他连自己正式的名字都被一个半懂不
懂的绰号代替,店里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没有人尊重他,也没有一个与他有共同语言的人。在孔乙己病
态人生中,这一内容可以说是他的性格亮点。在人情世故涂抹了他心灵的单纯,世态的凉薄冷却了他心灵
的热情,人性的凶恶和残酷磨钝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后,生存的状态便不可避免的是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④作为受尽凉薄的可怜人而存在
例句:“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
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一双曾经留着长指甲的手,一双曾经用来写字的手,一双带着善意的手,此刻满是泥,成了代步工具。
再也不可能保留知识分子的体面,再也不能让自己的闪光之处得以施展。文不能,武不得,活干不了,孔
乙己与短衣帮相比更为悲惨。
(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孔乙己的描写既有 描写,比如对他的外貌和绰号来历的描写,对他面对众人的嘲弄时语
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都属于正面描写。又有 描写,如第 5段和第 10段从侧面交代了孔乙己的
经历,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穷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又无能,
可怜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作者的态度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小结:孔乙己一个 、 、 的苦人儿形象。他是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
穷困潦倒但好吃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的苦人儿。
一、叙述角度
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 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
轻松,实则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我”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
体验和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景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
迁,当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并远离了鲁镇和咸亨酒店,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
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
法,只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古代科举
(一) 三大官员选拔制度
1.察举制:汉初到汉末,更看重人的德行。汉代,官吏察访推举贤良方正,孝悌廉政之人。被荐举的吏民
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等第高下授官。
2.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魏晋南北朝,各州郡都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的高低,分为上上、上
中直到下下九品。后期,九品实际上成了门第高低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更看重人的家世,门第。
3.科举制:兴起于 制止 ,考试选举。
(二)隋唐-进士、明经取士
隋,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需要独立思考
明经科重经术,以帖经为主,类似而今的背诵填空题,死记硬背即可
中明经易,中进士难,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
☆(三)明清-科举考试
主要考 和诗帖诗。八股文题目出自 ,要求结构有一定的程式,有限的字数,排偶的
句法。比较空洞无内涵,清代侧重个人书法水平。
1.参加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xiáng)生,俗
称 。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lǐn)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有一定名额;新“入
学”的称为附生。
2.秀才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选送参加 。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 、会试 、殿试
3.乡试,通常每三年在 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取中后
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 。
4.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 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春闱。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
名称为 。
5.殿试,是 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取中后统称为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 ,第二名俗称 ,第三名俗
称 ,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四)官职的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 ;左迁则为 。
2、谪: 。
3、拜: 。
4、授: 。
5、擢:选拔,提拔。
6、除: 。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一、选择题
1.选择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
A.阔绰(chuò) 羼(càn)水 活泼(pō)
B.荤(yūn)素 暂(zàn)时 蒲(pú)包
C.荐(jiàn)头 舀(yǎo)水 间(jiàn)或
D.步骤(zòu) 绽(zhàn)开 门槛(kǎn)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蘸酒(zhàn) 咸享(hēng) 颓唐(tú)
B.舀出(yǎo) 笔砚(yàn) 羼水(chàn)
C.哄笑(hǒng) 蒲包(pú) 拭擦(shì)
D.门槛(kǎi) 木屑(xiè) 阔绰(chuò)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涨红(zhǎng) 羼水(chàn)
B.荤素(yūn) 暂时(zàn) 颓唐(tuí)
C.蘸酒(zhàn) 舀水(yǎo) 间或(jiàn)
D.附和(hé) 绽开(zhàn) 门槛(kǎn)
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绰(chuò)号 羼(càn)水 颤(chàn)抖
B.踱(duó)进 砚(yàn)台 夹(jiá)袄
C.颓(tuí)唐 不屑(xuè) 折(shé)本
D.绽(ding)出 哄(hōng)笑 涨(zhàng)红
5.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荤菜 颓唐 涨红 聚集
B.荐头 伤痕 格局 惋惜
C.伤疤 阔绰 附和 破绽
D.棉袄 矜持 失踪 书藉
6.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又好笑,又不奈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B.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
算偷么?”
C.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D.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篷篷的花白的胡子。
7.下列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8.找出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B.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脱欠。
C.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D.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9.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B.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C.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D.众人也都讪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二、填空题
11.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
(4)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
三、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
你的推荐语:
活动二:关注人物
在鲁迅的笔下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适当分
析其性格特点。
答: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句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
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
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14.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15.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 描写,各句的作用是:
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 。
②句“青白脸色”说明 。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 。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 。
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而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孔乙己(节选)
鲁 迅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
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
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
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
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
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
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
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
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
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
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
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
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
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
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
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
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
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
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
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
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7.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孤独的。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18.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怎样的
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19.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
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特点的。
20.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
说的。
21.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的程度,你可能会有许多感
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第 5 课 孔乙己 (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读小说,首先要知道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所以梳
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
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研读课文的第一步。有的故事比较集
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
中,有比较明显的事件发展过程,这类小说就可以抓住线索
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进行梳理。而《孔乙己》这类小说,并不是集中在某个事件
2. 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 上,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咸亨酒店为背景,围绕孔乙
读作品的基本脉络。 己这一中心人物,描写发生在其中的几个场景,从而揭示人
物的性格和命运。在教学时,可以划分小说的层次,看看文
3.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
中讲述了哪些事件,孔乙己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他命定的结
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
局的。
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
2.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
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杰作,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
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既可怜又可气,既可叹又可悲
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
的读书人形象。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小说的细节描写,引导学
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
生细读文本,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语句,通过这位“站
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
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动作和语言,分析孔乙己其
语言实践。 人的典型性和独特性,深入挖掘这种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4.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 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
小说多处写到众人的哄笑,每当孔乙己出现,店内外就
法;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些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戏
5.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
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 子让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
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 见一斑,这也是作者一向把批判国民性作为己任的重要原
因。教学时要充分关注这一特点,进而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活动一:正音正字
荤菜(hūn) 侍候(shì hòu) 羼水(chàn) 绰号 (chuò) 伤疤(bā)
笔砚(yàn) 惋惜(wǎn) 夹袄(jiá ǎo) 乱蓬蓬(péng)
唠唠叨叨(dāo) 不屑置辩(xiè) 间或(jiàn) 蘸(zhàn) 门槛(kǎn)
颓唐(tuí) 附和(hè)
活动二 :字词释义
(1)格局:布置的格式。
(2)阔绰:阔气。
(3)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4)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5)服辩:即认罪书文中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
(6)间或:偶然,有时候。
(7)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人)。
(8)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9)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10)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11)缠夹不清:杂七杂八搅在一起,弄不清楚。
(12)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13)君子固穷: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
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
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
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 5月,首次用“鲁
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后与
《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的发扬人。鲁迅是 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
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
者之一。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 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 16本:《热
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
腔北调集》(193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
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2.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
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撅,革命成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
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
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上的或一种
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 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
己》。
《孔乙己》写于 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
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
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
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
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
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第一层(4~8):交代孔乙己的身份经历等。
第二部分第二层(9~11):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第二部分第三层(12~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课文主题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
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
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三)内容概括
序幕(第 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
第一层(第 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四段首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承接上文,开始具体描写主人公孔乙己。这
句描写出孔乙己的奇特身份,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意义含蓄而深长。“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经
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与小说开头所说的喝酒主顾中的“短衣帮”差不多。但孔乙己又是“穿长衫”的,这
又含蓄说明了他是“读书人”,虽穷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文化教育之毒很
深,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因而,成为“唯一的”“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这“唯一”就标示了他
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性格与身份,他欲“上”不能,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顾中的上层人和下
层人都不一样。
文章接着细致描写孔乙己的肖像。逐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
条件;“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
辱;接着,写孔乙己到店后,酒客们揭他的短取笑他。他先是不答,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揭他的“伤疤”、
取笑他时,要面子的孔乙己不得不起来分辨说:“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他争辩的结果是“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在这里,作者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的可笑、可悲,他是众人取
笑的对象,他的到来使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上述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
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五段,描叙人们背地里对孔乙己的议论,交代孔乙己的身世和经历。这是前面情节的补充。孔乙己
连秀才也没有考中,又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愈来愈穷,弄到将要讨饭,因而“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
事”。但不拖欠酒店的钱。这说明他的诚实。
第六段,紧接第四段短衣帮酒客嘲笑孔乙己的话题,层层推进,波澜起伏。人们先问他“你当真认识
字么?”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人们接着又说“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时,孔乙
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些灰色”。这几句生动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活
动:先是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傲,后来却是反映他难以掩饰的、不可名状的苦痛。
第七段,用对比方法进一步描写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孔乙己知道不能和那些酒客谈天,“便只好向
孩子说话”。有一次,孔乙己问十二岁的酒店小伙计“我”:“你读过书么?”“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
的?”孔乙己越说越高兴,还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后见“我”“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时,孔乙己“便
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段一老一少、一冷一热的精彩的对比描写中,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
心目中的地位之低,更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也说明了孔乙己的寂寞与善良。
第八段,写有好几回,孔乙己给来酒店赶热闹围住了他的邻舍孩子分茴香豆吃,和上文教小伙计“我”
写茴字,都说明孔乙己喜爱孩子的善良性格和难找“知音”的孤苦、寂寞心情。
第九段,用一句话来小结上文引起下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作为供人取笑的对象,别人的生活也是无
聊的,靠从取笑孔乙己中得到一些快乐。但是,没有孔乙己,“别人也便这么过”。
第二层(第 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第十段,由掌柜结帐引出还欠十九个钱的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又从掌柜和酒客的对话中侧面交
代孔乙己因偷窃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这是孔乙己不幸遭遇的发展。一连串的问答中,既反映了人们对这一
不幸事件的无比冷漠,也凸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丁举人的凶狠残暴。科举时代爬了上去的丁举人把
连秀才也未考中的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打断了腿,欲置他于死地。这事实本身也是对科举制度罪恶的深刻揭
露。
第十一段,先写环境气候,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接着引出长久没有来的孔乙己。这一段写孔乙己出
场,是通过“我”忽然听见“温一碗酒”这虽然很低,却很耳熟的声音开始的,未见其人,先见其声。此
时的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
上挂住”;“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从这
些外貌、动作描写中看出孔乙己的惨状,与前面对孔乙己的描写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孔乙
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连肉体也遭到摧残。即便如此,掌柜和酒客们仍不忘对他进行取笑。
面对这种取笑,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去争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之后又低声说“跌断,跌,
跌……”,脸上现出很像恳求不要再提的眼色。最后,孔乙己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在“旁人的笑声中”可见世态炎凉。
第三层(第 12—13段),描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作者在刻画孔乙己性格中可悲的东西、批判他的封建落后意识的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善良心地和对他
的一定的同情心,如写他教“我”识字、给小孩子分茴香豆,他在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
欠”,他还“写得一笔好字”。
这些描写,更激起读者对毒害、摧残他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愤恨。这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
源。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要超过肉体上
的痛苦。
(四)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外貌描写(“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等)揭示孔乙己
的不幸遭遇。
(3)通过衣服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衣服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这一件长衫,
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等)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的性
格特点。
2.以乐写哀,愈见其哀。
小说多次写到“笑声”,孔乙己在众人的哄笑中登场,又在众人的说笑声中消失。这哄笑主要来自“短
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之人,而哄笑的对象也是受苦之人,这就使孔乙己的悲剧更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小说以乐写哀情,愈见其哀。这样写,更重要的是使小说超越了个人悲剧的范畴,揭示出更广泛的社会悲
剧意义,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
3.语言准确、深刻。小说语言准确,如“排”字和“摸”字的运用,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
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病态的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
限感喟。
一、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意。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穷,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
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臭架子;“唯一”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表明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
境遇凄凉。
(3)孔乙己的结局:“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
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二、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明确:(1)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们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茴”
字。(4)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5)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6)孔乙己被打折腿。
三、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做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自己清白但又 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又 屡遭冷遇 的人。
孔乙己是个屡被讥笑但又想和人交流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
归纳总结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
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他也有善良、质
朴的一面。
四、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2)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
品,成了任人取笑践踏的对象。
(3)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不仅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怜虫。
(4)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
奴隶地位,反而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
五、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
(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a孔乙己第一次出场;b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c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
他的遭遇之悲惨。
(3)语言描写:
如: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迂腐不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4)神态描写:
“睁大眼睛”(极力想为自己争辩,维护做人的尊严)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酒客的讥笑戳痛他内心的
伤疤)
(4)动作描写:
如:“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表现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向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表明自己
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他掩饰自己虚荣的心
理。
“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他的境地非常悲惨。从“排”到“摸”的
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的“走”,“走”字十分贴切,“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
来“走”,说明了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
道,此时的孔乙己已全无人的尊严,更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5) 就文中的“手”的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不断挣扎的生存状态。
①作为一个好逸恶劳的懒散的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
“长指甲”可以让人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状态不同于靠辛勤的劳动来过生活的短衣帮。留着长长的指甲
的都是些生活安逸或者养尊处优或者好逸恶劳的人。这样的一双手写得一手好字,曾替人家抄过书,但这
样的人却生活得并不安逸,相反很是困苦。这样的长指甲只能是好逸恶劳、懒散过日的“标记”了。
②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知识分子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台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
子。”
“用指甲蘸酒写字”是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想尽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在证明自己的价值。
虽然没有进学,但还是极力要证明自己的学识。问小伙计识不识字,教小伙计“回”的四种写法,没有笔,
用长长的指甲代替;没有墨,蘸酒代替。无奈,换来的是别人的冷漠。孔乙己的迂腐成为了别人的笑料。
更可悲的却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见得他就算能够充当笑
料,能“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能使“店内外都充满快活的空气”,也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取笑对象。多了
他人们多了一个人取笑,少了他人们还是一样过。
③作为一个穷酸的善良人而存在。
例句:“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孔乙己唯一的下酒菜是一文钱的茴香豆,但是他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吃,他是善良的。但他毕竟生活
窘困,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吃了还要吃,他也不得不用手罩住他那仅存的下酒菜,这时读书人在维护他的体
面。一句“多乎哉?不多也。”更足以展现穷酸之下不忘显示读书人的身份的迂腐。鲁迅写“孔乙己”的
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苦人”,是个“弱者”。因为多余,他连自己正式的名字都被一个半懂不
懂的绰号代替,店里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没有人尊重他,也没有一个与他有共同语言的人。在孔乙己病
态人生中,这一内容可以说是他的性格亮点。在人情世故涂抹了他心灵的单纯,世态的凉薄冷却了他心灵
的热情,人性的凶恶和残酷磨钝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后,生存的状态便不可避免的是走向了人生的末路。
④作为受尽凉薄的可怜人而存在
例句:“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
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一双曾经留着长指甲的手,一双曾经用来写字的手,一双带着善意的手,此刻满是泥,成了代步工具。
再也不可能保留知识分子的体面,再也不能让自己的闪光之处得以施展。文不能,武不得,活干不了,孔
乙己与短衣帮相比更为悲惨。
(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孔乙己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比如对他的外貌和绰号来历的描写,对他面对众人的嘲弄时语言、神
态和动作的描写都属于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如第 5段和第 10段从侧面交代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
人物的性格。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穷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又无能,可怜又可气,
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作者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
小结:孔乙己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摧残的苦人儿形象。他是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
倒但好吃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的苦人儿。
一、叙述角度
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
实则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我”实际上又是以一位对社会人生有着丰富体验和
深刻认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口吻,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幕景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世事变迁,当
年的小伙计早已人到中年,并远离了鲁镇和咸亨酒店,却仍然对穷困潦倒中的孔乙己及自己在当时对待孔
乙己的态度念念不忘,其中复杂的内心隐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隐藏了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
是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古代科举
(一) 三大官员选拔制度
1.察举制:汉初到汉末,更看重人的德行。汉代,官吏察访推举贤良方正,孝悌廉政之人。被荐举的吏民
经过皇帝“策问”后按等第高下授官。
2.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魏晋南北朝,各州郡都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的高低,分为上上、上
中直到下下九品。后期,九品实际上成了门第高低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更看重人的家世,门第。
3.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制止清末,考试选举。
(二)隋唐-进士、明经取士
隋,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需要独立思考
明经科重经术,以帖经为主,类似而今的背诵填空题,死记硬背即可
中明经易,中进士难,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
☆(三)明清-科举考试
主要考八股文和诗帖诗。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要求结构有一定的程式,有限的字数,排偶的句法。
比较空洞无内涵,清代侧重个人书法水平。
1.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xiáng)生,俗称秀才。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lǐn)生,有一定名额,由公家发给粮食;其次是增生,有一定名额;新“入
学”的称为附生。
2.秀才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选送参加乡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 、会试 、殿试
3.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取中后称
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4.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春闱。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
会元。
5.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四)官职的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一、选择题
1.选择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
A.阔绰(chuò) 羼(càn)水 活泼(pō)
B.荤(yūn)素 暂(zàn)时 蒲(pú)包
C.荐(jiàn)头 舀(yǎo)水 间(jiàn)或
D.步骤(zòu) 绽(zhàn)开 门槛(kǎn)
【答案】C
【详解】A. “羼(càn)水”应为:羼(chàn)水;
B. “荤(yūn)素”应为:荤(hūn)素;
C. 全部正确;
D. “步骤(zòu)”应为:步骤(zhòu);
故选 C。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蘸酒(zhàn) 咸享(hēng) 颓唐(tú)
B.舀出(yǎo) 笔砚(yàn) 羼水(chàn)
C.哄笑(hǒng) 蒲包(pú) 拭擦(shì)
D.门槛(kǎi) 木屑(xiè) 阔绰(chuò)
【答案】B
【详解】A.“颓”应读 tuí;
C.“哄”应读 hōng;
D.“槛”应读 kǎn;
故选 B。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涨红(zhǎng) 羼水(chàn)
B.荤素(yūn) 暂时(zàn) 颓唐(tuí)
C.蘸酒(zhàn) 舀水(yǎo) 间或(jiàn)
D.附和(hé) 绽开(zhàn) 门槛(kǎn)
【答案】C
【详解】A. “涨红(zhǎng)”应为 zhàng;
B. “荤素(yūn)”应为 hūn;
C. 全部正确;
D. “附和(hé)”应为 hè;
故选 C。
4.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绰(chuò)号 羼(càn)水 颤(chàn)抖
B.踱(duó)进 砚(yàn)台 夹(jiá)袄
C.颓(tuí)唐 不屑(xuè) 折(shé)本
D.绽(ding)出 哄(hōng)笑 涨(zhàng)红
【答案】B
【详解】A.“羼”读作 chàn
C.“屑”读作 xiè
D.“绽”读作 zhàn
5.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荤菜 颓唐 涨红 聚集
B.荐头 伤痕 格局 惋惜
C.伤疤 阔绰 附和 破绽
D.棉袄 矜持 失踪 书藉
【答案】D
【详解】D项中“书藉”应为:书籍。故选 D。
6.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又好笑,又不奈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B.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
算偷么?”
C.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D.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篷篷的花白的胡子。
【答案】B
【详解】A.奈一耐
C.侯一候
D.篷篷一蓬蓬
7.下列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答案】C
【详解】A.“看不起人”不是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是酒馆的掌柜,周围的酒客等人的特点;
B.知道“茴”字的几种写法算不得“满腹经纶”;
D.他告诉我“茴”字的几种写法,并不是“好为人师”,而是出于显摆与虚荣;
故选 C。
8.找出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
B.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脱欠。
C.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D.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答案】B
【详解】B.脱欠——拖欠。故选 B。
9.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强调的是“站着
喝酒”和“穿长衫”两个词的矛盾,不是说他嗜酒如命不加节制;也不能证明他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更不能说他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而是说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咸亨酒店里没
钱没社会地位的短衣帮都站着喝酒,而那些有钱有社会地位的阔绰人士穿长衫,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酒。
孔乙己站着喝酒表明他经济状况很差,却非要穿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以示读书人身份,这是他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矛盾的反映: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社会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
迂腐可笑。故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C。
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B.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C.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D.众人也都讪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答案】D
【详解】A. 似乎:仿佛、好像、不确定。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 摸出:拿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 绽出:明显的露出。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讪笑:厚颜强笑,勉强装笑。联系当时人们对孔已己的嘲笑来看,不合语境,使用不当;
故选 D。
二、填空题
11.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
(3)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
(4)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
【答案】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描写方法的能力。
(1)句,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可知,属于外貌描写。
(2)句,由“不屑置辩的神气”可知,属于神态描写。
(3)句,由“摸”“放”可知,属于动作描写。
(4)句,由“说道”可知,属于语言描写。
1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掌柜说,样子太傻,怕 shì hòu( )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2)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 chuò hào( )。
(3)(孔乙己)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 bǐ yàn( ),一齐失踪。
(4)(孔乙己)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 wǎn xī( )的样子。
【答案】 侍候 绰号 笔砚 惋惜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侍候:shì hòu,服侍;伺候。
绰号:chuò hào,根据某人身上的一些特点,给其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称谓。
笔砚:bǐ yàn,笔和砚。泛指文具。
惋惜:wǎn xī,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可惜。
三、综合性学习
13.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走进作品
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
你的推荐语:
活动二:关注人物
在鲁迅的笔下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风格迥异,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并适当分
析其性格特点。
答:
活动三:汲取精华
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句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
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感想:
【答案】 答案(示例):活动一: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
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怀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制度
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
的强烈愿望。 活动二:孔乙己的性格既可笑又可悲,他身上既有科举失败的隐痛又有以读书人自居的
清高,生活中他既贫困又好喝懒做,他既想清白做人又不断有偷窃行为,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却又
时时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活动三: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联系实际略。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推荐。鲁迅的作品很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部进行推荐即可。
示例:《祝福》。推荐语: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
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介绍。选择鲁迅的笔下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阿长。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
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
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待人真诚善良。
(3)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①从“采过许多花”和“叮在一处”的对比来看,是要告诉我们要博览群书。
②从“驰而不息”可以看出,作者告诉我们要坚持。
示例: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为自己实现理想奠基。坚持,是自
己战胜挫折的前提。坚持,让人生散发出自信的光芒。如做数学题,第一眼可能觉得难,放弃了,那你永
远做不好;如果一直坚持下去,细细琢磨,慢慢研究,终于把题目攻克了,就会觉得“不过如此”,心里很
有成就感。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
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14.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15.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 描写,各句的作用是:
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 。
②句“青白脸色”说明 。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 。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 。
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而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1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明孔乙己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短衣帮”相
同,但他又摆读书人的臭架子,看不起劳动人民。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
15. 肖像 他有劳动能力,具备谋生的身体条件 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 他因偷窃经常
挨打 他年岁已老,接近风烛残年,精神萎靡颓唐 16.孔乙己性格复杂,一方面他好喝懒做、死要
面子、迂腐不堪;同时他又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表现出热情、善良的一面。他的品行也
很复杂,在酒店不拖欠酒钱的良好信誉有时是靠偷窃来维持的,所以他的为人既是可笑的又是可悲的。
【分析】1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可知孔乙己最突出的特
点。“站着喝酒”说明他和那些没钱的短衣帮没有什么不同。“穿长衫”说明他固守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看不起劳动人民。这一特点反映了他社会经济地位与内心思想意识的矛盾,既可怜,又可悲。
15.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肖像(外貌)描写。“身材高大”他有劳动能力,能自食其力,却放不
下读书人的架子;“青白脸色”说明他生活艰难,营养不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在社会背景下的
孔乙己,属于时常被打压、饱受欺凌的人群。“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岁已老,精神状态萎
靡,情绪消极。
16.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及表达。
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
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说明孔乙己死要面子、懒惰、遭遇悲惨;
语言描写:“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
空污人清白……’”“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不能写
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
自欺欺人;
动作描写:“排出九文大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说明孔乙己死要面子、善良。
总之孔乙己是一个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又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既可悲
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二)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孔乙己(节选)
鲁 迅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
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
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
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
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
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
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
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
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
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
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
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
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
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
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
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
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
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
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
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
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7.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孤独的。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18.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怎样的
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19.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
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形象特点的。
20.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
说的。
21.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的程度,你可能会有许多感
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7.B 18.(1)孔乙己是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2)孔乙己是
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3)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
知识分子的形象。上述 3种概括均为正确,答出其中的某一种即可。
他迂腐清高:身穿长衫,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善良: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或:教小伙计识字);他死要面
子:腿被人打断却谎辩自己跌断;他好酒贪杯:仅有四文钱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上述 4点只要任答其中
三点均可。 19.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20.从“我”
(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
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21.此题为开放题,作答时可参考下列要点:(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2)要
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
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4)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
学完全无用的知识;(5)要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他有新意、有道理的观点也可;
若考生写出“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之类的答案,因其离题较远,不可。)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可知,孔
乙己在这个地方,甚至所有地方都是一个“多余人”,没有同伴,没有朋友,没有能够说话的人,他内心非
常孤独,“只好”二字非常鲜明的写出了他不得不和孩子说话去排遣这种孤独。结合“孔乙己等了许久,
很恳切的说道”的“恳切”可知,孔乙己是真心的想要教小伙计的,并不是想要炫耀、不是要向短衣帮显
示轻蔑、故意显示善良。故选 B。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性格。1)人物形象。①结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可知,“站
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孔乙己站着喝酒,经济地位低下;“穿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
的架子,以显出非同一般,不愿意放弃读书人的“高贵”的身份,他是一个多余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一个
阶层,他看不到社会的改变,一心的还想要靠着“读书”出人头地,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是文明发展、社
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②结合“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可知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的人,结合“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
满了快活的空气”可知周围人对孔乙己没有一丝善意,都是嘲讽,他是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
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③结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中的“穿长衫”看出他是一
个知识分子,“站着喝酒”看出他经济条件不好,结合“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可知周围人对他不尊重,由
此可知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2)性格特点。①结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
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分析,孔乙己经济条件非常贫困,但是却仍然坚持穿长衫,
说话用书上的话,看出他迂腐、清高,看不起那些普通百姓。②结合“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
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和“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
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可知他是真心想教小伙计认字,看出他是一
个善良的人。③结合“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可
知,他明知道众人已经了解他偷东西挨打的真相,却不愿意当众承认,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④结合“站
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
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可知,孔乙己已经断
腿并穷困潦倒到一定地步了,但是却仍然来买酒,看出他好逸恶劳、贪杯的性格。
19.本题考查描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指认为读书是最高贵的,其他职业都是低等的,是一种
落后的思想。1)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已经沦落到站着喝酒了,但
是仍不肯放弃“长衫”的读书人身份,并且看不起穿短衣的劳动者,看出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思想。2)语言描写。“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不是不会说普通百姓
的话,而是不愿意,他故意说之乎者也的话来显示自己的身份,看出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
想。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1)喜剧人物。从“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可
知在周围人的眼中,孔乙己是一个笑料,是能够逗大家开心的笑料,这些短衣帮、小伙计等人的眼中,孔
乙己是一个喜剧人物。2)悲剧人物。“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我想,讨
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从这两句看出,不仅周围的大人们对孔乙己是冷漠取笑的,连一个小孩子都
是看不起他的,他的内心非常的孤独,最后他断腿、穷困潦倒到极致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从孔乙己一
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要求: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谈自己对于“读书与生存”的关系,要牢
牢的锁定关键词“读书和生存”,不要偏题。示范:1)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孔乙己因为迂腐的固守自己
读书人的身份,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好逸恶劳,让自己成为社会的多余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经济
上穷困潦倒,精神上孤独寂寞,最终被整个社会所吞噬,断腿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2)“读书与生存”的
看法。从孔乙己身上,我看到不能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迂腐思想,要正确的认识读书和生存
的关系,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生存,同时这是所有的职业都有的目的之一,不存在高低贵贱。所以
我们不能因为读书而不劳动,劳动和读书有一样的地位,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读
书的目的,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读书是生存的方法之一,只有生存才能够更好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