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个,每个1.5分,共45分)
1.(2024·山东师大附中模拟·1)下图为出土的二里头时代陶礼器遗址分布图。该图可以说明当时( )
A.国家疆域已经形成 B.政治版图初步形成
C.礼乐文化普遍建立 D.公共权力基本建立
2.(2024·浙江培优联盟高一下4月月考·2)战国时期,有学派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所谓五德,盖即五行”,“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一说法,体现的思想是( )
A.“为政以德” B.“道法自然” C.“兼爱非攻” D.“相生相胜”
3.(2024·华大新高考预测卷·25)汉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 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4.(2024·浙江环大罗山联盟高二下期中·5)“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
A.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 B.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 D.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5.(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3)唐高宗时,政府对官民占田标准有明确规定,并严禁盗种公田,即便是无主土地和荒地也须向政府申请后方可垦种。洛州刺史贾敦颐就曾没收豪富之家籍外占田三千余倾,“以给贫乏”。唐朝政府的主要意图是( )
A.维系封建土地国有 B.保障两税法的实施
C.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D.取消租庸调的征收
6.(2024·江苏盐城模拟·3)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曾在皇宫内设宴,太平公主着标准男装“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为高宗、武后舞蹈;唐玄宗时,“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矣”。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开放包容的时代风气 B.和谐亲善的民族关系
C.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 D.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7.(2024·福建南平高一上期末·9)深衣是汉服中的一种,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宋代学者朱熹通过对《礼记》深衣篇的考证和研究复原而成朱子深衣,由图可知该设计( )
A.融入儒学教化功能 B.追求礼服时尚潮流
C.强调服饰简洁实用 D.彰显自身个性风格
8.(2024·浙江丽水五校高二下期中·5)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使之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与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 B.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C.设盟旗两级单位统治 D.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9.(改编)《天津条约》签署的第二天,“公使驻京”的消息传到北京,京城官员闻之大哗。23日,他们采取联合行动,一天之内同时上奏咸丰帝,宣讲公使驻京的危害,鼓励拼死相争;1873 年,各国公使以西礼面见清朝皇帝。这表明 ( )
A. 京城官员力主维护国家的主权 B. 传统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C. 统治阶级应吸收先进思想观念 D. 京城官员致力于“自强”
10.(2024·浙江宁波五校联盟高一下期中·18)如图所示是1915年2月4日《神州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 )
A.讽刺袁世凯倒行逆施 B.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C.讴歌兴办学堂的政策 D.声讨“宋教仁遇刺惨案”
11.(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8)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如在全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会等。1934年2月,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这些做法( )
A.有利于粉碎国民党的封锁 B.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12.(2024·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下期中·15)“华北自治运动”激起了华北学生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以下口号符合该运动特征的是( )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D.“反饥饿、反内战、停止迫害”
13.(2024·浙江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期中·9)下图是我国1954年创作的一幅宣传年画。该作品( )
A.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B.赞颂工人参与“大跃进”的建设热情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讴歌了工人支援抗美援朝的革命热情
14.(2024·天津河西区一模·4)下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5.(改编)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16.(2024·安徽金榜教育高一下5月月考·4)如表是《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和《佛国记》(成书于416年)《大唐西域记》(成书于646年)中关于种姓制度的记载对比,由此可知印度( )
种姓 《梨俱吠陀》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 祭司 净行(祭司)
刹帝利 武士 王种
吠舍 农民 商贾
首陀罗 奴隶 农人
贱民 一 恶人
A.种姓等级变化受中国影响 B.社会制度随社会发展有所变化
C.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滞后性 D.被统治阶级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17.(改编)关于如图所示欧洲中世纪的一项重要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之一 ②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③以宗法等级和血缘关系为纽带 ④各阶层间存在严格的等级限制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河北省级联测五·13)下图描绘了18世纪初英国约克郡西区毛纺织业的情况。这体现了( )
大农场的普遍建立 B. 工业革命条件的成熟
C .圈地运动的血腥性 D. 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9.(2024·浙江A9协作体高一下期中·23)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仰得救,还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的主张( )
A.消除了基督教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
C.成为哥伦布远航美洲的精神动力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0.(2024·安徽县中联盟高一下5月联考·11)下图是1800年的拉丁美洲示意图。由此可知,当时的拉丁美洲( )
A.经济发展遭到宗主国限制 B.受到了美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C.广大群众的民族意识丧失 D.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21.(2024·山东5月大联考·13)18世纪,拉丁美洲陆续出现许多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也逐渐成为各类“禁书”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到独立运动前夕,更是涌现出许多秘密组织传播欧洲的先进思想,这反映了( )
A.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
C.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 D.科学的传播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
22.(2024·浙江台州六校高一下期中·15)如图是普法战争初期的法国漫画,选自《想象中的胜利》。漫画中的俾斯麦正拿着扫帚,催促着混乱的普军逃跑:“快啊!快啊!你们这群蠢货!”。该漫画( )
《拿着扫帚的俾斯麦》
A.准确描述了战争真实 B.反映出普军纪律严明
C.塑造了英勇的法军形象 D.低估了普鲁士国家实力
23.(2024·山东师大附中模拟·11)法国1793年宪法规定“女性没有公民资格”,《拿破仑法典》第7条则表示“民事权利的行使不以按照宪法取得并保持的公民资格为条件”;同时,《拿破仑法典》规定“即使妻经营商业,或不在共同财产制下,或采取分别财务制,未经夫的许可,亦不得进行诉讼。”由此可见,这部法典( )
A.否定男女平等 B.进步缺陷并存 C.保护私有财产 D.注重司法公正
24.(2024·安徽“江南十校”高二下期中·13)下图是1200~1900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对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工人的实际工资不断增长 B.黑死病导致英国工资下降
C.人口增长推动工资的上升 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的增长
25.(2024·安徽金榜教育高二下5月月考·14)下图所示为19世纪以来日本、巴西、印度、美国、英国五国在不同时期反映城市化进程的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其中,日本对应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2024·河北自我提升三·16)马克思在其《法兰西内战》中所引证的事实的叙述和评论,绝大部分是从巴黎出版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报纸和作家雨果的报纸(自由派报纸)上摘录的。这些报纸虽对公社的措施有看法,但并不敌视公社。这可用于说明( )
A. 法国资本家不反对巴黎公社 B. 巴黎公社的执政措施深得民心
C. 巴黎公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D. 马克思为公社进行了大量宣传
27.(2024·河北邢台高一下月考三·7)1917年8月底,在立宪民主党的支持下,原沙皇军队的总司令发动反革命政变,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赤卫队对叛军作战并取得胜利,全国各地苏维埃迅速布尔什维克化。在军队中,大部分士兵拥护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材料可用来说明,此时俄国( )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将结束 B.布尔什维克党成为合法的执政党
C.武装夺取政权的时机趋于成熟 D.争取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共识
28.(2024·浙江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下期中·18)下图为20世纪某场重要战役的战场所在地。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役( )
A.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使双方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
29.(2024·安徽县中联盟高一下5月联考·15)192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战前的73%,但实际上,苏联还没有汽车、拖拉机和航空等重要工业部门。工业设备基本上是旧式的,而且多半磨损严重,同时苏联没有能力生产现代化设备,很多机器设备要靠进口解决。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 )
A.斯大林大力推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B.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时代发展
C.苏联亟需进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D.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期弊端凸显
30.(2024·安徽县中联盟高一下5月联考·16)雅尔塔会议中,美、苏、英三国经过协商便决定了战后许多涉及他国重大利益的问题。比如,“远东问题”就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来换取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在欧洲事务中,美、英与苏联私下划定了双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乃至一些国家的领土边界。这表明,雅尔塔体系( )
A.违背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B.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
C.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根本转变 D.消除了世界大国间的矛盾
二.材料题(共4个,55分)
31.(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汉政府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推行“广关”政策。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迁至新函谷关(如下图),形成以新函谷关为界的新“关中”地域。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函谷关东移,同时关中的东北界也由临晋关(即蒲津关)为标志的黄河一线,向东推至太行山一线。
汉代关图
——摘自韩茂莉《大地中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将全国划分为6大行政区,在西北、华东、中南、西南4大行政区建立军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地区流散的较大股匪有470余股13万人。为稳定社会秩序,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人民有步骤地开展了斗争。1950年10月,西北局领导发动群众为前线增加生产,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1951年底,陕西、甘肃、西安等市都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除新疆外其他都代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经过土改的陕、甘两省,有2714个乡农民代表会议代行了乡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项举措巩固了人民民主的政权,推动了人民政府的各种工作。
——摘编自梁越兰等《习仲勋对建立和巩固西北人民民主政权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的“广关”政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分别简述其意义。(8分)
32.(2024·福建师大附中适应性练习·17)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上述两个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33.(改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图示中A处相应事件的名称,并据图简析英国工业革命能较早启动并获得成功的条件。(8分)
材料二
1870—1913年间世界经济发展概况表
1870—1900年 1870—1913年 1870—1910年 1900年 1900年
工业总产量 贸易总额 铁路线长度 船舶总吨位 石油总产量 钢总产量
增长2.2倍 增长3倍 增长4倍 增长1倍 增加到 2000万吨 增加到 2830万吨
——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改编
(2)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指出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并从条件和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两个角度对这一表现加以简要评析。(12分)
34.(2024·浙江金华卓越联盟高一下期中·26)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但也存在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
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光荣革命后,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4分)
材料二
主权问题成为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如何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的。(4分)
材料三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法国大革命加以客观评析。(7分)
云南昭通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地图信息可在,在河南洛阳二里头时代陶礼器遗址分布图中,出现了以一两个较大中心城址为中心的成群、成组的数量较多的陶礼器遗址,说明此时期夏朝的政治版图初步形成,故选B项;据所学(二里头遗址)可知,地图所示并不能反映出国家疆域已经形成,排除A项;据所学(礼乐制度)可知,礼乐文化普遍建立是在西周时期,排除C项;地图显示的是二里头时代陶礼器遗址分布,属于“文明”层面,与“政治”无关,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相生相胜”这是五行思想中的关键概念。五行中的元素相互之间有相生(如木生火)和相胜(如金胜木)的关系。题目中提到的“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正是五行相胜关系的体现,即一个朝代的德(元素)会被下一个朝代的德(能胜它的元素)所替代,故选D项;“为政以德” — 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与题目中提到的五行和五德转移的思想不符,排除A项;“道法自然” — 这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同样与五行和五德转移的思想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兼爱非攻”这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即普遍的爱和反对战争,与五行和五德转移无关,排除C项。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天下事皆决于汤”可知,御史大夫原本是外朝官,汉武帝将其引为内朝官并使其权力增大,这使得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本丞相主导的权力格局被改变,形成了内朝与外朝相互牵制的局面,故选C项;扩大统治基础主要涉及的是选拔人才的制度等方面,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这种做法并不是平衡分配中枢权力,而是改变了权力结构,使御史大夫权力增大,打破了原有平衡,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汉武帝时期中朝的设立,权力结构的变化,不一定能提高决策效率,在封建社会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是皇帝,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东晋的世家大族“世奉五斗米道”与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成为起名热字,结合所学魏晋时期佛教与道教等宗教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选C项;“世家大族示范”对于宗教影响力的扩大影响有限,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魏晋乱世政治动荡,人们寻求心理慰藉,排除A项;材料强调魏晋时期的宗教影响力扩大,没有涉及道教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道教与佛教的地位,未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严禁盗种公田…无主土地和荒地也须向政府申请后方可垦种”“没收豪富之家籍外占田三千余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府通过对官民占田标准进行规定,一定程度上避免国有土地被随意占领,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抑制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的作用,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为780年唐德宗时期开始推行,据材料“唐高宗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高宗于683年已经去世,故时间逻辑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没收豪富之家籍外占田三千余倾,‘以给贫乏’。”可知,唐朝政府没收富豪土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救助弱势群体的作用,但据材料“并严禁盗种公田…无主土地和荒地也须向政府申请后方可垦种”可知,救助弱势群体并非其目的,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德宗时推行两税法,废除租庸调,据材料“唐高宗时”可知,时间逻辑不符,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太平公主着标准男装”“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等内容可知,在唐朝时期,女性不仅可以穿着男性衣裳,而且该现象可以出现在公开场合,结合所学可知,之所以出现该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故选A项;题干仅是述及女性可以穿着男性衣裳,并没有述及“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的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这并不是题干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女性可以穿着男性服装,并不能据此扩大为“男女平等”,并且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没有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据图示“中庸之德”“守正执中”“礼义廉耻”等信息可知,朱子深衣的设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融入了儒学的教化功能,故选A项;深衣为礼服,多用于祭祀等场合,并不是为了追求时尚潮流,排除B项;据图示可知深衣作为礼服,设计复杂,多用于祭祀场合,并不“简洁使用”,排除C项;深衣作为礼服设计具有统一性、规范性,并不能彰显个性风格,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清朝前期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是针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而不是针对“三北”地区,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清朝前期通过军事斗争平定了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清朝前期通过满蒙联姻加强了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并设立盟旗两级单位统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清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先进的思想观念会改变落后的制度,发挥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外国公使驻京符合现代外交原则,清朝统治阶级高层仍较封闭、愚昧、腐朽,其思想观念应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转变为平等外交观念,故 C项正确;各国互派公使是正常的国家交往,不涉及侵犯国家主权,故 A项错误;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宗藩关系是指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从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传统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故B项错误;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且材料仅体现官员的家国情怀,体现外交近代化的缓慢,并未体现“自强”,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15年2月4日”“覆鼓之影响”及所学可知,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该漫画以谐音的方式讽刺袁世凯倒行逆施,故选A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排除B项;据鼓上的文字“学堂”“报馆”“自治”等可知,“讴歌兴办学堂的政策”并不全面,也不是作者的本质意图,排除C项;宋教仁遇刺是在1913年,与漫画中的“覆鼓之影响”等无关,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据题干时间可知,其所述史实出现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共产党在苏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组、合作社等,促进了苏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共产党在苏区一些做法的影响,并且题干也未述及苏区土地的归属问题,也就不能得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所述史实出现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据题干可知,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主要是调配劳动力和耕牛的使用,而不是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华北自治运动是日本策动的侵略中国的活动,针对此进行的一二·九运动口号主要针对的是抵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即“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故选C项;“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B项;“反饥饿、反内战、停止迫害”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54年”“增产钢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大规模工业建设时期,该宣传年画有利于调动工人积极性,体现出当时倡导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故选A项;“大跃进”是在1958年,B项时空不符,排除B项;“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C项时空不符,排除C项;抗美援朝1953年已经结束,D项时空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故选B项;苏联政府提供援助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A项;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排除C项;一五计划实行的时间是1953—1957年,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专业户是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这反映了农村经济活动正在变得更加专业和细分,体现专业化和商品化的趋势,故选C项;材料中农村专业户的出现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这并没有改变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形式(仍然是农业生产经营),排除A项;专业户的出现更多地是在农业经营模式上的一种变化,与土地所有制没有直接的关系,且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并未进行调整,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材料时间“1984年”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与公元前 16世纪至公元前 10世纪的种姓制度相比,5世纪至7世纪的种姓制度发生了变化,原来不在种姓制度中的商贾出现在种姓制度之中,位列第三等级,与之相适应,原来属于第三等级的农民地位下降,变为第四等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商业发展,商人在印度的社会影响力上升,因此推动了商人社会地位提高,这说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种姓制度的调整,故选B项;等级化趋势只是中国对印度不同时期的记载,不是受中国影响,排除A项;农民地位下降并不代表农业发展的滞后,而是因为商业发展使得商人地位上升,使得原来位于第三等级的农民地位下降,排除C项;农民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不能说明所有被统治阶级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制度是指封君封臣制度。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主要是基于土地分封和军事义务的关系,而不是基于宗法或血缘关系。封臣为封君提供军事服务,而封君则提供土地和保护。这与基于血缘的宗法制度有明显的区别,故③错误;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故①正确;在中世纪,由于社会的不稳定和频繁的战争,大地主需要武装的支持者来保护自己,而这些人则通过为地主提供军事服务来换取土地和保护,这就是封君封臣制度的起源。同时,自然经济条件下,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基础,故②正确;在封君封臣制度下,不同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确实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关系。这种等级不仅体现在社会地位上,还体现在经济和军事义务上,故④正确。
18.【答案】D
【解析】18世纪(英国)。根据材料“羊毛商收购羊毛并销售给附近村落的工匠师傅,再从他们手中买回
羊毛织物”可知商人将羊毛销售给工匠,工匠将毛织物销售给商人,商人资本参与家庭纺织业生产,体现出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羊毛、毛纺织品的商业资本的发展,主要是收购私人的羊毛,购买与家人一起完成纺羊毛的工匠手工的毛纺织品,这些都是分散的生产,并非大农场,且此时期大农场并没有“普遍建立”,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材料时间为18世纪初,此时期工业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排除 B项;圈地运动指的是一些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强行将耕地变为牧场,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19.【答案】B
【解析】据材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可知,马丁·路德不仅反对教皇权威,还提倡积极入世,鼓励人们发家致富,这有助于推动人们从事工商业,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这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故选B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基督教在当时依然具有较大影响,排除A项;哥伦布远航美洲在15世纪末,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排除D项。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故选D项;材料信息为各殖民国家所占领的拉丁美洲殖民地地图,不能体现宗主国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排除A项;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民族意识丧失”过于绝对,排除C项。
2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8世纪拉丁美洲出现了宣传科学的杂志报纸,私人图书馆成为保存和传播“禁书”的途径,以及秘密组织传播欧洲先进思想。这些都反映了启蒙运动成果传播到拉丁美洲,故选C项;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被推翻是在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提到了科学的传播,但主要反映的是启蒙思想的传播,而不是科学对民族运动的推动,排除D项。
22.【答案】D
【解析】漫画讽刺俾斯麦催促着普军逃跑,小看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说明法国人傲慢轻敌、盲目自信,低估了普鲁士国家实力,最终导致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故选D项;法国最终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漫画没有准确描述了战争真实,排除A项;图片主要是讽刺俾斯麦催促着混乱的普军逃跑,无法得出普军纪律严明,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是讽刺普军形象,并没有描绘法军的形象,排除C项。
23.【答案】B
【解析】与法国1793年宪法规定的“女性没有公民资格”相比,《拿破仑法典》第7条“民事权利的行使不以按照宪法取得并保持的公民资格为条件”的规定,说明女性也可以行使民事权利,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时《拿破仑法典》又规定的“即使妻经营商业,……未经夫的许可,亦不得进行诉讼”则说明女性没有进行诉讼的权利,这又是其局限性的体现,由此可见《拿破仑法典》进步缺陷并存,故选B项;无论是1793年法国宪法,还是《拿破仑法典》都未曾给与过男女平等的权利,所以也就谈不上否定男女平等,所以A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题目主旨是强调法国的法律对男女权利的不同规定,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所以C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项;两部法律都没有关于男女在法律面前和司法过程中的平等,所以不能据此得出注重司法公正的结论,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1700年—1800年之间人口开始持续且快速增长,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开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故选D项;据材料信息实际工资在1500年—1600年明显呈下降趋势,并非不断增长,排除A项;黑死病发生于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而据材料信息1300年—1400年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1700年—1800年,人口呈增长趋势,但实际工资呈下降趋势,排除C项。
25.【答案】C
【解析】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根据所学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可知,日本的工业化要晚于美国的工业化,开始于19世纪后期的明治维新,所以③应是日本,故选C项;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发展缓慢,所以①应是英国,而不是日本,排除A项;美国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其城市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在初期要落后于英国,所以②应是美国,而不是日本,排除B项;巴西和印度城市化较晚,特别是印度应开始于二战结束后、实现民族独立之后才开始,所以④是印度,而不是日本,排除D项。
2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时期的法国。根据“这些报纸虽对公社的措施有看法,但并不敌视公社”可知,巴黎公社建立后没有遭受明显的敌视,这就说明公社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C项正确:是这些报纸不敌视巴黎公社,而非资本家不敌视,排除A项;仅根据这些报纸的态度不能说明巴黎公社的执政措施深得人心,排除B项;马克思是在对巴黎公社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不能说明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排除D项。故选C项。
2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全国各地苏维埃迅速布尔什维克化”和所学知识可知,七月事件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同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赤卫队的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空前增强,得到工人和士兵的积极和广泛支持,武装夺取政权的时机趋于成熟,故选C项;七月事件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结束,排除A项;此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即将暴力革命,布尔什维克党不可能是执政党,国家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排除B项;二月革命后,俄国老百姓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而且“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
28.【答案】A
【解析】据地图中“1943年、 苏军、德军、斯大林格勒”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东线战场上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及其盟国的一次决定性胜利。德国军队在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最终未能占领整个城市,并在苏联冬季反攻中被迫撤退。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故选A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排除B项;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排除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没有使双方陷入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排除D项。
29.【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当时的工业状况很落后,工业总产值虽然恢复到了战前的73%,但是仍然缺乏现代化的工业部门,如汽车、拖拉机和航空等。这导致了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此外,工业设备的陈旧和磨损严重,以及苏联没有能力生产现代化设备,使得苏联在很多方面依赖进口。这不仅耗费了大量宝贵的外汇资源,而且在国际政治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外部制裁和封锁的影响,威胁到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斯大林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因此他提出了大力推行工业化的方针,目的是通过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快速建立苏联自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减少对外依赖,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工业发展的局限性,而非“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时代发展”,排除B项;1925年时苏联尚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苏联的工业发展情况,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排除D项。
30.【答案】B
【解析】雅尔塔会议中,美、苏、英三国经过协商,并未征得当事国的同意便决定了战后许多涉及他国重大利益的问题,如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是牺牲中国利益,但却是背着中国协商而定的,而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土边界也是美英和苏联私下划定的,这表明雅尔塔体系具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故选B项;雅尔塔体系具有维护和平的目的和意义,所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之后确立了雅尔塔体系,但这与题目主旨不符,题目主旨是强调其大国强权的色彩,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国协商和妥协的结果,之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也并未消除世界大国间的矛盾,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1.【答案】
(1)原因:扩大关中范围,保障京师供给;加强对洛阳和关东地区的控制,削弱诸侯王国力量;依托地理优势加强关中地区防卫,应对匈奴的威胁。(任意两点给4分)
(2)措施及意义:①划分行政区,设立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局),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开展剿匪镇反运动,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领导西北抗美援朝运动,扩大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④通过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推动了民主制度建设;
⑤推行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任意四点得8分,要求史实+意义)
【解析】
(1)据材料二“汉武帝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地域”得出扩大关中范围,保障京师供给;结合所学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得出加强对洛阳和关东地区的控制,削弱诸侯王国力量;据材料二“关中的东北界也由临晋关(即蒲津关)为标志的黄河一线,向东推至太行山一线”得出依托地理优势加强关中地区防卫,应对匈奴的威胁。
(2)措施及意义:据材料三“将全国划分为6大行政区……建立军政委员会”得出划分行政区,设立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局),这有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据材料三“西北地区流散的较大股匪……开展了斗争”得出开展剿匪镇反运动,这有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据材料三“西北局领导发动群众为前线增加生产,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得出领导西北抗美援朝运动,这有助于扩大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据材料三“陕西、甘肃、西安……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得出通过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这有助于推动民主制度建设;据材料三“在经过土改的陕、甘两省……推动了人民政府的各种工作”得出推行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这有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
32.【答案】(8分)
1953年侧重于“重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1分)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国的遏制威胁,我国的重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国防科技依然落后,为此党提出要“集中发展重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经过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巩固了国防力量。(3分)
1979年后在强调经济现代化的同时重视政治制度的完善。(1分)
阐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逐渐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民主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吸取“文革”的教训,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3分)
【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反映了1953年和1979年后两个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可以首先点出1953年的侧重点,据材料“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可知,1953年侧重于重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阐释主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侧重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如: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国的遏制威胁,我国的重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国防科技依然落后,为此党提出要“集中发展重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经过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巩固了国防力量。然后点出1979年后的侧重点,据材料“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可知,1979年后侧重于强调经济现代化的同时重视政治制度建设,阐释主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史实进行说明,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逐渐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民主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吸取“文革”的教训,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33.【答案】
(1)名称:新航路开辟(或圈地运动)。(2分)
条件:新航路开辟(或奴隶贸易或海外扩张)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若“A"处填写“圈地运动”,答“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亦相应得分);(2分)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或现代议会制度或代议制或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2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又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2分)。
(3)表现:工业产量增长迅速;贸易额快速增加;铁路里程增长4倍;石油、钢铁产量迅速增加。(4分)
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电力的开发和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通讯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殖民体系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形成等。(6分,每点2分,围绕其中3点分析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相应得分)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等。(2分,每点1分,围绕其中2点分析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者亦可相应得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意大利的威尼斯……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可知,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据材料一“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可知,出现商品交易所;据材料一“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可知,创办证券交易所;据材料一“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可知,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或建立东、西印度公司)。第二小问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欧洲在经济领域内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第一小问名称,据材料二图示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6世纪左右,且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可以填写新航路开辟(或圈地运动)。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或奴隶贸易或海外扩张)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据材料二“议会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或现代议会制度或代议制或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据材料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又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3)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三“工业总产量”“增长2.2倍”可知,工业产量增长迅速;据材料三“贸易总额”“增长3倍”可知,贸易额快速增加;据材料三“铁路线长度”“增长4倍”可知,铁路里程增长4倍;据材料三“石油总产量”“增加到2000万吨”“钢总产量”“增加到2830万吨”可知,石油、钢铁产量迅速增加。第二小问条件,据材料三“1870—1913年间”“工业总产量”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可知,电力的开发和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通讯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殖民体系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第三小问影响,据材料三“1870—1913
年间世界经济发展概况表”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等。
34.【答案】
(1)办法: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光荣革命”后,逐步形成君主立宪制。(4分)
(2)主权问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中央集权问题:确定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4分)
(3)评析:积极:①对法国:猛烈冲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②对欧洲: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消极:①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②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并没有建立起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第②点中出现“殖民扩张”“压榨掠夺”“没有建立起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任一关键词就可)(7分)
【解析】
(1)据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并结合所学,围绕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史实组织答案,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光荣革命”后,逐步形成君主立宪制。
(2)第一小问主权问题,据材料二“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思考和组织答案,可得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第一小问主权问题,据材料二“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思考和组织答案,可得确定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
(3)据材料三“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并结合所学知识,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思考和组织答案。关于“积极”方面,注意分对法国和对欧洲展开,如对法国:猛烈冲击了法国的专制制度;
对欧洲: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关于“消极”方面,注意围绕资本主义制度与世界殖民体系思考,可得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并没有建立起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命题双向细目表
注:(1)考查的能力要求:
Ⅰ、获取和解读信息;Ⅱ、调动和运用知识;Ⅲ、描述和阐释事物;Ⅳ、论证和探讨问题。
(2)考查的核心素养:
①唯物史观;②时空观念;③史料实证;④历史解释;⑤家国情怀。
题 题型 分值 知识点 能力要求 核心素养 预估难度
号 (主题内容)
Ⅰ Ⅱ Ⅲ Ⅳ ① ② ③ ④ ⑤ 档次 系数
1 选择题 1.5 夏朝礼器反映统治中心 √ √ √ √ √ 中 0.7
2 选择题 1.5 百家争鸣中阴阳家 √ √ √ √ 易 0.9
3 选择题 1.5 西汉内外朝制度 √ √ √ √ √ √ 难 0.5
4 选择题 1.5 魏晋佛道盛行, 儒学受冲击 √ √ √ √ √ √ √ 易 0.8
5 选择题 1.5 唐代土地兼并, 均田制走向瓦解 √ √ √ √ √ √ 易 0.8
6 选择题 1.5 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 √ √ √ √ √ √ 易 0.8
7 选择题 1.5 宋代理学 √ √ √ √ √ √ 易 0.8
8 选择题 1.5 清前期边疆治理 √ √ √ √ √ √ 易 0.9
9 选择题 1.5 晚清外交转变 √ √ √ √ √ √ 中 0.7
10 选择题 1.5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 √ √ √ √ √ 易 0.9
11 选择题 1.5 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 √ √ √ √ √ √ 难 0.6
12 选择题 1.5 华北自治运动 √ √ √ √ 易 0.9
13 选择题 1.5 “一五计划”社会风貌 √ √ √ √ √ √ 易 0.8
14 选择题 1.5 建国以来工业建设 √ √ √ √ √ √ 易 0.8
15 选择题 1.5 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专业户 √ √ √ √ √ √ 中 0.7
16 选择题 1.5 古印度种姓制度 √ √ √ √ √ √ √ 易 0.8
17 选择题 1.5 中古欧洲封君封臣制度 √ √ √ √ √ √ 易 0.8
18 选择题 1.5 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业生产 √ √ √ √ √ √ 中 0.7
19 选择题 1.5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 √ √ √ √ 易 0.9
20 选择题 1.5 西葡在拉美的殖民扩张 √ √ √ √ √ √ 易 0.8
21 选择题 1.5 拉美独立运动 √ √ √ √ √ √ 易 0.8
22 选择题 1.5 德意志统一;普法战争 √ √ √ √ √ √ 易 0.8
23 选择题 1.5 法国宪法和拿破仑法典 √ √ √ √ √ √ 中 0.7
24 选择题 1.5 工业革命的影响 √ √ √ √ √ √ 易 0.9
25 选择题 1.5 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 √ √ √ √ √ √ √ 易 0.8
26 选择题 1.5 巴黎公社 √ √ √ √ √ √ √ 难 0.6
27 选择题 1.5 十月革命 √ √ √ √ √ √ 易 0.9
28 选择题 1.5 斯大林格勒战役 √ √ √ √ √ √ 易 0.8
29 选择题 1.5 苏联工业化 √ √ √ √ √ √ 中 0.7
30 选择题 1.5 雅尔塔体系局限性 √ √ √ √ √ √ 易 0.9
31 非选择题 12 汉代和现代治理关中的措施 √ √ √ √ √ √ √ 易 0.8
32 非选择题 8 中国式现代化 √ √ √ √ √ √ √ √ 中 0.7
33 非选择题 20 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 √ √ √ √ √ √ √ √ 易 0.8
34 非选择题 15 英美法资本主义代议制 √ √ √ √ √ √ √ 易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