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2 13:25:27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检测(三)(第三单元)
(25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3·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局部),画面展现的是赵匡胤夺取帝位后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情景。对于此图理解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是研究宋初政治的第一手史料
B.宋太祖忧心国事求策问计
C.宋朝时宰相地位高于皇帝
D.陈桥兵变经过了精心策划
2.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3.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
A.黄巢起义 B.宋辽和议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
4.(2023·临沂高一检测)《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的特点是 (  )
A.与内地一体化
B.尊重各民族习俗
C.实行民族分化
D.注重继承前朝经验
5.(2022·山东等级考·T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6.元世祖忽必烈时创蒙古国字,称为八思巴字,当时的南方理学大师吴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是“国音之舟车”“欲达一方之音于日月所照之地”,北方儒学大师许衡认为其“尤精于国字与言”。这说明 (  )
A.蒙古国字在当时使用普遍
B.理学已经摒弃传统华夷观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认同
D.元朝全面推行蒙古化政策
7.(2023·滨州高一检测)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
D.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8.(2023·枣庄高一检测)某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战争的影响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该评价主要是肯定元曲 (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0.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9分)
【备选习题】
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变法 (  )
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
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
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
2.中国的主要山川都呈东西走向,对比唐代的道和元代的省,我们就会发现,唐道的分划是以横向为主,元省的分划却以纵向为主。这种区别 (  )
A.消除地方产生割据的地理基础
B.说明唐道和元省的职能不同
C.调动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D.体现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10分)单元素养检测(三)(第三单元)
(25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3·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局部),画面展现的是赵匡胤夺取帝位后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情景。对于此图理解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是研究宋初政治的第一手史料
B.宋太祖忧心国事求策问计
C.宋朝时宰相地位高于皇帝
D.陈桥兵变经过了精心策划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雪夜访普图》(局部)展现的是赵匡胤夺取帝位后雪夜走访宰相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情景,体现了宋太祖忧心国事求策问计,也赞美了明主忠臣之间的融洽关系,B正确;《雪夜访普图》是后人加工的作品,不可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排除A;宋朝时宰相地位高于皇帝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赵匡胤夺取帝位后雪夜问策于赵普的情景,陈桥兵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2.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3.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
A.黄巢起义 B.宋辽和议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
【解析】选D。开封的灌汤包和糖醋鱼传到杭州,源自北宋灭亡,这次事件被称之为靖康之变,其后康王赵构迁都杭州,建立南宋,北宋开封的一些饮食也随之传播到杭州,D正确。
4.(2023·临沂高一检测)《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的特点是 (  )
A.与内地一体化
B.尊重各民族习俗
C.实行民族分化
D.注重继承前朝经验
【解析】选A。根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一改唐朝的羁縻制度,而是与内地一样收取赋税,统一管理,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A正确;材料未体现尊重各民族习俗,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实行民族分化,排除C;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不同于唐代,“注重继承前朝经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5.(2022·山东等级考·T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除宁夏外,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
6.元世祖忽必烈时创蒙古国字,称为八思巴字,当时的南方理学大师吴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是“国音之舟车”“欲达一方之音于日月所照之地”,北方儒学大师许衡认为其“尤精于国字与言”。这说明 (  )
A.蒙古国字在当时使用普遍
B.理学已经摒弃传统华夷观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认同
D.元朝全面推行蒙古化政策
【解析】选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蒙古国文字获得了汉族知识分子的认同,这实际上反映出对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C正确;蒙古国字多适用于蒙古族,在当时并未普遍使用,且A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理学一直都存在着华夷观,B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全面推行蒙古化的政策,D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7.(2023·滨州高一检测)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
D.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分餐制,出现“同桌群聚、同盘而食”的现象,这体现了宋代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C正确;A属于因果关系颠倒,排除;材料反映的不光是商业的发展,排除B;材料与新型的义利观无关,排除D。
8.(2023·枣庄高一检测)某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战争的影响
C.租佃关系普遍化
D.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解析】选D。自宋以来妇女地位急转直下,主要是因为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中有很多纲常名教都是为妇女设定,这说明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因此D符合题意;民族战争、租佃关系与妇女地位下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C;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应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这与设问考查要求相反,排除A。
9.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该评价主要是肯定元曲 (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解析】选A。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主要是因为它接近和反映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0.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9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结合所学可以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来分析“相互制衡”。宋朝的中央主要表现在对宰相权力的制约和分割。如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在地方主要防止地方专权形成唐朝的藩镇局面,主要从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题目“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来分析宋朝的新发展。可以根据所学找出自己熟悉的方面进行,主要是新发展,即以前朝代没有的。如思想方面可以从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进行回答;科技可以依据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进行分析。
答案:(1)表现:在中央,设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事权。在地方,派文官任知州,设诸路转运司理财,收精兵削弱地方权力。
(2)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
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以上任选两个方面)
【备选习题】
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变法 (  )
A.实现了强兵目的,消除了边境威胁
B.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
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统一,巩固了统治
D.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民众生活
【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正确;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北宋没有消除边境威胁,A错误;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走向衰亡,C、D错误。
2.中国的主要山川都呈东西走向,对比唐代的道和元代的省,我们就会发现,唐道的分划是以横向为主,元省的分划却以纵向为主。这种区别 (  )
A.消除地方产生割据的地理基础
B.说明唐道和元省的职能不同
C.调动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D.体现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解析】选A。元代的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从而使地方失去格局的地理优势,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唐代的道和元代的省都是地方行政机构,通过题干无法得出两者的职能差别,排除B;元代的行省划分不利于地方政府治理边远地区,排除C;元代的行省采取纵向划分,不是出于经济目的,而是政治目的,排除D。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10分)
【解析】第(1)题分析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予以推广”,可以判断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政府。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可得出开封位于汴水两岸,交通便利,各地商品汇聚于此;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依据“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可得出对外贸易繁荣;第二问依据材料“来自江淮的粮食……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大山门内……第二座山门内……广场上……近大殿处……大殿后、资圣阁前”分析归纳。
答案:(1)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
(2)原因:①开封位于汴水两岸,交通便利,各地商品汇聚于此;②政治中心的影响(开封是北宋的都城);③对外贸易繁荣。
特点:①商品丰富,种类齐全;②商品交易有分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