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雨和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冀人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雨和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冀人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2 07: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雨和雪(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科学思维: 1.能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推理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2.能运用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基于雨的形成原理,设计人工除雨的方法。 探究实践: 1.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关于雨的形成的假设。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想出自然界中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态度责任: 1.了解人工降雨技术的发展能减少干旱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变化。 2.勇于创新,愿意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设计人工除雨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结果推想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实验验证,推想原型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实验模型并进行介绍。 学生评价实验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播放实验方法指导和实验提示。 提示: 1.加热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容器。 2.观察:哪里形成了小水珠,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3.思考:实验中的小水滴是怎样形成并落下来的? 学生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学生总结小水珠的形成过程: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变大、汇集,最终形成大水珠就落下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实验模型和原型对照图和思考问题。 1.实验中的各个要素分别模拟自然界中的什么? 2.结合实验结果推想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推想。 教师播放雨的形成视频,验证推想。 提问:天空中除了下雨还会下雪,下雪时的天气和下雨时有什么不同?请根据雨的形成过程推想雪的形成过程。 学生推想雪的形成过程。 二、应用拓展,设计创新 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下雨少,水资源短缺,出现了干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引发了火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发明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大家看这幅图,结合雨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人工降雨就是借助催化剂促进了水蒸气的凝结以及小水珠变成大水珠的过程。 引导:人工降雨技术为一部分地区解决了干旱问题,科学家探索自然是为了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弄清楚一些自然现象的原理,然后借助这些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是否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把它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今年很多省市都出现了连续强降雨,引发了洪水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降雨多的地区如果能进行人工除雨就好了,同学们能借助人工降雨的原理,进行逆向分析,设计一种人工除雨的办法吗? 学生进行讨论,设计人工除雨的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设计结果。 引导:科学家的每一项发明在最初阶段都让人感到异想天开,不可实现,但经过科学家和众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很多想法都实现了。我相信,你们提出的人工除雨的想法在未来也一定能实现,只要我们继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不断钻研,不断尝试,一切皆有可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