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辛 亥 革 命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0分,共25分)
1.(2023·临沂高一检测)有人指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可谓导致“革命风潮之鼓荡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其意在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
A.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兴起
B.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C.使革命力量走向了分散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可谓导致‘革命风潮之鼓荡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可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导致革命风潮鼓荡全国,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D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前民主革命已经兴起,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同盟会对清王朝的打击,排除B;中国同盟会是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革命力量走向了统一,排除C。
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解析】选B。根据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宣布独立,其中各省最高军政长官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B与题意相符;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
3.(2023·枣庄高一检测)清政府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一则诏书如下:“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予(隆裕皇太后)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对该诏书解读正确的是 ( )
A.南昌起义是“民军起事”的序幕
B.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实现统一
【解析】选C。依据材料“1912年2月12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宣统帝的逊位诏书,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因此C正确。A错误,武昌起义是“民军起事”的序幕;B错误,辛亥革命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政体;D错误,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与题意不符。
4.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
A.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判断该法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A正确。
5.(2023·临沂高一检测)“即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是《卿云歌》歌词,截取自《尚书·大传》。1913年《卿云歌》成为民国的“临时国歌”。该国歌 ( )
A.歌颂革命手段 B.充满复辟意识
C.强调发展竞争 D.礼赞民主共和
【解析】选D。“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歌颂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确立民主共和的功绩,D正确;革命手段、发展竞争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复辟意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
是现代文明所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0分)
【解析】本题由材料信息“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张之洞督鄂期间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帝国主义加紧在湖北地区进行资本输出;20世纪初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新军易于接受新思想;形成了知识分子群;会党势力也倾向革命;清末新政的破产和“皇族内阁”的出台使革命思想得以更进一步传播。
答案: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备选习题】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选A。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A正确;B不能体现清政府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漫画所表达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1分,共20分)
7.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
【解析】选B。 “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描述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选择B。
8.(2023·威海高一检测)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制度,而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是为了实现其专制统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B正确;辛亥革命胜利,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说法太过于绝对,排除C;材料所问为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的实质在于中国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排除D。
9.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民族国家建设的新开端。此观点着眼于辛亥革命 ( )
A.促使社会生活变化
B.推动民族意识发展
C.打击封建主义势力
D.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知,辛亥革命的爆发,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的建立,表明在经历多种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民族国家道路,推动民族意识发展,B正确;A、C、D都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但与材料强调民族意识不符,排除。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二)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三)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选派参议员组织……
(四)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五)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六)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4分)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7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可知体现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体现了自由平等;根据材料一“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知司法独立。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从推翻君主专制,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方面分析;然后结合对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他历史意义。
答案:(1)思想理念: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司法独立。
(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十八 辛 亥 革 命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0分,共25分)
1.(2023·临沂高一检测)有人指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可谓导致“革命风潮之鼓荡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其意在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
A.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兴起
B.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C.使革命力量走向了分散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3.(2023·枣庄高一检测)清政府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一则诏书如下:“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予(隆裕皇太后)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对该诏书解读正确的是 ( )
A.南昌起义是“民军起事”的序幕
B.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实现统一
4.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
A.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5.(2023·临沂高一检测)“即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是《卿云歌》歌词,截取自《尚书·大传》。1913年《卿云歌》成为民国的“临时国歌”。该国歌 ( )
A.歌颂革命手段 B.充满复辟意识
C.强调发展竞争 D.礼赞民主共和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
是现代文明所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0分)
【备选习题】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1分,共20分)
7.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
8.(2023·威海高一检测)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冲击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责任内阁制在中国难行
9.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民族国家建设的新开端。此观点着眼于辛亥革命 ( )
A.促使社会生活变化
B.推动民族意识发展
C.打击封建主义势力
D.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二)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三)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选派参议员组织……
(四)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五)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六)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4分)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