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2 13:29:54

文档简介

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0分,共25分)
1.(2023·聊城高一检测)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畅谈,大笑而别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2023·德州高一检测) 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被称为“画圣”的是 (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吴道子
3.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4.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 (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唐本草》
5.“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
A.高度繁荣,世界领先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中外结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载: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其中宋玉之《风赋》、枚乘之《七发》、司马相如之《子虚赋》、东方朔之《答客难》、扬雄之《长杨赋》、班固之《两都赋》等,无不是传世佳作。
材料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学现象 该文体有何特点 (6分)
(2)材料二杜甫的诗歌有何特点 (4分)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1分,共20分)
7.(2023·潍坊高一检测)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
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B.佛教顺应中国社会现实
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D.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8.(2023·青岛高一检测)唐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遗留在国外。由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 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研究表明 (  )
A.唐诗全面反映了唐社会风貌
B.唐诗是研究唐史的原始史料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
D.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
9.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众多
【深化点拨】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1)属于应用数学,以算法为中心,注重实用和计算。古代中国数学没有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并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2)古代中国数学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3)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代数学体系。
(4)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唐朝概观》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制、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
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1分)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0分,共25分)
1.(2023·聊城高一检测)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畅谈,大笑而别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故事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趋势,C正确;“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排除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排除B;“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朝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D。
2.(2023·德州高一检测) 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被称为“画圣”的是 (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吴道子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D正确;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排除A;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但不是“画圣”,排除B;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排除C。
3.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解析】选B。“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与之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
4.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 (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千金方》 D.《唐本草》
【解析】选D。《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故选D;A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排除;B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排除;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排除。
5.“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
A.高度繁荣,世界领先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中外结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外传,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学习外国文化,因此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载: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其中宋玉之《风赋》、枚乘之《七发》、司马相如之《子虚赋》、东方朔之《答客难》、扬雄之《长杨赋》、班固之《两都赋》等,无不是传世佳作。
材料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学现象 该文体有何特点 (6分)
(2)材料二杜甫的诗歌有何特点 (4分)
【解析】第(1)题根据著作名称可推知。第(2)题根据关键词“埋没”“白骨无人收”“旧鬼哭”可进行归纳。
答案:(1)汉赋是流行的文学体裁。具有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的特点。
(2)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1分,共20分)
7.(2023·潍坊高一检测)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
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
B.佛教顺应中国社会现实
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D.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解析】选B。材料看不出政府宗教政策的特点,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中国本土的僧人借用佛经来宣传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反映出佛教顺应中国现实的特征,B正确;材料看不出儒学地位的巩固,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开放和包容特点,排除D。
8.(2023·青岛高一检测)唐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遗留在国外。由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 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研究表明 (  )
A.唐诗全面反映了唐社会风貌
B.唐诗是研究唐史的原始史料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
D.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唐代诗歌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通过研究唐诗,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 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说明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C正确;“全面反映”说法绝对,排除A;唐诗并不是研究唐史的原始史料,排除B;文学作品有助于历史研究,但“必须”说法绝对,排除D。
9.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众多
【解析】选B。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学、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科技为主,故B正确。
【深化点拨】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1)属于应用数学,以算法为中心,注重实用和计算。古代中国数学没有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并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2)古代中国数学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3)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代数学体系。
(4)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唐朝概观》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制、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
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1分)
【解析】本题目可以自主选择两个论题,即“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与“唐朝文化是保守的”。其一,“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这一论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唐代文明能够兼收并蓄的原因,如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第二,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其文明的史实: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其二,“唐朝文化是保守的”这一论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其文明保守的史实:唐代的官制(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第二,如何评价唐朝文明的这一保守,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
答案:评分标准: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围绕主题阐述即可。
示例一:
论题: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思想)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习俗、生活、宗教、器物)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示例二:
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
阐述:唐代的官制(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示例三:唐朝文化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