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2 13:48:39

文档简介

十三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0分,共25分)
1.(2023·青岛高一检测)军机处成立后,“凡当命将出师征剿情形,皆令以邮函直达。圣神烛照,洞悉机宜,军机大臣承旨书宣,帅臣等仰凭授算”。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引发中枢机构变化
B.促进决策效率提高
C.推动君主专制加强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选B。根据“皆令以邮函直达。圣神烛照,洞悉机宜,军机大臣承旨书宣”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相关军情能够直接抵达皇帝之手,由皇帝直接做出决策,促进了决策效率的提高,B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军机处的设立促进了决策效率的提高,不能体现中枢机构的变化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A、C;军机处不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的,排除D。
2. 时人形容清朝的政治气氛:“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这反映了 (  )
A.清朝前期政局稳定
B.皇帝勤政怜恤爱民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国家政事决策高效
【解析】选C。据材料“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可知,清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朝廷上有“勤政”的皇帝,朝廷下有对皇帝交口称赞的大臣,C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局稳定”,只是强调“政治气氛”,排除A;材料未涉及“皇帝勤政怜恤爱民”,排除B;材料未涉及“政事决策高效”,而是朝堂上下皆由皇帝个人独裁,排除D。
3.(2023·枣庄高一检测)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 (  )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
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故本题答案选C。A、B、D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4.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 (  )
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
【解析】选A。长城失去了“边界”的意义,其原因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对蒙古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A正确;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是元代的行省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制度,与长城无关,排除。
5.(2023·青岛高一检测)下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 (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北接西伯利亚,西北至中亚的巴勒喀什池以西,西跨葱岭,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东临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版图北面到长城,因此材料内容不是汉朝版图,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疆域在鼎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到贝加尔湖,因此材料内容不是唐朝版图,B错误;明代疆域囊括汉地,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因此材料内容不是明朝版图,C错误。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尊号,康熙帝又册封另一位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疆域四至。(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什么作用 (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据材料二“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尊号,康熙帝又册封另一位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采取设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的方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案:(1)东临太平洋,南包括南海诸岛,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
(2)措施:确立了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作用: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备选习题】
  康熙时,如何对台湾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康熙据此制定的对台措施的最主要意义是 (  )
A.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B.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屏障
C.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D.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解析】选B。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施琅认为,台湾的安定关系着中国东南沿海的安定,加强对台湾的统治可以巩固祖国东南海防。A正确,但与材料主张不符,排除;当时台湾应已归入清朝版图,排除C;D是郑成功的功绩,排除。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1分,共20分)
7.据载,从1748年开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公事”,这种奏折制度使皇帝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控制,提高了行政效率,A正确。
8.(2023·济宁高一检测)清朝推行改土归流后,“输国赋”“急赋税”是土家族地区的族规、族训中常见的内容。这说明改土归流 (  )
A.推动了民族交融
B.消除了地方割据
C.强化了国家观念
D.扩大了清朝疆域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土家族地区的族规、族训中常出现“输国赋”“急赋税”等内容,说明改土归流后,西南地区对中央政府认同感增强,强化了国家观念,C正确;改土归流有促进民族交融的作用,但与材料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割据,排除B;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中原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不是扩大了清朝疆域,排除D。
9.(2023·泰安高一检测)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 (  )
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
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
【解析】选B。马戛尔尼来华之时正是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但是马戛尔尼认为“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说明当时清政府经济陷入停滞,沿海军备废弛,意味着盛世背后隐藏着危机,B正确;当时英国尚未侵略中国,排除A;C与题无关,排除;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
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材料三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的重要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3分)
【解析】第(1)题考查秦、唐、明三代中央官制的表现。第(2)题据材料二“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从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两方面说明。第(3)题,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是指不能完全否定君主专制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据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宰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
(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十三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10分钟 2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0分,共25分)
1.(2023·青岛高一检测)军机处成立后,“凡当命将出师征剿情形,皆令以邮函直达。圣神烛照,洞悉机宜,军机大臣承旨书宣,帅臣等仰凭授算”。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引发中枢机构变化
B.促进决策效率提高
C.推动君主专制加强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 时人形容清朝的政治气氛:“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这反映了 (  )
A.清朝前期政局稳定
B.皇帝勤政怜恤爱民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国家政事决策高效
3.(2023·枣庄高一检测)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 (  )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
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4.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 (  )
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
5.(2023·青岛高一检测)下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 (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尊号,康熙帝又册封另一位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疆域四至。(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什么作用 (6分)
  康熙时,如何对台湾进行管理,施琅主张“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永固边囿”。康熙据此制定的对台措施的最主要意义是 (  )
A.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B.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屏障
C.肯定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D.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10分钟 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1分,共20分)
7.据载,从1748年开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
8.(2023·济宁高一检测)清朝推行改土归流后,“输国赋”“急赋税”是土家族地区的族规、族训中常见的内容。这说明改土归流 (  )
A.推动了民族交融
B.消除了地方割据
C.强化了国家观念
D.扩大了清朝疆域
9.(2023·泰安高一检测)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 (  )
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
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
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材料三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的重要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3分)
同课章节目录