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我们来到了一所特别的学校——
少年孙中山所在的学校,
快跟随我的脚步,
一起去探寻不一样的新鲜见闻吧!
旅行第三站
游览校园话新鲜
不懂就要问
*
3
多了一个*号。这种课文叫做“略读课文”。
3* 不懂就要问
观察题目,说说这一课的题目和前两节课的题目在形式上哪些“新鲜”的地方?
略读课文
学习要求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学习提示
资料袋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是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子任务一: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壹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⑤
⑦
⑧
⑨
④
⑥
①
②
③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lì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lì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圈出
quān
反义词
在词语里读轻声
比一比
诵读
背诵
诵 —— 通
通过
通常
糊涂
涂抹
路途
长途
涂 —— 途
厉害
严厉
厉 —— 历
历史
经历
戒尺
警戒
成就
成功
戒 —— 成
加一加
列
例
lì
照例 样例
亻
胡
糊
hú
糊涂 糊墙
米
背
北
月
卷
圈
口
诵
讠
甬
涂
氵
余
呆
口
木
厉
厂
万
减一减
钅
段
duàn
段落 阶段
锻
亻
呆
dāi
呆住 惊呆
保
图片识字:
戒尺
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声旁表声。 糊
形旁
声旁
像两只手拿着一把长戈。后来,两只手移到了“戈”的下面,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戒”。
甲骨文
戒
楷书
简化
本义: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
字源识字
金文
篆书
背
bèi
bēi
背包
背负
后背
背影
圈
quān
juàn
羊圈
猪圈
圆圈
圈点
多音字
1.躯干后部自肩至后腰的部分;
2.物体的反面或后面;
3.凭记忆读出。
表示人用背驮东西。
1.环形,环形的东西;
2.画环形。
表示养家畜的栅栏。
你会认了吗
识字游戏
例
戒
呆
楚
涂
厉
诵
①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 )
②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 )
背诵
照例
③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畅。
( )
④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 )
流利
糊里糊涂
词语解释
⑤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 )
⑥霎时间,极短时间。 ( )
摇头晃脑
霎时
⑦形容非常安静。 ( )
鸦雀无声
⑧一个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 ( )
⑨周密完备。 ( )
详细
一字不漏
贰
子任务二:
整体感知课文,与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有新鲜感的词句:
陌生的词语、特殊的句式、表达特别奇妙的地方(拟人化)……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先讲了什么,
接着讲了什么,
最后讲了什么。
借助插图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会了先生圈画的内容,但是不明白书里的意思。于是孙中山就大着胆子向先生提问。
这幅插图对应的故事内容是:
孙中山的做法吓坏了其他同学,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见孙中山背得很流利,不仅没有打他,还给同学们讲书中的道理。
这幅插图对应的故事内容是:
⑤
⑦
⑧
⑨
④
⑥
①
②
③
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意思。
孙中山解答同学疑惑,提出“不懂就要问”。
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背书流利但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
1
起因
2~7
经过
8~9
结果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 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的精神,教育我们养成____________的学习习惯。
向先生提问
不懂就要问
勤学好问
主要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贴士: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叙事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关注重点词句概括
缩句概括
删无关的词句概括
概括方法
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画面读一读。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http://www.LSPJY.com
①
读书像唱歌,这样的读书方式真新鲜。
私塾
指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书先生,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称呼新鲜
读书像唱歌,这样的读书方式真特别,读起来很新鲜。
有新鲜感的句子
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读书形式新鲜
补充资料
旧时私塾中,儿童先识“方块字”(书写在一寸多见方纸上的楷书字),识至千字左右后,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教法大多为先教学生熟读背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由教师逐句讲解。除读书背诵外,还有习字课,从教师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再写映本,进而临帖。学童粗解字义后,则教以作对,为做诗做准备。
默读第2自然段,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情形,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
心理描写:孙中山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糊涂地背,孙中山鼓足勇气,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我们平时都是怎么背书的呢?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反问句。
hú tu
beì
先理解意思再背;不理解的地方问老师或同学。
糊涂
背
陈述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形容头脑不清,不明事理,认识模糊。
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③
“摇头晃脑”说明同学们念书时很投入。
“鸦雀无声”说明同学们都被孙中山突然的提问吓呆了,不敢出声。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其他同学是怎么读书的?你能演一演吗?
你觉得这样读书的效果怎样?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其他同学为什么会在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吓呆了呢?谁能表演一下?能不能在全班表演一次?
这样的状况下,教室里还有声音吗?文中哪个词语说出来了?
练习用“鸦雀无声”说句话。
有的同学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想: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小声嘀咕: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从同学们的这些反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明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从侧面反衬出孙中山渴望理解所学的知识及他的勇敢。这也再次表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敢于质疑、不懂就问的好品质。
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手舞足蹈 心明眼亮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⑤
⑦
④
⑥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戒尺
返回
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先生的严厉,从侧面说明当时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先生态度的转变,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默读第8-9自然段,说说你对“不懂就要问”的体会吧!
⑧
⑨
要学习就要学懂,不懂就该问个明白。
学习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学问”本来是指知识,在这里孙中山把这个词语分解开来,却很巧妙、生动地回答了同学的问题,也更好地表现了孙中山的学习态度。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学问”本来是指知识,在这里孙中山把这个词分解开来,却很巧妙、生动的回答了同学的问题,这句话也更好地表现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学问
挨打
孙中山
勤学好问
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小组成员交流。
叁
子任务三:
交流看法,说说启示
联系实际,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上网查找资料
查阅工具书
询问老师、家长,和同学一起讨论等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大胆问老师。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不懂装懂,要像孙中山一样遇到不懂的就提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直到弄明白为止。
学贵有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发问,就会有所收获。
回顾全文:交流对“孙中山敢于向先生提问”这件事的看法。
同学们被孙中山的行为吓呆了,他们从来都没想过问先生问题,而孙中山遇到不懂的问题敢于提问,体现出了他十分勇敢。
孙中山提问之后,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先生被他打动了,所以改变了态度,详细讲解了内容,这体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以后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也要及时提问,想办法解决。
我们不仅了解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学会了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叙事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还学会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进行交流。
小结学法
3* 不懂就要问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板书设计
勤学好问
善于思考
执着求理
孙中山
课文讲述了少年________在私塾学习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着胆子向先生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__的精神。
主题概括
孙中山
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提问
勤学好问
拓展积累
描写勤奋学习的词语:
废寝忘食 勤学苦练
学而不厌 孜孜不倦
夙兴夜寐 埋头苦干
关于学习典故的成语:
程门立雪 悬梁刺股
闻鸡起舞 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
关于勤学的名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