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思考: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
松花江上
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课程导入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材料,准确说出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史实和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简述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的经过,感悟中国 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准确说出西安事变的主要史实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责任感。
本课重点
第一篇章 国土沦丧的悲痛——九一八事变变
第二篇章 绝地求生的抗争——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第三篇章 共赴国难的抉择——西安事变
第四篇章 时时刻刻的警醒——吾辈当自强
目录
第一篇章
国土沦丧的悲痛——九一八事变
知识讲解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大陆政策。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3)蒋介石全力剿共,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1)日本侵华是其“大陆政策”的既定方针,蓄谋已久。
任务一:阅读分析材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材料四: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田中奏折》
4)东北是日军的生命线。
任务二:阅读教材P88,结合视频,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事变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沈阳
策划者 日本
经过 1.制造 事件;2.进攻 ,炮轰 。
结果 沦陷
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
1931
9
18
柳条湖
北大营
沈阳城
东北三省
起点
序幕
12小时占领沈阳
1星期控制辽宁
4个月占领东北
东北沦陷
壹、忘不了国土沦丧的悲痛——九一八事变
为什么东北三省会迅速沦陷?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至张学良密电
令北大营我军,收缴军械,存于库房,避免事态扩大。
——张学良
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亦惟保全民族之元气,而后方能御侮;完成国家统一,而后乃能攘外……故不先消灭‘共匪’……则不能御侮。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
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寄希望于国联
攘外必先安内
让出局部保全局
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1932年春,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细菌试验
任务三日本占领东北后,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
屠杀中国无辜人民
掠夺战略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事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著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日本占领东北后,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
活体解剖:
对中国平民进行活体解剖,保证解剖对象绝对清醒的状态,绝对不能麻醉。解剖时,那凄惨叫声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冻伤实验:
强迫受害者的双手裸露在零下35度的户外,并往上淋冰水,十小时后,手已完全坏死,此时将其双手浸入温水中进行解冻,然后将手上坏死的组织撕下,双手只剩白骨。
病菌对胎儿的影响:
让怀孕的女人感染病菌,待胎儿成形后进行活体解剖,观察胎儿的状态。
日本731部队的罪行
日本反人类暴行——731部队的罪行
2024年的冬天,哈尔滨火了。北上冰城的游客除了玩冰玩雪外,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简称“731陈列馆”)也成了游客必去之处。许多游客在走出陈列馆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通往出口的隧道中,讲解员最后的那句“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恨家仇”更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蒋介石1931年8月致电张学良
东北各人民和共产党
国民党
抗日义勇军
(爱国将领马占山)
抗日游击队
(中共党员杨靖宇)
东北
抗日联军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家仇国难 战与不战?
不战
战
张学良:“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昨晚十时许,日军突以三百人扒入我营,开枪相击。我军本未武装,自无抵抗。”
——摘自 《本报记者谒张谈话》,《大公报》 (1931年9月20日)
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自 《国民政府发表告国民书》,《申报》 (1931年9月24日)
不抵抗政策
反蒋—反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政策变化?
抗战英烈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最终壮烈牺牲。
赵尚志(1908—1942)
赵一曼(1905—1936)
勇赴国难、不畏强暴、敢于牺牲、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第二篇章
绝地求生的抗争——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东北三省沦陷
1933年1月,
攻占山海关
1935年下半年,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投靠日本)脱离中国版图。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妥协政策。
面对日本侵略的不断扩大,国民政府的态度是什么?
中日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史料探究 读图学史】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阅读教材90页相关史事,找出中国产党在1935年的政策?中共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原因?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反蒋抗日——逼蒋抗日;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
亲爱的全国同胞:……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时间、地点 口号 性质 影 响
1935年12月9日北平
青年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在1935年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由此 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学生和工人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上海和其他地方的爱国人士和团体成立各界救国会,要求停止内战,出兵抗日。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简史》
学生的呐喊——一二·九运动
第三篇章
共赴国难的抉择——西安事变
事件名称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时间 年 月 日
人物 和 两位将领
目的 逼迫 联共抗日
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
12
12
张学良
杨虎城
蒋介石
任务四:阅读教材P91,完成西安事变表格。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艰,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齐心抗战?乃前方之守土战士浴血杀敌,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陈辞,累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西安事变
①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②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的不满;③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④张、杨受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坚持用武力讨伐张学良等人,调集12个师和飞机大炮开驻潼关。(弄死一号我就是一号了,哇哈哈哈哈)
何应钦
“如果掌握实权的蒋介石被杀,中国因国民党的领导权之争而再次发生内乱,对日本是太好了。”
主张和谈,枪口一致对外抗日 (Darling,听共产党的,没有错)
毛泽东认为:“杀”是下策,“不杀不放”是中策,“放”是上策,这是站在全民族利益基础上实施的上策。中国共产党一致外敌当前,国家为重,要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震惊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在当时有不同看法。
任务五 :分析材料,合作探究,知道西安事变的结果和意义。
结合当时的背景,你站在哪一边?
英美两国:希望事情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内战。
军事进攻 VS 和平解决
杀蒋 VS 放蒋
材料二:中日民族矛盾的发展,在政治比重上,降低了国内阶级间的矛盾和政治集团间的矛盾的地位,使它们变为次要和服从的东西。因此,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下列任务:适当地调整国内国际在现时可能和必须调整的矛盾,使之适合于团结抗日的总任务。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一:此刻西安的形势十分危急,外有军事威胁,内有战与和的斗争,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使西安事变的成果付之一炬。
——侯新养《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据材料一并结合教材,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据材料二,为何中国共产党愿意冰释前嫌达成和解?西安事变的结果?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任务五 :分析材料,合作探究,知道西安事变的结果和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对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中国共产党简史》
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历史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中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毛泽东
功臣不容忘记
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与杨虎城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第四篇章
时时刻刻的警醒——吾辈当自强
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
每个人都该铭记九一八
93年前的血与泪不能忘也不敢忘
沈阳防空警报
918
93年前的血与泪不能忘也不敢忘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3500多万同胞伤亡。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忘曾经烽烟起,心中长鸣警钟声。吾辈自强,今日,每日!
随堂练习
1、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英雄 林则徐 邓世昌 ?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日游击战
A
A
随堂练习
3、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4、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C
B
5、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随堂练习
B
经过
时间、地点
柳条湖事件(借口)
意义
时间、目的、人物
结果
原因
后续发展
结果、影响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时间、地点
口号、结果
性质
影响
经过
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课堂小结
上网查找中华民族抗日英雄赵一曼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事迹,并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布置作业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