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024年
八年级历史
新教材
课件专辑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任务驱动
中考再现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情景导入
2024版新教材
鸦片战争
1840年
1840-1842
1856-1860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60年代到1890年代
1894-1895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
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战败
战败
战败
失败
1898
戊戌
变法
战败
即将步入20世纪,中国将何去何从?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900年-1901年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程目标
2024版新教材
2024版新教材
素养目标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概况;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通过识读图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结合其他不平等条约,认识《辛丑条约》的危害性。
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022版新课标
①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②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壹
义和团运动
什么是义和团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务一:义和团运动
一、背景
2024新教材
什么是义和团运动?结合材料概括兴起的原因、口号、性质?
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是1900年前后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所有在华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暴力排外事件。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原因:列强的侵略、洋教活动猖獗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
任务一:义和团运动
二、清政府的态度:
2024新教材
面对这样一个反帝组织,清政府是怎样的态度呢?
剿灭——招抚——镇压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任务一:义和团运动
三、口号
2024新教材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
“扶清”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灭洋”
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
盲目排外。
材料:(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 迷信色彩。
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局限性
任务一:义和团运动
四、发展
2024新教材
结合课本说一说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发展的?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杀洋人毁洋物)
清政府
招抚义和团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捣毁教堂
毁坏车站和铁轨
砍断电线
1900年6月20日 ,
义和团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引起洋人不满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贰
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怎样?清政府什么态度?
任务二:抗击八国联军
一、概况
2024新教材
结合课本说一说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时间和主要国家?
1900年(庚子年)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俄 德 法 美 日 奥 意 英
义和团运动
迅猛发展
清政府
招抚义和团
引起列强强烈不满
联合镇压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
2.原因:
3.侵略者:
八国联军侵华
饿 的 话 每 日 熬 一 鹰
任务二:抗击八国联军
二、过程
2024新教材
根据京津地区形势图,结合课本内容,梳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抗敌(廊坊阻击战)
联军撤回到天津
联军舰队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6月
6.17
6.21
7月
8月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西逃
聂士成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任务二:抗击八国联军
2024新教材
义和团在廊坊抗击八国联军(绘画)
廊坊大捷历时9天,共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义和团、清军、平民群众死伤近千人。西摩尔事后回忆说:“如果义和团所用武器是近代枪炮,那么,我率领的八国联军必定会全军覆灭”。
义和团包围廊坊车站
1900年6月13日,抵达廊坊车站的八国联军
任务二:抗击八国联军
二、过程
2024新教材
结合图片分析公车上书的背景。
根据京津地区形势图,结合课本内容,梳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抗敌(廊坊阻击战)
联军撤回到天津
联军舰队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6月
6.17
6.21
7月
8月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西逃
聂士成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任务二:抗击八国联军
三、失败的原因、意义
2024新教材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有何积极意义?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P34三)
瓦德西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清政府态度
剿灭
招抚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2.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叁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任务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背景
2024新教材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说一说《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
签订《辛丑条约》仪式
时间:
签订双方:
中国同11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1901年9月
主要内容:
?
78岁的李鸿章,签完后,大口吐血,三个月后病逝…
任务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内容
2024新教材
结合课本,指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主要内容 影响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影响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钱
禁
兵
馆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任务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三、影响
2024新教材
依据课本说一说《辛丑条约》的签订的影响?
《辛丑条约》签定后,列强承认慈禧太后执政合法,慈禧携光绪皇帝回到北京。
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依靠清政府来挽救中国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素养提升
2024新教材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鸦片战争
(1840—1842)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设计一张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图
2024版新教材
中考再现
1.(2024·广东广州·二模)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
2.(2024·广东·模拟预测)义和团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的实质是( )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有不同的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 D.当时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尖锐矛盾
C
2024版新教材
中考再现
3.(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而且为保证该通道“无断绝之虞”,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这些规定与使馆区驻军特权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置于列强集体军事控制之下,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D
4.(2024·广东·模拟预测)1900年,一名美国记者在日记中写道:“他们缺少训练,却用勇猛来补足。他们表现出来的勇敢,使我们相信,中国人很少怯懦,更多是爱国心和信念。”该日记描述的是( )
A.三元里军民抗击侵略者 B.洋枪队受到太平军重创
C.甲午中日战争战斗激烈 D.国人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D
2024版新教材
思维创新
八国联军侵华
背景:
目的:
抗击八国联军过程:
结果:
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性质: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剿灭→招抚→剿灭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赔、禁、拆、划、改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