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2 00: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十三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当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2、梳理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3、了解当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第一部分 探寻制度之源
第二部分 回顾制度之路
目录
第三部分 展望制度之花
第四部分 课堂检测
第一部分
探寻制度之源
背景:
探寻制度之源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第一子目,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角度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台的背景
背景:
探寻制度之源
材料一: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王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手段,“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就是在少教民族承认中央统治的前提下,中央允许其有相对有限的政治空间、使其可以保持本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宗教信仰和风俗习生化传统等。
——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
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
背景:
探寻制度之源
材料二: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利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背景:
历史:我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治理理念;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地理:少数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政治: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探寻制度之源
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1955.10
1965.09
1958.10
1947.05
1958.03
第二部分
回顾制度之路
时空坐标
1949
1954
1979
全面恢复
和落实党
的民族政策
1984
纳入法
制化轨道
《民族区域自治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0
三个离不开
休戚相关
命运与共
血肉关系
1997
基本政治
制度之一
2012
中共
十五大
中共
十八大
2017
共同纲领
五四宪法
中共
十九大
基本
政治
制度
1947
内蒙古自
治区成立
两个共同
五个认同
回顾制度之路
第三部分
展望制度之花
历史意义:
展望制度之花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的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进行思考当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1)性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经济: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发挥积极性,有利于各地区共同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3)政治: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4)文化: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各民族相互了解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差异更加包容,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意义:
第四部分
课堂检测
1.“(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这里的“它”(  )
A.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 B.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
C.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说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故C项正确;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故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故D项错误
2.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解析 根据材料“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行使自治权的前提,不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符合国情的信息,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不是高度的自治权力,故D项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
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解析 该制度涉及少数民族管理问题,与行政区划无直接关联,故A项错误;该制度仅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早在建国初期就得到实施,提高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施行”,该法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的保障,故D项正确。
4.据统计,1965 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7 600余人,到2006 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 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
解析 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多数,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与民族平等、民族共同繁荣、祖国统一无关,故B、C、D项错误。
5.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  )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
解析 由本题信息可知,少数民族的人民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民族平等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结果,故A项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于1954年,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历史
经济
历史意义
形成
完善
课堂小结
探寻制度之源
回顾制度之路
展望制度之花—
发展
地理
政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业
1、题卡(今晚9点交)
2、背诵任务(明天课前抽查)
分析当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概述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简述当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