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美丽杭城,探承文化之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品味美丽杭城
探承文化之源
单元设计
教学材料: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
相应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
教学课时:5课时
适用对象:高一年级,必修
课标相关表述
当代文化参与
[学习目标与内容]:
(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2)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提示]:
(1)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学业质量]:
[1-1 语言]留心观察生活,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1-2 思维]在理解语言时,能提取和概括主要信息,在表达时,能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完整、结构清楚。
[5-4 文化]能主动参与语言文化问题的讨论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组织专题讨论和报告会。
单元目标
1.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人和物,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形成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学写人物(风物)志、调查报告、建议书,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情境与任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故乡不仅是人们生长、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的精神力量之源。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将举行“品味美丽杭城,探承文化之源”主题活动,围绕“家乡文化生活”的话题,征集人物(风物)志和调查报告两类作品。你可以自选一个内容(题材),选用任一类提交作品,以展示你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为提高选送作品的质量,需要完成下面的子任务:
1. 了解人物(风物)志、调查报告、文化建设建议书等的写法和评价标准。从符合“家乡文化生活”的主题中选择其一,制作行动计划,做好行动的各种准备。(第1-3课时)
2.围绕确定的主题,利用国庆长假,通过实地考察、对话采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整理材料,实施行动计划,完成撰写。(不占课时)
3.小组交流、修改,对定稿的作品进行编辑处理,参与班级的成果展示、汇报与选拔。(第3-4课时) 。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任务与材料
阅读任务一:课前阅读印发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任务二:阅读印发的调查报告示例,结合书本第74页表格,理解调查报告写作要点。
阅读材料三:文体知识了解——志
“志”是古代文体的一种,类似于现代的散文。“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一般包括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所谓风物志,就是记载这些的地方志。包括风光、民俗、方言、物产、古迹、轶闻等,如刘安遇、胡传淮著《大英风物志》。人物志,就是通过对特殊人物及其行事的描绘记录,进行对人物给以品评的文章。如三国时期魏国刘劭的《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一般包括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家乡志可以是:(1)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2)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3) 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4)家乡的饮食、服饰文化;(5)家乡的民间艺人及其传统工艺。
第1-2课时:
模拟调研情境,掌握访谈要点,厘清调研报告撰写方法
【课段目标】
1.阅读课前发送的基础知识,借助表格、方法卡片等提示初步明确访谈设计与调查报告撰写要点。
2.以“杭州广场舞”受众研究为例,厘清家乡文化生活调查的思路,明确资料整理的注意事项,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能判断并分析信息的效用。
3.对典型调查报告进行结构性分析,明确调查报告、建议书撰写的规范,体会论文撰写过程中各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
【评价任务】 调查、访谈的方法卡片均需参与小组或班级交流,并作出评价与修改,但不纳入单元的总考核。
【学习活动】
活动一:访谈“杭州英雄”,追寻杭州印迹
模拟“杭州英雄”采访情境,制作访谈记录表,示例访谈提纲并让学生进行修改,明确访谈提纲的要点:
1.提问要紧扣访谈目的,切忌无边散漫;
2.提问要简洁明确,切忌空泛笼统;
3.提问要由具体到抽象,关注细节,层层深入;
4.提问的方式、措辞要兼顾到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
活动二:调查杭州广场舞,辨析信息有门道
1、以杭州广场舞为例,明确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实地考察、对话采访、问卷调查、专人采访、文献检索等。
2、判断信息有效性并进行分析:课堂提供杭州广场舞受众研究相关信息,学生讨论选择哪些是调查研究需要的,并说明理由。
3、调研报告图表分析:课堂提供相关信息,学生根据数据统计图进行原因分析。
活动三:研读典型文化调查报告,体会论文撰写要点与方法
明确:调查报告写作注意点
1.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2.要详细地占有材料
3.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
5.要善于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主题
6.要了解读者需求
第3课时:
开题汇报与调研讨论,行动计划制定
1.明确活动开展流程,学生自行组建小组,明确活动主题(体现杭州特色的文化生活),确定组长,进行组内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和活动开展路线。
2.各组进行开题汇报,班级内交流展示,就主题、调查方向、调查方式、人员分配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完善,优化实践活动的开展。
国庆假期:写作、交流与修改
1.完成家乡人物(风物)志或家乡文化调查报告,明确写法和评价标准。根据课堂分工安排,小组外出实践(务必与家长沟通好,确保人身安全),实践过程中资料整理员完成小组活动单3(调研组)/小组活动单4(访谈组)
2.完成一份调研/访谈文本资料,一个展示PTT,并提交小组(或班级)交流、修改。
第4-5课时:
成果展示、汇报与评优
【课段目标】
对定稿的作品进行编辑处理,参与班级的成果展示、汇报与评优。
【评价任务】
结合课前预习任务发送评分标准,对作品作出评价。
活动一:展示准备与成果展示
1.课前安排主持人、记录员、记分员,发送评分表,确定展示顺序;
2.做好成果汇报的 PPT,作为辅助汇报的资料,内容为上,形式次之。
3.团队成员分工准备、汇报 。
4.每位学生依据评分标准,完成评分表,并在课堂上对作品作出评价。
活动二:成果处理。
1.各小组根据评价结果修改、完善。
2.优秀作品在班级学习园地展出,结集传阅。
3.微信公众号推出展示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