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21 19:5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八年级生物苏教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1.“小蚂蚁,真有趣,你碰我,我碰你,排排队,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通过与其它工蚁"碰碰小须须"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 C.生殖行为 D.防御行为
2.一个蜜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雄蜂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专职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蜜蜂群的这种分工合作的行为属于( )
A.生殖行为 B.觅食行为 C.迁徙行为 D.社会行为
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些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以下诗句与动物行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觅食行为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生殖行为
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迁徙行为
D.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防御行为
4.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红火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图是红火蚁的生殖与发育示意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具有社会行为
B.红火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C.红火蚁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D.红火蚁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5.“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繁殖行为 B.不受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C.需要经过学习才能获得 D.是一种社会行为
6.“夜行者”蝙蝠的本领可不小,它能在漆黑的夜晚利用超声波来确定物体的方向,但夜蛾体表的绒毛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发现不了夜蛾,夜蛾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觅食行为 D.生殖行为
7.孔雀开屏、蝴蝶吸食花蜜分别属于( )
A.防御行为、领域行为 B.攻击行为、取食行为
C.繁殖行为、取食行为 D.领域行为、繁殖行为
8.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以下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蝗虫觅食的时候成群结队地飞行 B.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C.“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 D.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 D.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10.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2021年我国有12个省份遭到了红火蚁的入侵。红火蚁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火蚁属于昆虫
B.红火蚁依靠声音和动作来通信
C.红火蚁具有社会行为
D.缺乏天敌是红火蚁在我国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11.下列动物行为中,能起到与同种个体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③蚂蚁相互碰触角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12.下列不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雌性蛾类分泌性外激素 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13.某实验小组设计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如下图。设计A、B、C三个小岛,A、B岛和A、C岛间各用一根木筷连接,形成桥①和桥②,A岛放置蚂蚁,B岛放置食物,C岛什么也不放,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记录。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换位,再观察蚂蚁行为并记录。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需使用从同一个蚁穴捕获的蚂蚁
B.实验前要让捕获的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C.作桥的木筷长度、粗细应相同,实验中直接用手移动
D.将桥①和②换位,是为了验证气味是蚂蚁通讯的方式
14.蚂蚁,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群居生活,具有社会行为。下列关于蚂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一定的组织 B.有明确的分工
C.没有学习行为 D.主要通过气味通讯
15.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减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其实,这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蚂蚁喜欢_____。
(2)蚂蚁之间是靠_____传递信息的。
(3)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_____行为的动物。
(4)除了蚂蚁的通讯方式,一些昆虫还可以靠特殊的物质传递信息,例如在农业生产上,为控制害虫的数量,可以在田间放一定量的_____,干扰雌雄虫之间的_____,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所以“小蚂蚁,真有趣,你碰我,我碰你,排排队,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通过与其它工蚁“碰碰小须须”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取食行为是指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解析:A.生殖行为是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求偶,交配,孵化,育雏等一系列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觅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C.动物的迁徙是一种节律行为,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一个蜜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雄蜂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专职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蜜蜂群的这种分工合作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B
解析: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是指莺鸟占领繁殖的巢区,春燕衔泥筑巢,反映了鸟的筑巢行为,属于鸟类的生殖行为,A错误。
B.“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绘的是鸟类的哺育行为,属于生殖行为,B正确。
C.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故“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蛱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而“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C错误。
D.大雁南飞,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红火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群体内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A正确。
B.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红火蚁之间主要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所以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红火蚁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题目中“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在产卵,属于昆虫的繁殖行为,为一种先天性行为。
6.答案:B
解析: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穴等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的行为。防御行为是指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夜蛾体表的绒毛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发现不了夜蛾,夜蛾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选B。
7.答案:C
解析: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是雌雄两性的识别,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蝴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故选:C。
8.答案:A
解析:A.蝗虫觅食的时候成群结队地飞行,但是成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CD.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解析:A. 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向异性交流,不符合题意;
B.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向同伴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D.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红火蚁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附肢分节,身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属于昆虫,A正确。
B.红火蚁通讯主要依靠气味,而不是声音,B错误。
C.红火蚁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
D.缺乏天敌是红火蚁在我国传播快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引起生态平衡受到破坏,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能进行信息交流,正确。②同种鸟类的各种鸣叫声,能起到信息交流,正确。③蚂蚁相互碰撞触角,依靠动作或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④变色龙能根据环境改变体色,保护自己属于防御行为,不能进行信息交流,错误。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不能进行信息交流,错误。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依靠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蝶、蛾类昆虫能够分泌一种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A正确。
B、工蜂跳“8”字舞是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
C、蟑螂昼伏夜出属于节律性行为,不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C错误。
D、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蚂蚁必需是从同一个蚁穴中捕获而来,A正确。
B.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正确。
C.直接用手对调两根木筷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应该用镊子调换两根木筷,C错误。
D.一段时间以后,蚂蚁会通过桥①去觅食,并且在桥①上留下气味,故桥①和桥②的唯一区别气味的有无。更换木筷位置后,多数蚂蚁沿着桥①走向C岛。将桥①和桥②换位,是为了验证气味是蚂蚁通讯的方式,D正确。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蚂蚁是社会性昆虫,它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包括工蚁、兵蚁、蚁后等不同类型的个体,共同构成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群体,A正确。
B.蚂蚁群体中不同类型的个体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例如工蚁负责寻找食物和照顾幼虫,兵蚁负责保卫巢穴,蚁后等繁殖蚁则负责繁殖后代,B正确。
C.蚂蚁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它们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力,例如可以通过经验来改进觅食策略或者适应新的环境条件,C错误。
D.蚂蚁通过分泌信息素(气味)来进行沟通,这些信息素可以标记路径、传递警告信号或者协调群体行动,D正确。
故选C。
15.答案:(1)甜食(或糖类)
(2)气味
(3)社会
(4)性引诱剂;信息交流
解析:(1)蚂蚁喜食甜食。
(2)蚂蚁之间是靠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
(3)蚂蚁营群体生活,其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内有负责生殖的蚁后和负责与蚁后交配的雄蚁,还有专管保卫蚁巢的兵蚁以及负责筑巢、觅食、照料蚁后产下的卵等大部分工作的工蚁等,所以蚂蚁属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4)蝶蛾类昆虫中,雄虫接收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在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可以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