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跨学科主题学习 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导学案)
食料泛指食物的原料,包括粮食、鱼肉、蔬菜、水果、调料等。食料传播是世界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内容。我国很早就与其他地区进行食料作物种植交流,一方面将我国的特有食料作物带到世界各地种植,另一方面也从外国引入一些食料作物进行本土栽培。每种外来食料作物的传播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1.核心任务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食料作物,通过搜集资料,认识该食料作物原产地,以及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探寻外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选择合适食料,烹制菜肴,然后和同学老师分享菜肴,撰写心得。
2.学习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从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食料作物,从食料作物与人类的关系角度,提出开放性、有价值的问题。
区域认知:能够搜集相关资料,探究食料作物的产地,以及食料作物传入中国的年代。
综合思维:通过搜集资料,探究食料作物背后的事件和历史故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烹饪菜肴,提升团队协作、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能力,提高能力素养、创造力,逐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形成勇于实践、主动探索的良好品格。
【设计思路】
本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3.学习活动实施
【确定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这一主题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由“有哪些”到“探历史”再到“怎么做”,层层追问,形成问题链,进而设计若干项解决问题的任务。通过相互衔接、步步深入的若干项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推进实施】
任务一:认识食料作物的原产地
现在我们司空见惯的很多食料作物,如胡萝卜、大蒜、番茄、玉米、土豆等,都是从世界其他地方引入我国的。
(1)查询资料,和同学们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料等。
(2)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负责查询5种常见食料作物的原产地。
食料名称 别名 原产地
大蒜
胡萝卜
番茄
玉米
土豆
任务二:认识外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路径
每种外来食料作物从原产地传入我国,都需要经历一定的传播路径。选择某种外来食料作物,查阅资料,了解这种食料作物传到我国的时间和传播路径。
任务三:探寻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食料的名字很有意思。例如。胡椒、胡瓜、胡萝卜等,都带有一个“胡”字:又如,洋芋、洋葱等,都带有一个“洋”字。这些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1)按照外来食料作物的名字进行分类,讨论每类食料作物的原产地和传入我国的时间有何共性。
(2)按照小组分工,选择我国一种外来食料,结合收集的资料写一段100字以内的小短文,介绍该食
料传播的历史故事。
任务四:展示厨艺
不同的食料口味不一样。各种食料的搭配,烹饪方式的变化,会带来更加多样化的奇妙饮食体验。我国人民利用各类食料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饮食,形成我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选择合适的食料和烹饪方法,尝试做一道菜,对这道菜进行拍照并介绍烹饪方法。
4.学习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标准。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发多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量表,如选题评价表、活动过程评价表、作品评价表和综合评价表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达标训练】
【新考法·素材跨生物】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在西亚和中亚种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下图示意大蒜的生长习性。据此完成1~2题:
1.大蒜传入中国的原因( )
A.张骞出使西域 B.调味市场广阔
C.距离产地较近 D.大蒜易于保存
2.依据大蒜的生长习性,下列气候区最可能成为大蒜基地是( )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热带雨林气候区
C.地中海气候区 D.热带沙漠气候区
辣椒在1493年到达西班牙,1548年传至英国,16世纪下半叶传遍欧洲,同期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传入印度、日本,16世纪末辣椒由秘鲁经墨西哥来到中国,同时由于壬辰倭乱辣椒从日本传入朝鲜,17世纪才传至东南亚各国。读辣椒世界传播路径,完成3~4题:
3.15世界辣椒主要传播至( )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4.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
A.15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5.在中国四川,流传着一句话,叫“无辣不欢”。下列与四川人喜欢吃辣有关的地理环境是( )
A.气候潮湿 B.地形崎岖 C.交通便利 D.深居内陆
【参考答案】
【推进实施】
任务一:认识食料的原产地
(2)
食料作物名称 别名 原产地
大蒜 胡蒜、蒜头 中亚和地中海地区
胡萝卜 胡芦菔、红萝卜 亚洲西南部
番茄 西红柿、洋柿子、狼桃等 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地
玉米 玉蜀黍、棒子、苞谷等 美洲的墨西哥
土豆 马铃薯、地蛋、山药豆、洋芋、地梨、地苹果等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任务二:认识外来食料传入我国的路径
(2)大蒜汉朝时期传入中国。传入路径如图:
任务三:探寻食料传播的历史故事
(1)大蒜原产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119年前后,大蒜被张骞带到了中国。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12世纪经伊朗传入中国;西红柿又名番茄,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中国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带到中国的。
(2)
西红柿又名番茄,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任务四:展示我的厨艺
·1.西红柿洗净,切成小块;鸡蛋打散备用。
·2.热锅凉油,将鸡蛋液煎至金黄色捞出沥干备用。
·3.将锅中余油留少许,放入葱姜蒜末爆香。
·4.加入西红柿翻炒至断生。
·5.加入少许盐、白糖调味,继续翻炒至快出汁时加入鸡蛋,快速搅拌均匀即可起锅。
【达标训练】
1.B 2.A 第1题,张骞出使西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不是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大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在烹调鱼、肉、禽类和蔬菜时有去腥增味的作用,特别是在凉拌菜中,既可增味,又可杀菌,故市场需求是重要的原因。第2题,依据大蒜的生长习性,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条件优越,每年秋季种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获,符合大蒜形成的条件。
3.B 4.B 5.A 第3题,读图,15世纪,辣椒由美洲大量传播至非洲。第4题,读图可知,17世界辣椒由美洲经由亚洲南部,传入中国。第5题,中国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四川人吃辣可以祛风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跨学科主题学习 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教案)
食料泛指食物的原料,包括粮食、鱼肉、蔬菜、水果、调料等。食料传播是世界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内容。我国很早就与其他地区进行食料作物种植交流,一方面将我国的特有食料作物带到世界各地种植,另一方面也从外国引入一些食料作物进行本土栽培。每种外来食料作物的传播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食料作物,通过搜集资料,认识该食料作物原产地,以及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探寻外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选择合适食料,烹制菜肴,然后和同学老师分享菜肴,撰写心得。
区域认知:能够从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食料作物,从食料作物与人类的关系角度,提出开放性、有价值的问题。
区域认知:能够搜集相关资料,探究食料作物的产地,以及食料作物传入中国的年代。
综合思维:通过搜集资料,探究食料作物背后的事件和历史故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烹饪菜肴,提升团队协作、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能力,提高能力素养、创造力,逐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形成勇于实践、主动探索的良好品格。
本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确定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这一主题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由“有哪些”到“探历史”再到“怎么做”,层层追问,形成问题链,进而设计若干项解决问题的任务。通过相互衔接、步步深入的若干项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推进实施]
任务一:认识食料作物的原产地
现在我们司空见惯的很多食料作物,如胡萝卜、大蒜、番茄、玉米、土豆等,都是从世界其他地方引入我国的。
(1)查询资料,和同学们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料等。
(2)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负责查询5种常见食料作物的原产地。
食料作物名称 别名 原产地
大蒜 胡蒜、蒜头 中亚和地中海地区
胡萝卜 胡芦菔、红萝卜 亚洲西南部
番茄 西红柿、洋柿子、狼桃等 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地
玉米 玉蜀黍、棒子、苞谷等 美洲的墨西哥
土豆 马铃薯、地蛋、山药豆、洋芋、地梨、地苹果等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任务二:认识外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路径
每种外来食料作物从原产地传入我国,都需要经历一定的传播路径。选择某种外来食料作物,查阅资料,了解这种食料作物传到我国的时间和传播路径。
参考答案:公元前119年前后,大蒜被张骞从中亚地区带到了中国。
任务三:探寻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食料的名字很有意思。例如。胡椒、胡瓜、胡萝卜等,都带有一个“胡”字:又如,洋芋、洋葱等,都带有一个“洋”字。这些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1)按照外来食料作物的名字进行分类,讨论每类食料作物的原产地和传入我国的时间有何共性。
参考答案:大蒜原产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119年前后,大蒜被张骞带到了中国。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12世纪经伊朗传入中国;西红柿又名番茄,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中国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带到中国的。
(2)按小组分工,选择我国一种外来食料作物,结合收集的资料写一段100字以内的小短文,介绍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参考答案:
西红柿又名番茄,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在中国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以后人们都笃信不疑。
任务四:展示厨艺
不同的食料口味不一样。各种食料的搭配,烹饪方式的变化,会带来更加多样化的奇妙饮食体验。我国人民利用各类食料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饮食,形成我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选择合适的食料和烹饪方法,尝试做一道菜,对这道菜进行拍照并介绍烹饪方法。
·1.西红柿洗净,切成小块;鸡蛋打散备用。
·2.热锅凉油,将鸡蛋液煎至金黄色捞出沥干备用。
·3.将锅中余油留少许,放入葱姜蒜末爆香。
·4.加入西红柿翻炒至断生。
·5.加入少许盐、白糖调味,继续翻炒至快出汁时加入鸡蛋,快速搅拌均匀即可起锅。
活动评价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为标准。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发多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量表,如选题评价表、活动过程评价表、作品评价表和综合评价表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
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从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食料作物,从食料作物与人类的关系角度,提出开放性、有价值的问题。
区域认知:能够搜集相关资料,探究食料作物的产地,以及食料作物传入中国的年代。
综合思维:通过搜集资料,探究食料作物背后的事件和历史故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践活动,烹饪菜肴,提升团队协作、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能力,提高能力素养、创造力,逐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形成勇于实践、主动探索的良好品格。
常见食材
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硬叶蒜和软叶蒜。 通常由多数肉质、瓣状的小鳞茎紧密地排列而成,外有数层白色至带紫色的膜质鳞茎外皮。
胡萝卜叶色翠绿,有一定观赏性,可用于蔬菜专类园或生态园及农庄栽培,用于科普教育。根可作蔬菜食用。
常见食材
常见食材
番茄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番茄茎易倒伏;叶为羽状复叶,基部呈楔形,较偏斜,具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冠呈辐状,黄色,裂片为窄长圆形;浆果呈扁球形或近球形,肉质多汁液,为桔黄或鲜红色,表面光滑,花果期夏秋季;种子黄色,覆盖柔毛。
常见食材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别名玉蜀黍、包谷、苞米、珍珠米等,是禾本目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
常见食材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茎呈菱形,有毛。转基因土豆:表面光滑。马铃薯叶片初生时为单叶,逐渐生长成奇数不相等羽状复叶,大小相间,呈卵形至长圆形;伞房花序生长在顶部,花为白色或蓝紫色;果实为浆果;块茎扁圆形或球形,无毛或被疏柔毛;薯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肉有白、淡黄、黄色等色。花期夏季。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马铃薯又名土豆。
认识外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路径
中国真正有记载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大蒜,记载在东汉文学家王逸编纂的《正部》里,上面是这样说的: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
胡萝卜传入中国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中亚地区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另一条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胡萝卜品种主要是紫色的品种,这种品种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比较常见。而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胡萝卜品种则是橙色的品种,这种品种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比较常见。
认识外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路径
一条是从欧洲沿印度洋经马来、爪哇等地传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 另一条是经太平洋丝绸之路,从美洲先传到菲律宾,然后进一步传到我国沿海。因为17世纪,番茄已经传到菲律宾,所以极有可能经东南亚传入我国。
认识外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路径
认识外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路径
玉米作为典型的外来作物,经由三条途径于十六世纪中叶传入中国,这三条途径分别是经由丝绸之路到甘肃,经由印度、缅甸到云南,以及由葡萄牙人经海路带到福建。
认识外来食料作物传入我国的路径
土豆的起源中心在南美洲及中美洲等地。 自哥伦布航海引发物种大交换后,土豆传入欧洲,并于18世纪传入中国,传入路径包括东南、西北及南路。
探寻外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大蒜原产亚洲西部或欧洲,大蒜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前后,大蒜被张骞带到了中国。
探寻外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西红柿又名番茄,番茄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中国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明赵函的《植品》(1617年)。番茄最早大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西方传教士、商人或华侨从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引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最初作为观赏植物,称“番茄”或“蕃茄”。 其后由南方传到北方称为“西蕃柿”“蕃柿”“西红柿”。
探寻外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部,12世纪经伊朗传入中国;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其实,在南宋官方修订的《绍兴本草》上,已经出现了胡萝卜。还有说法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将胡萝卜带回。
探寻外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大约在1493年,哥伦布把玉米带到欧洲;16世纪初,葡萄牙人从海路把玉米传入印度和中国。 同时另一条路线从欧洲经陆路传入土耳其、阿拉伯、伊朗,最后抵达印度,然后经西藏再次传入中国。 还有第三条路线,经丝绸之路从西北地区传入中国,旧称玉米为番黍便是证明。
探寻外来食料作物传播的历史故事
土豆在明朝末期传入中国后,立刻成为皇室的美味佳肴。
清朝乾隆中期以后,人口增长和粮食增产的需要,加上农民地理流动性的增强,使得马铃薯种植在中国迅速蔓延,并适应了当地的自然条件。
展示我的厨艺
蒜蓉青菜
蒜瓣肉
蒜瓣烧鸡子
展示我的厨艺
咖喱土豆胡萝卜
胡萝卜千张丝
榛蘑胡萝卜鸡汤
展示我的厨艺
番茄土豆炖牛腩
鸡尾西红柿含蛋黄酱
展示我的厨艺
香烤玉米
玉米排骨汤
展示我的厨艺
干锅土豆片
土豆炖牛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食物从始至终都留下了轨迹,未曾断裂,人类对食物的寻求从最初的的烧熟—垫饱肚子,逐步过渡到添加佐料、研究食材的多种做法,食材与食材的配合如何制作更加美味、与众不同的食物,而到如今人类烹饪食物开始追求更高的技术和搭配,食物的发展到今日已然不再是吃这个问题,在历史的长河里,食物也代表了各方的权利、地位、等级等不同的含义。
人类与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