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1 23: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对,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精读、略读、浏览
学习目标
1.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结合使用阅读方法,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学会联系作品,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3.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个人价值观、人生目标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情感与理智的成熟发展。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相关介绍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创作于1926年,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1926年,北洋军阀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创作背景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作品介绍
《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角度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阅读指导
关于精读、略读、浏览
精读是一种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积累知识为目的的深入细致的读书方法。它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略读,又叫通读,以粗知大意、观其大略,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浏览就是快速地扫视、有意地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精读首先要做到细品,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懂”。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在告别百草园时,为何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那样强烈的不舍之情 这就需要细读后文“我”在三味书屋的经历才能体会,原来百草园的自由与快乐是那么珍贵。
精读也要做到精思,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质疑等,把书“读深”。比如阅读《范爱农》,想想鲁迅对范爱农的态度前后有怎样
①精读
的差异,推究其中的缘由,就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心路历程。可以边阅读全书边体会,当年的鲁迅和写《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对书中人物的情感是否有变化 具体是怎样的
精读还要进行鉴赏,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与精读相比,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略读实际上是我们日常阅读中最常用的方式,速度比较快,可以让我们大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
浏览重在了解全书基本面貌,以便迅速找到所需的内容,因此可以先阅读书的各个部件,如序言、目录、后记等,对全书的创作背景、内容主题有大致的把握;然后快速翻阅全书,可以略过与阅读目的无关、自己不感兴趣或觉得不好理解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阅读。
略读和浏览
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妨将精读、略读与浏览结合起来。比如阅读《朝花夕拾》,可以先浏览目录、小引和后记,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鲁迅的创作初衷,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篇目精读,略读其他篇目。
阅读任务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片段,展现了他的一段段人生历程。浏览全书,精读部分篇章、段落,小组合作,从时空、事件等角度梳理书中鲁迅的成长经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创意地呈现“鲁迅成长史”。
任务1:鲁迅生活的“那些年”
任务2:鲁迅笔下的“那些人”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还有一些仅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精读与之相关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他制作“人物名片”。
《朝花夕拾》写人记事,在平淡质朴的笔墨中蕴有深厚的情感,文章也就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彩。如写长妈妈、藤野先生等,笔下常带温情,寄托着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写《〈二十四孝图〉》等,难抑愤怒,不得不对封建道德作出最猛烈的抨击;写范爱农,则在对故友的缅怀中,又蕴含着社会批判的锋芒。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探究他情感背后的思想立场。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写一封信,和他交流你对他的理解,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任务3:鲁迅心中的“那些情”
通过对《朝花夕拾》的精读、略读和浏览,我们了解了鲁迅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了他笔下那些人物的鲜明性格,也体会到了他心中丰富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深入阅读《朝花夕拾》,从鲁迅的文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期待大家在阅读中不断成长,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