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检测(五)(第五单元)
(25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3·青岛高一检测)《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5%)。这些规定 ( )
A.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解析】选B。据材料“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值百抽五”可知,这些规定打开了中国大门,有利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故选B;“应纳……议定则例”即“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排除A;这些规定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中国丧失关税主权,海关不能保护民族工业,不利于提升民族工业的竞争力,排除D。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 )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解析】选A。“只是‘制夷’……而对富国……忽略了”等信息足以证明魏源是对西方缺少整体了解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维护清朝统治方面的信息,B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源主张“制夷”,虽有不足但并非思想理论水平较低,C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源仍未摆脱 “中体西用”思想束缚,D不符合题意,排除。
【补偿训练】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书 (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选B。《海国图志》中出现了涉及西方政治的一些词汇,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据此可以断定该书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所涉及,B正确,但无法得出A、C的结论;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错误。
3.下图是1840年以后晚清巡抚满、汉官员人数发生转变图,可以解释下图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选B。晚清巡抚满、汉官员人数发生转变主要是在1864—1866年。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汉族地主势力上升迅猛,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得到重用,导致晚清政坛出现这种变化。故答案为B。
【补偿训练】
太平天国的很多改革措施虽然具有空想性,但对广大的民众却具有吸引力。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 ( )
A.产品上缴圣库
B.建立民主政治
C.兴办教育
D.平均分配土地
【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平均分配土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故D正确。
4.(2023·滨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光绪七年(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
A.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B.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
C.维新派开矿筑路情况
D.清末新政奖励工商政策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公开募股筹资,说明这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体现了洋务运动“求富”的宗旨,这是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B正确;军事工业一般不在民间公开募股筹资,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出筑路详细情况,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政府对工商业的态度,D不符合题意,排除。
【补偿训练】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思想的是 ( )
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解析】选B。洋务运动时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A、C、D均属于军事工业。故答案为B。
5.(2023·济宁高一检测)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建立台湾省。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 ( )
A.适应战时的需要 B.统治危机的加深
C.主权意识的增强 D.边疆危机的解除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攻台湾后被击溃,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对台湾的管辖,体现了清政府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权意识增强,C正确;台湾建省时中法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材料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无关,排除B;由材料不能得出边疆危机被解除,排除D。
6.(2023·潍坊高一检测)中国的惨败既意味着东亚残存的天下秩序彻底崩溃,也证明了依靠儒学经世致用来达到富国强兵、立足于民族国家之林的虚妄。其后果是士大夫开始怀疑儒家伦理的可行性,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亦从此开始。这场“惨败”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这场“惨败”使得东亚残存的天下秩序彻底崩溃,证明了依靠儒学经世致用来达到富国强兵、立足于民族国家之林的虚妄。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富国强兵的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的最后一个朝贡国朝鲜也脱离了与中原的宗藩关系,退出了东亚“天下”秩序。因此材料中的“惨败”是指甲午中日战争,C正确。
7.(2021·山东等级考·T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解析】选D。金字塔抽象来看,就是一个底边大顶端小的三角形,这种结构属自下而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倒置的金字塔”刚好相反,指的是顶端大——要求变法的光绪帝和康梁等维新派,底端小——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所以A错误、D正确;材料中“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说明作者对措施持肯定态度,因此,B错误;维新派创办了很多报刊来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如《时务报》《国闻报》,因此,C错误。
8.如果要在《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
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
【解析】选D。根据“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事迹”结合所学可得出1900年,也就是庚子年,义和团开始抗击八国联军,D正确;A、B、C与义和团无关,排除。
9.(2023·青岛高一检测)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B.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
C.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
D.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当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禁止华北(义和团活动的地方)科举考试5年,是对华北地区所有知识分子的惩罚,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故选C。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民族、阶级矛盾,笼络人心,清政府推行新政;为应对革命浪潮,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排除A。《辛丑条约》并没有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统治中国的仍是封建顽固势力,排除B。“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当”说法错误,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摘自《曾国藩日记》
材料二 9月18日……海军在大东沟外遇倭船十二只,我船十一只,济远逃回旅顺,而致远、经远、扬威、超武四船皆沉没矣。又闻平壤已失,益觉肝火上炎。
——摘自《翁同龢日记》
材料三 初十日,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康长素(即康有为)至吴陆口,为英兵轮所救。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改革大政,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招惹)祸。
——摘自孙宝瑄(晚清工部官员)
《忘山庐日记》
(1)从近代角度,指出上述三则日记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7分)
【解析】第(1)题事件:据材料“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可知,这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性质: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洋务派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据材料“海军在大东沟外遇倭船十二只,我船十一只,济远逃回旅顺,而致远、经远、扬威、超武四船皆沉没矣”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性质:据所学可知,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据材料“ 初十日,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康长素(即康有为)至吴陆口,为英兵轮所救”可知,这是戊戌维新运动中“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性质:戊戌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改良运动。第(2)题据所学可从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建立了近代海军,期望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等方面回答。
答案:(1)洋务运动——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改良运动。
(2)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建立了近代海军,期望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
【备选习题】
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因为19世纪中期 ( )
A.西方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B.中国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国的经济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
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解析】选A。鸦片战争前,西方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增大,中国广阔的潜在市场是西方列强所急需的,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故A与题意相符。
2.“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此现象导致 ( )
A.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B.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
C.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劳动人民生活负担加重
【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时期中国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这主要和白银外流有关,这一现象加重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负担,D正确;A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1898年4月,恭亲王奕?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清政府采纳建议,首次自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江苏吴淞四处为商埠。这体现出清政府 ( )
A.求富促进自强的洋务实践
B.推行“新政”挽救利权的努力
C.抵御列强资本输出的策略
D.应对统治危局采取的政策调整
【解析】选D。据题意可知,奕?等人是为了增加关税,开辟财源而奏请设立新的商埠,由此可知清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民族危机而采取的政策调整,故选D;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就已经宣告破产,排除A;1898年清政府尚未实行“新政”,排除B;清政府的这一行为并不是为了抵御列强的资本输出,排除C。
4.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一次爱国运动。其“爱国性”表现在 ( )
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
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
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
【解析】选A。维新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产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自己的政治要求融入救亡运动中,使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 184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 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 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 1889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
1894- 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 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 1901年 英、俄、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列强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可知,列强侵华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由最初英法侵华到日本、再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侵略国家日益增多;由材料中列强不断侵犯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新疆、西藏可知,侵略区域的多样性。第(2)题,结合史实可知列强侵华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清政府不断战败,出卖国家权益,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社会性质上来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1)特点: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的多样性。(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单元素养检测(五)(第五单元)
(25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3·青岛高一检测)《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5%)。这些规定 ( )
A.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 ( )
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
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
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
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书 (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3.下图是1840年以后晚清巡抚满、汉官员人数发生转变图,可以解释下图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的很多改革措施虽然具有空想性,但对广大的民众却具有吸引力。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 ( )
A.产品上缴圣库
B.建立民主政治
C.兴办教育
D.平均分配土地
4.(2023·滨州高一检测)下图为光绪七年(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
A.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B.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
C.维新派开矿筑路情况
D.清末新政奖励工商政策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思想的是 ( )
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5.(2023·济宁高一检测)1885年,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建立台湾省。这一举措体现了清政府 ( )
A.适应战时的需要 B.统治危机的加深
C.主权意识的增强 D.边疆危机的解除
6.(2023·潍坊高一检测)中国的惨败既意味着东亚残存的天下秩序彻底崩溃,也证明了依靠儒学经世致用来达到富国强兵、立足于民族国家之林的虚妄。其后果是士大夫开始怀疑儒家伦理的可行性,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亦从此开始。这场“惨败”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21·山东等级考·T6)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8.如果要在《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
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
9.(2023·青岛高一检测)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B.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
C.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
D.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当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摘自《曾国藩日记》
材料二 9月18日……海军在大东沟外遇倭船十二只,我船十一只,济远逃回旅顺,而致远、经远、扬威、超武四船皆沉没矣。又闻平壤已失,益觉肝火上炎。
——摘自《翁同龢日记》
材料三 初十日,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康长素(即康有为)至吴陆口,为英兵轮所救。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改革大政,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招惹)祸。
——摘自孙宝瑄(晚清工部官员)
《忘山庐日记》
(1)从近代角度,指出上述三则日记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7分)
【备选习题】
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因为19世纪中期 ( )
A.西方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B.中国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国的经济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
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2.“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上涨到一千六七百文。”此现象导致 ( )
A.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B.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
C.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劳动人民生活负担加重
3.1898年4月,恭亲王奕?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清政府采纳建议,首次自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江苏吴淞四处为商埠。这体现出清政府 ( )
A.求富促进自强的洋务实践
B.推行“新政”挽救利权的努力
C.抵御列强资本输出的策略
D.应对统治危局采取的政策调整
4.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一次爱国运动。其“爱国性”表现在 ( )
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
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
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 1842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 1860年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年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 1885年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 1889年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
1894- 1895年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 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 1901年 英、俄、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