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雨和雪(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教学目标
科学思维: 1.能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抓住雨的本质特征,展示对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2.能建构模型解释雨的形成过程。 3.能利用发散法、组合法、想象法等设计模拟下雨的实验模型。 探究实践: 1.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雨的形成过程作出假设。 2.能利用示意图呈现设计的结果,初步具有交流、评价、反思和改进的能力。 态度责任: 1.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雨和雪形成原因的兴趣。 2.善于有依据的质疑别人的方案,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雨的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发散、组合、想象等思维方法建构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模型。
教学难点: 设计模拟下雨的实验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乌云密布的情景。 引导:通过刚才的视频,预计接下来有可能出现什么天气现象? 学生作出判断:下雨或者下雪。 提出问题:雨和雪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二、借助经验,作出假设 提问:雨是什么? 师生交流得出雨是从天上连续不断的掉下来的小水滴。 教师出示白云和乌云的图片。 提问:下雨时,天上的云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说出比较结果 引导:白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很少落下来,而乌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却容易落下来形成雨,小水滴的下落可能和什么有关? 出示大小水珠图片。 学生根据经验作出判断:小水滴的下落和它的大小有关。大的容易落下来,小的不容易落下来。 教师引导学生对雨的形成过程作出完整的假设。 学生假设: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汇集成云,云中的小水珠不断变大,大到一定程度就落下来,形成了雨。 三、类比想象,设计模型 引导:要验证假设,需要需要设计一个模拟下雨的实验装置,你们觉得它大概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析出需要有水蒸发成水蒸气、有冷的物体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并且落下来。 教师出示凝结实验图片,组织学生分析可行性。 学生分析可行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只要能想办法让玻璃片上的小水滴落下来,就可以模拟下雨。 提问:想让小水滴落下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最终得出需要想办法得到更多的水蒸气和更冷的环境。 教师给予肯定并进一步引导: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水蒸气和更冷的环境呢? 教师出示概念图和设计思路: 1.发散 参考概念图中的提示,小组内集思广益,设计更多的办法,填到概念图中。 2.组合 将两个条件中的各个要素分别连线,组合在一起。 3.想象 想象每个组合可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模型。 4.呈现 选择其中1-3个最可行的实验模型,画出草图。 学生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评价,提出要求:展示的同学要清楚的介绍模型的各个部分及预计的实验效果,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对他人设计的实验模型进行评价。 教师出示实验模型评价表。 学生展示方案、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同学们的设计基本都围绕着我们的假设进行,想到了制造更多水蒸气和更冷环境的办法,大家听得很认真,评价的也很全面,给出的建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老师很佩服你们这种敢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