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溜索(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溜索(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2 07:00:45

文档简介

第 7 课 溜索 (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
小说的特点。
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
与一般的小说不同,作者说自己写的是笔记小
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
说,继承的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寥寥几笔,
理解.
形神毕现。小说的情节也极为平淡,没有尖锐激烈
2. 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 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发生地
的基本脉络。 点在怒江边的悬崖峻谷,中心事件就是马帮的一次
溜索经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读故事,梳理小
3.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
说的内容,把握笔记小说的特点。
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 这篇小说的人物没有姓名,以“首领”“汉子”
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 称之,寥寥几笔,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十足就跃
然纸上。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刻画人物,大量环
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
境描写,对人物形象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教
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
学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有关段落,分析和把握小说的
4.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
精彩独到之处。
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3.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5.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 本文在语言上善用白描手法,简洁明快,干净
洗练,有中国古典小说的凝练含蓄之美。同时比喻
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
新奇,巧妙传神。教学时可以抓住其中的重点语句
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
进行分析品味。
面表达。
活动一:正音正字
1.字音
(1)单音字
坠下( ) 腮( ) 呕( ) 跺( )
滇西( ) 盘桓( ) 蓦地( )
涓涓( ) 探视俯身( ) 扭绞( ) 顷刻( )
寻思( ) 拳打脚踢( ) 千钧之力( ) 战战兢兢( )
锱铢( ) 脑髓( ) 黏汗( ) 马鬃( )
(2)多音字
闷 ( )闷热 颤 ( ))颤抖 咽 ( )狼吞虎咽
( )郁闷 ( )颤栗 ( )哽咽
( )咽喉
2.字形
滇 滇西 蓦 蓦地 飘 漂流
慎 慎重 暮 暮春 瞟 瞟一眼
缜 缜密 慕 羡慕 缥 缥缈
活动二 :字词释义
1.盘桓:盘旋;曲折回绕。
2.蓦地:突然地,让人感到意外地。
3.迟疑:指犹豫;拿不定主意。
4.锱铢:锱、铢,均为古代重量单位,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5.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6.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出生于 1949 年。1984 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棋王》
《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云南怒江大峡谷, 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
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
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3.文题解读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文中指怒江大峡谷一带人们渡江的方法文章以此为题,点明了核心事件,
也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文章结构
开端(1-9):马帮来到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二)课文主题
小说记叙了在怒江峡谷“我”和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的一次溜索的经历,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的勇气,赞美了乐观向上、豪迈的人生态度。
活动五:知识链接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
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
过河。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过去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民众的主要交通
工具,是人类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一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山地性格的写照。如今,随着社会的
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马帮——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 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
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1.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之险,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危险的。
2.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3.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4. 小说中“我”起着什么作用?(难点)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牛,说说这对表现环境和刻画人物各有什么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一、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
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
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三)描写角度
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
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
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
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
换届的细致描写。
二、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三、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引起的人物之间的
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
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
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四、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
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孔乙己》中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但地位、
命运却截然相反。在科举制度下,丁举人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可以设私刑毒打孔乙己的“举人老爷”,
孔乙己则因“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成了穷困潦倒、任人欺辱的可怜的牺牲品,两个人物形象的鲜明对
比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俯身(fǔ) 拽起(zhuài) 睹(dǔ)
B.锱铢(zī) 顷刻(qīnɡ) 腮(sāi)
C.脑髓(suí) 铃铛(línɡ) 呕(ǒu)
D.脖颈(jǐnɡ) 盘桓(huán) 绞(jiǎo)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磕碰(kē) 溜索(liū) 旋了半圈(xuàn) 连踹带骂(chuài)
B.盘桓(huán) 蓦地(mò dì) 锱铢之力(zī zū) 瞟了一眼(piǎo)
C.鬃毛(zōng) 弹出(tán) 心中一颤(càn) 一缕黑烟(lǚ)
D.拽起(zhuài) 绑缚(fù) 战战兢兢(jīng) 跨上角框(kuàng)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拨索 漫声 撒泄 歪身 B.峡顶 弹出 咧开 闷雷
C.翅膀 倘出 铃铛 天际 D.倒垂 稠粥 绝璧 卸驮子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珠涩涩的,使劲_________一下,_________着两手,不敢放下。_________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
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_________到索头。
A.挤 端 猛 飞 B.眨 举
忽 飞
C.眨 端 猛 落 D.挤 举
忽 落
5.下列对《溜索》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C.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
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D.“(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动作词“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
索上快速渡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二、基础知识综合
6.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
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②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达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③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④它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三、综合性学习
7.核心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怒江东岸的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被怒江一分为二,一条距江面 30米、长 100多米的索道,是来往两地
的桥梁。邓前堆是这里的村医,为了给村民治病,28个寒来暑往,他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怒江两岸,出
诊 5000多次。“我有一点医疗技术,就想干好这份工作。”邓前堆的想法很简单。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部门把宣传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邓前堆实
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材料三】
11月 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建成通车。
(1)学校准备派校园小记者采访邓前堆,请你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邓前堆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请你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辞。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
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
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
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
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
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
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
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8.选文中对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9.作者在对牛的描写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10.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11.“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冰湖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
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
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
“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
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
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
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
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
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
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
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
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
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
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
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
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
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
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
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
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
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
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
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
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
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
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溜网打鱼→① →② →③ →看到希望
1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4.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15.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16.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第 7 课 溜索 (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
小说的特点。
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
与一般的小说不同,作者说自己写的是笔记小
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
说,继承的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寥寥几笔,
理解.
形神毕现。小说的情节也极为平淡,没有尖锐激烈
2. 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 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故事发生地
的基本脉络。 点在怒江边的悬崖峻谷,中心事件就是马帮的一次
溜索经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读故事,梳理小
3.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
说的内容,把握笔记小说的特点。
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
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 这篇小说的人物没有姓名,以“首领”“汉子”
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 称之,寥寥几笔,马帮人物的粗犷和野性十足就跃
然纸上。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刻画人物,大量环
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
境描写,对人物形象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教
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
学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有关段落,分析和把握小说的
4.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
精彩独到之处。
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3.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5.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 本文在语言上善用白描手法,简洁明快,干净
洗练,有中国古典小说的凝练含蓄之美。同时比喻
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
新奇,巧妙传神。教学时可以抓住其中的重点语句
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
进行分析品味。
面表达。
活动一:正音正字
1.字音
(1)单音字
坠下(zhuì) 腮(sāi) 呕(ǒu) 跺(duò)
滇西(diān) 盘桓( huán) 蓦地(mò)
涓涓(juān) 探视俯身(fǔ) 扭绞(jiǎo) 顷刻(qǐng)
寻思(xún si) 拳打脚踢(tī) 千钧之力(jūn) 战战兢兢(jīng)
锱铢(zī zhū) 脑髓(suǐ) 黏汗(nián) 马鬃(zōng)
(2)多音字
闷 (mēn)闷热 颤 (chàn)颤抖 咽 (yàn)狼吞虎咽
(mèn)郁闷 (zhàn)颤栗 (yè)哽咽
(yān)咽喉
2.字形
滇 滇西 蓦 蓦地 飘 漂流
慎 慎重 暮 暮春 瞟 瞟一眼
缜 缜密 慕 羡慕 缥 缥缈
活动二 :字词释义
1.盘桓:盘旋;曲折回绕。
2.蓦地:突然地,让人感到意外地。
3.迟疑:指犹豫;拿不定主意。
4.锱铢:锱、铢,均为古代重量单位,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5.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6.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出生于 1949 年。1984 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棋王》
《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云南怒江大峡谷, 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
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
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3.文题解读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文中指怒江大峡谷一带人们渡江的方法文章以此为题,点明了核心事件,
也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文章结构
开端(1-9):马帮来到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二)课文主题
小说记叙了在怒江峡谷“我”和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的一次溜索的经历,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的勇气,赞美了乐观向上、豪迈的人生态度。
活动五:知识链接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
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
过河。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过去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民众的主要交通
工具,是人类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一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山地性格的写照。如今,随着社会的
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马帮——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 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
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1.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之险,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危险的。
①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
谷的险峻气势。
②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
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段中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
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2.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前面牛死也不肯再走”描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牛的惊恐和我“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我和牛的惊
恐万状与领队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比。 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
神”“皮肉开始抖”,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
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
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从侧面更加烘托出怒江峡谷的为同寻常
的险恶。此时我“顺风出一口长气”,牛和我仍然相互映衬。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3.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
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唿哨、
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 小说中“我”起着什么作用?(难点)
(1)故事(过溜索)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效果)
(2)小说的叙述者,线索作用;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情节,使情节更简洁,更集中。(情节)
(3)过溜索的参与者,烘托环境,第一处“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
半步。”写“我”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4)过溜索的参与者,反衬主要人物;我“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僵着脖颈盯住天”“急忙伸手在索上
向身后拔去……”是我在过溜索时的表现,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对比,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
无畏。 (5)体验者(代言者),代替作者抒情、议论,体现主旨及情感价值趋向:“我”从战战兢兢
不敢过溜索到受到领队及汉子们勇敢无畏的精神影响逐渐变得坚强,彰显了文章的主旨:对乐观向上人生
态度的赞美,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小说中的“我”:叙述者,线索作用;亲历者,增强真实感;参与
者,烘托主要人物;体验者(代言者),代替作者抒情、议论,体现主旨及情感价值趋向。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牛,说说这对表现环境和刻画人物各有什么作用。
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的情状,从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
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首领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一、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
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
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
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三)描写角度
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
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
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
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
换届的细致描写。
二、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三、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引起的人物之间的
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
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
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四、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
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孔乙己》中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但地位、
命运却截然相反。在科举制度下,丁举人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可以设私刑毒打孔乙己的“举人老爷”,
孔乙己则因“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成了穷困潦倒、任人欺辱的可怜的牺牲品,两个人物形象的鲜明对
比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俯身(fǔ) 拽起(zhuài) 睹(dǔ)
B.锱铢(zī) 顷刻(qīnɡ) 腮(sāi)
C.脑髓(suí) 铃铛(línɡ) 呕(ǒu)
D.脖颈(jǐnɡ) 盘桓(huán) 绞(jiǎo)
【答案】A
【详解】B.顷应读(qǐnɡ);C.髓应读(suǐ);D.颈应读(gěng)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磕碰(kē) 溜索(liū) 旋了半圈(xuàn) 连踹带骂(chuài)
B.盘桓(huán) 蓦地(mò dì) 锱铢之力(zī zū) 瞟了一眼(piǎo)
C.鬃毛(zōng) 弹出(tán) 心中一颤(càn) 一缕黑烟(lǚ)
D.拽起(zhuài) 绑缚(fù) 战战兢兢(jīng) 跨上角框(kuàng)
【答案】D
【详解】A.旋了半圈(xuán);
B.锱铢之力(zī zhū);
C.心中一颤(chàn);
故选 D。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拨索 漫声 撒泄 歪身 B.峡顶 弹出 咧开 闷雷
C.翅膀 倘出 铃铛 天际 D.倒垂 稠粥 绝璧 卸驮子
【答案】B
【详解】A. 拨索——拔索;
C. 倘出——淌出;
D. 绝璧——绝壁;
故选 B。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珠涩涩的,使劲_________一下,_________着两手,不敢放下。_________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
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_________到索头。
A.挤 端 猛 飞 B.眨 举
忽 飞
C.眨 端 猛 落 D.挤 举
忽 落
【答案】A
【详解】本题可从词语的表达效果角度思考,确定选项。根据“使劲”可确定应选比“眨”更有力度的
“挤”;根据溜索过程中的紧张、恐惧,可确定“端”比“举”更恰当;“猛”比“忽”表达突然之意程度
更深;“飞”比“落”更能体现首领的身手娇健。据以上分析可确定选 A。
【点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
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5.下列对《溜索》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C.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
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D.“(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动作词“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
索上快速渡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答案】A
【详解】A.“懒懒”表现了首领的镇定从容、胸有成竹。
故选 A。
二、基础知识综合
6.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
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②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达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③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④它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答案】 把“表达”改为“表现”。 “多种”后添加“项目”。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1)搭配不当。“表达”不能搭配“顽强意志”,应该改为“表现”。
(2)成分残缺。“有”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宾语,应该在“多种”后添加“项目”。
三、综合性学习
7.核心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怒江东岸的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被怒江一分为二,一条距江面 30米、长 100多米的索道,是来往两地
的桥梁。邓前堆是这里的村医,为了给村民治病,28个寒来暑往,他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怒江两岸,出
诊 5000多次。“我有一点医疗技术,就想干好这份工作。”邓前堆的想法很简单。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部门把宣传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邓前堆实
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材料三】
11月 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建成通车。
(1)学校准备派校园小记者采访邓前堆,请你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邓前堆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请你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辞。
【答案】(1)(示例)①您可以给大家说说溜索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吗?②请问现在怒江“溜索桥”的情况怎
样?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有什么感受?
(2)(示例)肩背药箱,紧抓绳索,使劲蹬腿,紧扣在铁索上的滑轮瞬间向彼岸溜去。身下 30米,是奔腾
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 50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
望,村里能架起一座通车的桥。他,就是“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邓前堆。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采访词。本题的背景是关于邓前堆医生的事迹,他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
长期在怒江两岸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通过溜索过河,展现出了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同时,他的事
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最终实现了他修桥的心愿。题目要求为校园
小记者准备三个采访邓前堆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围绕邓前堆的事迹、他的精神品质、以及他对未来的期
望和看法等方面来展开,旨在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
示例:
(1)邓医生,您长期通过溜索过河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是什么让您坚持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您有哪
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受?
(2)您的坚持和努力最终促成了拉马底“索改桥”工程的建成通车,这对您和村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您如
何看待个人努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3)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您对未来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有何期待?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
的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人受益?
(2)本题考查拟写颁奖词。本题要求为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光荣称号的邓前堆医生拟写一段颁奖辞。
颁奖辞需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能够准确概括邓前堆医生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体现出对其的
赞誉和敬仰。在撰写颁奖辞时,可以借鉴“感动中国颁奖词”的风格,用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邓
前堆医生的形象和精神特质展现出来。
示例:肩扛药箱,手握绳索,邓前堆医生在怒江上空,一次次勇敢地滑向对岸。身下是汹涌的江水,他却
不曾退缩。28年,5000多次出诊,他的行医之路与溜索相伴。他心中有个梦想,盼望村里能有一座通车的
桥。如今,他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实至名归。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
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
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
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
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
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
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
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8.选文中对牛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9.作者在对牛的描写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10.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11.“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8.作者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又反衬出这些赶牛
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9.寄寓了作者对平庸、畏难人生态度的厌弃。 10.画线句写首领提
醒“我”溜索时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11.“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
实性;“我”在过溜索时的表现,与首领及汉子们形成对比,反衬出首领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
【详解】1.考查对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
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文中描写牛的语句有“牛
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牛嘴咧开,叫不出声,
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
泄,飞起多高”,描写出牛在溜索前的表现,惊恐万分,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而邻队
及汉子却是“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
过去”,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沉着果断形成反衬,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考查对作者感情的分析理解。面对险境,牛所表现出来的是怯懦,是孱弱,是虚妄,是退缩。“牛们早
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溜的是胆
量,是勇气,是信念,牛们显然不适合这样的场景,一个个吓得默不出声,恐惧发抖,悬崖峡谷,掉下去
就会粉身碎骨,牛们的瞻前实际上根本无法顾后。阿城在小说里,用牛这个物象在隐喻什么呢?在我国民
族传统文化中,牛象征着勤劳奉献,任劳任怨,如果我们再往前思考一步,牛一旦离开耕地,便会失去生
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艰险的环境面前,只有勤劳显然不够,更多的还要有神勇与智慧。阿城借用牛这物象,
表达了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画线句子“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面
对“我”溜索时的“战战兢兢”,身为首领看在眼里,鼓励“我”不要看下面,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4.考查运用第一人称作用的理解。选文中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我”
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
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
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冰湖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
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
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
“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
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
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
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
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
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
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
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
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
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
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
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
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
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
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
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
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
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
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
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
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
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
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2.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溜网打鱼→① →② →③ →看到希望
1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4.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15.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16.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
【答案】12. ①遭遇风雨 ②砸冰行动 ③扒冰拖船(语言简洁,意思对即可) 13.运用
了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成长以及对儿子的真挚的爱。 14.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的恶
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封湖,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 15.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
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爱孩子,为了孩子而自我牺牲。 16.爹,您快上来啊!我们一起
回家,明天我就去上学,好好读书,以后再也不会让您操心了。(围绕“要上学”等相关词语叙述,语言通
畅即可)
【解析】12.本题考查文本概括能力。从“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
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
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可归纳出①遭
遇风雨;从“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
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
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可归纳出②砸冰行动;从“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
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
湖岸的方向扑去。”可归纳出③扒冰拖船。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需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用词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做答。本句““打完
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使用了人物描写方法中的语言描写,通过质朴、简
单的语言,写出了父亲关心儿子的成长,他不想让儿子成为像他一样的打鱼人,希望儿子有出息,表现出
父亲对儿子的爱。
1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具有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
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内容上看,“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
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写出了当时环境的
恶劣,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因为要是遇上大风雪,很可能就会丢掉性命;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封湖、
砸冰自救作铺垫,即“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这句话
可知,父亲关心儿子成长;从““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
在船的右舷边。”可知,父亲捕鱼技术娴熟、技艺高超;从“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
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
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
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可知,父亲为了儿子的生命,甘愿牺牲自己。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本题难度不大,需要根据父子之间发生的事情进行做答,在遇到大雪之
前,父亲让儿子去上学,儿子不肯去,并因此和父亲发生了争吵,所以在经历了风雪之后,儿子受到父亲
行为的感动,可能会改变想法,会答应父亲去上学。据此做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