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光的传播 教学设计-(表格式)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2 07:3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光的传播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教材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 2. 科学思维 观察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能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综合不同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3. 实践探究 能通过观察手影游戏和小孔成像实验,解释看到的现象。 4. 态度责任 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光传播路线的思路,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意识到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可重复、可验证的。通过不同的实验都可以证明同一个科学理论。 了解我国科技史,对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小孔成像的现象产生敬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 知道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证。 教学难点: 观察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能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综合不同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光,各种各样的光源照亮并了装点了我们的世界,在这些图片中,光源发出的光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二)活动探究 1.活动一: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1)以手电筒的光进行研究 (2)画一画:尝试画出手电筒的光的传播路线。 生1:沿着曲线传播。 生2:沿着直线传播。 生3:形成像水波纹一样沿着圆圈传播出去。 思考: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到底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2.活动二: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提问:有什么办法让光的传播路线由看不见变成看得见呢? (2)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取方法。 生1:光源、黑暗的环境 生2:我们能够借助烟和雾来看见光的传播路线。 生3:我们还可以制造一些直线和非直线的通道,看看光能否穿过这些通道传播。 ……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把实验方案画在研究记录单上再进行实验。 生1:用手电筒、3块带孔的纸板、纸屏 生2:用手电筒、艾条、火柴、纸盒 生3:用小灯泡、电池、导线、纸盒、塑料软管 (4)师小结:同学们用这么多种不同的方法,都验证了“光沿直线传播”,找到了这么多的证据,你们真了不起! (三)拓展运用 1.拓展一:解释影子的成因 (1)谈话: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关,仔细去观察,我们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出示手影表演视频。 (2)提问:利用所学,你能说一说影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的向光面被照亮,背光面后方就形成了影子。如果光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能绕过遮挡物,物体则不会有影子。 拓展二:小孔成像 激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这里有一块由12个小灯泡组成的“F”字母的光牌和一块薄薄的白色纸屏,打开开关,纸屏被照亮了。 设疑:如果把这个带有小圆孔的黑色纸板放在它们之间,纸屏上会出现什么呢? 生1:小圆点 生2:字母“F” 生3:倒立的“F”字母 演示“F”字母灯牌小孔成像实验。 提问:纸屏上,竟然出现了一个倒立的F,现在你能解释出这个现象吗? 生: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F字母上方的灯光穿过小孔只能投射在纸屏的下方,而F字母下方的灯光穿过小孔只能投射在纸屏的上方,所以就在纸屏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的F。 (四)总结 其实刚才演示的是“小孔成像”实验,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就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线传播。并在《墨经》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记录:来自室外人体的光,通过小孔在暗室内成的像,人的下部在高处,人的上部在低处。这是世界上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会有所收获,科学家也是这么做研究的,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经过重复验证的。通过不同的实验都可以证明同一个科学理论。 (五)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 练习1:同学们可以按书上的步骤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练习2:找一找生活中其他有关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